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与其他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疗效,前瞻性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108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对照组采用其他方式治疗。结果108例患者得到平均2 a的随访。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将成为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2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均骨性愈合,随访0.5~3年,平均18.4个月,人工股骨头假体无松动断裂,按Harris评分,最低76分,最高95分,平均88.5分。[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可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9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分别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7例)和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5例),分析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前Harris评分39.7±11.5,术后Harris评分90.5±6.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1.446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2.2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6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积极治疗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未见脱位,术后恢复独立行走12例,扶拐或助行器行走4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同时加强重点环节的护理,积极治疗并发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大小粗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Evans分型,Ⅲ型骨折8例,Ⅳ型骨折6例,Ⅴ型骨折4例,均采用带大小粗隆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零2个月,平均14个月.患髋无疼痛,活动基本恢复术前水平.Brumback髋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8例,可5例,无失败病例(平均得分50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高龄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新的治疗方法选择,可明显降低卧床并发症,比较目前保守骨牵引、各种内固定手术,该方法治疗可更早下地锻炼,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23例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1例(修复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骨外科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全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住院时间18天,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各死亡1例,有2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8~12个月,18例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 8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少,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3~5 d。结果28例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1例合并有其他器官疾病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患者,采用半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年,30例中优17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达到93.33%.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手术创伤相对较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合并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先积极治疗内科疾病,然后采用标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均能下床行走,无并发症发生。无髋关节脱位。Harris关节功能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屈曲达800-1000,无1例髋部疼痛和髋关节畸形,基本恢复到伤前髋关节功能状态。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有骨质疏松和较严重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术前积极治疗内科疾病,术中操作得当。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患者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DCS和DHS在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70例患者分为DCS组和DHS组。结果:DCS组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DHS组术中股骨外侧皮质骨折4例(Ⅲ、Ⅳ型骨折),术后股骨头、颈切割螺钉穿破股骨头伴后期髋关节疼痛2例,术后转子部压缩、加压钉后退、股骨颈短缩5例(Ⅰ型骨折),骨折均愈合,伴发肢体短缩在2cm之内,术后远端内移骨折2例。结论:DCS相对DHS明显稳定性好、操作相对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前风险评估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70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与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16例,死亡6例。术后随访58例(82.8%),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评定疗效,优良率81.4%(57/70例)。结论:围手术期的全身状况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和早期功髓锻炼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分为髓内固定治疗组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少于Gamma钉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可早期负重,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手法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4年-2009年共采用闭合复位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治疗6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49例获骨性愈合,4例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4例于术后2周内死于内科疾病,死亡病例均为年龄超过85岁患者。骨折愈合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0~100分。术后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64%。结论:在c臂机透视下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复位固定可靠有效,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练习,避免各系统疾病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住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3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30例获得随访5-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未见股骨头切割、髋内翻、股骨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手法复位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焦耿军 《西部中医药》2010,23(10):49-50
目的:观察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保守或手术后的护理质量。方法:对68例外伤后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护理,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手术部位供血情况、骨折固定的牢固情况及干扰骨痂生长的因素,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的随访,68例患者中43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21例生活自理,4例有轻度并发症。结论: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是高龄外伤后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可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3年以来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为PEN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为DHS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以及术后情况比较,PENA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均优于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同时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以及并发症少,并且结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有利于骨折的稳定以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与空心加压螺纹钉两种微创手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老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67例老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使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观察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有无并发症。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94.6%,空心钉组优良率8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外固定支架组明显优于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风险及预防处理。方法:对我院538例高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病历进行系统性回顾,其中75~79岁293例,80岁以上245例,平均82.7岁。其中男性125例,女性413例。全髋置换240例,股骨头置换298例。新鲜股骨颈骨折383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5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艮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共74例。其中347例患有一种以上的内科疾病。术前患有高血压病者294例,糖尿病121例,冠心病156例,呼吸系统疾病96例,贫血84例,低蛋白血症33例,脑卒中后遗症66例,帕金森氏病18例。术前均进行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及相关科室会诊治疗,患者经调治后整体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结果:术中及术后48h以内发生高血压96例,低血压24例,心律失常54例,血糖明显异常需调整用药45例,术后贫血86例,低蛋白血症50例,嗜睡12例(3~5天),一过性认知精神障碍6例,肺部感染7例,泌尿系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并发肺栓塞1例,应激性溃疡3例,术区感染2例。在相关科室协助治疗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所有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通过对高龄患者风险评估及合并症处理,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重视并发症处理,能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