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羊膜饲血法及蚊传方法首次报告了我国常见间日疟原虫短潜伏期的人工感染实验结果。其潜伏期最短者9天,最长者15天,平均为11.2天。排除了天然感染并简要阐述了其在疟疾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长潜伏期间日疟国内自六十年代张继铭等报告后,曾有陆续报导,其发病率1.08—17.5%不等。1973年单兆南等在民权地区初步调查发病率1.08%为进一步证实该地区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发病情况,给今后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观察对象与方法1、观察地点:选择我县黄河故道南畔八个大队,该地1980年1月—10月发病率为4.02%。所见均为间日疟。1981年3月对上年有疟史者进行一次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六十年代以来,曾先后报告江苏、河南、辽宁等地有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存在;张绍武等(1981)通过实验感染,直接证实开封地区有长潜伏期间日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用人工感染的方法,对郑州、信阳、辉县三个有代表性疟疾流行区的中华按蚊感染间日疟原虫的结果:郑州中华按蚊子孢子阳性率41.2%。首次证明中华按蚊对间日疟长潜伏期虫株的子孢子阳性率61.0%,高于短潜伏期子孢子阳性率33.3%,感染率的高低与供血者的配子体密度及雌雄比例关系密切。用同一患者的血同时感染郑州、辉县中华按蚊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同一患者血同时感染郑州、信阳中华按蚊的感染率都在85%以上且相互有差别,对间日疟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在26±1℃和相对湿度60—80%的环境下,子孢子在中华按蚊唾腺中可以持续存在8—13天之久。  相似文献   

5.
<正> 众所周知,疟疾抗体始于原虫血症后一周左右,四周左右升达高峰。尤其是 IgG更是如此。作者于1980年9月——1981年11月,采用 IFA 法对人工自愿感染间日疟长潜伏期虫株的8名自愿者,进行血清抗体观察,结果如下:方法:感染用的中华按蚊,为羽化后2—3天日龄成蚊。6名自愿者用1只阳性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感染方法对37例志愿者接种间日疟原虫子孢子,通过两年观察有32例发病。结果表明,潜伏期长短是可以变化的,即亲代和各子代发病的潜伏期长短是可以转换的,并进一步分析了潜伏期的可变性与子孢子感染量有关。实验结果还进一步表明,潜伏期与潜隐期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还讨论了短潜伏期的远期复发与长潜伏期的初发而酿成的春夏季发病高峰与加强防治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为弄清我省不同气候区间日症潜伏期,我们于1982~1984年用人工感染的方法作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华北已证实有长潜伏期间日疟存在。  相似文献   

9.
1986年疏附县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表明,长潜伏期间日疟占疟疾总病例数的一半。为了进一步证实该县长潜伏期间日疟虫株的存在,笔者于1986~1990年分别采用新生儿自然感染疟疾观察、伯氨喹预防性根治的现场实验和人工感染间日疟的实验方法,在天山南麓的帕合太克里乡(北纬37°27′,东经75°58′,以下简称帕乡)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 实验方法 1.1婴儿新感染调查选择1986年4月至1987年2月本地出生的婴儿,在疟疾发病季节,每周进行主动侦查2次;在传播休止期作被动侦查,连续观察1年,并记录有无外出史。凡有发热症状者作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的本地感染的婴儿,计算其潜伏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作者等自身感染间日疟实验,经1979~1984年连续五年的观察,已分析出河南两种不同类型的间日疟原虫,即间日疟开封株和间日疟郑州株。开封株的潜伏期长短与所感染用于孢子阳性蚊只数有密切关系:用1~2只阳性蚊叮咬志愿者,以长潜伏期发病,为236~441d,平均为318.95±10.92d,治疗后经42~68d(平均为53.86±3.67d)出现第一次复发,复发率为58.3%,未见第二次复发;用5只以上阳性蚊叮咬志愿者,以短潜伏期发病,为11~18d,平均15.40±0.61d,治疗后经220~320d(平均为276.50±9.36d)出现第一次复  相似文献   

11.
1982~1990年对商洛地区间日疟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媒介中华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736,P>0.05);在疟疾流行季节前出现的现症患者中前两年无疟史者达75.93%;有、为疟史患者多核间日疟原虫分别为1.69%和3.03%.提示,商洛地区存在长潜伏期间日疟,其病原属Ⅱ型温带株.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不少地区,于非疟疾传播季节可见到两年以上无疟史、无外出史的人患间日疟。1961—1962年张继铭在江苏省阜宁县东沟公社进行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该地有长潜伏期间日疟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流行的间日症,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已证实有长、短潜伏期两株,进一步研究两株间日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各地流行中的分布、比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地区,发生特大洪水灾害,灾后间日疟暴发流行,8—10月居民发病率达  相似文献   

14.
60年来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永平县曲硐镇,因村民出租房屋导致房主感染长潜伏期间日疟1例。永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调查处理,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5.
HEV感染分布很广,我国各地已有不少报道。本文1995年3月~1997年11月间,采用酶免吸附法检测血清抗-HEVIgM,共720例,其中98例阳性,阳性率为13.6%,提示郑州地区存在有HEV感染。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检测720例全部来自郑州市区...  相似文献   

16.
探讨长潜伏期间日疟在全年的理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84例人工感染实验所取得的长潜伏期实例为数据,以自然感染月份为潜伏期起点,推算了长潜伏期间日疟病例在全年的理论分布。指出3~10月均有病例,6、7月为发病高峰;並与两组现场观察数据做了比较,认为此理论分布与实际分布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陈海娟  王红利  高峰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223-1226
目的 探究郑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流感样(ILI)儿童病例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27 231份合格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61%(2 890份)。其中H3N2阳性率3.46%,新甲型H1N1阳性率3.36%,BY型阳性率2.27%,BV型阳性率1.13%,混合型阳性率0.40%。2015年至2021年流感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间H3N2、新甲型H1N1、BY型、BV型等病毒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病毒阳性率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至次年2月)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冬季病毒阳性率最高(14.13%)。各年龄段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4~6岁组病毒阳性率最高(13.17%)。男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35%,女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92%,不同性别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郑州地区的荥阳、中牟、新郑三县(市)1995年至1997年高中一年级学生共4140名首次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NT)感染情况调查,旨在了解本地区NTM的自然感染率以及变化趋势和地区分布情况。本调查采用WHO1963年推荐的Mantoux法,全部对象采用PPD-T与PPD-B同时分臂注射的自身对照。结果:PPD-B感染率为16.23%。流行特点及分布情况: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地区PPD-B感染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寄生在宿主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的血吸虫成虫以及由雌虫排出的虫卵,在肝脏和肠壁可引起肉芽肿反应。三种主要人体血吸虫:日本、曼氏和埃及血吸虫中,日本血吸虫引起的病症最严重,慢牲晚期患者以肝脏  相似文献   

20.
蚊虫人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1982年用实验室饲养的致乏库蚊进行人工感染HBsAg阳性血。逐日采蚊用RPHA、ELISA、SPRIA三种方法检测,发现蚊虫携带HBsAg与蚊胃血消化有关。蚊虫吸血后1~4天内可检出HBsAg,血液消化后HBsAg也消失。HBsAg阳性蚊的排泄物、卵、幼虫、蛹及第一代雌、雄蚊均未检出HBsAg。说明吸血蚊的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机械性传播,而蚊虫不是媒介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