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外周血中CD4^ 和CD8^ T淋巴3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以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CD8),用Dot blot法检测IFN-γ和IL-4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LE患外周血中1类辅助T细胞(Th1)、Th1/Th2比率、IFN-γmRNA的表达和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而Th2细胞、Th0细胞和IL-4 mRNA表达的水平及其外周血中IL-4的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在SLE患外周血中,Th1细胞的数量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明显下调,提示Th1/Th2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型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素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明明显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流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γ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调IL-4的代名词,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后3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Th2型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37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的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与相匹配的正常人26名相对照,以ABC-ELISA法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的IL-10水平,其中部分标本同时以荧光定量RT-PCR分析IL-10mRNA的表达。结果: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狼疮性肾炎者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者其IL-10水平更高,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相比,IL-10水平有所升高,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血清IL-10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RNA水平呈正相关性,相对于正常人而言,SLE患者的IL-10 mRNA亦呈高表达。体外培养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s自发分泌或植物血凝素(PHA)诱生IL-1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0的蛋白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在SLE患者均明显升高,高水平的IL-10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姓有关。SLE患者PBMCs产生IL-10的能力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例急性乙肝患者,35例慢性乙肝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凝血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1)所有患者在PBMC培养上清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均<0.05),与慢性乙肝组相比,急性乙肝组IL-10较低(P<0.01),而IFN-γ,IL-12较高(P<0.05),慢性乙肝轻,中,重度3组间呈现重度>中度>轻度,但是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2)IL-12,IFN-γ水平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6,0.7,p均<0.01,r=0.6,0.6,P均<0.05);而与病毒含量呈负相关(r=-0.75,-0.73,P均<0.05),IL-10与ALT,TBIL无相关性(r=0.03,0.05,P均>0.05),(3)Th2/Th1比值,与正常相比,慢性患者较高,急性患者较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9.0.05);急性患者明显低于慢性患者(P<0.05),慢性轻度组高于慢性中,重度组(P<0.05),而后二组间无明显差别(P>0.1)。结论。Th2细胞因子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当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时,则倾向于发生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Th1细胞因子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相关。并且有利于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5.
初发SLE患者Th1/Th2及其调控因子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经药物治疗初发狼疮病人Th1/Th2细胞亚群分布及其调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初发狼疮病人细胞亚群分布,并以10例正常人作对照;ABI 7700real-time PCR法同时检测38例病人和28例正常人IL-10、IL-12P40、IL18mP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初发狼疮病人Th1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但Th1/Th2无显著性改变。2、与正常组相比,SLE组病人IL-12P35、IL-12P40、IL-18mRNA及其受体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均<0.05);3、面部红斑组病人Th1/Th2、IL-12P35较正常组降低(P均<0.05);4、RNP阳性组病人IL-12P40较正常组升高,IL-12P35、IL-18较正常组降低(P均<0.05);5、有关节炎较无关节炎患者IL-18R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SLE是一种以Th1细胞下降,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源于诱导向Th1细胞分化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减少和细胞因子间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PBMCs)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法在样本中标记多种荧光抗体,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百分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在未经刺激的自然状态下,SLE患者PBMCs中表达白细胞介素(IL)-10的Th2细胞及Tc2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增高;如经植物血凝素(PHA)和佛波醇乙酯(PMA)联合刺激,正常人表达干扰素-γ(IFN-γ)的Tcl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而SLE患者则仍表现为Th2和Tc2细胞百分率的明显增高。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高IL-10应答,低IFN-γ应答状态,从而形成T细胞亚群平衡向Th2/Tc2偏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TH1/TH2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Th1/Th2变化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35例慢性丙型肝炎,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中的IFN-γ,IL-2,IL-4和IL-6的水平。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Th2类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类细胞因子水平IL-2也增高(P<0.05),然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比Th1类细胞因子水平高。结论 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血清中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和Th1/Th2极性偏移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32例RA患者和25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sICAM-1、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以IFN-γ/IL-10比值直接反映Th1/Th2极性偏移状态,并作差异性比较,进一步分析sICAM-1与Th1/Th2极性偏移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1)RA活动期组血清sICAM-1和IFN-γ浓度水平显著高于RA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低于RA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ICAM-1、IFN-γ及IL-10的浓度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3)RA活动期组sICAM-1浓度水平与IFN-γ、IL-10浓度水平及INF-γ/IL-10比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l=0.815,r2=0.739,r3=0.681);(4)RA活动期组血清中sICAM-1浓度水平与DAS28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3,P〈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存在着高水平的sICAM-1,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失衡,并发现其分泌模式是朝着r11|11细胞偏移,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处于相对优势,由此证实RA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异常升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共同参与了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4T细胞中两个功能性亚群(Th1/Th2)的功能状态及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其的影响。方法:15例哮喘及14名健康儿童,取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 法分离PBMC,分别用10^-8mol/L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体外干预培养48h后,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0的浓度。结果: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明显抑制哮喘儿童PBMC分泌-γ(P值分别为0.004和0.002)和IL-4(P值分别为0.002和0.001);若以IFN-γ/IL-4表示Th1/Th2间的平衡,则甲基泼尼松龙(P<0.05)可恢复Th1/Th2平衡;地塞米松和甲基泌尼松龙都不曩IL-10的分泌。结论: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抑制IFN-γ和IL-4的产生,但甲基泼尼松龙抑制作用更强,从而可恢复哮喘儿童体内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 Th1/Th2是否存在失衡状况。方法收集 SLE 患者(SLE 组)、SLE 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real-time PCR 法检测外周血 Th1/Th2细胞转录因子 T-bet/GATA-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Th2细胞内 IFN-γ及 IL-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 IFN-γ及 IL-4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 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2细胞转录因子 GATA-3表达水平、CD4+ T 细胞胞内 IL-4分泌水平及血清 IL-4水平均明显低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 P <0.05)。结论 SLE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 Th1优势活化的 Th1/Th2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湿热内蕴型和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和干扰素7(IFN-γ)的变化,以观察不同证型Th1/Th2的状态。方法收集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型和脾肾阳虚型各10例),并与10例正常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2和IL-10的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4和IFN-γ浓度,测定IL-2/IL-10比值和IFN-γ/IL-4比值。结果湿热内蕴组患者IL-2升高明显,其炎症反应属于IL-2诱导的Th1.型免疫反应,而脾肾阳虚组患者IL-10升高明显,属于Th2型免疫反应。结论湿热内蕴型患者主要是以Th1。型免疫反应为主,而脾肾阳虚型患者主要以仉型免疫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UC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与患儿的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UC患者PBMC中IFN-γ+Th1细胞的数量、IL--γ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0±2.9)%,(23.2±1.7)%,P〈O.05;(26.61±2.6),(11.4±1.2),P〈0.011;Th1/Th2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12.8±1.6),(8.60±1.9),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疾病程度呈正相关(P〈0.05,r=0.42)。结论IL-17+Th17细胞与Th1/Th2比值变化可能参与UC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遗传影响因素(父母有无过敏性疾病(Allergic diseases,AD)史)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Thl/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AD组)和20例无过敏性疾病史(对照组).收集脐血浆并分离单个核细胞(CBMC),体外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48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FN-r、GM-CSF的水平.结果:数据显示:AD组与对照组相比:(1)脐血血浆中IL-2、IL-4、GM-CSF有显著性差异(P<0.05),IFN-r无显著性差异;(2)PHA干预培养48h后细胞培养上清夜中IL-2、IL-4、IFN-r,GM-CSF均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4.
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和小鼠Th细胞亚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人和小鼠Th1和Th2细胞的检测方法,探讨两者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面的不同.方法采用PMA和离子霉素共同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的PMA刺激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的变化;采用多色荧光共同标记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和IFN-γ的表达.结果在PMA和离子霉素共同刺激后4 h,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4表达迅速下降,而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CD4表达仅轻度下降;采用多色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Th1细胞和Th2细胞;采用CD3、CD8设门分析可以有效的区分人Th细胞;采用CD4设门可以有效区分小鼠Th细胞.结论人Th细胞检测宜采用4色染色分析技术,小鼠Th细胞检测采用3色染色技术即可.  相似文献   

15.
赵英仁  郑婕  张树林 《医学争鸣》2004,25(5):468-47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Th1/Th2细胞平衡失调的原因. 方法:用CD3和CD28 mAb, LPS分别体外刺激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PBMC,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 IL-12及IFN-γ的水平. 结果:用mAb诱导刺激PBMC后,慢性HBV感染组IFN-γ和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LPS诱导刺激后,慢性HBV感染组IL-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4±8 vs 77±9, P<0.05),且HBV阳性者IL-10分泌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975±101 vs 895±97, P<0.05). 结论:慢性HBV感染时Th1/Th2失衡并非T细胞本身缺陷所致,APC功能缺陷可能为Th1/Th2失衡的原因. APC功能缺陷可能与HBV侵犯APC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Th1/Th2细胞偏移情况,同时观察卡介苗(BCG)对Th1/Th2偏移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哮喘组、BCG干预组和对照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水平。结果肺泡灌洗液、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比值在OVA致敏后均明显降低,初次激发后进一步降低,多次激发后继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G干预后IFN-γ/IL-4比值较哮喘组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致敏状态下Th1/Th2比例发生偏移,随着抗原激发,Th1/Th2偏移愈加明显,在哮喘气道炎症中,以Th2亢进为主,而代表全身性炎症的脾脏中,则以Th1分泌减少为主。BCG干预后可以部分纠正Th1/Th2偏移,但BCG作用有时限性。  相似文献   

17.
Th1/Th2漂移与宫颈HPV感染及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莉  田晓予 《医学综述》2006,12(17):1042-1044
近年来关于Th1/Th2漂移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成为各个肿瘤学科研究的焦点。然而,关于Th1/Th2漂移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在此,仅就Th1/Th2漂移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癌的关系、宫颈癌治疗疫苗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为宫颈癌的诊治及监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 i,CJ)亚单位脂质体佐剂疫苗免疫新西兰兔后Th1/Th2应答机制。方法制备CJ亚单位阳离子和阴离子脂质体佐剂疫苗,用不同剂量(按蛋白质含量计算,0.25mg/kg、0.5mg/kg、0.75mg/kg)的疫苗免疫新西兰兔,于末次免疫后10d采集血清,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IL-2、IFN-γ、TNF-β、IL-4、IL-6、IL-10的水平,同时设有CJ完全福氏佐剂免疫原对照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结果免疫组与CJ完全福氏佐剂免疫原对照组和NS对照组相比较,IL-4、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1),其中同一剂量(0.5mg/kg)不同佐剂组以CJ亚单位阳离子脂质体佐剂疫苗组升高明显(P<0.05),不同剂量同一佐剂疫苗组以0.5mg/kg组升高较明显(P<0.01),IL-2、IFNγ-、TNF-β水平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J亚单位脂质体佐剂疫苗诱导了以Th2应答为主的免疫应答类型。  相似文献   

19.
卡介苗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病人Th1/Th2失衡状态的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BCG-PSN治疗组和息斯敏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同时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病人组PBMCs上清液中IL-4、IL-5、GM-CSF含量显著增高,而IFN-γ含量显著减少.BCG-PSN治疗后病人组上清液IL-4、IL-5、GM-CSF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息斯敏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个月后疗效评定,BCG-PSN治疗组显效率为66.7%,优于息斯敏对照组(40%) (P<0.05).结论 BCG-PSN能纠正变应性鼻炎病人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疗效也表明BCG-PSN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AD患儿,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D患儿PBMC中CD4+IL-4(+Th2)细胞的数量、CD4+IL-1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9.56±4.9)%vs(12.91±1.7)%,P0.05;(26.61±2.6)vs(11.4±1.2),P0.05],Th1/Th2细胞的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0.98±0.13)vs(1.84±1.6),P0.05]。结论IL-17+Th17细胞与Th1/Th2比值变化可能参与AD患儿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