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当今肿瘤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众多研究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DNA损伤和/或误配修复能力的缺陷引起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而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诱发靶组织染色体上的突变事件。诱变剂敏感性间接反映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作为肿瘤易感性的独立的生物学指标,近年来已日益受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综述诱变剂敏感性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DNA损伤与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方面及致癌,致估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部分人类DNA修复基因被相继克隆和鉴定,人们已经某些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发现了有关基因突变,同时对肿瘤组织DNA修复基因的检测也显示存在突变或表达异常,这些结果为揭示某些个体DNA修复能力低下的分子机制及进一步筛查肿瘤易感者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地概述了人类DNA修复基因的  相似文献   

3.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升高的敏感性,要比明显的染色体结构损伤的敏感性高200倍。SCE升高反应了诱变剂诱发DNA损伤后的修复。很多有肿瘤易感性的遗传性疾病与DNA修复缺陷有关,显示自发的或诱变剂诱发的SCE频率升高。神经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4.
DNA损伤与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方面及致癌、致突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部分人类DNA修复基因被相继克隆和鉴定,人们已经在某些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发现了有关基因突变,同时对肿瘤组织DNA修复基因的检测也显示存在突变或表达异常,这些结果为揭示某些个体DNA修复能力低下的分子机制及进一步筛查肿瘤易感者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地概述了人类DNA修复基因的结构、功能、临床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微卫星DNA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微卫星不稳定性、误配修复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的研究已取得进展,结直肠癌的肿瘤细胞具有遗传不稳定性,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揭示了一个肿瘤发生的新机制。目前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方法已较成熟,可用于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反应-银染法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DNA是指散布于整个基因组中的短小串联重复序列,因易于被体外扩增,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微卫星位点上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进而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并分析微卫星改变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间关系,现已成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7.
同源重组修复途径极为精确,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因此,同源重组修复途径的功能障碍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基因组不稳定,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演进;但这也可能破坏细胞固有的代谢过程,而成为治疗肿瘤耐药的关键靶点.本文将对同源重组修复的过程、类型及同源重组功能障碍与基因组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DNA双链断裂是真核生物最严重也是最致命的DNA损伤类型,如果无法及时修复就可能启动细胞的凋亡,若是错误修复将导致基因突变或基因组不稳定性,最终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作为哺乳动物修复双链断裂的主要机制,它的功能不仅对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细胞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而且和肿瘤治疗疗效有着密切相关性,修复活性的抑制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敏感性.该文综述了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在肿瘤的发生及治疗上的重要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摘     
文摘038卵巢癌中基因组不稳定性与p53移码突变的关系[英]/AnilKS…∥CancerRes.-1997,57(6).-1047~1049本文研究证明卵巢癌中p53移码突变是由普遍的基因组不稳定性造成的,而非其原因,提示新的DNA错配修复基因在此...  相似文献   

10.
喉癌下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至今病因不详。为进一步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我们对159例患者进行平阳霉素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致畸的观察,并同时选择了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细胞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喉癌下咽癌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喉癌下咽癌患者对诱变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本研究说明利用平阳霉素作诱变剂的方法,能使体外培养淋巴细胞畸变率及染色体畸变率表达充分。且方法简便可靠对研究头颈部癌肿的发病机制和监测及预防头颈部癌肿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包括4种类型。它们都是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的成员,同时又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可参与胚胎发育,损伤修复,血管发生和神经再生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本实验对人胚胎和多种癌组织中的Ⅰ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Z(FGFR1)基因组DNA进行了Southern印迹分析,发现多种肿瘤的FGFR1基因组DNA的杂交结果不同,而与胚胎期FGFR1基因组DNA的杂交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穿梭载体转基因鼠诱变研究进展王浩,傅继梁进行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突变机理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揭示突变的生物学效应,全面认识突变与人类遗传病(生殖细胞突变)、突变与肿瘤(体细胞突变)的发生发展关系,以及生物进化等诸多生物科学的重大问题。80年...  相似文献   

1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 包括4 种类型。它们都是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的成员, 同时又是受体酪氨酸激酶, 可参与胚胎发育、损伤修复、血管发生和神经再生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本实验对人胚胎和多种癌组织中的I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 基因组DNA 进行了Southern 印迹分析,发现多种肿瘤的FGFR1 基因组DNA的杂交结果不同, 而与胚胎期FGFR1 基因组DNA 的杂交结果相似。以上结果提示, 恶性肿瘤细胞似乎获得了胚胎细胞的某些特点, 具有超常生长增殖的能力; 肿瘤细胞中的FGFR1 可能也有胚胎化倾向, 从而使FGFFGFR 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异常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维持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对于细胞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由电离辐射和类辐射药物产生的DNA双链损伤是最主要的细胞毒损伤,如果不能修复这种损伤就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的形成或其他年龄相关疾病[1].体内外的研究都证明H2AX的修饰在调节各种细胞应答DNA双链断裂中起着中心作用[2-4].Giunta等的实验为rH2AX作为DNA双链断裂的标志提供了证据[5].而食管癌ECA109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TE13细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他们的生物学特征不同,研究r-H2AX在不同食管癌株系的动力学特点将有助于了解DNA双链断裂——这一细胞内最致命的损伤的特点与食管癌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DNA错配修复系统能够识别和纠正错配的DNA碱基对,确保DNA复制过程的保真性.若是错配修复系统存在缺陷将导致基因突变或基因组不稳定性,最终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错配修复系统不仅可以通过修复在DNA复制和重组过程中产生的碱基错配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识别DNA损伤介导细胞的凋亡,所以细胞的错配修复功能与化疗疗效也有密切相关性.错配修复系统对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重要价值决定了它在肿瘤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DSB重组修复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损伤未及时有效地修复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 ,增加肿瘤发生率。 DSB是基因突变、染色体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对肿瘤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其修复主要是通过 HR和 NHEJ两条重组途径完成的。本文综述了国外近来对 DSB重组修复的 HR和 NHEJ途径 ;其与肿瘤抑制蛋白如 P5 3、ATM、BRCA1和 BRCA2之间的联系 ;DSB重组修复异常与某些肿瘤及具有肿瘤易感特征的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 Nijmegen断裂综合征等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人 ,其癌的发病率差异很大 ,表明一个人的遗传背景及对癌的易感性各异。而易感性本身又与DNA修复有着密切的关系。DNA及其序列的完整性在生命全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损伤DNA的物质都具有潜在致癌和致突变的危险。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DNA损伤 ,都可以通过酶系统的作用进行非顺序合成 ,对损伤的DNA加以修复 ,保证DNA分子的稳定性和复制的精确性。因此 ,DNA修复能力高低可有效地反映个体是否处于癌易感状态或患癌。根据细胞DNA修复可在S期以外合成的原理 ,我们利用紫外线照射诱导细胞的D…  相似文献   

18.
在肿瘤细胞中,DNA甲基化状况的改变与基因的异常表达、基因突变、基因缺失重排和基因组印迹等遗传效应有关;这些遗传效应可能是癌基因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诱因;因此,DNA的异常甲基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关系。这为研究突变和癌变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期细胞出现染色体异常似乎是肿瘤细??胞典型的显著特征之一。一般认为这是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表现。由于业已证明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对于致突变影响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在Bloom综合征中也反映出这种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因此,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白血病细胞与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相关性。作者研究了8例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而未  相似文献   

20.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主要表现为易患癌症、基因组不稳定性、辐射敏感性、渐进性小脑退变及免疫缺陷等。本文主要综述ATM(AT mutated)在染色体不稳定性、辐射敏感性、细胞周期调控及凋亡中的作用机制,从而对AT病人的肿瘤高发生率分子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