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术前服用氢氯吡格雷(波力维)和阿司匹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止血作用及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2004年8月—2006年5月共行急症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8)和抑肽酶组(n=20),抑肽酶组在术中使用小剂量抑肽酶。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前CK-MB、CTnT无明显差别。比较两组的术后24h总引流量、输血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肾功能,心梗发生率、术后第1天的CK—MB、CTnT、病死率、ICU天数和手术后出院天数。结果:术后24 h总引流量,对照组明显高于抑肽酶组(P<0.05),输血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抑肽酶组(P<0.05),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压积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对照组明显低于抑肽酶组(P<0.05)。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心梗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的CK—MB、CTn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ICU时间、手术后出院天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肽酶能明显减少急症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引流量和输血率,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介素-2(Interleulkin-2,IL-2)、白介素-6(Interleul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lkin-8,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固定剂量的利培酮进行10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治疗前后血浆IL-2、IL-6、IL-8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 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2、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258,P<0.01;t=4.116,P<0.01;t=2.609,P<0.05);治疗后患者组血浆IL-2、IL-6水平有显著下降(t=3.797、3.386,P<0.01),而IL-8水平变化不明显(t=0.124,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2、IL-6、IL-8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利培酮可能通过抑制IL-2、IL-6的生成而对精神分裂症的免疫功能紊乱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人工血管移植围术期患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于护理监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周围动脉硬化症行人工血管移植术的患32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d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制备血浆标本,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ET-1水平,同时观察肢体缺血性表现,分析ET-1水平并寻找其变化规律。结果 32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均存在高ET-1血症,血浆ET-1水平于术后1d明显升高,术后3d开始下降,术后14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患存在高ET-1血症,并在术后第1天水平最高。了解围术期ET-1水平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预防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主要是利用冠状动脉血管固定器通过短时阻断冠状动脉血流,而提供无血的吻合术野,同时采用自体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搭桥。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ET-1、IGF-1水平。结果 IGF-1在SAP和对照组中明显高于ACS组(P<0.01),对照组的血浆IGF-1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1);血浆ET-1的浓度在SAP和对照组中明显低于ACS组(P<0.01),对照组明显低于SAP组(P<0.01)。冠心病中IGF-1与ET-1呈负相关(r=-0.524)。结论血浆IGF-1、ET-1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IGF-1与ET-1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互为影响。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术中的护理配合、术后器械的清洗、保养.认为良好的手术配合能保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高危患者及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我院2001年5月~2003年11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例,手术顺利,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5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5例OPCABG患者术前行心理、呼吸、循环护理指导,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重视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及康复方面的护理。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89例,Ⅱ级46例。结论:术前精心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血在保存过程中是否存在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8(IL-8)的累积,储存前白细胞去除是否可以减少或抑制细胞因子。方法选择19名健康献血者,各采集200ml全血分成2袋,其中一袋经去白细胞处理。取新鲜和保存各阶段的血液用ELISA法测定IL-1和IL-8的含量。结果储存过程中全血中的IL-1和IL-8浓度不断增高,尤其是7d后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升高。经去白细胞处理后的血液IL-1和IL-8浓度在储存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储存过程中IL-1和IL-8不断产生和累积,而储存前白细胞去除可以抑制IL-1和IL-8在储存过程中的累积,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消除或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1-2].此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易被冠心病患者及医务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蛋白酶抑制剂对围术期白细胞介素-8(IL-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及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影响。方法 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8 h(T3)、术后1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和术后72 h(T7)使用ELISA方法检验血浆IL-8浓度、评估患者SIRS评分并检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 IL-8浓度自T2即开始显著升高。在2组中的达峰时间分别为T4和T5。至术后72 h,试验组IL-8浓度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IL-8浓度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自T3至T7试验组IL-8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IRS评分自T2开始升高,至T3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T7,SIRS评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自T3至T6,试验组SIRS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自T2即显著升高,至T3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自T2即显著升高,且持续至T7未有显著下降。自T3至T6,试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自T3至T7,试验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IL-8浓度、SIRS评分及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患者围术期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输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 on-pump CABG患者291例,根据患者输注RBC和FFP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未输注RBC/FFP组、输注量RBC/FFP小于3U组、3~6U组和大于6U组;根据患者输注PLT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未输注PLT组、输注PLT 1U组和大于1U组,用以观察患者输血概况及性别,年龄和血液流变学资料分布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on-pump CABG患者围术期RBC、PLT和FFP输注量的影响因素,选入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中风、陈旧性心梗、心功能分级、>70%左主干狭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术前PLT、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主动脉颊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结果围术期输注RBC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术前Hb水平和体外循环时间;FFP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术前Hb水平和主动脉夹闭时间;PLT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心功能分级、术前PLT计数、术前Hb水平和主动脉夹闭时间。结论 On-pump CABG患者围术期输血量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可通过用血量评估为临床申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G)由于避免或减轻了体外循环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目前已成为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趋势,被广泛采用[1].冠心病病人若合并糖尿病是施行OPCABG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应激、情绪紧张、麻醉等都会使血糖升高,造成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全麻颅脑手术患者在轻度低温及正常温度时血浆IL-2及IL-10的变化,观察温度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脑外科手术患者,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随机分为两组:低温组(A组)、保温组(B组),每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T0)、术后24h(T1)、48h(T2)采静脉血3mL,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2 及IL-10的变化。结果 A组IL-2在T1时明显降低(P<0.05),B组IL-2血浆浓度无明显变化。两组IL-2血浆浓度在 T1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IL-10在T1时两组均升高,但在A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到T2时A组IL-10 继续升高(P<0.05),而B组IL-10有所降低。两组组问相比在T2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对机体术后的免疫功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维持术中正常体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术后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例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5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是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5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1例患者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人均旁路移植3.28根;术后出现低心排4例,低氧血症18例,胸骨哆开3例,快速房颤15例,经治疗后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疗效满意。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术期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OPCAB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