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通过了解湘潭市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情况,为制定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抽取湘潭市社区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46份.回收率94.62%,经核对筛选有效样本为240份,有效率 92.3%.结果:①湘潭市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39.17%有中度影响,33.33%有较大的影响,7.5%的人存在极大的影响.②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患者比例仅19.17%.结论:湖南省湘潭市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开展率低,脑卒中导致伤残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完善脑卒中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家属康复知识水平与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社区门诊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各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宣教组,每组患者及其家属各50例,对照组常规随访,宣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对性家庭康复知识宣教和训练指导,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宣教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知识宣教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康复知识水平,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中老年人对社区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为高成效的开展社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随机抽取5个社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8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区康复相关知识。以中老年人社区康复知识得分应变量,一般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69.9%社区康复知识测评得分为差,21.9%为一般,8.2%为好;受调查对象的得分与其文化程度,本人/家属有无医学背景、有无接受过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有无接受过社区康复宣传密切相关(P0.05)。结论:海珠区中老年人对社区康复的知晓度较低,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社区康复的建设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社区康复的知晓度,为社区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在我国疾病谱中已跃居第二位,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62.6%~70%,其50%生活不能自理,脑卒中病人在医院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多数会回到家里由家属或其指定的人员照顾,身体的残障得不到进一步的康复.家居康复护理是社区护士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通过上门探访,正确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维持患者健侧部分的功能;协助患者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独立自我照顾的训练,使患者早日重返家庭及社会.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在我国疾病谱中已跃居第二位,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62.6%~70%,其50%生活不能自理,脑卒中病人在医院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多数会回到家里由家属或其指定的人员照顾,身体的残障得不到进一步的康复.家居康复护理是社区护士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通过上门探访,正确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维持患者健侧部分的功能;协助患者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独立自我照顾的训练,使患者早日重返家庭及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现状、康复需求,为更好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海街46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入户调查,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改良Barther指数和FCA量表分别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多数脑卒中患者治疗时间在3个月以内,60%患者愿意接受社区门诊或住家康复治疗。结论:加快社区康复人才建设,完善社区康复网络,制定规范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家属可以发挥的作用.方法:在脑卒中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中,对家属进行培训指导,发挥家属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帮助患者坚持完成各项康复训练.结论:脑卒中康复中,家属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潜力,应对家属进行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和指导,积极发挥其作用和开发其潜力,既能帮助患者坚持完成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提早回归家庭,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因此,应重视家属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现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对316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评估,了解患者社区康复需求及接受社区康复情况。结果:316例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日常生活完全自理30.70%、基本自理44.94%、日常生活需要帮助14.24%、需要大量帮助或完全依赖10.13%;患者遗留运动功能障碍(66.14%)、平衡功能障碍(48.42%)、感觉功能障碍(19.30%)、认知功能障碍(15.19%)、言语功能障碍(13.29%)、吞咽功能障碍(13.61%)、构音障碍(17.41%);11.71%的患者有接受过康复服务,其中仅7.28%的患者接受过社区康复;未接受社区康复的原因主要为不知道社区能康复(53.58%)和对社区康复疗效不信任(30.38%)。结论:盐城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需继续持续性社区康复,应加大社区康复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区康复知晓率和其重要性的认知度以及对社区康复医疗水平的信任度,提高患者社区康复的治疗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社区145例脑卒中恢复后期及后遗症期患者,由社区护士定期上门随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结果:患者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肢体;掌握日常生活技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属照顾能力均有提高;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连续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进一步康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郑州市居民糖尿病患者社区康复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市辖的7个区的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结果对糖尿病患者所使用的综合治疗方法中,运动治疗的使用率最高,其次为饮食控制,内服中药和针灸,推拿、按摩等也有应用,但并不普遍;绝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社区康复,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迫切。结论社区康复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选择。但由于健康宣教不充分,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影响了一些方法的运用,严重限制了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将出院到社区的80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患者按出院指导自行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由社区医生、护士在社区或入户按出院指导加个体化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时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等生存质量比较有显著差异,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心身康复.方法:为了保证患者在家庭和社区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同时也使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延伸,在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科护士主动对出院53例患者进行6个月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现有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名,随机分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组.两组分别接受传统针刺的辨证取穴治疗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取穴治疗,并同时接受系统现代康复治疗.每日针刺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6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FMA及MBI评分比较、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比较.结论:传统针刺和分期针刺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分布情况比较,分期针刺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现状,寻找影响进行康复治疗的因素.方法:通过对急性脑卒中好转出院患者采用上门随访、门诊随访的方式,分别于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时进行随访,搜集资料,了解治疗(尤其是康复治疗)情况及家庭基本情况、本人情况.结果:患者本人有获取康复治疗指导的要求或愿望者占87%,药物治疗情况:第一个月189例(92.2%),三个月内138例(67.0%)六个月内13例(5.0%);康复治疗情况:第一个月内101例(49.0%),介于一个月至三个月之间者有30例(14.6%),三个月至六个月内有6例(2.9%),其中能坚持功能锻炼者,也会采用针灸、推拿等其他方法配合;影响康复治疗的因素:家人支持是主要因素,第一个月占128例(62.6%);其次是经济维持,第一个月占126例(62.0%);本人信心:第一个月占96例(46.6%);仅有16例出院时医生给予较详细的康复治疗指导;出院后从乡村医生或其他途径获得帮助者仅有8例(3.9%).全县各乡村均没有康复中心.结论:农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是一个严重缺失不到位的现实,这和康复治疗知识的普及及传播不够、康复中心的缺少、患者本人对疾病的认识及信心不足,以及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影响,并探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Fugl—Meyer、Barthel,MMSE、IADL初评后进行康复训练,6个月后作功能末评。对照组患者作上述功能初评,6个月后作上述功能末评。结果:干预组经康复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MMSE、I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检验显示:干预组IADL末评与Barthel指数、MMSE初、末评相关;与IADL初评相关。对照组IADL末评与Barthel指数初、末评相关;IADL初评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干预组引起脑卒中患者IADL功能最终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Barthel指数初、末评,IADL初评。对照组引起脑卒中患者IADL功能最终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IADL初评。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提高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社区康复中,如能注重患者的认知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社区康复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患者功能独立性的提高起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84例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尝试,促进社区护理发展。方法:在患者住院期间有所准备,出院时进行指导,出院后定期访视以及家属密切配合,解决康复期间所有身心问题。结果:84例患者意识清晰,无并发症发生,心理调适好,改变了不良行为习惯,建立了正确的生活方式。护士增强了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改善了在群众中的形象。结论:开展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选治疗前及1个月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Fugl-Meyer量表的评分。结果:经1个月社区康复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提高不明显,但Barthel指数与FCA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提高均不明显。结论: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社区康复,虽然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参与社会的能力,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生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经过急性期救治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常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在综合医院出院后,在社区层次上能否继续得到康复治疗,关系到其综合功能和生存质量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这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区卫生与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人们对康复的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临床研究证明,经过规范的社区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在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后进行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定。结果: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在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后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1)。结论: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恢复了经口摄食,促进自立能力,达到援助患者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