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在1例过敏性鼻炎和2例哮喘患者的血清中检出对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在间接的免疫沉淀试验中,这种抗体能沉淀可溶性的狗肺β-受体,并拮抗~(125)I-Hydroxybenzylpindolol(一种高效β-受体拮抗剂,简称~(125)I-HYP)与狗肺、小牛肺和人的胎盘细胞膜上的β-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但不抑制~(125)I-HY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童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抗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方法①以人β3AR细胞外第二环176-202氨基酸残基序列的合成肽段作为抗原,采用ELISA筛选正常儿童和心衰儿童血清中抗β3AR自身抗体。用亲和纯化法提纯抗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的IgG。②设立β3AR激动剂BRL37344、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IgG、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IgG β1AR、β2AR阻断剂Nadolol、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 非特异性βAR阻断剂Bupranolol、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 β3AR抗原、阴性对照IgG以及空白对照各组观察该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结果①心衰儿童血清中抗β3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30%(15/50),明显高于正常同质儿童的12%(6/50,P<0·05);②该抗体可以使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下降[由(128.0±10.86)次/min下降为(64.7±8.72)次/min,P<0·01];③该作用不能被β1、β2受体阻断剂Nadolol阻断,但可被非特异性β受体阻断剂Bupranolol或β3AR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阻断;④该抗体的负性变时效应在观察时间内(6h)无衰减。结论儿童心衰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滴度的抗β3AR自身抗体并具有负性变时效应,且该抗体的负性变时效应具有不脱敏现象。  相似文献   

3.
用~(125)Ⅰ标记(Iodogen法)低密度脂蛋白(~(125)Ⅰ-LDL),其比放射性为(1.94-1.0)×10~4Bq/μg,标记率为98.44±0.9%。~(125)Ⅰ-LDL与洗涤法分离的血小板结合,37°C下孵育60 min,结合达到平衡,不需二价阳离子存在。未标记的LDL可抑制~(125)Ⅰ-LDL与血小板的结合,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等无此作用。每个血小板约可结合3504±735个LDL分子,具有饱和性,解离常数Kd值为(4 5±2.1)×10~(-9) mol/L。高密度脂蛋白能抑制结合。结果提示血小板有LDL特异性受体,LDL有可能通过受体介导影响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同位素标记高密度脂蛋白_3(HDL_3),探讨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DL_3的结合部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平滑肌细胞表面存在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的HDL_3受体(Bmax=0.31μg/mg细胞蛋白,KD=5.6×10~(-8)mol/L)。培养液中的高浓度apoA_1可抑制~(125)I-HDL_3结合量的50%;用大鼠抗apoA_2抗体封闭~(125)I-HDL_3,其结合量可下降70%,而~(125)I-HDL_3与胆固醇预孵育,其与平滑肌细胞的结合率不受影响,提示apoA_1在HDL_3与受体结合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培养液的pH在6.0~8.0之间,不影响HDL_3的结合;HDL_3结合部位对胰酶和裂解蛋白酶(pronase)处理均不敏感,且不依赖于Ca~(2+);4℃时其结合量最大。这些特性均与LDL受体不同,提示在平滑肌细胞表面存在着不同于apoB、E、apoE受体的HDL_3受体。  相似文献   

5.
抗β2-AR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抗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oceptor,β2-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方法①手术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模型;②在大鼠心力衰竭(心衰)的不同时期采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SA-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抗β2-AR自身抗体的滴度,同时检测大鼠的心功能;③将β2-AR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抗β2-AR自身抗体的阳性血清及抗β2-AR自身抗体 β2-AR组的血清加至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观察该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结果①将β2-AR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4.5μmol/L)加入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加药前心肌细胞跳动频率(次/15 s)为20.0±6.20,加入后第5,15和30 min分别为16.92±4.89,13.17±3.21和11.85±2.84。②将大鼠抗β2-AR自身抗体的阳性血清加至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加样前心肌细胞跳动频率(次/15 s)为26.43±3.63,加入后第5,15和30 min分别为9.42±3.03,10.00±1.76和9.25±2.56,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减慢,且在观察时间内不随时间递减,表现出类激动剂样生物效应。③大鼠抗β2-AR自身抗体 β2-AR组的血清加至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加样前心肌细胞跳动频率(次/15 s)为21±3.4,加入后第5,15和30 min分别为18.9±2.72,17.6±2.48和16.1±2.9,心肌细胞的跳动频率无明显减慢。结论抗β2-AR自身抗体作用于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可使其跳动频率减慢,且在观察时间内不随时间递减,表现出类激动剂样生物学效应,加入相应抗原后基本可中和其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观察了两种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亚单位的单克隆抗体对hCG及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抗体7F_3~*既能抑制hCG、也能抑制LH引起的黄体细胞分泌孕酮,而BAH_1~*则只能抑制hCG的作用。抗体抑制黄体细胞分泌孕酮的能力同抑制hCG或LH与黄体细胞膜受体结合的能力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转印法研究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抗体,发11例患者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阳性,20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P<0.01)。Betaloc(倍他乐克)抑制试验发现,Betaloc可以抑制该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本文提示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是抗心肌β受体抗体,用免疫转印法检测抗心肌β受体抗击体,对DC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etaloc对DCM患者心肌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扩张性心肌病 (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未明原因的心肌疾病 ,在过去的几年中 ,人们多关注于感染的免疫假说。 1 989年Limas证实从DCM患者血清中分离出来的IgG能够抑制 [H3 ]DHA与小鼠心肌细胞膜的结合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抗体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没有作用 ,对来自小鼠肺脏的 β2 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也较弱 ,首次提出DCM患者的血清中有抗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antiβ-ARautoantibodies)存在[1] 。1 β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DCM中的致病特性  验证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是否具有致病性必须服从以下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β2-受体的自身抗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合成的人心脏β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172-197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41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7天、2~4周时,血清中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并与61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时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29.3%)明显低于发病2~4周时(56.1%)的检测结果(P<0.05);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功能killip-1级者与killip-2级者比较,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β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于AMI患者血清中,且在发病2~4周内逐渐升高.该抗体的产生与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功能状态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β-银环蛇毒素(B-BGT)特异结合突触前膜和。α-银环蛇毒素(α-BGT)特异结合乙酰胆碱受体的包被检测板,以ABC-ELISA测定血清抗突触前膜抗体(PrMab)及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共检测131份血清,其中正常人71例,非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结果:①正常人全部阴性.②非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只有一例两种抗体阳性。③40例重症肌无力中,33例抗体阳性,单一抗体阳性15例,两种抗体均阳性18例,PrMab阳性者24例(60%),AehRab阳性者27例(67.5%)。提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抗突触前膜抗体检测,可作为一项免疫学诊断指标,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β受体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转印法研究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抗体,发现11例患者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阳性,20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P<0.01)。Betaloc(倍他乐克)抑制试验发现,Betaloc可以抑制该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本文提示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是抗心肌β受体抗体,用免疫转印法检测抗心肌β受体抗体,对DC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etaloc对D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39例DCM患者和9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中的IgG,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DCM患者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纯化的抗β1-AR自身抗体IgG既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又可增强成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结论DCM患者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对心脏的β1-AR具有激动剂样正性变时效应,该自身抗体可能通过β1AR-Gs-AC-cAMP-PKA信号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叶好好  厉向  夏君慧  张琦  张旭 《浙江医学》2011,33(7):989-992
目的 建立以125I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一硫氧还融合蛋白(MOG融合蛋白)介导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作为测定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血清抗MOG抗体的新方法.方法 Na125I标记MOG融合蛋白,以MOG融合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将125I -MOG融合蛋白与小鼠血清标本结合,孵育后与兔抗鼠IgG结合,收集沉淀,用γ放射性检测仪测定抗MOG抗体水平.结果 成功制备纯度较高的125I-MOG融合蛋白,当实验条件为Na125I 投料量1mCi,MOG融合蛋白量60μg时,获得较好的标记率48.3631%,最高的比放射性320 043.7 Bq/μg.应用新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抗MOG抗体,MOG组血清抗MOG抗体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较为敏感的测定血清抗MOG抗体的放射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自己提纯的K型丙酮酸激酶(K—PyK)和免抗K-pyk血清(Ab_1),设计与建立了K—PyK的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用乳汁过氧化物酶法标记K—PyK,经SēPhadexG—25柱层析制备高比放射性~(125)I—K—PyK(K—PyK~*),免疫活性良好.双抗体法分离抗体结合的和游离的K—PyK~*.通过实验建立起反应体系:牛血清白蛋白(BSA)稀释度为6%,最终工作浓度为1:10,000;选择总计数为20,000CPm/分左右的K—PyK*;最佳孵育PH7.0;孵育时间为24小时;反应体系中加入不稀释的第二抗体(Ab_2)和1:10的兔正常抗血清,沉淀反应良好.竞争抑制曲线的测定范围为40~5000ng.本法是灵敏、可靠和特异的.  相似文献   

15.
FCXM方法建立及其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FCXM(flowcytometrycrossmatch ,流式细胞术交叉配型 )实验室方法标准 ,用于临床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术前供体的选择及术后排斥反应的检测。方法 分离供者淋巴细胞 ,与受体血清混合孵育 ,加鼠抗人CD3、CD19及羊抗人IgGF(ab′) 2抗体 ,对照管以AB血型男性未免疫血清代替受体血清 ,室温下避光孵育 ,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建立的FCXM方法只要CDC方法的一半时间即可出结果 ,明显缩短了移植器官在体外滞留冷缺血时间 ,减轻了再灌注损伤 ,有利于移植器官存活。结果客观、重复性好 ,敏感性明显提高 ,可区分出抗T或B淋巴细胞抗体。结论 FCXM方法 ,能分别检测出抗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甚至抗内皮细胞抗体 ,同时还可对不同类型抗体 (IgG ,IgM ,IgA)分别进行定量检测 ,可用于人类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术前供体的选择 ,术后排斥反应的检测 ,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直接定量测定病人心肌β受体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国内外尚未见活检心肌标本放射自显影测定β受体的报告。我们以~(125)T-心得静为放射性配基,用自影法定量检测人心肌活检组织β受体,活检心肌速冻后,恒冷箱切片机做冰冻连续切片,厚10μm,以最适温度、时间及pH条件孵育,再洗去未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和正常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自身抗体阳性的平均几何滴度与单纯性高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阳性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压心脏病抗β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中,81.0%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76.2%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52.4%存在上述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心肌和血管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纯化嗜麦芽假单胞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受体为抗原,融合得到4株(ED490,DG390,AB890,GE590)对细菌CG受体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其腹水和培养上清中的抗体滴度分别为10~(-2)~10~(-6)和1~10~(-2);亚类鉴定显示:单抗GE590为IgGl,单抗ED490、DG390和AB890为IgG2b。研究发现,ED490、AB890和DG390与细菌CG受体作用后,~(125)I-HCG仍能结合该受体,揭示其作用于受体不同位点。GE590与CG受体结合实验发现,随着单抗浓度不断增加,~(125)I-HCG与受体结合逐渐减少,推测该单抗与~(125)I-HCG结合受体同一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受体)抗体对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22例先天性心脏病(CHD),10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儿和25例正常对照组(NC)血浆抗β-受体抗体水平。结果VMC和DCM患几中抗β-受体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HD、RHD和NC组(P<0.01)。抗β-受体抗体诊断VMC和DCM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8%。结论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抗β-受体抗体的测定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抗心肌β和M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肌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肌G蛋白偶联型受体家族中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M胆硷能受体是调节心脏活动的主要受体。近几年Magnusson等与Fu等相继发现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血清中存在β与M受体的自身抗体,提出它们可能与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国内张麟等也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首次检测了国人DCM血清中抗β与M受体的自身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