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刘建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12-113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诱因,为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18例临床病例,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诱因进行分析。结果:(1)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恶性肿瘤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随着年龄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逐渐减少,恶性肿瘤呈上升趋势。(2)饮食不当、酗酒及药物使用不当等为常见诱因。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并完善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马丽珍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703-703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道等 )病变引起的出血 [1 ] ,中医称吐血。常见病因有 :暴饮暴食、饮酒过度、过食辛辣而致胃有积热 ,脾胃失和 ;郁怒伤肝 ,肝气郁结 ,肝火扰动 ;劳倦内伤 ,损伤脾气 ,脾虚失摄 [2 ] 。由于出血来势凶猛 ,且常反复 ,主要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是临床常见的急症 [1 ] 。因此对患者及时而有效地救治同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熟练而准确的操作以及精心的护理是分不开的。1 病情观察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每 15~ 30 min测 1次生命体…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道疾病中的急症,死亡率较高。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数逐年增多。本文将如何针对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做好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探索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其病因和发病相关因素的统计和研究。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56.6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占13.33%,食管癌、胃癌,占12.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8.33%;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占5%,其他占4.17%。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通常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一旦发生大出血,处理不当讲随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正确及时的临床护理,通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等护理方法,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环境清洁,正确用药,避免再次出血,对于病人病情的好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护理此类患者,积累了一些护理体会和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损伤,胃癌,食道贲门黏膜撕裂及全身性疾病等,临床表现为呕血,黒便等。并伴有血容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58例中,抢救成功51例,成功率为88%;死亡7例。其中5例死于严重呼吸道感染,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价值,详尽的心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9.
曹瑛  高凤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129-1129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内科常见的急诊,其处理是否及时与恰当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危,现将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及护理观察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殷世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74-17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将8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和75.0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减少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期间的护理重点、难点、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抢救成功83例,成功率为97%。结论:做好基础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肝硬化并发症中最为常见,其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静脉高压导致胃粘膜弥漫性出血、糜烂、溃疡所致呕血及便血.若不及早识别和及时治疗,可引起休克,诱发肝昏迷和腹水,以至危及生命.临床实践证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救治,并非单纯依赖药物或手术治疗所能奏效的,必须经过医护人员的密切合作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的发生发症.结论: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可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达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是大量出血来势凶猛,可在短期内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上消化道出血对快HP速尿素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54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与108例消化性溃疡不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内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杆菌(HP)检测,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快速尿素酶HP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是当前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由各种并发症所造成的,广大医护工作者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每一例的具体情况,发现并发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用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文章分析了引起肺心病并发症的病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机械通气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入住我院儿科需进行机械通气48h以上的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建立相关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院后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和危险因素指标,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达到终止观察标准,将各个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这达到纳入标准的110例患儿中,57例出现了UGI(51.8%)。出现UGI的患儿中,60%的是在机械通气开始的24h内发生的,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UGI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各危险因素中器官功能不全、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1×10^5/mm3,儿科死亡评分≥10和PIP≥25cmH2O在UGI患儿与非UGI患儿中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器官功能不全、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1×1065/mm3,儿科死亡评分≥10这些因素在机械性通气患儿UGI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PIP≥25cmH2O作为通气设定中唯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与PIP过高会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内脏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耐信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耐信、羟氨苄青霉素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为2w,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48h pH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耐信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能迅速升高胃液pH值,增强抗生素对Hp的根除作用,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