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蓝宇洋  郝征 《河南中医》2019,39(10):1485-1488
葛洪认为,要想不受病邪困扰,首先要明志于心,不受杂念干扰,内心无忧虑牵挂,淡泊恬愉;在养生之法中,葛洪尤为重视调气,认为善用导引之术,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葛洪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并不盲目吹捧金丹的神奇功效,而是相对客观地评价了药物在养生中的作用;葛洪认为,要想不受邪气,不生疼痛,首先要保护自身不受外界损伤,其次要注意不能过度纵欲使身体劳累,耗伤精气。葛洪对于疾病发展传变规律进行了详尽描述,认为疾病初起病位浅、病势轻时需及时防治,阻其发展。病情一旦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方药配伍阻止其继续入里传变。若病情已重,要及时救逆固脱,补其元气,以免危及生命。葛洪在《黄帝内经》"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挥,从多个角度对病后护理进行论述,以调和阴阳,恢复健康。葛洪论述了多种内外伤疾病的治疗,多不局限于疾病过程中的处方用药,还包括了饮食禁忌、瘥后调护、后期对症治疗等,从多方面体现出葛洪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母、儿影响极大,并增加母亲及其子代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角度,探讨避免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纠正妊娠女性体质状态,既病后谨防病情加重,预防控制并发症状,愈后防其复发等防治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中医辨证的思想下运用中西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为“治未病”研究拓宽了思路。研讨中医古籍,联系临床运用,试从“治未病”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浅谈中医辨证思想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未病在临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6.
文章提出通过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的认识及宣传,提高人民的预防保健意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和养生。"治未病"的理论在当前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过程中日益引起重视。研讨中医古籍,联系临床,试从"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浅析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胸痹"、"心痛"范畴,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温阳散寒、顾护阳气,调节饮食、健脾益气,调畅情志、舒通气机,劳逸适度、淡泊养心,滋养肾阴、强筋壮骨),既病防变(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出现并发症),瘥后防复(缓解期宜补脾益肾,固其根本)。将治未病思想融入冠心病的预防中,根据不同发病阶段或康复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干预,可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巩固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传"、"瘥后防复"这四方面的认识,将"治未病"与防治肾脏病紧密联系起来,旨在提高人们对肾脏病的认识,将疾病治疗的重心放在发病之前,并对肾脏病发生、发展和各个环节进行提前干预,可以降低肾脏病的发病率,显著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学预防为主的精神,将其贯穿于银屑病防治的始终,对提高临床疗效、防止复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思想在中医防治银屑病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现阶段污染问题日趋加剧,银屑病患者除了顺应自然、调神养性、强身健体、调摄饮食、积极治疗外,还应注意到污染对疾病的影响,尽量避免各种污染.银屑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外伤、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生活习惯药物、环境等因素有关,除外遗传因素,其他诱发因素尽量避免.正确的辨证论治,针对兼证合理加减用药,防止病邪深入,控制疾病的发展为治疗疾病的重中之重.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是银屑病治未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苏菁  徐宗佩  远颖 《吉林中医药》2010,30(3):197-198
以治未病理论指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关键在于未病先防,已病早期诊断,早治疗,防传变,防复发。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由于老年人元气不足、形气衰减,病情易隐匿、复发、传变,故"治未病"思想在老年病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脾主运化"理论为基础,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脾主运化"理论在诊治、预防疾病各阶段的运用,欲病时先安未受邪之地,截病于未传之时,已病后防止其复发,合理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首先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明确提出了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和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临床采用未病先防、早治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治疗肛裂可明显减少肛裂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降低手术比例,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眼科之“治未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未病"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被提出,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述其源流,蓝毓营[1]认为中医治未病说奠基于战国时期<内经>、<难经>, 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清代<温热论>.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难经·七十七难>谓:"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土不受邪,即勿补之".<温热论>曰:"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可见"治未病"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被提出,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述其源流,蓝毓营认为中医治未病说奠基于战国时期《内经》、《难经》,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清代《温热论》。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痛风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必须引起医患双方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痛风尚无根治的方法,且此病有复发性倾向,故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痛风的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对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控制痛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痛风并发症的发生,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论痛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痛风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必须引起医患双方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痛风尚无根治的方法,且此病有复发性倾向,故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痛风的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对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控制痛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痛风并发症的发生,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以来,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它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所在。现阶段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往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