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掌握蒲城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1修订版)》要求,血清学实验方法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结果:2011年6-8月蒲城县共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388人,其中血清学监测479人,监测率14.14%,虎红平板试验阳性者6人。结论:蒲城县人间和畜间布病的威胁仍然存在,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确定布鲁氏菌病在我县的分布状况和流行程度,掌握分布的流行规律和特点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畜牧业的发展,防止该病的发生流行,分析和掌握该病在人畜间的流行趋势,降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防止该病流行,制定和完善子长县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个监测乡镇家畜饲养户家庭成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对布鲁氏菌病症状和密切接触家畜的重点人群进行RBPT试验,对疑似病例进行SAT试验.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试验检测确定病例.结果:2008年监测6个乡镇,106个行政村,3811人.虎红平板试验1034人,试管凝集试验40人,确诊22人,感染率2.13%患病率0.577% RR=3.9 PARP=74% 2009年监测6个乡镇,85个行政村,3500人.虎红试验平板351人,血清试管试验15人,确诊5人,外地报回4人,共确诊9人.感染率1.2% 患病率0.25% RR=4.8 PARP=79%.结论:①2008-2009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疫区广泛宣传教育,深入调查,加强管理,对布鲁氏菌病的控制有显著的效果.②2008年的未检测乡-李家岔乡、安定镇、瓦窑堡镇在2009年成为新疫区,由于有新疫区的出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提示我们要更加广泛深入的进行宣传教,扩大监测范围,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我市从2000~2009年,布病疫情呈上升态势,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地域相关性不大、与季节相关、与从事的职业相关。今后要提高认识、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宣传和培训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米脂县200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动态及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最终达到布病的及时控制.方法:对确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近期有接触史和疑似布病体征者,以及皮变阳性者采静脉血做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我县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染源仍存在.结论:布病监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它不仅需要各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更主要的是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还应广泛宣传布病防治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5.
布病是一人兽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一、目的: 为准确掌握我县人间布病疫情现状,流行动态,加强布病防治能力建设,初步建立布病防治监测技术和实验室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蒙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104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蒙西医结合疗法在布鲁氏菌病 (布病 )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探索和寻求杀灭寄生在细胞内的布鲁氏菌的高效药物。方法 :西医辨病治标 ,蒙医辨症治本。结果 :1 82例急性布病和 861例慢性布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1 0 0 %和 95 .7%。结论 :蒙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布病和单用蒙医药治疗慢性布病疗效基本稳定而可靠 ,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掌握内蒙古某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启示现在和未来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该县历史以来相关疫情资料并加以对比。结果:具有以下流行特点:布病呈点状分布和流行,以国营牧场、牧区、牧民中20岁以上男性发病居多,在牧区呈蔓延之势。6~7年左右出现一流行高峰。结论:60~80年代,疫情较活跃,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较高;80年代后期显著下降,90年代初达到国家"稳定控制布病"的标准。跨世纪后,布鲁氏菌病疫情活跃,阳性率恢复至70年代初期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掌握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把握、制定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该县历史以来相关疫情资料并加以对比。结果:具有以下流行特点:布病呈点状爆发和流行,为传入疫区。以国营牧场和牧区的羊、牛感染、流行为主;经过多年反复的尤其是对羔羊和犊牛的检疫和免疫,采取"查、免、分、管、治"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并于九十年代初达到国家"稳定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标准。结论:跨世纪后,布鲁氏菌病疫情活跃,阳性率恢复达七十年代初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绥德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方法:依据卫生部、农业部编印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对2013年1~6月到绥德县布病门诊就诊的138人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138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39人,总感染率28.3%。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检测出4人被感染,占总检测人数的2.9%,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检测出3人被感染,占总检测人数的2.2%,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检测出19人被感染,占总检测人数的13.8%,年龄在51~60岁之间的检测出13人被感染,占总检测人数的9.4%,其中有干部3人,占总检测人数的2.17%,有农民35人,占总检测人数的25.4%,学生1人,占总检测人数的0.01%。结论:相关单位应该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职业人群的监测工作,并且做好宣传工作,对饲养的牲畜进行检疫,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的流行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牧区牲畜多,人与之接触频繁,感染机会多,虽牧区人群居住分散,但病人分布广,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发生流行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季节上来看,一年四季各月均可发病。但羊种布氏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高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2010年宁夏地区朝觐人员各类传染病及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其分布特点,为宁夏地区朝觐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保护朝觐人员身体健康制定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宁夏地区朝觐人员的1936例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检测出各类传染病142例,检出率分别是7.33%。乙肝135例;梅毒7例;丙肝0例;非传染性疾病2841例(有1人患多种疾病的情况),检出率分别是147%。结论:在加强朝觐人员传染病监测的同时,也要着重加强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监测与管理,更好地保障朝觐人员在朝觐期间及旅途中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在家中即容易获得的一些数据,对糖尿病一级亲属进行简单可行的糖尿病风险预测,从而督促高危人群尽早就医,以尽可能早而多的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共109名,统计其年龄,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PBG)、腰围(WC)、臀围(HR)、颈围(NC)、身高、体重并计算腰臀比(WHR)及体重指数(BMI)。统计方法使用相关系数计算、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55岁者糖尿病患病率33.3%,年龄﹤55岁者糖尿病患病率12.5%;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27.9%,非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3.6%;空腹血糖正常而OGTT2小时血糖异常者共26人,占所有受试者的23.9%;NC与BMI及WC的相关系数r均>0.7。结论:年龄大于55岁后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单纯测量空腹血糖会漏诊较多IGT人群及糖尿病患者;颈围与BMI及WHR均具有较好相关性,是容易测量且能较好反映肥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省普通人群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城乡居民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①PSQI量表总分≥7分的有320人,发生率为21.3%;PSQI量表总分5-6分的有412人,占27.5%;PSQI量表总分≤4分的有768人,为51.2%。②睡眠效率均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文盲和中专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P〈0.01)。大于60岁人群和20-40岁人群睡眠障碍的发病率较高(P〈0.01)。而性别、职业和生活环境对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影响不大。结论:睡眠障碍和临界失眠症状态的发生率在河南省较高。  相似文献   

14.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分布状况和特点。方法:横断面调查,采用床旁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感染现患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6.90%,实查率98.15%,呼吸道感染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ICU科、内三科、内六科、外五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结论:加强高危科室的目标监测,提高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分布状况和特点。方法:横断面调查,采用床旁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感染现患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6.90%,实查率98.15%,呼吸道感染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ICU科、内三科、内六科、外五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结论:加强高危科室的目标监测,提高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用多孔型标志物进行结肠传输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多孔型标志物对正常人及便秘患者进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正常组72 h内均排出80%的标志物,便秘组72 h后排出80%或以上的标志物。结论:多孔型标志物在结肠传输试验中能真实反映肠道传输功能,可以用于结肠传输试验。多孔型标志物可用于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中医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为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医院感染监测网制定的全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该院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16日、2013年7月11日全院所有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并对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3.30%、2.2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46.15%,其次为泌尿道(19.23%)、手术切口(11.54%)和胃肠道(11.54%)。医院感染病原体共检出20株,其中前四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8株占40.00%,铜绿假单胞菌4株占20.00%,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15.00%,其余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占5%,大肠埃希菌1株占5%。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5.87%、38.70%、37.57%;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57.55%、63.11%、62.50%。结论:通过3年现患率调查,做到及时掌握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的现状,明确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医院针对重点科室及重点部位,开展了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减少院感暴发流行的发生,为制定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