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血-神经屏障微血管内皮细胞阴离子微区(AMD)的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与损伤后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采用阳离子胶体金(CCG)探针和系列酶消化包埋后标记法观测。结果(1)DRG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着阴离子分布的极化区;(2)涎酸葡萄糖轭合物为DRG血管内皮细胞阴离子微区分子的主要成分。结论DRG血管内皮细胞对血浆中蛋白仍具有阴离子通透性屏障作用,DRG微血管内皮细胞阴离子屏障的损伤将导致微血管通透性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复杂畸形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28例先心复杂畸形和大血管形患者术同时接受DCE-MRA、平发和/或电影以及X线心血管造影(CAG)检查,对DCE-MAR原始图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和多轴位重建法(MPR)重建处理,以手术病理发现为基础,将MR图像与CAG进行诊断价值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DDCE-MRA所获取的图像对比鲜明,靶血管轮廓清晰,其 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的能力与C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0.88。2种检查方法均能良好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病变,DCE-MRA发现变病能力略优于CAG,两者显示病变符合率达93%。结论 DCE-MRA检查安全、无创,与CAG一样能显示复杂的、多部位的病变,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望部分替代常规血管造影而成为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50只雄性Wistar大鼠(80 100g),随机分为对照组(G1),急性运动组(G2),急性运动+牛磺酸组(G3),力竭运动组(G4),力竭运动+牛磺酸组(G5)。牛磺酸补充方式为每日灌服1次(500mg/kg)。喂养2周后,进行负重游泳,测定血液、线粒体和肌浆网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牛磺酸有增加大鼠游泳力竭时间的趋势(0.05<P<0.10);运动后即刻,G3组BUN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RBC、血浆及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RBC及心肌线粒体GSH_Px活力明显高于G2组(P<0.05);G3组心肌线粒体膜荧光偏振度P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SRCa2+ ATPase活性和摄钙率明显高于G2组(P<0.05)。力竭后24小时,G5组RBC、血浆及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低于G4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通过抗自由基损伤,稳定生物膜和调节钙转运等途径对抗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马滕斯专为运动员设计的特质焦虑量表(SCAT-A)测验为依据,测定不同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外用血糖皮质激素(GC)及其受体(GR)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应激状态下,高焦虑组CD4+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低应激状态下高、低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焦虑个体在高应激后更易诱发细胞免疫功能改变。(2)基础状态下,不同特质焦虑者GC分泌没有差异,但应激后GC浓度显著升高(P<0.01),尤以高焦虑组为著,且与CD4+和CD4+/CD8+比的改变存在相关。提示高焦虑组应激后运动员免疫功能改变与GC过量分泌有关。(3)安静状态下GR存在差异,高焦虑组GR结合位点数显著高于低焦虑组。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高焦虑人群HPA轴为何较低焦虑人群更易被激活。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以便对烧伤早期入血的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作出初步评价。方法以培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加入不同浓度内毒素,观察在不同时相点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前列腺环素(PGI2)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F1a(6-酮-PGF1a)含量和内皮细胞中的F-肌动蛋白丝(F-actin)含量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LDH活性在内毒素达到0.4μg/ml并作用12小时后才有显著升高(P<0.05),而6-酮-PGF1a含量在各组内毒素损伤中变化均不显著。内皮细胞中F-actin含量在各组中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程度略有不同,细胞形态也有相应变化。结论内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须较大浓度(>0.4μg/ml),但在较低浓度下(0.1μg/ml)可直接引起内皮细胞的一些形态学变化和F-actin含量的变化,初步推测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存在着与通常认识的内毒素—内毒素结合蛋白—CD14途径激活细胞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烧伤延迟复苏后氧自由基损伤及与内毒素血症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7例总面积>30%的烧伤患者,按伤后开始补液时间的早晚分为延迟组(18例)和非延迟组(29例),对比观察了血液OFR、SOD、GSHPx、血浆MDA含量和内毒素水平变化及红细胞膜蛋白改变。结果发现:伤后一周内两组患者均有OFR、MDA含量升高及SOD和GSHPx下降,同时RBC膜蛋白损伤加重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延迟组上述改变更明显,其血浆MDA含量与RBC膜蛋白异常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延迟复苏加重机体氧自由基损害,鉴于伤后早期无明显创面感染发生,该机理可能造成了肠道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人体自由基代谢水平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观察了补充牛磺酸对人体内自由基代谢水平和运动能力的影响。14名受试者按性别、年龄、体重配对,随机分为牛磺酸补充组(400mg/天)与对照组。补充前与补充后2星期分别进行功率自行车运动30分钟,测PWC170、总功、总功/LBW、运动后3分钟恢复心率、RBC_SOD活力、RBC_GSH_Px活力、RBC及血浆MDA含量。结果显示:牛磺酸组PWC170、总功、总功/LBW补充后比补充前均明显提高(p<0.05);牛磺酸组急性运动后3分钟恢复心率在补充后比补充前明显降低(p<0.05);补充前,牛磺酸组运动后即刻RBC_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补充后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牛磺酸组补充后血浆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RBC_SOD活力无显著性变化(p>0.05),RBC_GSH_Px活力升高幅度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补充前后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补充牛磺酸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这可能与其对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内皮细胞(EC)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致的内皮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在冠心病(CHD)发病中的意义,观察了48例CHD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含量变化,并用卡托普利干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显示:CHD患者外周血中NO低于正常,ET和CEC则明显高于正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证实CHD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外周血NO、ET及CEC的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轻重的参考指标,卡托普利对于上述各指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预先照射以及随后大剂量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T细胞受体(TCR)、CD3、CD4和CD8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TCR、CD3表达采用间接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表达采用双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纯15GyX射线全身照射后TCR,CD3阳性细胞数以及CD4-D8-,CD4+CD8+,CD4+CD8-和CD4-CD8+细胞数明显减少,当15GyX射线全身照射前6小时预先照射0075Gy时,可明显减轻其后15Gy照射对TCR+,CD3+,CD4+CD8+,CD4+CD8-和CD4-CD8+的损伤作用。表现为各亚组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15Gy照射组。CD4-CD8-亚组的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0075GyX射线全身照射能够诱导胸腺细胞TCR+,CD3+,CD4+CD8+,CD4+CD8-和CD4-CD8+亚组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63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杨映波,王正国,林水金,冯素珍,简华刚关键词创伤;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度评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1循环内皮细胞(CEC)是目前在活体内唯一可以特异而直接地反映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正加速度对大鼠肾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加速度(+GZ)作用后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碱性磷酸酶(AKP)、β2-微球蛋白(β2-M)和Ca2+浓度及肾脏病理改变。方法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地面未受附加+GZ暴露为A组,受+1GZ为B组,+10GZ为C组和D组。B组与C组在第3次加速度作用(每次3min,间隔40min,共3次)后10min处死。D组在24h后处死,测上述指标。结果以B组为对照组,C组BUN有显著增高(P<0.01)。D组Ca2+、β2-M有明显升高(P<0.05)。BUN是恢复至正常最快的肾功能指标。受+10GZ重复作用后,光镜下见肾脏血管呈收缩改变,电镜下见肾小球及肾小管的细胞、线粒体有病理改变。结论+10GZ的重复暴露对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经1~6Gyγ射线照射后,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受照T细胞T细胞抗原受体(TCR)、CD_3及CD_(23)阳性细胞百分率,H ̄3-TdR掺入及释放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及T细胞细胞毒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T细胞内TCR及CD_3表达.结果表明,T细胞TCR、CD.及CD_(25)表达及IL-2分泌和细胞毒活性皆呈照射剂量依赖性降低.受照T细胞IL-2分泌及细胞毒活性抑制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胞表面TCR、CD_3及CD_(25)表达减少、活性损伤有关,而细胞表面TCR和CD_3表达降低可能与大量TCR及CD_3在受照细胞胞浆内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孙安  叶维莉 《武警医学》1996,7(6):320-322
以坐骨神经损伤的豚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的变化。结果表明,NGF-ir免疫阳性产物见于前角运动核背外侧群(DL)、腹外侧群(VL)、中间群(C)、后背外侧群(RDL),损伤侧NGF免疫反应染色明显深于对照侧,第4d染色达到高峰。提示NGF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可能具有营养、保护及促进损伤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莨菪碱治疗后烧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研究石富胜张希军杨正国张明卿梁丽云罗向东杨宗城为了研究烧伤患者山莨菪碱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程度,我们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VEC损伤的指示物,前瞻性研究山莨菪碱对VEC的保护作用。临床资...  相似文献   

15.
动态增强MR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目的与常规MRA比较,并以手术或DSA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的图像质量和应用价值。方法40例共132条体部血管同时作了常规MRA和DCEMRA检查,前者以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MRA为主,后者以三维(3D)DCEMRA为主,部分病例屏气扫描(20~30秒),快速注射GdDTPA20ml(0.15~0.2mmol/kg),造影剂注射速度和扫描时间依据靶血管的性质、部位、范围而定。结果40例中35例发现有血管病变,与手术或其他影像学方法检查结果一致。30例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腹主动脉、腔静脉及门静脉的显示满意率,2DTOFMRA为40%,DCEMRA为96%,颈动脉及下肢血管则分别为90%、70%。利用配对计数资料χ2检验,前者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χ2=16.65,P<0.001),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精确卡方检验:χ2=0.58,P>0.05)。结论DCEMRA为新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克服了常规MRA的许多缺点,尤其对胸腹部血管,两种方法血管显示满意率有极显著性差异。屏气薄层3DDCEMRA技术,几乎达到与DSA相仿的结果,其临床应用潜能极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及Swan-Ganz导管检查,对24例心脏瓣膜替换病人进行了多项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提示:(1)术前MVR组MPAP、PCWP和PVR显著高于AVR组,MVR组CI显著低于AVR组,DVR组介于两者之间或无显著差异。(2)MVR、AVR和DVR组术后当日CI与SVR呈负相关,MVR组术后8hCI与CVP呈正相关。文章对上述变化的原因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PCMRA)显示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8例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在GEVectra0.5T超导系统上进行3DPCMRA检查,并与CAG/DSA结果对照。以矢状面SET1WI为定位像,采用最短TE30~40cm/s的编码流速等参数运用3DPC法,采集范围包括颈内动脉虹吸部和Willis环血管的三个血液流动轴向(上/下、左/右、前/后)上的血流信号,最后对单/双侧叠加、旋转和矩阵重组形成的血管投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经CAG/DSA证实右侧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5例,左侧3例,外形上以囊袋状为主,其中2例呈葫芦状,瘤体平均直径约6.5mm。3DPCMRA均满意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但瘤颈和瘤体外形的勾画不及CAG/DSA,且瘤体内信号强度较相邻动脉血管为低。结论:3DPCMRA虽然不能完全取代CAG/DSA,但对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的评价显示出生命力,可作为对高危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筛选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直视术后急性肺损伤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应用中药红景天合剂开展早期防治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性。方法:根据均衡配比和肺动脉高压分级标准将拟行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防治组( E G) 与常规处理对照组( C G) 。 E G 在常规术前准备同时开始应用红景天合剂 R C O( 术前7 ~10 d ,术后5 ~7 d) 。 C G 于住院后只按常规方法进行处理,两组按对应时间点进行各项预设指标检查。结果: E G 多项指标优于 C G, P< 0 .05 或 P< 0 .01 。 A R D S发生率和死亡率 E G 依次为1/22(4 .5 % ) ,0/1 ; C G为5/20(25 % ) ,2/5(40 % ) 。结论:藏药红景天合剂可能对创伤性大手术并发 A R D S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减数法观察了3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T双标记细胞(DLC)的分布及DLC分别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IgG(PAIgG)、HLA-DR+T细胞及HLA─DQ+T细胞的关系。发现:ITP患儿的DL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LC与PAIgG、HLA─DR+T及HLA─DQ+T均呈显著正相关(P分别<0.05、0.05及0.01),与PC呈负相关(P<0.05)。提示DLC在外周血中的大量出现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三维增强共振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3DCEMRPA)在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只自体血栓引发的犬急性肺栓塞模型,利用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行3D CEMRPA检查和X线肺动脉血管造影(X-ray pulmonary angiography,XPA)检查,并与病理解剖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