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聚合酶β基因启动子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β)基因启动子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2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变标本进行DNA pol β基因启动子序列检测,并利用DNASIS、OMIGA等软件分析测序数据.结果:25例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DNA polβ基因启动子发生突变者分别为8、6、5例,三组问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三组标本中共有35个突变点(癌组织包括18个突变点,癌旁组织包括9个突变点,正常黏膜组织8个突变点),25个点在polβ核心启动子区域,其中,-37位C→A突变出现8次;.-5位G→T突变出现7次;29位T→C突变出现2次;-19位出现C的缺失和插入C突变各1次.结论:DNA polβ基因启动子突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前列腺癌(PCa)特异突变DNA聚合酶β(polβ)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提取有特异DNA polβ突变的PCa组织的总RNA,通用引物逆转录成cDNA;用设计带有接头的DNA polβ全基因引物,PCR扩增PCa组织中呈现的突变型DNA polβ全基因;构建T-A克隆并进行重组体的筛选鉴定;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cDNA3.1并进行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结果 PCa特异突变DNA polβ基因扩增选择出P4(MI-polβ)和P5(M2-polβ)两个标本,构建重组有特定突变位点的polβ目的 基因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经PCR扩增获得2个阳性集落.结论 经鉴定成功构建2例PCa特异突变DNA polβ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1 and peDNA3.1-M2).  相似文献   

3.
DNA聚合酶是细胞复制DNA的重要作用酶。DNA聚合酶γ(polγ)存在于人类线粒体中,它是线粒体DNA复制和修复所必须。DNA聚合酶γ基因(POLG)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其编码的polγ功能发生改变,使线粒体DNA(mtD—NA)复制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等功能障碍,引起线粒体相关疾病。对这些突变位点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为线粒体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提供了线索。本文对一些POLG常见位点突变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细胞中DNA聚合酶β(polβ)基因突变及其与Fas、p53基因mRNA 水平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RNA提取、逆转录、PCR扩增、基因克隆及 DNA序列分析法,对2 2例脑胶质瘤、7例良性脑肿瘤及1例肺部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标本中的polβ基因进行检测 ;半定量分析法对脑胶质瘤和良性脑肿瘤标本及其周围正常脑组织中的polβ、Fas、p53基因进行mRNA水平检测及对比.结果 30例脑肿瘤标本中,polβ基因突变7例,其中胶质瘤6例,突变率为2 7.3%(6/22),肺部转移性鳞状细胞癌1例.2例polβ基因二级结构图有明显变异.脑胶质瘤组织中均存在polβ和Fas基因mRNA水平高表达及p53基因低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 01),良性脑肿瘤与正常脑组织p53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种脑肿瘤中pol β与Fas基因表达具有正相关性,而polβ、Fas与p53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脑胶质瘤细胞存在polβ基因突变,其突变率为27.3%.脑胶质瘤组织中均存在polβ和Fas基因mRNA 水平高表达及p53基因低表达,提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polβ基因突变有关,且恶性程度越高,突变越明显;另外,p53基因低表达及polβ、Fas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岩  李卉 《胃肠病学》2008,13(11):645-650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组织多有DNA甲基化紊乱,包括与细胞增生周期密切相关的癌基因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高甲基化等。近年研究发现,胃癌相关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具有作为胃癌诊断的分子标记和基因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DNA错配修复(MMR)基因可以修复DNA碱基错配、保持遗传物质的保守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DNA复制的忠实性。一旦存在MMR基因缺陷,DNA的复制过程就会出现错误,基因片段的数量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SI)。近年来,关于MMR基因与胃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较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MSI与微卫星稳定(MSS)胃癌的预后和化疗敏感性不同。本文将就此内容进行综述,阐述MMR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对胃癌临床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表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遗传和表遗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表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 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活性)的改变.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和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等,因可引起癌遗传学途径基因的失能与获能,增加基因组不稳定,印记丢失等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的表遗传研究对于胃癌的发病机制,细胞免疫与防御,细胞分化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CPa)特异突变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采用业已成功构建的2例特异突变polβ表达载体(pCDNA3.1-M1和pCDNA3.1-M2),采用脂质体包裹转染NIH3T3细胞,观察比较这些突变对细胞polβ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引发的相应的细胞周期和细胞自发突变率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筛选得到高表达PCa特异突变polβ的NIH3T3细胞株(NIH3T3-M1,NIH3T3-M2)和高表达野生型polβ的NIH3T3细胞株(NIH3T3-W)。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外源DNApolβ在转化的NIH3T3细胞中呈现高表达。与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NIH3T3细胞相比,转染PCa特异突变polβ的2个细胞株和转染野生型polβ的细胞株的细胞周期的S期比例及转染细胞的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的自发突变率均显著增加,且转染野生型polβ的细胞株亦显著高于转染PCa特异突变DNApolβ的细胞株。结论 DNApolβ高表达介导了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胃癌发生涉及多种抑癌基因、癌基因的异常表达。PTEN作为一种广泛的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失活现象。其失活原因除突变、缺失外,DNA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失活的第三条途径。本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胃癌细胞和组织中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甲基化改变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胃癌的发生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国内外大量资料显示,胃癌的发生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是多基因多阶段变异累积形成的病理过程,这些基因主要是促进肿瘤发生的癌基因和抑制肿瘤发生的抑癌基因,以及维持基因组稳定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等。抑癌基因功能的丢失可通过多种途径,除基因突变和杂合性丢失以外还与其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修饰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DNA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包括DNA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标志物检测、预后和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分析表明目前胃癌基因的DNA甲基化研究比较局限,应用DNA甲基化芯片研究胃癌DNA甲基化情况,建立胃癌基因DNA甲基化谱,以及探索胃癌表观遗传机制的任务迫不及待。  相似文献   

12.
胃癌发生的基因改变及基因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渐进的过程。癌基因、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细胞黏附分子、端粒 /端粒酶、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系统等多个基因改变的积累参与了由正常上皮细胞转变成胃癌的过程[1 ] 。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具有相同和不同的基因改变 ,并且基因的改变似有一定的顺序 ,提示胃癌的发生有不同的基因途径。本文将胃癌发生的基因改变及基因途径作一简要概述。  一、胃癌的组织类型1 965年Lauren按肿瘤的起源将胃癌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散型胃癌。肠型胃癌在组织结构上其腺体细胞与肠柱状细胞类似 ,边界清晰锐利 ,细胞内…  相似文献   

13.
DNA错配修复(MMR)缺陷与许多癌症发生有关。细胞错配修复的缺陷会导致广泛的遗传突变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MMR缺陷肿瘤的一项重要的诊断学特征就是核苷酸重复区域的高突变率的累积,而这些突变就是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应用一种标准的标记物检测MSI 肿瘤,并可把肿瘤分为高度、低度MSI或微卫星稳定性(MSI-H)。MSI-H肿瘤特征性显示一种或多种DNAMMR重要蛋白的缺失,如MSH1或MSH2,以及比较少见的MSH6和MSH3。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SI在胃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致癌物及(或)其代谢产物侵袭机体细胞,引起DNA损伤。细胞的DNA修复系统修复DAN损伤,以保证机体基因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果机体不能及时有效地修复DNA损伤。损伤积累至一定程度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增高,可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DNA修复与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参与人类DNA修复的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NP是因单个核苷酸替代、插入或缺失而形成的基因多态性,是人类基因组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多态性形式。基因序列中单个碱基的变异,可能引起编码的氨基酸的改变,或导致转录的mRNA剪接的改变,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因此,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决定机体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抑癌基因的杂合性丢失被认为是一些肿瘤易感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恶性程度高且预后较差,目前随着对胃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特别是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被认为是肿瘤中普遍发生的分子改变,本文主要论述了胃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进展,目的在于探讨表观遗传学在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hMLH1基因高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使许多基因失活,从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的:检测hMLH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探讨其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1例胃癌、40例癌前病变和38例对照组织中hMLH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MLH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34.1%,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的5.0%和对照组的0%(P〈0.05)。hMLHl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胃癌患者的年龄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阳性率分别为46.4%对7.7%和55.0%对14.3%,P〈0.05),与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阳性率分别为34.8%对33.3%、28.0%对43.8%和38.1%对30.0%)。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hMLH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可能在老年胃癌患者的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甲基化。此文对于近年来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癌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p53基因是当前抑癌基因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迄今,有关 p53基因异常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如大体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Tumura 报告p53基因改变主要发生于异倍体瘤,国内尚无报道。本实验目的主要是分析中国人原发性胃癌 p53基因突变与这些病理参数,包括 DNA 倍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技术对20例原发性胃癌 p53基因外显子5—8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8例(40%)发生了突变,其中2例发生在外显子7,4例发生在外显子8。0至Ⅲ期均有突变存在。66.7%(6/9)的异倍体瘤检测到了p53突变,而二倍体瘤中只有18.2%(2/11)发生了 p53突变。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如大体类型、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关系,而与胃癌 DNA 倍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Runx3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其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及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Runx3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背景:DNA或RNA分子异常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沉默、突变或其他功能性障碍是胃癌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alkB基因产物具有修复DNA和mRNA碱基异常甲基化、纠正基因突变、复制转录障碍等功能,但对其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不了解。目的:探讨alkB基因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改变。方法:收集11例胃癌、癌旁和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以及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21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活检黏膜,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评估alkB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验上述结果。结果:与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相比,alk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降低(Ratio值为0.208);与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相比,alkB基因在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降低(Ratio值为0.378);而alkB基因在癌旁和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Ratio值为0.726)。结论:alkB基因在胃癌和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过程中基因甲基化紊乱的机制。alkB基因是有潜在研究价值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