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在预防治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复合麻醉术后小儿躁动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拟气管内全麻下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只是观察组在诱导插管后加静注帕瑞昔布钠0.6 mg/kg,地佐辛0.4 mg/kg。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两组患儿躁动评分(RS)和疼痛评分(VAS);拔管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停留室间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插管后追加注射帕瑞昔布钠0.6 mg/kg和地佐辛0.4 mg/10 kg预防小儿腹腔镜术后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引发的躁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对腹腔镜手术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其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90例,ASAⅠ~Ⅱ级及健康成人,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实验组T组),芬太尼1μg/kg(对照组F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C组)。记录患者拔管前5分钟,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各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清醒情况、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与C组相比,T组和F组拔管后躁动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②C组患者与T组和F组相比,拔管后5分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③T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与C组相当,均明显少于F组(p<0·05);④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需求明显高于T组(p<0·05)。结论健康成人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可以减少腹腔镜手术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不明显延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帕瑞昔布钠和曲马多对七氟醚麻醉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的手术病例110例,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帕瑞昔布钠组,每组55例.曲马多组患者术前给予曲马多,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观察麻醉诱导前(T1)、拔管前15 min(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15min(T4)患者的MAP、HR和SpO2,以及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帕瑞昔布钠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曲马多组患者相对应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帕瑞昔布钠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曲马多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T1、T2、T3和T4时刻,两组患者的MAP、HR和SpO2指标组间和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七氟醚麻醉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躁动发生,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戟  詹鸿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4):570-571
目的探讨和比较帕瑞昔布钠与芬太尼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三组麻醉方案相同,A组(n=50)全麻诱导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n=50)术毕前20 min静注芬太尼1μg/kg;C组(n=50)术毕前20 min静注生理盐水10 ml,记录术毕至拔管所用时间、拔管期间不良事件,评定苏醒躁动程度(RS)、拔管后疼痛程度(VAS)和镇静程度(RASS)。结果 A、B组苏醒期RS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RAS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无统计学差异。与A、C组比较,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可有效预防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中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其效果与芬太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减少因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而发生的恶心、呕吐、苏醒延迟、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79-78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D组(全麻后给予右美托咪定0.2μg·kg-1·h-1)、P组(麻醉诱导时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DP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2μg·kg-1·h-1联合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于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1)、拔除气管导管后1 h(T2)、6 h(T3)、12 h(T4)、24 h(T5)评估患者的VAS评分,观察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与C组、D组比较,P组、DP组T1~T5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P组、DP组术后躁动明显减少(P<0.05);与DP组比较,D组和P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有所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降低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可以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缓慢静脉注射0.9%氯化钠5m1(对照组)、曲马多1 mg/kg(曲马多组)、帕瑞昔布钠40 mg(帕瑞昔布钠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3 min(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及躁动评分、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呛咳、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曲马多组T2~T4时MAP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帕瑞昔布钠组T2~T5时与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曲马多组T2~T4时和对照组T2~T5时与T1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曲马多组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5%(3/20)和25%(5/20)比50%( 10/20),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T3~T5时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40%(8/20)比10%(2/10)和5%(1/20),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与曲马多均可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拔管期不良反应,并能有效地预防拔管后躁动和呛咳的发生,但帕瑞昔布钠的效果和安全性优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三种不同配伍方案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三组:地佐辛-地佐辛组(Ⅰ组)、帕瑞昔布钠-帕瑞昔布钠组(Ⅱ组)和帕瑞昔布钠-地佐辛组(Ⅲ组),各40例。分别于按预案实行术后镇痛。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复苏的情况及苏醒后、6、12、24、48 h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Ⅰ组于术后的镇痛镇静最强,拔管耗时最长,镇痛并发症较多;Ⅱ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最差,术后发生躁动和需追加镇痛药的病例最多;Ⅲ组术后镇痛评分与Ⅰ组相当(p>0.05),但镇静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对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下肢骨折开放性复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C组,每组各30例;P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采用盲法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生理盐水2ml。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接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6、12、24小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包括无效按压)及镇痛泵以外芬太尼静脉追加剂量,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24小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12小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评分低于C组。术后24h内芬太尼追加次数和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P组少于C组(p<0.05)。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减少下肢骨折手术芬太尼静脉镇痛的用量和相关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诱导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准备拔管前10 min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对照组诱导前给予5 ml 0.9%氯化钠,余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心血管反应、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手术结束时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8%(9/50)比44%(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管前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帕瑞昔布钠40 mg术前应用可以明显降低LC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和对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帕瑞昔布钠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予气管插管全麻。P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5 mL。观察指标:测定术前、术毕和术后6 h、12 h、24 h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记录VAS疼痛评分;记录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是术毕及术后各时间点的IL-6和TNF-α水平高于术前的水平(P<0.05);P组术毕及术后各时间点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C组(P<0.05)。P组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血压及心率在术后各时间点P组均低于C组(P<0.01);P组除了拔管后5 min的血压及心率高于术前基础值,其余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基础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均比术前升高(P<0.01)。P组拔管时躁动呛咳率低于C组(P<0.01),两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能起到有效的镇痛作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免疫损伤,并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斜疝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静注丙泊酚2.5mg/kg、芬太尼2.5ug/kg同时吸入4%七氟烷(氧流量4L/min)麻醉诱导,2min后置入喉罩。D组同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8ug/kg,输注时间超过10min。记录各时间点MAP、SpO2、HR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和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SpO2、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后,与P组相比,D组MAP、HR下降(P0.05);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发生率D组均低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能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金炳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27-1028,1030
[目的]比较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中气管拔管前静注的氯诺昔康和芬太尼对围拔管期不良反应抑制效果。[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L组停用麻醉药前20min静注氯诺昔康0.15mg/kg,F组停用麻醉药前5min静注芬太尼1.0μg/kg。观察记录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情况、拔管10min内咳嗽发生例数及次数。[结果]L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略高于F组相应时点值(P﹥0.05),组内比较两组拔管即刻高于拔管前5min值(P﹤0.05);L组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略短于F组,躁动、咳嗽发生率略高于F组(P﹥0.05);L组咳嗽强度重于F组(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能有效减轻围拔管期不良反应,其效果优于氯诺昔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阻塞性黄疽患者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后恢复的差异.方法 择期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15例.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接TCI泵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mg/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持麻醉.持续监测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麻醉时间、芬太尼用量、苯磺阿曲库铵用量、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期间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1.5)min、(8.5±2.6)min、(13.1±4.4)min, P组分别为(26.1±8.8)min、(27.8±11.2)min、(33.7±12.5)min, S组均优于P组;P组麻醉恢复期嗜睡及烦躁患者明显多于S组.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阻塞性黄疸手术的要求,但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更迅速平稳,更适合于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后恢复的差异。方法择期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15例。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接TCI泵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mg/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仙g/kg维持麻醉。持续监测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麻醉时间、芬太尼用量、苯磺阿曲库铵用量、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期间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1.5)min、(8.5±2.6)min、(13.1±4.4)min,P组分别为(26.1±8.8)min、(27.8±11.2)min、(33.7±12.5)min,S组均优于P组;P组麻醉恢复期嗜睡及烦躁患者明显多于S组。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阻塞性黄疸手术的要求,但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更迅速平稳,更适合于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s组吸入七氟烷诱导,sP组吸入七氟烷同时静注丙泊酚2.5mg/kg联合诱导。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1K),以及插管时呛咳、体动反应。结果:SP组所有患儿及s组17例患儿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sp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30/30),显著高于s组的56.7%(17/30,P〈0.01);S组有6例、sp组1例发生呛咳或有体动反应;SP组气管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1、3min三个时间点MAP、HR均显著低于诱导前(P≮0.叭);S组插管后lminMAP、HR显著高于诱导前及插管前即刻(P〈O.01)。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可减少气管插管时的不良反应,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终给予单次剂量普鲁泊福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普鲁泊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手术结束后立即停用所有麻醉药,普鲁泊福组静脉注射10%普鲁泊福1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七氟烷使用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拔管后30 min内的最高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结果 普鲁泊福组PAE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3.9)分比(10.9±4.5)分,P<0.05].普鲁泊福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6/30)比46.7%(14/30),P<0.05].普鲁泊福组术后拔管时间比对照组要稍微延长[(10.2±1.1)min比(9.1±1.5)min,P<0.05].而两组麻醉时间、PACU停留时间、FLACC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腺样体切除术麻醉中停用七氟烷后给予单次剂量1 mg/kg的普鲁泊福能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使麻醉更趋平稳,而并不会延长患儿麻醉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唇腭裂残疾患儿80例,分A、B两组麻醉。A组以氯胺酮诱导,七氟醚吸入等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插管用肌松药,术中控制呼吸。B组采用以七氟醚诱导维持,另加局部麻醉,辅以少量芬太尼并肛纳对乙酰氨基酚栓等联合镇痛,插管不用肌松药,保留自主呼吸。结果:B组患儿完全清醒和气管拨管时间明显早于A组(P〈0.05),且该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安全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患儿清醒快,气管导管拔除早,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比较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2,~5岁择期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且切皮前均在阴茎根部予以1%利多卡因充分浸润阻滞。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局麻时肢体活动、血氧饱和度SpO2<95%的发生例数、清醒时间、躁动发生的例数和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等指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S组各个时点血压及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对应时间点的K组(p<0.05)。S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血氧饱得度SpO2<95%的发生例数、术后清醒时间和肢体活动均明显低于K组(p<0.05),但躁动发生的例数和POV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两种麻醉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起效迅速,血氧饱和度维持好,清醒快而完全,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优于氯胺酮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   

19.
魏磊  郁志兰 《现代保健》2011,(28):11-1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和安全性的差别。方法将60例3~12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复合氯胺酮用量。结果B组与A、C组比较诱导平稳(P〈0.05),氯胺酮的复合用量明显低于A、C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A、C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