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和放射治疗协诊4例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 1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侵犯垂体和垂体柄,6例肿瘤累及垂体柄增粗;2例肿瘤仅累及下丘脑。CT平扫显示所有肿瘤均无钙化,呈等或略高密度。增强CT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3例瘤体呈环状强化。1例沿脑脊液发生种植性播散,右脑外侧裂池内有一结节病灶。结论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或放疗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1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中,9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6例位于鞍区。松果体区肿瘤MRI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边缘光滑,出血少见,CT呈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体钙化常被肿瘤包埋,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鞍区肿瘤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短T1信号消失,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可以表现为等或高信号,CT上肿瘤实体部分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基底节及丘脑肿瘤,瘤体较大,信号及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晰,出血多见,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李慧斌 《浙江医学》2009,31(6):868-869
颅内生殖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1%~3.4%。颅内生殖细胞瘤常见于松果体区和鞍区,发生于丘脑基底核区较少,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可随脑脊液沿室管膜及脑膜种植转移。生殖细胞瘤对放射治疗十分敏感,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甚至可以治愈。因此,正确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收集我院近10年收治的2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关系,并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对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孕妇患者行MRI检查误诊为垂体大腺瘤,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鞍区生殖细胞瘤,总结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特点,并与鞍区其它肿瘤(垂体大腺瘤、脑膜瘤)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妊娠合并生殖细胞瘤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本例鞍区生殖细胞瘤发生于孕37周的孕妇,MRI影像于垂体窝内见一等T1稍长T2软组织信号肿块,增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突向鞍上池,双侧海绵窦受压,蝶鞍扩大。患者急诊行剖宫产术,3天后急诊全麻下行内镜经鼻蝶肿瘤切除术,标本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鞍区生殖细胞瘤。结论妊娠合并鞍区生殖细胞瘤非常罕见,其影像表现容易误诊为垂体大腺瘤及脑膜瘤,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5.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仰同  戴建平 《北京医学》2006,28(12):708-711
目的 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112例中,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57例,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50.9%,鞍区38例,丘脑和基底节区17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为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鞍区生殖细胞瘤囊根据具体部位不同,将其分为三类.丘脑和基底节区多表现为混杂T1和混杂长T2信号,斑片样、囊壁环形强化,或环形分隔样增强.结论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发病性别、年龄、好发部位及MRI具有一定特殊性,多数情况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鞍区炎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病人,对其化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可出现垂体、视神经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鞍区分叶状占位,CT增强扫描呈一致性明显强化,MRI呈不规则略长T1长T2信号,并向前方、海绵窦发展,可见鞍底骨质硬化;同时合并副鼻窦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征象.结论 鞍区炎性肉芽肿极为少见,全面检查,综合分析,不应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需与发生在该部位的垂体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及脑膜瘤等鉴别,最后确诊需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7.
鞍区肿瘤包括垂体肿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异位松果体肿瘤等,常需手术治疗。因鞍区内含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丘脑下部等重要结构以及解剖的关系,手术难度较大。肿瘤本身及手术过程中可对丘脑下部一垂体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体温异常,尿崩症、癫痫、意识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9.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38例肿瘤中,病变位于鞍区11例(29%),松果体区13例(34%),基底节区14例(37%)。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为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丘脑和基底节区多表现为混杂T1和混杂长T2信号,斑片样、囊壁环形强化,或环形分隔样增强。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病变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或基底节区,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0.
MRI在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2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销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以提高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2年(1992~2004)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颅内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儿童颅内恶性淋巴瘤包括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及颅骨淋巴瘤,前者多以颅内压增高症状起病,影像学表现为脑内等高信号、明显强化病灶;后者临床症状以头皮下肿物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颅骨破坏伴大块软组织肿块,伴明显强化;通过手术、放疗、化疗,但治疗效果不佳。结论儿童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需手术或活检才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鼻腔鼻窦癌20例,多为密度不均匀肿块(14/20),直接侵犯腔内(34/20)及腔外结构(20/20)并形成软组织肿块;18例骨质破坏明显,可见骨壁碎裂、缺失,鼻面部软组织肿胀不常见(2/20).T细胞性淋巴瘤16例,多起源于鼻前庭(11/16),以混合表现为主(11/16),多数密度均匀(12/16),主要累及腔内结构(36/18),但鼻面部肿胀常见(8/16);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轻微,5例可见骨质吸收.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2例B细胞性淋巴瘤表现与癌肿相似.1例骨肉瘤病灶内可见骨样组织影.4例恶性黑色素瘤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CT能有效观察鼻腔鼻窦肿瘤的病变范围并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对NHL等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肿瘤能进行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刘长卿 《中外医疗》2012,31(12):174-175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瘤平扫呈等密度者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12例.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者3例,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个小囊状坏死者7例;病灶中央坏死、液化周边强化者5例.15例GISTs中,良性4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2例,肿块直径>5cm,边界多不清楚,12例肿块内均有坏死,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s良恶性的判断很有价值,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对我院10a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部位有乳头区7例,降段3例,其他部位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9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出血(7例)。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10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AD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小肠间质瘤CT征象与恶性度。结果21例小肠间质瘤发生部位:十二指肠1例,空肠13例,回肠7例;良恶性: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14例,交界性3例。CT表现特征为肠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良性倾向者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多〈4cm,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多显著均匀强化。恶性倾向(交界性和恶性)者多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最大径多〉4cm,其内多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MDCT及重建技术能够显示病变的特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小肠间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在腺肿瘤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表现及其术前诊断,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7例良性肿瘤中,有24例CT表现为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有3例密度欠均匀,边界模糊;15例恶性肿瘤中,12例CT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晰。术前CT诊断对85.71%腮腺肿瘤可作出定性诊断,但对其组织类型不能确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窦外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资料,根据CT、MRI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窦外侵犯途径。结果:鼻窦恶性肿瘤多原发于上颌窦17例(54.8%),其次是筛窦10例(32.3%)和额窦4例(12.9%)。CT、MRI 27例表现边界不清的软组织病灶,CT、MRI增强扫描分别为8、11例表现为低至中度强化。22例病变超出鼻腔鼻窦而侵犯翼腭窝、眼眶等窦外结构。结论:CT、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其对窦外结构的侵犯并判断其侵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壁肋间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点,评价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肋间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全部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10例神经鞘瘤,男6例,女4例,3例位于左前胸壁,2例位于右前胸壁,4例位于左腋中线胸壁,1例位于右腋中线胸壁,其中有2例凸向肺内,最大层面位于肺内,与相应胸壁交角成钝角。相应胸膜增厚3例。邻近肋骨压迫性骨质吸收3例,骨质硬化2例。其中2例相应肋间隙增宽。CT平扫密度呈均匀实质性肿块2例,呈密度不均匀囊实肿块5例,密度不均匀以囊性为主肿块3例。增强后明显强化6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平扫及增强8例病灶内见低密度囊变区。10例病灶均有延迟强化表现及趋势。结论 CT检查对胸壁肋间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一般根据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术前诊断不难。  相似文献   

19.
陈峰  李建军  刘涛 《海南医学》2011,22(3):126-128
目的 分析5例不同组织类型的肝脏少见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这些肿瘤的识别能力.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少见肿瘤5例,均行CT平扫和对比增强检查,所用对比剂为欧乃派克300 mgI/ml.结果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1例,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扫描呈等密度;血管肉瘤2例,为肝内境界...  相似文献   

20.
复习了5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其中13例为不典型CT表现脑膜瘤,10例为恶性脑膜瘤。不典型CT表现有:瘤内不均一增强,瘤内有多个无增强的低密度区,瘤周广泛低密度区,肿瘤呈环形增强,肿瘤合并出血。讨论了脑膜瘤不典型CT表现的病理基础及恶性脑膜瘤的CT及血管造影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