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保留棘突节段性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保留棘突韧带结构,节段性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2例。该手术是经过一侧显璐棘突及椎板,再由棘突基底部向对侧水平凿开手术范围内的棘突,并向对侧牵开棘突及骶棘肌,显露全椎板及小关节突,保留椎板中1/3椎管环完整,进行节段性扩大减压,最后将牵开的棘突韧带结构复位,并缝合固定。术后经6个月至4年随访的19例,优良率达95%,作者认为该手术既能充分减压,又可保持脊柱的稳定和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2.
吴志强 《颈腰痛杂志》2006,27(4):293-294
目的探讨用棘突截骨扩大开窗减压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使术后脊柱稳定性更好,减压彻底,并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采用患段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显露该侧椎板在棘突基底部截骨,将棘突韧带连同对侧骶棘肌牵开并剥离对侧椎板,切除患段黄韧带及椎板上、下缘,潜行扩大中央椎管及神经椎管,内聚的关节突,有椎间盘突出的摘除椎间盘,应用此法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证,共16例,评价术后中远期疗效。结果术后半年~4年,16例均得到随访,优10例,良3例,可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81.2%。结论脊柱后骨韧带结构为坚韧有弹性的骨性结构,在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过程中作用重大。棘突截骨扩大开窗减压术对腰椎后骨韧带结构破坏小,减压充分,且操作较容易,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满意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3.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采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术后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方法术式为后正中切口,显露一侧椎板后在棘突基底部截骨,并将棘突-韧带-骶棘肌推离对侧椎板,完成全椎板显露。切除椎板上、下缘和黄韧带,并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应用此术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钙化、腰椎黄韧带骨化患者共37例。其中单节段减压24例,两节段减压13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1年随访34例,疗效优良率为82.4%;术后3年随访27例,疗效优良率为81.5%。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棘突截骨愈合率为87%。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主椎管和侧椎管减压充分,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疗效较为满意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4.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腰骶神经减压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澳大利亚Cornish首创棘突截骨椎管成形腰骶神经减压术 ,1993年由Fraser报道[1] 。作者采用该术式治疗 2 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现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俯卧位 ,L3~S1棘突连线后正中切口 ,切开皮肤至腰背筋膜 ,在距中线 5mm处 (棘上韧带边缘 )切开症状体征较重侧腰背筋膜 (图 1)。将该侧骶棘肌自L4、L5棘突和椎板剥离至关节突中线 ,并用弧形骨刀将L4和L5棘突基底部截断 (L4~L5节段狭窄 ) ,将棘突 棘间韧带和骶棘肌向对侧剥离并显露出对侧椎板 ,并用自动拉钩牵开 (图 2 )。至此 ,L4和L5两侧椎板显露完毕。切除L…  相似文献   

5.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LSS 62例(A组);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LSS 54例(B组);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LSS合并腰椎不稳125例(C组).[结果]经临床、MRI、X线片检查诊断单节段LSS 23例,2节段狭窄107例,3节段98例,4节段13例.241例LSS中合并腰椎不稳125例.术后随访200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4个月,三种手术方法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6.9%、79.0%和78.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A、B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的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方便、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对LSS合并腰椎不稳者,在减压术后需做植骨+内固定,能有效的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是目前治疗LSS合并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保留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囊、部分棘突、椎板及韧带复合体,对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及预防相邻间隙退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5-2014-05实施腰椎融合手术患者132例,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4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B组90例行有限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术中保留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囊、部分棘突、椎板及韧带复合体等后方结构。结果 132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A组术后发生相邻间隙退变13例,占32.5%。B组发生8例,占8.9%。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全椎板减压脊柱融合手术相比,采取有限减压、术中保留相邻间隙关节突关节囊、部分棘突、椎板及韧带复合体,能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降低相邻间隙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目的疗效,并介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目的手术方法.[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目的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3例;其中用舣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62例(开窗组),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除减压术治疗31例(保棘组).获随访82例(其中开窗组54例,保棘组28例),平均随访4年.以术后间歇性跛行足否消失做为减压是否充分目的标准,以术后遗留活动性腰痛做为术后腰椎不稳目的标准.[结果]开窗组术后间歇跛行消失40例(74.1%),残留活动性腰痛5例(9.3%).保棘组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23例(82.1%),残留活动性腰痛3例(10.7%).x2检验P值>0.05.[结论]在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目的]减压果和对腰椎稳定性目的影响上开窗组和保棘组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目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改良颈椎管扩大连体棘突重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适应于颈后入路的手术患者 ,采取颈后旁正中切口连体棘突重建术式 ,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9例 ,平均随访期1年 ,疗效满意。现就术式要点及手术步骤初步报告如下 :颈后入路 ,旁正中切口(避开项韧带 ) ,依次显露颈椎手术节段的一侧棘突及椎板 ,在椎板相应的下部刻槽 (做为开门时的绞锁侧 ) ,在棘突根部稍上 ,用电钻钻一小孔 (以备重建棘突固定时用 ) ,在棘突根部 (即小孔的稍下方 )切断棘突 (图 1) ,再将断离的棘突连体推向对侧 (如张力较大 ,将上端及下端的项韧带及棘间韧带切断 ) ,钝行剥离显露对侧椎板 ,自动拉钩撑开 ,充分显露双侧椎板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加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结果疗效参照JOA分级标准评定,术后对45例获得随访,平均3.1年,优2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8.8%。结论该术式保留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关节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稳定性,避免了因手术瘢痕粘连和骨化造成的医源性的椎管狭窄,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0.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传统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进行改良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12具新鲜成人尸体上完成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W)和THF术式,扩大解剖显露周围结构,根据解剖学研究发现提出改良TLIF手术方式,并在12具新鲜尸体上操作、完成该术式,对其可行性及潜在优势进行分析.结果 前期的解剖学研究发现传统PLIF和TLIF手术在行椎间融合时相应神经根张力较高,存在一定的损伤风险,同时发现在一侧上关节突与棘突及棘间韧带等中间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操作区域.提出了将PLIF工作区域外移,TLIF工作区域内移的改良TLIF手术人路,即:采取后正中入路,保留棘突、椎板上缘、棘上、棘间韧带等后结构,剥离双侧椎旁肌,暴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不暴露横突,切除一侧下关节突及椎板下2/3(暴露上关节突关节面),单侧斜向处理椎间隙而行椎体间融合.在12具新鲜成人尸体上顺利模拟完成了改良TLIF手术,结果显示该术式具有以下优势:(1)不必暴露横突,保留棘突、椎板上缘、棘上、棘间韧带等后结构,仅咬除一侧下关节突及椎板下2/3;(2)中央管及术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可同时有效减压;(3)斜向处理目标椎间隙,后正中结构的保留有效地限制了对硬膜囊及下位神经根的牵拉,术中无需暴露上位神经根,不易损伤上位神经根.结论 改良TLIF手术入路安全可行,理论上可以有效地降低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腰椎疾患患者可能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4年1月收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6例,其中男85例,女11例。年龄39~71岁,平均54岁。病程3个月~7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检查,分为5组,A组:1个节段椎间管狭窄,39例,行椎板间开窗椎间管(侧隐窝、神经根管)潜行扩大术;B组:1个节段中央椎管狭窄,21例,行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椎间管潜行扩大术;C组:1个节段退行性脊柱滑脱,18例,行两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潜行扩大椎管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AF、RF等)并横突间、小关节间植骨;D组:2个以上节段混合型椎管狭窄,ll例,行病变节段两侧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切除黄韧带,摘除椎间盘,松解神经根;E组:退行性脊柱侧突,7例,综合以上减压措施行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随访并评价其疗效。结果96例患者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2.2个月,未出现手术并发症。JOA评分优85例、良9例、中1例、差1例;X线片复查无椎弓根钉误置、断钉、拔出等。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采取有限化手术、有效化减压原则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脊髓造影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5年12月。对34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改良的手术方式治疗。男25例,女9例:年龄35~63岁,平均46.4岁。病变部位:L4 5突出20例,L5S1 14例。症状表现一侧下肢痛重、对侧下肢痛轻21例;最初一侧下肢痛。后转为以对侧下肢麻痛重为主,而最初一侧下肢痛变轻者8例;双侧下肢痛无明显差异5例。术前CT影像显示椎间盘突出正中央型8例,旁中央型26例。手术在一侧椎板开窗术的基础上,咬除相应棘突,保留棘上韧带,并将棘上韧带牵向对侧,使椎管显露扩大,摘除中央突出之椎间盘,称之为“一侧椎板开窗棘突切除术”。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5年,采用侯树勋疗效评价标准,优20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2%。结论:一侧椎板开窗棘突切除术既达到椎管减压、摘除突出之椎间盘的目的,又保留了对侧椎板、棘上韧带,维持了后柱稳定,为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改良新术式。  相似文献   

13.
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劈开截骨,以黄韧带为轴保留棘突、椎板和外层黄韧带行椎板回植,重建完整椎管后部结构和硬膜外腔的椎管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手术技术,并评价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4月,应用椎管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6~77岁,平均49.6岁。病变椎体为L3、4~L5S15例,L4、5~L5S418例,L4、511例,L5S15例;病程3个月~16年,平均40.3个月。术中纵行劈开棘突,将上位椎板的下1/2梯形截断后,连同黄韧带浅层向尾侧翻开,切除深层黄韧带、两侧侧隐窝椎板的内层和增生的关节突,椎管扩大后,原位缝合截开的椎板。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行CT检查,并于术后1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9例术后均获18~36个月随访。术后1周CT示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CT示87.2%(34/39)椎板和棘突已达骨性融合,术后1年CT示所有患者椎板原位固定融合,黄韧带愈合,无再狭窄。按标准量化评分,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2.3%(36/39)。结论 此术式保留了棘突、棘间韧带、椎板和黄韧带的连续性,重建完整的硬膜外腔和椎管的后部结构,阻挡了肌肉与神经组织的瘢痕粘连。截骨范围小、保留血液供给、固定方法简便、术后骨愈合时间短及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12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切断棘突剥离对侧椎板,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和一侧组织的完整;手术中采用椎板间孔开窗减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骨性组织,切除导致狭窄的病理因素,将切断的棘突复位固定,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对接受随访的78例患者,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短期(术后3个月)及长期(8~13年)随访时的改善率和手术满意率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78例短期随访优7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8·7%(77/78)。长期随访优6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9%(74/7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长期随访时手术满意率为98·7%(77/78)。结论:节段性减压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重建,显露范围广,椎管减压彻底,长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因老年骨质疏松椎间盘髓核中蛋白粘多糖及水份的减少、纤维环松弛、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膨出,加上黄韧带肥厚皱折,后纵韧带钙化增生,使椎管容积缩小是造成颈、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8年来收治颈、腰椎管狭窄症61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8岁,对颈狭窄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本法优点既保护大部椎板起保护脊髓的作用,又起到椎管扩大充分减压的作用,对有要椎管狭窄症采用保留关节突,棘突完整取下,将椎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应用纳米人工骨重建颈椎椎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行颈椎后路减压人工椎板椎管重建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JOA(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观察轴性症状及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颈椎X线片及CT了解椎管矢状径扩大情况及人工椎板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6 ml。人工椎板植入未见排斥反应,术后12月人工骨骨性融合率为45.5%。手术前后颈椎椎管矢状径差异有显著性,椎管矢状径均超过14 mm。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6分增加至术后1年时平均15.1分,改善率为74.3%。3例出现轴性症状,理疗治疗后好转;未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并发症。结论在颈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应用纳米人工椎板重建颈椎管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12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切断棘突剥离对侧椎板,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和一侧组织的完整;手术中采用椎板间孔开窗减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骨性组织,切除导致狭窄的病理因素,将切断的棘突复位固定,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对接受随访的78例患者,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短期(术后3个月)及长期(813年)随访时的改善率和手术满意率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78例短期随访优7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8·7%(77/78)。长期随访优6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9%(74/7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长期随访时手术满意率为98·7%(77/78)。结论:节段性减压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重建,显露范围广,椎管减压彻底,长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刺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介绍刺突截骨椎管成形术及其应用,方法:采用该术式治疗37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进行疗效评分(Oswestry问卷)和腰椎管直径测量。方法:术后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6%,术后4年平均改善74%,疗效下降不显著(P>0.05)。术后CT显示腰椎管直径平均增加20%,刺突原位愈合率87%。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神经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少,其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手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均满意。  相似文献   

19.
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进行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5年进行下腰痛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术后 3个月复查CT示 :椎管成形术后 ,椎管扩大显著 ,大部分椎板棘突复合体已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固定 (88% )。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5年评分与术后 1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减少硬脊膜疤痕粘连的机会 ,椎管扩大明显 ,长期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