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的尿流率特点。方法:笔者对22名2~6岁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和22名同年龄组正常男性儿童进行尿流率测定,对比观察尿流率曲线的特点,并应用Toguri尿流率列线图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正常男性儿童的钟形尿流率曲线相比,尿道下裂患者的尿流率曲线呈平台形。22例尿道下裂患者中,1例(4.5%)患者的尿流率曲线与对照钟形曲线基本一致,18例(81.8%)患者的尿流率曲线呈平台形,3例(13.6%)患者尿流率曲线明显低平。在Toguri尿流率列线图上,尿道下裂患者最大尿流率坐标点位于正常人群第5百分位数曲线附近区域,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尿流率曲线多数呈平台形,最大尿流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口腔黏膜片移植与局部皮瓣耦合组建尿道修复尿道下裂的功能性效果.方法 17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行口腔黏膜片移植与局部皮瓣耦合再造尿道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前1d和术后1年对患儿进行尿流率测定检查,记录尿流率、尿量、排尿时间等参数,描记尿流曲线.将最大尿流率在Toguri尿流率列线图上进行描点分析.结果 术前17例患儿的最大尿流率为(7.89+2.29) ml/s,其中12例(70.6%)尿流率曲线呈平台形,5例(29.4%)尿流率曲线低平;在Toguri尿流率列线图上描点分析,12例(70.6%)最大尿流率在正常儿童的第5百分位数曲线以下.耦合法再造尿道术后1年随访,17例患儿的最大尿流率为(11.30±3.01) ml/s,其中10例(58.8%)患儿的尿流率曲线接近正常的钟形曲线;7例(41.2%)最大尿流率位于正常儿童的第25百分位数曲线以上,8例(47.1%)位于正常儿童的第25百分位数与第5百分位数曲线之间,2例(11.8%)在第5百分位数曲线以下.结论 耦合法组建尿道修复尿道下裂的功能性效果良好,手术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1024例儿童尿流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长沙地区儿童尿流率正常值及其列线图。方法 对1024名正常儿童进行1048次尿流率检测。将所得资料按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排尿量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出各组相应的列线图以阐明尿量、体表面积、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4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正常儿童尿流率曲线为典型的钟形曲线。〈7岁男性儿童的最大尿流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每增加1岁最大尿流率增加1.7ml/s,〉7岁者其最大尿流率同成年人相仿。〈9岁女性儿童的最大尿流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每增加1岁最大尿流率增加1.2ml/s,〉9岁其最大尿流率同成年人相近。儿童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量均随体表面积增加而增加,同时,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也均随排尿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9岁的女童和〈7岁的男童最大尿流率的正常值有明显的年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尿流率特点,为尿道狭窄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Dantec尿动力学检验仪,对1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前、后的尿流率测定,分析其尿流率特点.并选择10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尿流率曲线明显低平,最大尿流率降低,排尿时间显著延长.尿道狭窄矫治术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得到提高,排尿时间缩短,其中3例患者的尿流率曲线接近正常.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尿流率曲线为特征性的低平曲线,尿流率明显降低.因此,尿流率测定可以作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流率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对术后尿道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7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另选择同期非尿路疾病正常男性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儿童的尿路曲线分布情况及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 ma...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20例患者进行了尿流率测定,并对其测得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有下尿路梗阻疾患的诊断中,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时间是衡量下尿路排尿功能重要的指标。本组87例下尿路梗阻患者最大尿流率不正常者达92%,其尿流曲线为不同程度低平曲线。强调尿流率测定需结合临床。本方法简便,无损伤性,为评价下尿路功能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OAB)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BPH患者124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OAB分为OAB组23例和非OAB组10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H患者电切术后OAB的独立预测因素。R4.1.3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124例患者中23例术后出现OAB,发生率为18.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逼尿肌压力为BPH电切术后OA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PH电切术后OAB发生风险预测模型为:Y=0.072×前列腺体积+0.043×残余尿量-0.092×最大尿流率+0.131×IPSS评分-0.082×逼尿肌压力。采用R4.1.3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提示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95%CI为0.858~0.999,提示模型预测特异度高。结论:BPH电切术后OA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UDS)在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4月就诊的CP/CPPS病人204例,分析其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包括自由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结果 204例病人中,最大尿流率(14.3±6.4) ml/s(3.8~62.5 ml/s),自由尿流率排尿量(339.6±126.3)ml(91.2~801.2ml),300ml者80例(39.2%),500 ml者23例(11.3%),尿流率曲线形态为正常钟形92例(45.1%),低平曲线96例(47.1%),波浪形16例(7.8%),膀胱残余尿者50 ml者13例(6.4%)。膀胱敏感性增高61例(29.9%),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26例(12.7%),膀胱容量减少24例(11.8%),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130例(63.7%),膀胱逼尿肌无力6例(2.9%),膀胱出口梗阻14例(6.9%),UDS未发现异常者44例(21.6%)。结论 UDS检查可以明确CP/CPPS病人存在的特定下尿路功能障碍类型,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女性尿道下裂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女性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1.0±16.6)岁(7~67岁)。其中3例既往有骨盆骨折外伤史, 3例有产伤史, 余6例无外伤及手术史。12例中先天性尿道下裂6例, 获得性尿道下裂6例。临床表现为尿失禁6例, 排尿费力6例。查体:外阴部正常尿道外口位置未见尿道口, 尿道口下移至阴道前壁的不同部位。所有患者均采用尿道延长术。对于先天性尿道下裂, 术中采用尿道板裁剪卷管以延长尿道。对于获得性尿道下裂, 采用阴唇带蒂皮瓣卷管扩大狭窄段尿道并予延长。游离大阴唇皮下脂肪垫并转移到新构建的尿道外侧, 以防止尿道阴道瘘的发生并提高尿道压力。5例存在明显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膀胱颈部重建。解剖性修复成功定义为外观上可在阴蒂下方见到正常外形的尿道外口;功能性修复成功定义为患者术后无中、重度尿失禁出现;术后12个月随访, 最大尿流率>15 ml/s。分析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57.3±32.5)个月(18~96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小儿的尿动力学结果,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小儿非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泌外门诊22例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14岁,平均(7.86±3.66)岁。所有病例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B超、MRI等)排除神经系统疾患。根据国际尿控协会标准方法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记录最大尿流率、尿流时间、排尿模式、剩余尿、初感尿意、最大膀胱容量、顺应性、排尿期逼尿肌压力、有无逼尿肌过度活动、有无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静态尿道压和尿道关闭压。按照尿急尿频、遗尿、排尿困难分组比较各项尿动力检查参数。结果:自由尿流率测定:男和女平均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4.69±7.59)ml/s和(32.2±12.3)ml/s(P0.05),平均尿流时间分别为(20.72±11.96)s和(12.68±7.36)s(P0.05)。尿频尿急组、遗尿组、排尿困难组三组之间最大尿流率,尿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尿流率排尿模式:正常钟形曲线10例,低平曲线7例,间歇曲线4例,间歇低平曲线1例。尿频尿急组、遗尿组、排尿困难组三组之间剩余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类疾病常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尿动力学检查可为各种排尿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有效的客观证据。在小儿不配合,无法完成压力流率测定时,结合自由尿流率,排尿模式和剩余尿(可用B超测定),加上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排尿功能障碍类型,协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