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症状监测是较之病例监测更为敏感的疾病监测方法,"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灾后疾病监测中进行了症状监测尝试。现就"5.12"汶川地震后症状监测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运行、监测结果、系统评价进行介绍分析和评价,以期对未来症状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震紧急医疗救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中在医疗救援队伍反应速度、医疗救援准备工作、卫生资源统筹协调、指挥机构职能发挥、志愿队伍救援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争分夺秒,快速展开救援;救援医生要掌握全面的急救技能和全科知识;医疗救援要有重点、分阶段、有条不紊地展开;梯次配置医疗救援队伍,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指挥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大国家投入,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提高国家应对各种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孕妇 ,2 0岁 ,孕 40 -3 w,系北京市海淀区某乡村民 ,从 2 0 0 3年 5月 1日起因属密切接触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进入隔离状态 ,预计 5月 1 4日解除隔离。5月 1 1日凌晨腹部开始阵发性疼痛 ,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早 8∶ 0 0左右 ,乡政府与我院联系为该临产妇接生之事。我们根据孕妇具体情况 ,迅速研究制定了应急方案 ,包括处理正常分娩、异常难产 (剖宫产 )、产钳助产、出血及各种分娩容易发生的合并症等措施 ;指派有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助产主管护师 ,带齐全套助产设备奔赴现场。按照防治“非典”的消毒隔离原则要求 ,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4.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供应室突发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供应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医院造成的危害,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8年5.12地震后都江堰市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在地震应急状况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利用快速评估、针对主要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干预措施保障水量和水质,通过健康教育和发放消毒药指导分散式供水灾民对饮用水进行家庭消毒法消毒,同时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和腹泻症状监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地震对都江堰市水源水质除浑浊度有短时影响外,其它无明显改变;通过快速评估主要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干预措施保障水量和水质,都江堰市生活饮用水基本安全。结论都江堰地震灾区未发生介水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受灾地区居民饮用水供水方式变化、集中式供水单位设备受损情况,评价受灾地区居民饮用水安全性,探讨地震灾害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方法调查地震前后灾区居民饮用水供水方式、覆盖人口数变化等情况;对重灾区水厂采取访谈和现场查看的方法收集供水设施受损、消毒、管理等信息;对监测点水样进行检测并与灾前监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震前供水方式为分散式供水及小型集中式供水,震后采用大型集中式、水车、分散式、小型集中式4种供水方式;28个水厂全部受损;地震前后出厂水、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多个检测指标有差异。结论地震前后居民供水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地震使水厂受损严重,出厂水、水厂末梢水及分散式供水水样部分监测指标合格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5.12”地震伤员空运后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汶川大地震灾区伤员急救和空运后送的组织管理经验,为各种突发灾害时组织伤员的急救和空运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医疗队在汶川县映秀镇组织急救和空运113名伤员的管理经验。结果全部伤员经现场急救后,乘直升机安全飞抵目的地。结论科学救治分类、有力指挥协调是确保伤员急救和空运后送工作有序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介绍美国炭疽杆菌扩散事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事件、香港禽流感事件、印度肺鼠疫事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紧急疫情特点,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着重论述了在现阶段出现重大紧急疫情时的应对策略。建立更加高效的应急组织与预警机制,提高疫情管理水平;建立军队与地方重大紧急疫情沟通渠道;建立重大紧急疫情通报制度;充分发挥部队基层组织和广大官兵的作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官兵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加强部队管理,严防疫情传入部队;制定应急预防接种规划,有步骤地接种有效疫苗;军地协作,军民协同,充分利用卫生资源;立足平时,着眼战时,加强军事预防医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地震救援卫勤保障的特点与难点的分析,结合军队医院医疗队参加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实践,提出了特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的六点体会,探讨做好地震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灾害对供水系统的严重影响,及时掌握成都市地震后受灾地区饮用水卫生状况。方法制定饮用水应急调查监测方案开展调查、采样及水质监测。结果通过采取应急供水、加大消毒力度、增加监测频次等一系列措施后,灾区的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安置点和自备水的合格率分别为90%、60%、70%和80%以上。结论成都市饮用水水质整体上在地震灾害发生前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范晖  张菊英  李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985-4987
[目的]通过对2003 ~2009年自贡市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情况调查分析,掌握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规律,探讨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的程序和方法,为突发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数据,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03~2009年自贡市共计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34起.其中,接应急监测性质来分,污染投诉类17起;委托污染鉴定类13起;寻找饮用水源类4起.按应急监测的内容来分,微生物类5起;理化类19起;微生物类与理化类10起.按监测水样类型来分,井水20起;自来水10起;水库水4起.按是否造成了人群健康效应的应急监测来分,造成人群健康效应2起;未造成32起.监测样品共计129件,阳性率51.94%. [结论]自然灾害情况下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次数较多.污染类投诉、需要作理化检测的应急监测中井水较多.保护井水资源应该从治理工业“三废”做起.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饮用水水质监测状况及健康风险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两年成都市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可致的健康风险水平。[方法]根据供水方式的不同对2008~2009年成都市饮用水及源水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检测砷、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等11项指标,并采用美国EPA推荐的模型对饮用水中主要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健康风险初步评价。[结果]共检测水样190份(源水25份,饮用水165份),合格率为72.6%,其中饮用水合格率为69.1%,源水合格率为96.0%;饮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和锰,其合格率分别为72.7%和92.7%;饮用水合格率农村分散式供水(19.2%)﹤乡镇集中式供水(72.5%)﹤城市集中式供水(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的饮用水多位于山区且多采用地下水为源水;饮用水中砷、六价铬等8种有害物质累计致癌风险的P50和P95分别为128.3×10-6和299.1×10-6,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年,以70年计为3.5×10-3),主要致癌风险因子为砷、六价铬和铅;累计非致癌风险的P50和P95分别为0.3904和1.0016,主要非致癌风险因子为砷、镉和铅。[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成都地区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水质健康风险水平和污染物的主次,对该地区饮用水水质改善和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太原市区居民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状况,从1989的开始对我市的自来水及自备水的水源水,末梢水进行布点监测。结果表明:水源水质的监测项目大部分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有五项不合格项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氟化物、细菌总数,超标率最高的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为8.75%和5.31%。1989~1996年各年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多属一级。末梢水质的四项常规项目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太原市区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龙岗区应急备用水源的水质检测和卫生学分析,建立龙岗区应急备用水库的水质指标时空变化数据库;为提高应急供水的卫生管理及科学决策提供相关资料,保障应急供水卫生安全。[方法]对全区41座应急备用水库进行月度检测和分析,按GB/T14581-93《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定点采样,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对水质进行评价,水质指数(WQI)按照广东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计算。[结果]全区参与检测的41座水库水质良好,项次合格率均在80%以上,项次合格率较低的指标为总磷75.3%,铁元素81.2%,总氮84.8%,龙岗区参与监测的41座水库月度WQI最大值﹥100,最小为3.13,中位值为14.60,除4份水因汞超标,致WQI值大于100外,其余486份水均属于Ⅲ类水以上标准。[结论]龙岗区应急备用水源地水质基本优良,符合应急供水要求,可作为应急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农村居民对饮水氟危害、饮水降氟站的作用的认知情况以及低氟水饮用的情况,了解农村饮水降氟站的实际运行效能。[方法]选择天津已经建成并运行3年以上的饮水降氟站所在的15个村庄,每个村庄随机抽访10户以上,进行问卷调查,每户调查1位成年人。问卷除包括一般人口学项目外,主要有饮水高氟危害的知晓情况,对饮水降氟站作用的认同情况和饮用低氟水的情况。[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68份。居民对氟危害知晓率为60.7%,对饮水降氟站可以使高氟水降为低氟水的认同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54,P﹤0.001)。饮水高氟危害的知晓率与居民文化程度和性别有关。居民每户每月桶装低氟水消费量变幅较大,调查的168户中,有4.2%的家庭每月仅消费3桶,而4.8%的家庭每月消费8桶,70.2%的家庭每月消费5~6桶。以月消费3~8桶,5口之家计算,人均日饮用低氟水约0.4~1.0L。居民对不同降氟技术产生的降氟水的口感以电渗析水最可口,而对活性氧化铝口感较差。[结论]农村居民对饮水降氟知晓率较高,而实际饮用低氟水的量却偏少。  相似文献   

16.
顾俊  安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490-4492
[目的]掌握南通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对南通市所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280家)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采样检测,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2010年共检测水样1813份,合格913份,合格率50.36%,消毒剂指标、浑浊度、氨氮等指标合格率较低。[结论]农村水厂消毒、净化措施不到位是影响南通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重要原因,政府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农村地区饮用水中硫酸盐浓度及其分布特征,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及硫酸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2030个农村改水工程水源的硫酸盐进行监测及评价.结果:各水源类型的硫酸盐含量比较,地下水高于地面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地下水中硫酸盐含量比较,深井水高于浅井水,浅井水高于泉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南疆、北疆和东疆等不同区域地下水硫酸盐浓度分级中,大于250 mg/L的饮水工程所占百分比中南疆最高,其次为北疆和东疆.按农村饮用水水质评价分级仍以浅井水硫酸盐的不合格率(Ⅱ级、Ⅲ级水)最高.结论:新疆农村地区地面水优于地下水.地下水中硫酸盐浓度不合格率较高应引起重视,选择该水源作为生活饮用水时必须先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重庆某高校2002~2006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邓小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85-1186,1188
[目的]了解重庆某高校近5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方法]对2002—2006年重庆某高校生活饮用水水质按国标《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年)检验,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进行评价。[结果]2002—2006年该高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平均合格率为75.92%。合格率逐年升高;合格率较低的项目主要是浑浊度、铁、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游离余氯等项:各类水源水质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地下水、二次供水。[结论]该高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仍有待提高,应尤其加强对地下水和二次供水的监督监测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以浊度、耗氧量(COD)和紫外线吸光度(UVA)为指标,用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三氯化铁等三种常用混凝剂对成都市自来水五厂原水进行了烧杯试验,以确定兼顾去除原水浊度和致突变性前体物的适宜pH和混凝剂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6~10是适宜pH范围,碱铝、聚合铁和三氯化铁的适宜投加量分别为3、15、5mg/L,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得知,碱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混凝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早期探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潜在暴发,预防震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方法]建立震后症状监测系统,对第1个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月15日~6月14日,症状监测系统30个报告单位,共监测报告发热10 9914人次,腹泻15 308人次,感冒82 689人次.医疗机构和医疗小组监测点有9个报告单位,报告灾民发热、腹泻和感冒罹患率分别为1.309%、1.430%和14.303%.[结论]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为绵阳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分指挥部动态掌握灾区群众疾病发生状况,早期探查聚集性病例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数据不够完整和准确的问题,系统运作效果有待于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