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赵燕 《西部中医药》2003,16(6):40-40
静脉穿刺是每名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之一。笔者根据十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一种新的手背静脉穿刺方法,比传统教学静脉穿刺法更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病人痛苦。现介绍如下。1方法1.1改进方法首先在患者静脉穿刺针点上方8 cm左右处扎紧止血带,嘱患者手自然放松,呈屈曲状。常规皮肤消毒,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手指,拇指在进针点下方2~3 cm处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使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进针角度与静脉深浅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柄向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少许即可,此谓直刺法。此法适用于…  相似文献   

2.
手背桡侧静脉穿刺输液时,容易导致液体输入不畅,此时如将针柄角度抬高5°,然后在针尖走向不变的情况下轻轻旋转使针头斜面向下,即可解决.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笔者对正侧面两种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观察 ,结果如下。1 方  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例 ,选择的部位均为四肢末端的表浅血管。 1正面进针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 ,局部消毒后右手持针在血管的上方呈 15°角直刺血管 ,有落空感或回血后 ,将针头沿血管潜行至针头的 1/ 2或 2 / 3,将针柄沿血管走行方向固定 ,无菌棉球压在穿刺点的上方 ,将输液器的末端固定。 2侧面进针法 :在血管侧面进皮肤再进血管。2 体  会正面穿刺的优点 :1进针速度快患者感觉疼痛轻。因为皮肤表层神经末梢丰富 ,血管上行快速穿刺就是缩短在皮肤…  相似文献   

4.
头皮静脉输液是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输血质量,笔者总结了几种穿刺方法,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1·1一气呵成法即在穿刺前深吸一口气屏住,手持针柄进针,当中不要停顿,一气呵成。这种穿刺方法成功率很高。1·2缓慢进针法针对一些头皮静脉特别细、短患儿,要对准静脉缓慢进针直至有回血。1·3触摸进针法针对不显露的静脉。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及走向。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进行穿刺,针头与皮肤成10~15°角进针,速…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有些重症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给药治疗,加之药物刺激,致使一些血管闭塞,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出现静脉穿刺困难。为了进一步扩大静脉穿刺的范围,笔者采用胸、腹壁浅表静脉穿刺输液,用于晚期肝癌、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等危重患者,获得满意效果,未见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1穿刺方法由于胸、腹壁浅静脉走向不很规律,故穿刺时应选择肉眼可见的浅静脉按上述静脉回流方向,由助手以手指压迫静脉的近心端使血管充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在针柄下垫以消毒薄棉片或纸片,以防针柄对皮肤的摩擦。用一条胶…  相似文献   

6.
<正>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护理技术,也是临床中静脉用药的主要方法,成功的静脉穿刺为患者减轻了身心的痛苦,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提高护士的穿刺准确率是非常必要的,穿刺中手指在针柄上滑动是影响穿刺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将静脉穿刺中巧妙固定针柄避免手指滑动的持针技巧介绍如下。1持针方式1.1传统的持针法1.2传统的持针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拇指和食指平行捏住针柄上下两面,以15°-20°角度进针;另一种方式:食指和拇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蛇伤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30例蛇伤患者入院即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待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后,用常规头皮针输液与30例患者入院即采用常规头皮针输液的第1~16天的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在住院第4d后留置针组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头皮针输液组,前者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护患双方都取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指背静脉 ,由于其管径较手背其它部位静脉细小 ,临床上一般不作为静脉输液的常规穿刺部位 ,但由于长期静脉输液 ,全身高度水肿和血液透析患者 ,其它部位静脉条件较差 ,可以考虑此部位穿刺。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本组 31例均为住院患者 ,年龄 4 6~ 78岁 ,男 15例 ,女 16例 ,病程 4~ 16年 ,其中尿毒症 7例 ,肾病综合征 5例 ,心衰 19例 ,在无法进行常规输液而病情又需静脉滴注用药情况下 ,给予了指背静脉输液 ,收到满意效果。1.2 材料和方法 :选用 4 .5~ 6号头皮针 ,进针角度约5°,在所选的指背静脉上方缓慢进针 ,见回血后固定。2 操作…  相似文献   

9.
徐春梅  吴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70-170
目的:将356例次行股静脉采血的新生儿采用直视采血法(212例次)及常规采血法(144例次)进行比较.方法:常规法采用常规股静脉采血;直视法采用直视新生儿腹股沟中部隆起处(由脐轮向腹股沟作垂线其交点处),中心部位垂直或倾斜60~70°角进针1~2cm后,边提针边回抽,见回血停止提针并固定,抽取所需血量.结果:直视法平均采血时间3.1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4%;常规法采血时间8.3min,一次穿刺成功率77.8%,二者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提示直视采血法可明显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陈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75-176
目的: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在抢救中的应用优点。方法:常规消毒,取下安全静脉留置针的护针帽,将针头旋出,使针尖斜面偏左,左右针柄重叠,刺入血管,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固定留置针。结果:安全静脉留置针被我科使用后,在为急诊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时没有发生因撤针芯导致的针刺伤。结论:BD安全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急诊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和降低急诊外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被急诊外科护理人员所接受,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巴德植入式静脉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器材,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注射座,另一部分为放射显影的硅胶导管。由锁骨下:一窝处植入,静脉港完全位于锁骨下窝处皮下内。临床主要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或成分血,同时也可能用于血样采集。通过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建立输液通道,减少,临床上病人反复静脉穿刺和难度。同时输液港可将各种药物通过导管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防止刺激性药物.尤其是化疗营养支持类药物等对静脉的损伤。目前静脉港植入已较多应用于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老年患者,及少数的化疗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克服经锁骨上中心静脉置管(CVC)的难度并提高成功率.方法:369例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年患者,去枕仰卧,穿刺点选择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夹角的平分线上,距离夹角顶部约1.5cm,针头指向胸锁关节下缘,穿刺时穿刺针与水平面呈30度带负压刺入,约2.5~4cm即能进入锁骨下静脉,把导管导丝沿穿刺针插入中心静脉,插入时需无明显阻力.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65例,成功率(98.92%).结论: 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提高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老年患者170例,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静脉穿刺前用山莨菪碱液湿敷,静脉穿刺后用马铃薯片外敷。对照组常规给予输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度、静脉炎发生率、穿刺成功率。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输液1周后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度及静脉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O.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输液2周、3周、4周后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度及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输液1用、2周、3周、4周内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山莨菪碱与马铃薯片在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前后外敷的效果优于常规输液治疗,可广泛应用于老年病人静脉穿刺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传统穿刺法即直进针法和股静脉体表投影点斜角穿刺法进行采血,比较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股静脉体表透影穿刺法一次成功率为90.9%,发生局部瘀斑仅3例,发生率4.5%,没有1例发生血肿。传统穿刺法一次成功率仅为74.2%,发生局部瘀斑为23例,发生率为34.8%;发生血肿为2例,发生率为3%。两组比较P〈O.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静脉体表透影穿刺法明显优于传统穿刺法即直进针法。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每一位病人都不愿意在静脉输液中被扎二针,怎样保证一针率,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娴熟而精湛的操作技术,不仅可以消除病人对输液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赢得病人的信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因此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经多年的临床经验,下面介绍一种皮下二次静脉穿刺在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操作中一项最常见的操作技术,成功穿刺不仅体现了一个护理工作者的技术操作水平,重要的是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在临床操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尤其在危重病人静脉穿刺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更为多见.出现这种情况后,护理人员往往采取重新选择静脉进行穿刺.本文就我院600例输液病人166次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心得。方法通过对本院2005年10月到2007年1月147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进行分析。结果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时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366例儿童在行静脉输液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反应,选择较好的穿刺方法。结果:366例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1%(352/366),患儿家长满意率98.3(360/366),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相应的穿刺手法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并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李红文 《西部中医药》2013,(10):130-131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送管方式对提高老年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都选取上肢手背静脉或前臂的头静脉作为穿刺部位,统一选取一次性22号“Y”型管正压静脉留置针,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第1组采用直接进针穿刺法;第2组采用单送外套管穿刺法;第3组采用退针芯送外套管穿刺法。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结果:第3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第2组(P〈0.05),第2组高于第1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用退针送外套管法行浅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