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改进速眠新单纯与复合麻醉方法的不足,观察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实验家兔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肌肉注射速眠新(0.3 mL/kg),B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并静注地西泮注射液(1.5 mL/kg),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显效时间、初次麻醉维持时间、总麻醉药用量及总手术时间。结果 C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短于A、B组( P<0.01);初次麻醉维持时间C组长于A、B组( P<0.01);总麻醉药用量C组明显少于A、B组(P<0.01);C组总的手术时间少于A、B两组(P<0.01);C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B组( P<0.01)。结论采用速眠新、盐酸氯胺酮联合地西泮复合麻醉明显提高了麻醉效果,是适于家兔敏感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较长的动物实验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适于整形外科动物实验的快速、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82只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Α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35 mL/kg),Β组给予10%水合氯醛静脉注射(2.5~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2 mL/kg)和静脉注射10%水合氯醛(1~1.5 mL/kg)复合麻醉,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观察3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及动物麻醉死亡率。结果诱导期及苏醒期时长C组介于A,B两组之间(P0.05);而麻醉期时长C组与A组相当(P0.05)并均高于B组(P0.05)。结论速眠新Ⅱ与水合氯醛复合麻醉诱导及恢复时间短,麻醉维持时间长,死亡率低,是整形外科家兔动物实验中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注射液麻醉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ing ultrasound,HIFU)无创定位辐照活体羊肝术的麻醉,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南江黄羊30只,雌雄不拘,体重15~25kg,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组(A组,n=15)和速眠新Ⅱ组(C组,n=15).A组予以臀部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05ml/kg,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泵注丙泊酚50~150μg/(kg·min)维持.C组仅臀部肌肉注射速眠新0.1ml/kg,术中间断静脉推注速眠新维持麻醉至术毕.观察各组气管插管反应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麻醉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组气管插管时的呛咳反应较小(P<0.01).麻醉后2min、插管后2min两组MAP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A组较C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治疗后5min、30min时A组MAP及HR与C组相比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A组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用于HIFU辐照活体羊肝麻醉效果比单用速眠新Ⅱ更满意,术后苏醒快,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头中国农大幼龄小型猪分成两组,一组戊巴比妥钠(15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联合应用,采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给药;另一组是氯胺酮(10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按比例混合后,采用肌肉注射给药。麻醉后对动物实施腹腔探查和腹腔爆炸清创术,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心率变化、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10±2min、5±1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46±14min、43±9min(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4±11min、34±12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33±7次/min、36±9次/min(P0.05),心率分别为113±14次/min、92±11次/min(P0.05),血压分别为118±17、109±14(P0.05),SpO2分别为99±0.5、95±1.5(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联合速眠新Ⅱ麻醉安全性高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注射液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家犬肝叶切除术的麻醉,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杂种雄性家犬40只,体重6~10kg,随机分为速眠新Ⅱ组(S组,n=20)和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组(PS组,n=20)。PS组予以臀部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05ml.kg^-1,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1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泵注丙泊酚100~150μg.kg^-1.min-1维持。S组仅臀部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1ml.kg^-1,术中间断静脉推注速眠新Ⅱ维持麻醉至术毕。观察各组对气管插管的反应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麻醉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S组气管插管时的呛咳反应较S组小(P〈0.01)。2组麻醉后1min、插管后1min 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组心率较S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即刻、30minPS组MAP及HR较S组更为平稳,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PS组少于S组(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速眠新Ⅱ用于HIFU家犬肝叶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比单用速眠新Ⅱ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戊巴比妥钠联用速眠新Ⅱ对西藏小型猪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对西藏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速眠新Ⅱ(0.1mL/kg)肌内注射和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0.2 mL/kg)静脉注射联合麻醉方法对15头行胚胎移植术的西藏小型猪进行麻醉,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80%(12头/15头)西藏小型猪初始量麻醉状态维持45 min以上,20%(3头/15头)西藏小型猪手术过程中追加麻醉。麻醉期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动物呼吸和心率平稳。手术过程中西藏小型猪呼吸频率为(12-22)次/min,心率为(63-85)次/min,麻醉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死亡,术后苏醒时间为30-60 min。结论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混合麻醉效果好,且麻醉剂量较以往大幅减少,术后苏醒快。戊巴比妥钠联用速眠新复合麻醉对西藏小型猪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且动物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乙醚、速眠新在实验树鼩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40只树鼩随机分为(A、B、C、D)4组,按乙醚组和速眠新0.3、0.6 ml/kg两种注射剂量和0.3 ml/kg剂量加苏醒灵组,每个剂量是一处理组,每组10只,速眠新按剂量进行肌肉注射麻醉.结果 分别给予麻醉药后A、B、C、D组分别在0.62±0.41 、6.63±0.43、5.89±0.42、6.20±0.22 min进入麻醉状态;维持时间为3.83±0.26、32.82±3.19、38.68±1.67、5.55±0.57 min; 麻醉维持期呼吸频率分别是每分钟66.75±3.23、71.16±2.89、47.17±0.45、69.50±2.00 次; 心率每分钟97.92±0.63、 99.08±0.77、67.67±2.43、99.08±0.77次, 直肠体温38.83±0.17、39.42±0.25、37.60±0.19、38.16±0.70 ℃.结论 乙醚麻醉对树鼩的麻醉效果良好,速眠新剂量在0.3~0.6 ml/kg肌肉注射麻醉实验树鼩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仿生脉冲电磁场(bionics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BEMF)对Wistar大鼠骨质疏松发生的预防性治疗作用。方法本实验取32只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组)8只,地塞米松组(B组)8只,降钙素组(C组)8只,电磁场组(D组)8只。A组常规喂养,同时给予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仅给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1mg/kg,2次/w),C组及D组在给予地塞米松(1mg/kg,2次/w)肌肉注射的同时分别给予降钙素皮下注射(2IU/kg,1次/d)及电磁场照射(1h/1次,1次/d)预防性治疗,以上各组均分别于第4、8、12周不同时间点在麻醉状态下测取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值,以观察各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骨密度的改变。结果BEMF预防性治疗4周,各组大鼠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8周D组较B组骨密度高(P〈0.01),12周D组较B组骨密度高(P〈0.01),D组较C组股骨骨密度亦显著增高(P〈0.05)。结论BEMF有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作用,并随着预防治疗时间的延长,BEMF的预防作用较降钙素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陆眠宁联合戊巴比妥钠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84只健康家犬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组和复合麻醉组,每组42只,戊巴比妥钠组单纯肌肉注射戊巴比妥钠(3%,1 ml/kg),复合麻醉组先肌肉注射陆眠宁(0.06 ml/kg),再肌肉注射戊巴比妥钠(3%,0.5 ml/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诱导期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复合麻醉组麻醉良好率高于戊巴比妥钠组、诱导期时间短于戊巴比妥钠组,死亡率低于戊巴比妥钠组(P〈0.05)。结论陆眠宁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较理想的犬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抱入室.A组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以丙泊酚50 μg/(kg·min)、氯胺酮50 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B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以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05~0.1 μg/(kg·min)、依托咪酯8~10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诱导后、置入导管、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A、B两组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心内操作时两组患儿HR、MAP均增加(P<0.05).A组呼吸抑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术中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速眠新在实验猕猴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速眠新在实验猕猴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36只猕猴随机分为空腹和进食(A、 B)两组,按0.1、0.2、0.3 ml/kg三种注射剂量(根据药物推荐的麻醉剂量选取)将A、B组又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只,然后进行速眠新肌肉注射麻醉。结果分别给予速眠新后在 (3.00±1.26)-(6.83±4.62)min进入麻醉状态;维持时间在(20.50±7.82)-(230.67±24.01)min; 麻醉维持期呼吸频率在(45.50±13.47)-(81.67±24.22)次/min;心率在(45.50±13.47)-(122.33 ±28.24)次/min,体温在(38.65±0.58)~(39.33±0.72)℃。结论速眠新剂量在0.1~0.3 ml/kg肌肉注射麻醉实验猕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1 m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P组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PD组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两组必要时均追加上述氯胺酮与速眠新的混合液。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模型制备结束后,停止输注麻醉维持药物,待恒河猴恢复自主呼吸,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建模术中追加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容量、丙泊酚用量、麻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16只恒河猴全部存活超过24 h。实验中16只恒河猴未发生躁动、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严重合并症。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动脉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恒河猴均在实验结束停药后30 min内恢复自主呼吸,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追加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容量低于P组(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麻醉效果良好,麻醉深度可控、安全性高。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建模术中丙泊酚、氯胺酮与速眠新混合液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在动物犬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经济有效的动物麻醉方法。方法选用手术用杂种犬7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按体质量0.1 ml/kg臀部肌注,联合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按体质量0.2 ml/kg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使用3%戊巴比妥钠按体质量1 ml/kg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犬只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期、麻醉用药剂量、首次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期、麻醉用药剂量、首次麻醉维持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麻醉并发症和苏醒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戊巴比妥钠联合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麻醉效果好,使用剂量也较单一使用戊巴比妥钠降低,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何鞠颖  曹蓉  彰宁 《西部医学》2014,26(10):1328-1331
目的 观察纳美芬不同给药时机对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1~2级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麻醉停药前5min(A组),麻醉停药时(B组)和麻醉停药后5min(C组)静脉注入纳美芬0.25μg/kg.三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均相同.分别纪录麻醉维持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10min后的呼吸次数、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后10min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之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呼吸次数(次/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与C组之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呼吸次数(次/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比C组促进呼吸恢复的效果更明显;B组和C组与A组之间镇静—躁动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比A组预防躁动和减轻术后10min疼痛效果更好.结论 全麻麻醉停药时静脉注入小剂量纳美芬,能够有效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能促进呼吸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戊巴比妥钠联用速眠新在手术实验犬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杂种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303只,雌雄兼用,按5%戊巴比妥钠0.5 mL/kg体重、速眠新0.1 mL/kg体重的标准,同侧臀部不同部位肌肉内同时注射麻醉(联合用药组)。追加剂量为首次用量的1/2。以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256只)和单纯速眠新麻醉(280只)为对照。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诱导期为4.0±0.2 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为240.0±30.0 min,术中只追加1次,即可再延长麻醉维持时间270.0±30.0 min,实验犬死亡6只(1.98%)。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组和单纯速眠新麻醉组的诱导期分别为13.0±1.2 min和4.8±0.3 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125.0±13.1 min和30.0±3.1 min,实验犬死亡数分别为79只(28.21%)和43只(16.80%),术中麻药追加次数均不定。结论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协同作用好,可扬长避短。此方法适合需要连续处理多个动物的外科实验和实验时间较长的动物外科教学,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66例择期眼科手术患儿,年龄1~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瑞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A组患儿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待患儿体动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给予机械通气,以瑞芬太尼0.25~0.3μg/(kg·min)和丙泊酚8~10mg/(kg·min)静滴维持。B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8mg/kg和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保留患儿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L/min,以丙泊酚8~10μg/(kg·min)静滴维持,根据手术需要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0.5~1mg/kg。记录并分析二组患儿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患儿的HR、MAP、SpO2、手术时间、患儿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①A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HR和MAP的波动变化显著优于B组患儿(P〈0.05);②二组患儿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儿在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离开PACU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儿(P〈0.05);在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上,A组患儿显著低于B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眼科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较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够保证患儿围术期安全,是小儿眼科手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建立不同品系猪胫骨缺损模型及修复手术中的麻醉观察,探讨不同品系小型猪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贵州香猪和广西巴马猪各10只,分为A、B两组给予麻醉用药:A组:速眠新Ⅱ联合氯胺酮肌注;B组:3%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术中酌情给予氯胺酮肌注.观察麻醉持续时间,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并监测麻醉过程中呼吸、心率以及血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 猪胫骨缺损模型建立及缺损修复手术时间平均(64±11)min.贵州香猪A组用药量小,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短;B组麻醉效果相对较差.广西巴马猪用药量较贵州香猪明显增多(P<0.05),B组较A组麻醉效果好.两种猪麻醉用药对呼吸,血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B组更明显(P<0.05).结论 贵州香猪联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可获较好麻醉效果,广西巴马猪使用戊巴比妥钠辅以氯胺酮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程庆春  刘斌 《当代医学》2010,16(24):138-13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寻找其适宜剂量。方法将8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分为4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单纯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B组给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μg/kg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C组给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D组给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75μg/kg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视术中情况每次追加异丙酚30~40mg,记录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及用药前后3min、5min、10min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数值。结果 B、C、D3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4组患者用药后3min、5min、10min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比用药前下降(P〈0.05),且C、D组的上述指标均比A组低。用药后10min,A、B、C3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上述指标均仍比术前低(P〈0.05),且与A、B、C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呼吸、循环的抑制程度不同,以0.25~0.5g/kg较适合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20.
喷他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炎芳  雷龙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43-743,748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各50例。三组麻醉方案相同,术毕停全麻药后A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静注1g/kg芬太尼;C组静注0.35mg/kg喷他佐辛。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呼吸频率、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P〈0.05),且C组较B组对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更小,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前予0.35mg/kg喷他佐辛可有效地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优于小剂量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