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眼内醋酸冲洗后角膜内皮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人类角膜内皮再生能力极低,损伤后只能依靠周围细胞移行、延展而愈合。然而作者遇到2例因在白内障手术中误用0.25%醋酸(pH3)冲洗前房引起角膜水肿、混浊的病例,却在1~30天内重新恢复透明。为明确机制,作者选与人类角膜内皮再生能力相仿的猫作同样试验,以了解醋酸对角膜内皮的作用及角膜重新透明的原因。实验选用5只成年猫预先测量角膜厚度及内皮镜检以资对照。按双盲法设计,一眼用0.25%醋酸,另眼用等渗盐水。各冲洗前房2分钟后均  相似文献   

2.
角膜内皮功能正常是保持角膜透明的重要条件。内皮具有的生理性屏障作用可阻止房水进入角膜;同时,内皮细胞的膜功能,依靠三磷酸腺苷酶代谢产生的能量,能将次碳酸离子主动地输送入房水,而将液体“泵”出角膜基质,使角膜经常处于“脱水”状态。如果内皮细胞受到外伤、炎症、毒素、变性的影响以致功能障碍时,角膜实质就会发生水肿、增厚而不透明;水分还可进一步积聚至上皮下而形成大疱性角膜病变。成人的角膜内皮细胞不会发生核分裂,当受到损害后,主要通过周围正常细胞的增大、扩展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对家兔角膜内皮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蕊  王美纳 《眼科研究》1999,17(4):279-282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对家兔角膜内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溶于透明持酸钠的EGF注入角膜内皮已损伤的兔眼前房,对照眼只注入NaHA。结果 10μg和5μg的EGF均可使角膜内皮缺损面积显著缩小,并可使再生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出现率显著上升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
bFGF和PDGF对家兔角膜内皮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应用时对家兔角膜内皮冷冻损伤后修复的作用。方法48只家兔角膜冷冻损伤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bFGF组、PDGF组及联合应用bFGF与PDGF组,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角膜内皮细胞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数、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缺损面积。结果bFGF与PDGF联合应用组应用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数最多、六边形细胞比例最大、角膜厚度最接近正常、角膜内皮缺损面积最小;联合应用组的角膜内皮恢复的速度和质量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FGF与PDGF联合应用时能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增生和移行,对加速角膜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是角膜后表面的单层细胞,其功能是转运角膜基质水分进入前房。水的这种动向,具有抵消基质水肿的自然倾向,且系维持透明角膜所不可少的。本文复习角膜内皮的发生、结构和功能,继而探讨该组织的各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7.
严良  陆豪 《临床眼科杂志》1997,5(3):135-137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白内障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方法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作内皮摄像观察。结果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的改变;白内障手术后周边角膜(切口附近)内皮丢失率大于中央区。结论非接触法检查具有便捷、无痛、非创伤性的特点,并适合内眼术后早期观察,是研究角膜内皮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8.
角膜内皮创伤愈合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内皮创伤愈合早在19世纪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由于各种新术学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对角膜内皮愈合的形态、功能变化的动态过程、愈合机理、角膜移植后内皮细胞的变化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学者对愈合过程中内皮细胞的毗邻关系;细胞间连接、胞膜Na~+/K~+ ATP酶位点密度及它们与细胞形态、功能重建之间的关系;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及其与细胞密度下降之间的关系;多肽生长因子对内皮细胞愈合的促进作用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眼科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角膜内皮创伤愈合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角膜内皮具有使角膜处于相对脱水状态从而保持透明的功能。从近代的研究已知人的角膜内皮细胞缺乏增殖能力或仅在幼年时有微弱的增殖能力。一旦损伤,只能由相邻的内皮细胞移行和扩大而进行缺损区的修复。如损伤过重,残存细胞无力进行修复,则角膜将出现不可逆的水肿与混浊。角膜移植是挽救角膜病失明者的有效方法。但全层角膜移植的植片须有健全的角膜内皮。由于种种原因使内皮层受损,均可导致移植失败。另一方面,有些角膜病如Fuchs营养不良及大泡性角膜病变,如能单作有强活力的内皮层移植,则无须另外寻找供体角膜,而且移植物只是单层细胞,从而大大减少了排斥反应的发生,这无疑对角膜移植或治疗某些特殊性角膜疾患,都有积极的意义。近年国外在角膜内皮移植的研究上,已做了不少工作,在动物中已取得内皮培养的成功,在动物同种或异种内皮移植的实验上,亦已得到初步的成功,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角膜内皮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内皮移植是一种新的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手术方法,主要是采用健康的角膜内皮片替代病变内皮层.该方法因为几乎不改变患者的角膜曲率和屈光状态,损伤小,视力恢复快,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愈后效果.该方法是角膜移植手术不断精细化和向屈光性手术转化的具体体现.角膜内皮移植术后良好的屈光效果和可能的低排斥率,使其有望成为角膜内皮病变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内皮移植手术仍然需要完善,改进植入方法以减少脱片率和内皮细胞损失率,利用飞秒激光等进一步提高屈光效果,以及观察术后免疫排斥率是今后眼科学者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角膜内皮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晶 《眼科研究》2008,26(1):1-4
既往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如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外伤和手术等原因引起的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并发的大疱性角膜病变等,穿透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手术是其唯一的选择.虽然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器械的改进,PKP的手术成功率已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有着较高的植片透明率.但PKP还是存在诸多的缺点:手术中由于眼部完全开放,存在着眼内容物脱出和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的风险;术后由于创口和缝合等导致角膜曲率的变化和不规则散光限制了视力的恢复;角膜伤口的迟缓愈合,使创口容易因外力而裂开;缝线的刺激可引起角膜植片的感染或诱发排斥反应;而角膜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更是导致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膜接触镜的种类、戴用期限、每日使用时间等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对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疾病的角接触镜使用者 12 6名、 2 46眼进行了角膜内皮摄影 ,测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CD)。结果 :软性角膜接触镜 (SCL)和硬性角膜接触镜 (HCL)对CD的改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着角膜接触镜 (CL)戴用时间的增长 ,CD也减少。每日戴用时间 12小时以上者与 12小时以下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CL每日使用时间应控制在 12小时以内为好。  相似文献   

14.
探讨角膜内皮板层移植术 (endotheliallamellarkeratoplasty ,ELK)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6例 ( 6眼 )因角膜内皮病变导致的角膜水肿、混浊患者施行了ELK术。其中 ,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 2例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1例、外伤性角膜内皮失代偿 3例。用 6 0~ 7 5mm环钻切取前 1/ 2厚度供眼板层角膜片 ,保留后 1/ 2厚度 ,包括后基质、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的后板层角膜片。用比供体角膜片小 0 2 5~ 0 5mm的环钻钻切患眼角膜 ,深度达 1/2厚度 ,用角膜板层刀剖切下前板层备用 ,再钻切后板层角膜。将异体后基质角膜植片和自体前基质角膜植片重叠用 10 / 0尼龙线连续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 ,术后局部滴环孢霉素。随访 6~ 15个月。结果 :植片平均上皮化时间 6 5天 ,无新生血管侵入异体后基质植片 ,5例植片透明 ,1例排斥反应。裸眼视力 0 0 8~ 0 3 ,1例因白内障需进行手术 ,2例分别因原有的青光眼和老年性黄斑变性而视力不能矫正 ,1例层间积液 (粘弹剂 )经冲洗而消失。结论 :ELK具有植片上皮化时间短、水肿消失快、手术反应轻、排异反应率低等特点 ,对治疗内皮失代偿的病变是一种较理想的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15.
角膜内皮功能损害传统上被认为是不可逆的,角膜内皮移植几乎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式。然而,近来出现的仅剥离Descemet膜而无内皮移植的手术(DWEK)可使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再生,而局部Rho相关激酶抑制剂可以促进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摄像及图形处理系统等检测了38例(74只眼)戴硬性或软性接触镜者的角膜内皮,同时对角膜中央知觉与厚度作了检查。结果表明,反映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与大小变化的六边形细胞出现率、细胞变异系数及最大与最小细胞比率与年龄性别匹配的未戴接触镜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戴镜史越长,内皮的改变越明显,角膜知觉也呈有意义的下降。并对其原因与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角膜内皮黑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角膜内皮检查技术的现代进展,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日趋深化,而我国目前受该项检查技术所限,对内皮的形态和功能的观察研究报告极少,现将我科使用角膜内皮照相显微镜(Specular Photomicroscope)对角膜内皮摄相显示的黑区报告论述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检查对象及分组随机选择5~86岁不同年龄的正常人共194眼。均经门诊检查,未发现有明显眼病存  相似文献   

18.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徐珊琪肖斯贤郑可薇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515041)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是进行性原发性虹膜萎缩,Chandlen氏综合征和Cogen-Rese综合征(虹膜痣综合征)的总称,较少见,现将遇到3例报告如下。例1陈××男61岁住...  相似文献   

19.
胡维琨  张虹 《眼科研究》2005,23(2):218-221
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是基因转移。角膜内皮基因转移是角膜内皮基凶治疗的基础,其主要方法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介导法,他们各有其优缺点。对角膜内皮基因转移技术和载体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载体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角膜内皮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国内已采用婴幼儿包括新生儿的角膜供体用作临床角膜移植.有关婴幼儿特别对新生儿的角膜内皮基础研究很是少见,用婴幼儿供体角膜作角膜移植时对其疗效的正确估价,需要对角膜供体本身进行与临床相应的基础研究.由于新生儿角膜具有与成体角膜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特征,这些特征的临床意义已引起学者们的注意.Murphy(1984)已经研究了从16周胎令到98岁的正常角膜内皮结构,他认为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最初几年细胞数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