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染色体的变化可使编码序列直接改变,或是对某些基因的调控异常,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最终形成肿瘤,本就胃癌细胞染色体杂合性丢失作一综述,这对阐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近年来胃癌的分子机理研究,包括染色体杂合性丢失、抑癌基因的丢失与失活,癌基因的扩增,转移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和遗传的不稳定性等作一综述。对阐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癌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有关胃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总体上,胃癌的发生涉及到众多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具体地,可能与一条或数条染色体的异常密切相关;同样,涉及多个基因抑或一两个基因(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也涉及到细胞周期调控因子或细胞内其它因子对其发生的作用或影响。本并提出:基因组中单个基因的主导作用和多个基因的促进作用等几种胃癌发生的可能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已证实22号染色体丢失为脑膜瘤克隆演化过程中最恒定的染色体异常,其它染色体丢失或重排的核型演化,可能与临床浸润过程有关。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22号染色体长臂,推测22q11-q12和q12.3-qter区域存在肿瘤抑制基因,其丢失或突变可能与脑膜瘤病因学相关。同时,癌基因c-sis、c-myc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诱发脑膜瘤。  相似文献   

5.
人类survivin基因的克隆及在胃粘膜中表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克隆人类Survivin(SVV)基因并分析其在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胃癌组织中克隆SVV基因,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其在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得到两个SVV基因cDNA克隆、即SVV-S4A与SVV-S1B,前者与已知SVV基因cDNA序列相同,后者发生了SVV第3外显子丢失。原位杂交显示SVV-S4A主要表达于胃癌细胞的胞质,SVV-S1B主要表达于正常胃组织。结论:SVV-S4A和SVV-S1B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的变化可使编码序列直接改变 ,或是对某些基因的调控异常 ,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 ,最终形成肿瘤。本文就胃癌细胞染色体杂合性丢失作一综述 ,这对阐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抑制基因被认为在致癌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灭活机制是使含有肿瘤抑制基因的一个染色体等位基因丢失,和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本文用DNA多态标志物,对28例外科切除的胃癌(扩散型除外)。在12对染色体上进行了杂合性丢失(LOH)的研究。28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17p13.3杂合性丢失及p53蛋白异常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染色体17p13.3丢失及p53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RFLP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51例胃癌手术标本中17p13.3杂合性丢失及p53蛋白异常表达。结果发现在31例信息个体中17p13.3杂合丢失16例,占51.6%(16/31)。p53蛋白染色阳性19例,占37.3%(19/51)。17p13.3杂合丢失与p53蛋白表达间无显著相关。17p13.3杂合丢失率和p53蛋白阳性率在肠型及胃型胃癌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1例早期胃癌检出17p13.3杂合丢失。结论染色体17p13.3杂合丢失、p53蛋白异常表达是胃癌的常见改变;17p13.3杂合丢失可出现在胃癌的早期。  相似文献   

9.
胃癌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环节、多步骤的连续过程,此过程受黏附分子、蛋白降解酶、转移抑制因子等多种基因的调控。胃癌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包括黏附分子及其受体、蛋白水解酶类、转移抑制因子、凋亡相关的分子标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和cDNA芯片技术发现的侵袭转移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最常见的遗传改变是7号染色体的增加和10q、9p、3q、17p、22q的丢失;瘤细胞中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变化与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异常密切相关,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P16基因是一个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巳证明与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胃癌是人类高发性肿瘤之一,本介绍了近年来胃癌中P16基因纯合缺失、点突变异常,以及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P16基因失活是胃癌中的一个较常见事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则是P16基因在胃癌中失活的最主要机制,由于P16基因作用机制为直接抑制细胞周期,且基因较小,容易进行基因操作或蛋白修饰,因此,进一步明确P16基因失活与胃癌的关系以及P16基因的失活机制,对胃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董硕陈赛娟陈竺许多人类癌肿都表现出非随机的遗传学异常,癌肿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改变有着紧密的关系。现在已知有3种与癌肿有关的主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即缺失、易位和倒位。缺失经常导致抑癌基因的丢失,而在人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包...  相似文献   

13.
胃癌和大肠癌中的17p13杂合性丢失及野生型p53基因失活机理的探讨李明发单祥年吴国俊余龙赵寿元胃癌与大肠癌是两种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1]。对其分子病因学的研究可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应用Southern杂交和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研究在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家系中是否存在上皮型钙黏素基因(CDH1)以及基因表达的异常。 方法 收集符合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诊断标准的1个家系中15例成员的外周血和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的方法检测组织标本CDH1蛋白表达; 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检测CDH1基因16个外显子突变。用克隆测序法,鉴定CDH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状况。 结果 先证者和另一胃癌患者(家系2号成员)的癌旁胃粘膜上皮细胞CDH1蛋白表达较正常胃粘膜减弱, 两者肿瘤组织的蛋白表达几乎为阴性。包括先证者在内的11例家系成员第14外显子mRNA水平2377位点存在一个C?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但未检测到16个外显子的胚系突变。相对于正常胃粘膜, 先证者和家系2号成员的胃癌组织均有CDH1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 其瘤旁粘膜也有高甲基化。结论 此HDGC家系中,CDH1基因表达丢失可能和胃癌发生有关, CDH1基因外显子突变不是其肿瘤组织上皮型钙黏素蛋白表达丢失的直接原因,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胃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筛选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筛选并分析胃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相关基因。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斑点杂交检测相关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验证检测结果。结果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出26个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其中24个为已知基因,1个为新的表达序列标签,1个为推测基因。斑点杂交显示异型增生组织中AnnexinA 2,RPS29,RPS12等基因表达增高;早期胃癌中RPS12等基因表达增高;在进展期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铁蛋白轻链及RPS12等基因表达一致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proteasome26S亚单位基因表达增高。其中RPS12基因在胃癌不同阶段表达一致增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RPS12基因在胃癌中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发现了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相关基因,并初步证实RPS12基因可能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子遗传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igner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包括7号染色体增加,10号染色体丢失及9p易拉和缺失等,这些特征性改变启发人们研究PDGF,EGFR,bEGF,TGF-a等生长因子;c-myc,N-myc等原癌基因及一些肿瘤抑制基因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作用。这些特异性细胞遗传学事件,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因子及细胞核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常见肿瘤的研究提供一个理想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7(IL-7)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筛选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人肿瘤细胞选择性的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剪接变异体。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IL-7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离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IL-7mRNA,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都能检测到IL-7mRNA,而且从肝癌组织、胃癌组织中各分离出一条新带,经亚克隆及测序,证实这两条带分别是人IL-7基因eDNA第四外显子(肝癌组织)和第五外显子(胃癌组织)缺乏所致。结论:肝癌组织和胃癌组织存在不同选择性IL-7剪接变异体。这些变异体的发现,为肿瘤病人的免疫调节紊乱以及肿瘤病人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K-ras、H-ras、C-myc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其阳性结果分别为78.4%、70%、58%和38.6%,胃癌癌旁移行区正常粘膜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8.2%、17%、19.3%、21.6%和0、0、0、3/5,与肿瘤区相比较,除nm23外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K-ras、H-rasmRNA表达在在细胞膜内侧,C-mycmRNA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nm23-H1mRNA表达在胞浆内。4种癌基因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  相似文献   

19.
肿瘤抑制基因是涉及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之一。本文就近年与胃癌发生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特别是一些新发现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深入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为胃癌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RUNX3基因364位点C→T突变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RUNX3基因C364T突变在我国胃癌高、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H.pylori感染者胃粘膜的RUNX3基因C364T突变率,探讨此突变与我国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高发区169名普通人、86例胃癌患者和胃癌低发区192名普通人和92例胃癌患者的RUNX3基因多态性。同时比较胃癌低发区普通人胃粘膜H.pylori阳性和阴性者的RUNX3突变率。 结果: 在胃癌高、低发区,胃癌患者RUNX3基因C364T突变频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χ2=0.57和0.16,P>0.05)。与肿瘤类型也无明显关系。低发区H.pylori阳性者粘膜中,RUNX3基因突变率也无显著增高。 结论: RUNX3基因C364T突变可能不是我国胃癌高、低发区胃癌的遗传易感因素。而且H.pylori感染导致胃癌形成可能不由RUNX3基因C364T突变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