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在临床护理中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通过交谈、问答的形式,对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4.6%;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自理程度,家人以及医护人员重视与否是影响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士及早、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适应疾病的过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风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风后未抑郁者60例,为对照组,中风后抑郁者60例,为观察组,采集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风后抑郁与性别、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相关,病程长短与抑郁发生风险呈负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需加强抑郁防范,尤其是在中风后的前6个月,这样有利于降低中风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风后抑郁症(PSD)发病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武威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PSD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中风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心血管病史、病灶数、性格等。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与性别、文化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与年龄、心血管病史、病灶数及性格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与年龄、心血管病史、病灶数及性格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PSD患者的年龄情况,积极治疗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减少病灶数,加强情绪疏导,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及PSD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实施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作为抑郁的评估工具,对132例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132例患者中81例是抑郁状态,检出率为61.4%。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自身健康评价、家人、亲友、社会对其关心的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抑郁状态的发生有高度显著性影响(2=7.76,17.51,14.10,13.08和7.80,P均<0.01),文化程度对抑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2=5.58,P均<0.05),住院费支出方式对抑郁的发生无显著影响(2=2.29,P>0.05)。结论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从而改善癌症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抑郁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治193例COPD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并采用x~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COPD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抑郁现状分析:193例患者共发生抑郁89例,发生率为46.11%,其中轻度抑郁29例.中度43例.重度17例;抑郁平均得分为(51.09±7.64)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影响因素分析: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病情、病程、自评经济压力以及自评健康状况4个变量是影响COPD患者抑郁的独立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主要与病情、病程、自评经济压力以及自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王珍珍  张春红  王丽  白玮婧 《河南中医》2016,(11):1925-1928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社会参与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受教育程度、病程、病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社会支持、家庭关系等因素有关。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不仅要了解疾病的趋势,更要积极治疗,改善家庭功能,提高照料者的护理能力,积极协助患者康复训练,引起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常璐 《内蒙古中医药》2013,(28):140-141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心理社会因素问卷调查对95例不同抑郁症产妇进行6周评测.结果:抑郁轻度55.8%,中度34.7%,重度9.5%.对产妇产生抑郁的影响因素有婴儿性别、夫妻关系、产妇自身性格、分娩方式等.结论:产后抑郁需要全方位护理,才能降低抑郁症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住院患者90例,对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2%。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与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偏瘫等因素有关,而与患者性别、病变性质无关。结论年龄≤50岁和≥60岁,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接近额极,有偏瘫者抑郁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4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导致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而仅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抑郁情况发生率。结果:本组140例患者中81例患者发生产后抑郁,占57.9%,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因素较多,其中产妇生育方式、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等都会对产妇产后抑郁现象的发生造成影响,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则能有效改善产妇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情绪异常及其与性别、年龄、病程、收入、学历、病情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08-03-2010-03本科收治的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运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测评,并与20例本院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照,分析肝炎组、肝硬化组及正常组量表(HADS)评分情况,并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量表(HADS)评分与性别、年龄、病程、收入、学历、病情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炎组、肝硬化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同时肝硬化患者与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又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与收入呈负相关。结论:肝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异常,而以肝硬化患者更为明显。其焦虑抑郁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与收入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乙肝住院患者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肝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心理护理。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行设计患者一般资料表及情绪影响相关因素调查表,在患者知情同意原则下,对128例乙肝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乙肝住院患者的抑郁情况发生率为75.0%,高于国内常模;患者预感健康受到威胁、肝功能状况、经济状况、性格、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乙肝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有的放矢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95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医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95例患者抑郁22例,占11.2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与患者收入状况、家庭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性格类型、合并其他疾病病种数等相关(P0.05);PSDD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非PSDD患者(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后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心理护理。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性格因素有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产后休息不好、经济条件差、不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要从各方面来疏导产妇的情绪。结论: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孕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的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措施,进一步指导临床,有效的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方法:选择3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妇均在产后2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65例产后出现的抑郁的倾向,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9.23%,同时选取同期的正常产妇65例与之进行对比。结果:产后抑郁的因素多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夫妻关系、性格因素、经济收入等因素有关,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可能避免对产妇不利的影响因素,及时对产妇进行产后护理干预,从而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河北中医》2013,35(8):1198-1199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后的一个重要的非器质性并发症,为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中风后抑郁是中风患者的心理障碍,有报道其发生率为30%~ 65%[1].中风后抑郁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行为和自主神经方面的改变.轻症可表现为淡漠、激惹、怀疑和否定,意志减退,注意力涣散,悲伤,睡眠障碍等;重症患者的表现与内源性抑郁症相似,患者常感焦虑绝望,失去信心.我们运用石学敏老师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50例,并与单纯口服盐酸多塞平片治疗50例对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汶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ton anxiety scale,HAMA)分析112例糖尿病患者和9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糖尿病各因素与情感障碍发生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是一般人群的4倍,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并发症、年龄、性别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较一般人群更易合并情感障碍,相关因素中可控制因素的干预对于糖尿病和情感障碍的控制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风后遗症偏瘫、失语、抑郁障碍等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病情、病程、家庭条件等因素。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并不断修改,长期执行。结果:本组106例中风后遗疟患者,偏瘫总有效率99.06%,失语总有效率95.45%,抑郁障碍总有效率93.33%。体会:整体的康复护理,是中风后遗症康复的关键。其中护士与住院病人建产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以及加强病人的心理调护,是整体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及其程度,以便为临床心理治疗、护理提供依据。结果:61.2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小于60岁组较大于或等于60岁组抑郁发生率高(P〈0.005);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和病情无相关性。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以维持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 (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HAMD)对 16 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分析病灶部位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为 5 1% ,发生高峰为 6 0d~ 6个月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 ,PSD发生率高 (P <0 .0 5 )。抑郁程度与病灶部位明显相关。HAMD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PSD患者明显高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 ,而认知障碍、绝望、睡眠因子评分则明显低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征与躯体功能、神经受损部位、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l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28例血液透析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先进行心理状态的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并对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经济状况、家庭因素、个体性格等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与抑郁发生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56.25%,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为31.25%。2组比较差异明显,56例抑郁患者相对经济条件差、性格内向及亲友关怀少,透析年限明显低于未发生抑郁组。结论:护理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降低抑郁发生率,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