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黎邝 《现代医院》2010,10(11):42-43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小儿包皮套扎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研究60例择期包皮套扎术的小儿随机均分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或七氟醚吸入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C组)对呼吸、循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能较好的完成手术,但C组患儿在麻醉苏醒期躁动明显减少。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局部浸润麻醉能显著降低患儿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在临床上是一种小儿行包皮套扎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七氟醚进行局部麻醉用于小儿阑尾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小儿阑尾患者50例,对其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其体动以及术后躁动分别是13例与9例,而观察组则分别是3例、2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是对照组5例,观察组3例,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其苏醒的时间存在差异,分别是(35.6±9.8)与(9.7±5.2),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阑尾小儿患者中,对其采用麻醉方式时,选择七氟醚麻醉剂要优于其他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55-756
目的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不同年龄段患儿躁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6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进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3~9岁患儿,其中3~5岁患儿(24例)平分成A组和B组,6~9岁患儿(36例)平分成C组和D组。所有患儿均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A组和C组静脉滴注0.1 mg/kg咪达唑仑和0.1~0.2μg/kg舒芬太尼,并采用2%~3%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和D组采用3%~5%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比较四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和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四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拔除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中,A组躁动率高于C组,B组躁动率高于D组。同年龄段患儿中,A组躁动率显著低于B组,C组躁动率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会引起患儿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年龄越小的患儿躁动率更高。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后,患儿的躁动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七氟醚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3~8岁,随机分为3组。F1组: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1μg/kg的芬太尼,术中每隔30 min追加0.25μg/kg的芬太尼;F2组: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2μg/kg的芬太尼,术中每隔30 min追加0.5μg/kg的芬太尼;C组:对照组,在上述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毕到拔管)和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10 min(T3)的躁动发生率以及小儿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结果:F2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与F1组(P<0.05);F1和F2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躁动发生率及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时静注1μg/kg且于术中每隔30 min追加0.25μg/kg的芬太尼可明显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且不明显增加拔管时间,有利于七氟醚麻醉后的平稳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应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小儿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小儿手术患者共20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丙泊酚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将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躁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为(33.57±5.20)s、(141.86±22.08)s,相较于对照组(106.25±28.16)s、(294.37±45.19)s均更短(均P0.05);就术后躁动发生率而言,观察组发生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38%(P0.05);在术后躁动评分方面,观察组(1.78±0.3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67±0.24)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中,丙泊酚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安全性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行静脉推注异丙酚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的具体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插管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与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插管前、后的HR与MAP均小于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HR与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全身麻醉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不良反应少,适合小儿患者的身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振明 《现代保健》2013,(14):28-29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人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5例小儿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人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方式。结果: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R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睁眼或体动时间、出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R及PET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具有易被患儿接受,且并发症少、苏醒时间短、可调节性等优点,效果优于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值得ll缶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麻醉行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168例临床资料.结果?168例患者中,162例患者为甲级愈合,6例为乙级愈合,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浸润麻醉行阑尾切除术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有效,可以在乡镇卫生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手术多因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手术而最终须在全麻下完成,在实施麻醉时,常存在静脉穿刺困难,麻醉诱导、术中气道管理难度大,术后苏醒延迟等问题。如何使麻醉既安全又便捷,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研究的课题。为此,我院尝试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EA)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接受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七氟醚)41例和复合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3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相关指标、EA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min(T2)、术后即刻(T3)、拔管即刻(T4)、拔管1min(T5)、拔管5min(T6)以及拔管10min(T7)]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程度。结果复合组EA评分在T4~T7各时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41、5.439、7.149、6.598,均P<0.05),两组患儿在T4~T7时刻EA评分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86.912,F时间=81.711,均P<0.05);复合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在T3~T7各时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为2.190~5.057,均P<0.05),两组患儿在T3~T7时刻HR、MAP水平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55.486、26.439,F时间分别为76.367、12.173,均P<0.05);复合组疼痛评分在T4~T7各时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56、3.016、3.327、3.230,均P<0.05),两组患儿在T4~T7时刻疼痛评分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3.312,F时间=71.114,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安全有效,可减少患儿术后EA,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在预防治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复合麻醉术后小儿躁动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拟气管内全麻下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只是观察组在诱导插管后加静注帕瑞昔布钠0.6 mg/kg,地佐辛0.4 mg/kg。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两组患儿躁动评分(RS)和疼痛评分(VAS);拔管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停留室间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插管后追加注射帕瑞昔布钠0.6 mg/kg和地佐辛0.4 mg/10 kg预防小儿腹腔镜术后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引发的躁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二组(n=40):七氟醚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异氟醚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分别监测记录术前(T0)、切皮时(T1)、手术探查时(T2)、术毕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的血流动力学(MAP、HR)变化及两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说话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和苏醒期躁动、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p>0.05),但A组易于控制BIS(脑电双频指数)值。A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说话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且两组均无苏醒期躁动及术中知晓。结论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平稳,苏醒迅速,是较为安全、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阑尾切除术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80例阑尾切除术,采用布比卡因或加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中的腰麻并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无基础肺部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VAT)患者,观察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无基础肺部感染的VAT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进行雾化,2 ml/次,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雾化,每日3次。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长、死亡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VAT的无基础肺部感染患者,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能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预充不同液体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组(实验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对照组),各40例。在麻醉前分别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万汶。两组产妇麻醉后45min内,每隔3min测量血压和心率,血压低于基础值的70%或平均动脉压小于8kPa为低血压,心率每分钟小于50次为心率缓慢,记录麻醉前、麻醉后3、5、10min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前血压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发生低血压对照组9例(占22.5%),实验组3例(占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充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低血压有很好的容量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对改善小儿疝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30例因小儿疝术而需要进行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术毕前30 min注射生理盐水0.12 mg/kg,观察组患者术毕前注射等量的氯胺酮,并记录患者DBP、SBP、HR的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DBP、SBP、HR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在小儿疝术毕前复合应用氯胺酮能有效提高小儿麻醉效果,降低患儿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小儿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抑制50%腹部手术患者切皮诱发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C组:不使用右旋美托咪啶;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然后按照0.2μg/(kg.h)继续维持。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新鲜气流量10 L/min。根据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为3.0%,根据患者对切皮的反应(切皮时MAP和HR中任何一项升高幅度≥切皮前的25%为阳性反应)以1.2倍等比级增减,计算七氟醚MACBAR。结果与C组比较,D组七氟醚MACBAR降低(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降低七氟醚MACBAR,增强七氟醚抑制应激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与全凭静脉全麻在新生儿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30例,体重1.7~3.5kg,ASAⅠ~Ⅲ级。随机分成两组,静吸复合组(JX组)和全凭静脉组(JM)。两组均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2mg/kg,芬太尼3~5μg/kg经口插入ID为3.0气管导管,插管长度10cm。接JackSon-Ress回路。JX组以吸入1.5%~2.0%异氟烷麻醉维持,JM组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或芬太尼、咪达唑仑等麻醉维持。肌松欠佳时静注维库溴铵0.06~0.08mg/kg,手控呼吸,自主呼吸恢复后保留呼吸。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1h,手术结束时MAP、HR、SpO2、PETCO2、术中肌松药使用、术后苏醒时间、呼吸再度抑制等。结果两组患儿SpO2、PETCO2维持在正常范围;JX组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手术1小时MAP、HR与麻醉前相比,明显降低和减慢(p<0.01);与JM组比较,MPA、HR显著降低和减慢(p<0.01);JX组术中未使用肌松剂(p<0.01);术后两组患儿睁眼时间、呼吸再度抑制发生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新生儿外科手术麻醉,具有安全可靠、术中镇痛完善、肌松良好、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余前土  张辉 《现代医院》2011,11(5):27-29
目的研究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用量及其术后恶心呕吐率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组(B组),每组25例。A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用0.75%布比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记录术中雷米芬太尼的使用总量,采用VAS评分对术后0 h、4 h、8 h、12 h、16 h、20 h及24 h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及例数,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率。结果两组术中输注雷米芬太尼的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4 h、8 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12 h、16 h、20 h和24 h的VAS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24 h需要镇痛药物的比例是64%(16/25),B组术后24 h需要镇痛药物的比例是16%(4/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为48%(12/25),B组为12%(3/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有效地降低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