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涛  林遐  刘大海  张蕊 《西南军医》2008,10(4):61-6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埋置78个扩张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扩张的同时于扩张器内注入rHEGF,对照组仅常规扩张。测量两组扩张率、即时回缩率。结果治疗组扩张至额定容量的时间、即时回缩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扩张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rhEGF能促进皮肤扩张,降低皮瓣回缩率,提高皮瓣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面颈部瘢痕中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烧伤致面颈部瘢痕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EGF,观察两组扩张时间、皮肤扩张率、即时回缩率、羟脯氨酸(OHP)含量、Ⅰ/Ⅲ型胶原比值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扩张完成时间和即时回缩率分别为(32.97±5.11)d和(24.07±4.21)%,明显低于对照组(45.20±6.39)d和(37.40±6.1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扩张率为(140.11±10.47)%,明显高于对照组(85.20±13.2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P含量为(3.82±0.31)g/(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42)g/(mg·prot),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为2.0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2.82±0.4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均全部成活,效果较好。结论面颈部瘢痕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和rhEGF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扩张时间,减少软组织即时回缩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皮肤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桂军  张立 《武警医学》2004,15(1):54-55
皮肤扩张术是应用硅胶制作的软组织扩张器,经手术埋于皮下,定期注水,使扩张囊膨胀,表面软组织随之增殖和扩展,提供额外的皮肤组织,以供修复邻近组织缺损。我们应用该技术在治疗烧伤瘢痕、电烧伤颅骨外露、供皮区预扩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bFGF和硫糖铝对扩张皮瓣成活长度及回缩率的影响 ,采用小猪制作持续扩张动物模型 ,同时注入bFGF加硫糖铝(实验Ⅰ组 )、bFGF加生理盐水(实验Ⅱ组 )和生理盐水 (对照组 )。扩张结束后第 3天制作扩张皮瓣和正常任意皮瓣。结果显示 ,实验Ⅰ组皮瓣存活长度大于对照组和正常任意皮瓣 (P <0 0 5 ) ,皮瓣早期回缩小于对照组 ,大于正常皮瓣 ,术后 8周皮瓣有增宽趋势 ;实验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研究表明 ,bFGF和硫糖铝能增加扩张皮瓣的成活长度 ,降低皮瓣回缩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皮撕脱伤及头皮烧伤后头皮缺损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1994年8月—2007年12月对97例头皮撕脱伤及头皮烧伤后头皮缺损的治疗情况,对颅骨外露、颅骨全层烧伤等采用颅骨钻孔、培育肉芽组织、中厚皮片移植,皮管带蒂皮瓣移植,局部转移皮瓣移植,皮肤扩张器应用后皮瓣转移等消灭头皮缺损。结果颅骨外露宜采用颅骨钻孔、肉芽生长后再行中厚皮片移植,孔径1~2mm,孔间距1~1.5mm;颅骨坏死宜采用局部皮瓣移植或皮管带蒂皮瓣移植;颅骨外有帽状腱膜等软组织存在,可直接用中厚自体皮移植,但无头发。皮肤扩张器扩张正常头皮后再转移皮瓣移植消灭颅骨外露,虽然治疗疗程长,但毛发正常生长,外观好。结论头皮撕脱伤的不同病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头皮扩张法治疗瘢痕性秃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38例,采用3 cm以下小切口植入扩张器,早期足量注水扩张,利用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切口裂开、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结论头部小切口植入扩张器法是切实可行,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周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MEBT/ MEBO) 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内核转录因子红系 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 醌氧化还原酶1(NQO1)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只SPF级 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每组18只。 其中空白组大鼠只做备皮处理, 对照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 模型组、MEBO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大鼠备皮处皮肤及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换药处理, 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EBO)药纱换药处理,贝复新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药纱换药处理, 对比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以及皮肤/ 创面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rf2、HO-1、NQO1 蛋白与 HO-1、NQO1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第 3 天,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尤以对照组最高、贝复新组次之 (P均<0.05); 干预第 7、14 天,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尤以 MEBO 组最高、贝复新组次之 (P均<0.05)。 HE 染色结果显示, 干预第 3、7、14 天,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坏死细胞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 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逐渐增多,而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坏死细胞和炎性细胞减少不明显; Masson 染色结果显示, 干预第 3、7、14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胶原纤维由细少且紊乱逐渐趋于粗大且平整, 而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内胶原纤维虽逐渐增粗、增多, 但排列仍较紊乱。 干预第 7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MDA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均<0.05); 干预第 3、7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SOD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P均<0.05)。 干预第 3、7 天, 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Nrf2、HO-1、NQO1 蛋白以及 HO-1、NQO1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 (P均<0.05), 且干预第 7天, MEBO 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Nrf2、HO-1 蛋白以及 HO-1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贝复新组 (P均<0.05)。结论 MEBT/ MEBO 可能能够通过激活 Nrf2 / HO-1 / NQO1 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氧化应激损伤, 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对照组(12只)、模型组(12只)、贝复新组(12只)及MEBO组(12只),其中,空白组大鼠做背部备皮处理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对照组大鼠做深达筋膜层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治疗;模型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治疗;贝复新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贝复新治疗;MEBO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MEBO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7、14天取各组大鼠相同部位皮肤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EGFR的含量,对比观察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局部处理后第3、7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均显示炎症细胞增多,有新生血管生成;局部处理后第14天,对照组、贝复新组、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炎症细胞消失,创面再上皮化。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空白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F=0.6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模型组、贝复新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变化均较明显,F值分别为79.546、89.600、63.036、56.628,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贝复新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模型组则呈递增趋势;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组间两两对比,除贝复新组与MEBO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组间两两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多个样本均数对比,F值分别为57.036、134.368、92.829,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可通过上调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能够为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预扩张皮瓣治疗瘢痕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颈横动脉颈段皮支预扩张皮瓣修复手术整复颈部、腋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及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分两期:Ⅰ期手术:先埋植扩张器,作预张处理;Ⅱ期手术:扩张器经8周左右间断注水、扩张完全后,术前以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出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走向及分布情况,美蓝标记;切除面颈部或腋部瘢痕,松解挛缩病变,根据缺损范围设计手术方案.结果:本组14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12个月,皮肤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较为接近,柔软,无挛缩,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有3例略显臃肿;拉拢缝合供区创面瘢痕增生轻微,外观良好.结论: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及腋部瘢痕及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MEBT/MEBO) 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核因子 κB (NF-κB) p65?NF-κB 抑制蛋白(IκB)、IκB激酶(IKK) 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 SPF 级雄性 Wistar 大鼠90 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MEBO组和贝复新组,每组18 只。空白组大鼠仅做备皮处理,对照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模型组、MEBO组、贝复新组大鼠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空白组大鼠备皮处皮肤及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面采用生理盐水纱布换药处理,MEBO 组大鼠创面采用湿润烧伤膏 (MEBO) 药纱换药处理,贝复新组大鼠创面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换药处理,对比各组大鼠干预第3、7、14天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皮肤/ 创面组织中NF-κB p65、IκBα、IKK及 p-NF-κB p65、p-IκBα、p-IKK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干预第 3、7 天,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 05);干预第 14 天,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EBO组(P均<0.05),其余各组间创面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 (P均>0.05)。(2)干预第 7 天,MEBO 组、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量均明显增加,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及少量毛囊结构生成; 干预第14天,MEBO 组、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量明显多于模型组,可见整齐排列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毛囊、皮脂腺等组织,而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仍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但已有大量成纤维细胞生成。(3) 干预第7、14天,空白组、对照组、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NF-κB p65、IKK、p-NF-κB p65、p-IKK、p-IκBα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干预第 7 天,MEBO 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NF-κB p65、IκBα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贝复新组 (P均<0.05),IKK、p-NF-κB p65、p-IKK、p-IκBα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贝复新组 (P 均<0.05); 干预第 14天,MEBO 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IKK、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贝复新组 (P 均<0.05)。结论 MEBT/ MEBO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创面组织中 NF-κB p65、IκBα、IKK 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在Ⅲ期压疮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38例Ⅲ期压疮入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rhEGF凝胶均匀涂布于创面;对照组仅以3%过氧化氢液冲洗.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改变、创面羟脯氨酸(HYP)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结果 治疗组的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其Ⅲ期压疮平均愈合时间为(10±2.5)d,对照组为(35±8.7)d(P<0.01).在治疗后第3、6、9天,治疗组可见创面肉芽组织灶明显增生,富含血管及细胞,同时创面中HYP含量增加,Ⅰ型/Ⅲ型胶原比例降低(P<0.01).结论 rhEGF治疗Ⅲ期压疮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加肉芽组织及HYP含量,降低Ⅰ/Ⅲ型胶原比例,明显促进压疮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表达的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换瓣置换手术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约100 mg,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结果 (1)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纤维化程度与左心房内径(r=0.390, P=0.001)、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20,P=0.005);(2)与窦性心律 组比较,Ⅰ型胶原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慢性房颤患者(P<0.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336,P=0.004)、房颤持续时间 (r=0.339,P=0.003)呈正相关.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Ⅰ型胶原的分子重构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全厚皮片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脊柱两侧3个术区建立全厚皮片移植模型.术区应用简易负压引流管,引流管分别在术后第2天、引流液无明显增加时和第7天拔除(即A1,A2,A3组).拔管时、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取材,取材位置在引流管的上方和远离引流管的周围.组织染色处理后,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拔管,皮片成活最好.新西兰大白兔8只,在大白兔脊柱两侧3个术区做全厚皮片移植,随机分别采用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简易负压引流和普通负压引流(即A,B,C组).观察皮片成活情况,于术后第2、3周计算皮片成活率,并在移植皮片上取材.对于负压引流组,拔管时间选择在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结果:负压引流可明显提高全厚皮片的成活率.皮片移植应用负压引流组(A组)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组(B组)(P<0.05),传统缝合加压包扎组(B组)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负压引流组(C组)(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引流管上方皮片在早期出现缺血改变.当引流液不再增加时拔除引流管,可以充分引流术区且不影响管上方皮片成活,如果拔除过早或过晚会阻碍皮片成活.结论:负压引流可以提高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汪骏  刘庆  曾锦波  王世鑫 《武警医学》2008,19(1):9-11,F0003
 目的 探讨手掌参醇提物(GcEE)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阐明其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染矽尘组、GcEE治疗组和汉防己甲素(TT)组.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后第2天起,GcEE治疗组、TT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GcEE[8 g/(kg·d)]、TT[50 mg/(kg·3 d) ]治疗,对照组和染矽尘组给予等容蒸馏水,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GcEE可显著降低染矽尘 大鼠肺系数,减少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结论 GcEE能够明显抑制染矽尘大鼠的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NHE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胶原的相关性,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相互关系。方法设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心衰组按NYHA分级分成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3个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受试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Ⅰ(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结果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的逐渐恶化,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组间表达总体上有差异(P〈0.05或P〈0.01),PⅠCP、PⅢNP含量与NHE1 mRNA的△Ct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 mRNA的高水平表达,血清PⅠCP、PⅢNP含量显著增加,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全厚皮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掌背第12动脉皮瓣修复创面20例,掌背第3,4动脉皮瓣修复创面16例;36例均为局限性全层皮肤损伤创面.结果:36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有2例皮瓣远端发生表皮坏死,经过治疗后均痊愈;34例皮瓣颜色、质地、外形、运动和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全厚皮烧伤创面,可以就近取材,手术创伤小,便于操作,成活率高,术后皮瓣较美观,不影响手指功能,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大鼠任意型皮瓣中的作用,并探讨NO介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对任意型皮瓣存活的影响,为临床皮瓣的治疗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建立任意型皮瓣大鼠模型。按照动物随机数字表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组(L-Arg组)、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皮瓣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应用皮瓣存活长度比皮瓣实际长度计算出皮瓣存活率。结果①与C组比较,L-Arg组和T组大鼠皮瓣掀起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L-6和TNF-α水平升高。②皮瓣掀起第1、3、7天,与T组比较,L-Arg组皮瓣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③皮瓣掀起第7天,与T组比较,L-Arg组皮瓣成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①皮瓣移植术后已经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害,表现为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L-6和TNF-α水平升高。②NO介导炎症因子的降低可以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对皮瓣移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