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治疗儿童梗阻性脑积水的方法。方法:全组17例,年龄13个月-12岁,平均33个月。手术方法为经侧脑室、室间孔、三脑室置入神经内镜,于三脑室底与脚间池造一瘘口。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5年,14例有好转,3例因无改善于术后3个月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硬膜下积液1例,丘脑损伤1例,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治疗儿童梗阻性脑积水简便、微创、有效,符合生理要求,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27例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劲  王剑波  余政  张入丹  叶群林 《重庆医学》2008,37(11):1223-1224
目的探讨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27例。结果造瘘成功2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CT或MRI复查结果评定手术效果,全部有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面安全、有效,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已逐渐成为首选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治疗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12例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12例导水管水平梗阻性脑积水的初步体会。方法 12例脑积水患中导水管水平阻塞为原发性10例,继发于顶盖区肿瘤2例。均采用神经内镜经侧脑室额角入路,经室间孔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结果 12例患造瘘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而轻,12例中术后3个月已随访的患9例,7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手段,近期疗效满意。术中应针对三脑室底不同的特点采用适当的造瘘方法.随访应以确定颅内压是否正常、症状是否消失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和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效果.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中脑导水管扩张以及囊肿脑室或脑池造瘘手术治疗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患者82例.结果术后显效55例(67%),好转21例(25.6%),无效6例(7.4%),总有效率92.6%.结论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脑积水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华  吴全理 《医学综述》2008,14(13):2021-2022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脑积水运用最为广泛的术式,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术式,而交通性脑积水仍应选脑室-腹腔分流术。现对近年来有关脑积水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32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3月~2年,9例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脑室造瘘术(7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即ETV,2例行透明隔造瘘),8例治疗有效,1例ETV后脑积水无明显改善,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23例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引导V-P分流(10例)或内镜下引导V-P分流加内镜下脑室造瘘术(12例行ETV,1例行透明隔造瘘),脑积水均获得改善。结论 梗阻性脑积水采用神经内镜脑室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引导V-P分流或内镜引导V-P分流加脑室造瘘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给予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儿童梗阻性脑积水近期疗效良好,无智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是治疗儿童梗阻性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是治疗儿童第三脑室底部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曹东彪  杨延飞  方军超 《中原医刊》2011,(13):126-126,F0003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及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脑积水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2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或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60例梗阻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42例中有效率为83%,18例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有效率为94%;脑室-腹腔分流42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8%,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1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安全、实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蛇牌硬质神经内镜对30例患者行33次治疗,并经3~36个月随访,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20例患者中18例成功造瘘,2例三脑室底造瘘失败而改行内镜引导下V—P分流术,18例三脑室底造瘘患者15例效果满意,所有病例术后颅内高压疽状完全缓解,复查头部CT或MRI,扩大的脑室系统全部恢复正常,3例无效,改作内镜引导下的V—P分流术,疗效满意,对于丘脑肿瘤合并双侧室间孔堵塞性脑积水5例,在内镜下行透明中隔造瘘术,并同时行肿瘤部分切除活检+V-P分流术,术后双侧脑室缩小,症状明显缓解。内镜下分流管取出调整术5例病人,术后患者脑室缩小,症状缓解。术后4例出现发热1~4天,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是安全、经济、实用的微创手术方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症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脑室腹腔分流术,但其并发症较多,常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而至手术失败[1]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不断改善和提高,近几年经内镜行第三脑室造瘘已发展成为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神经外科自2009-2011年4月采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造瘘术治疗1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12例导水管水平梗阻性脑积水的初步体会。方法 12例脑积水患者中导水管水平阻塞为原发性10例,继发于顶盖区肿瘤者2例。均采用神经内镜经侧脑室额角入路,经室间孔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结果 12例患者造瘘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而轻,12例中术后3个月已随访的患者9例,7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手段,近期疗效满意。术中应针对三脑室底不同的特点采用适当的造瘘方法,随访应以确定颅内压是否正常、症状是否消失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脑室出血患者22例为内镜组;以传统的单纯脑室体外引流术治疗同类患者20例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内镜组术后24 h复查头颅CT,脑内或(和)脑室内血肿清除90%以上15例,而脑室引流组,仅有3例清除60%以下,均无继发出血;内镜组中无颅内感染,脑室引流组有2例;术后2个月格拉斯哥结果分级评分(GOS),内镜组和脑室引流组中分别为:5分各5例、1例;4分各9例、5例;3分各4例、7例;2分各2例、5例;1分各2例.脑室引流组与内镜组比较,术后好转优良率低(χ2=4.7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具有直视下操作、术后疗效好等优点,是外科治疗脑室出血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12例椎管内(胸段至骶段)肿瘤,包括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7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合并脊髓栓系1例),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2例肿瘤术中均全切.其中1例伴有脊髓栓系者并进行栓系松解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1月-1.5年,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McCormick评级均达Ⅰ级或以上.复查MRI未见复发.伴发有脊髓栓系者,其神经源性膀胱术后改善不明显,残余尿量多,后行膀胱造瘘手术治疗.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明显特点: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干腹侧胆脂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腹侧胆脂瘤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术中见肿瘤均位于脑干腹侧,其中肿瘤全切除15例,肿瘤包膜次全切除1例。结果:术后15例(93.7%)痊愈,可从事正常工作与生活;1例(6.3%)好转,遗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平均随访时间3.4年病情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操作技术保护重要组织结构,尽量减少手术损伤,通过神经内窥镜与手术显微镜有机地结合,拓宽了手术视野,克服解剖结构上的死角,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单鼻孔经蝶微侵袭垂体瘤切除的效果。方法从2003年7月~2005年8月在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切除23例垂体瘤。结果在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全切肿瘤19例,近全切4例,术后21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10例视力好转,4例病人出现暂时性尿崩,2例病人出现脑脊液漏,均于1~2周后恢复。23例病人随访3~16个月,未见复发,无传统唇下入路常见的唇部麻木、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能达到微创的目的,能更好显示鞍上和鞍旁的肿瘤,神经内镜能清晰显示手术显微镜不能看清的部位,而手术显微镜能提供三维视野,在经鼻入路过程及切除鞍区肿瘤的主体等方面具有其优势,二者结合能更安全更完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thods Theunilateral trans-septal endonasal approach was employed. Zero degree neuroendoscope was used for nasal mucosal diss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anterior wall of sphenoid sinus. The sphenoidotomy was done with the anatomic landmark of inferior margin of middle turbinate and ostia . Aft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optic nerve, the pituitary fossa was opened. Then cut the dura , the margin between adenoma and normal tissue was very clear under endoscope. tumor can be removed safely. There were two patients with suprasellar extension, 30-degree endoscope was used and excellent visualization and tumor removal were obtained. Results No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 Endoscopic assisted transsphenoidal pituitary surgery is practical because the operation is done under excellent illumination and visu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2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镜下于脑室内留置引流管,术后注入尿激酶清除残留血肿。分析患者出院时情况。结果出院时GOS评分,24例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4例死亡。结论神经内镜清除外伤性脑室内血肿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ong XY  Zhang Y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905-2907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在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中手术方法、效果和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手术后并发症的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中54例造瘘成功,1例因三脑室底布满血管网不能造瘘,50例效果良好,4例患者无效,于造瘘后3个月内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8例,1例患者4个月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又行钻孔外引流术。头皮下积液8例,手术后发热15例。癫痫1例,硬膜外出血1例。结论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是安全有效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