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因突变分析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突变分析是确定某一未知基因与某遗传病之间关系的关键步骤,也是临床上对病人进行基因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对19种基因突变分析技术进行了分类综述,特别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讨论了毛细管电泳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技术对两种CYP21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CYP21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50例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及部分先证者家系的外周血,并提取DNA。用计算机软件(DNAssist)对CYP21基因突变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进行分析,使用PCR结合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方法对没有酶切位点改变的I172N和R356W两种CYP鄹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有21例患者发现I172N突变,其中3例纯合子,18例杂合子;8例患者发现R356W突变,皆为杂合子表现,其发生频率与文献报道的相似。并且通过I172N和R356W两种突变的各5个家系分析,皆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结论 以PCR为基础的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法简便、可靠,是快速检测CYP21基因突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一个中国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s,BFNC)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理。方法 对该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疾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直接测序,并用PCR-单链构象多态(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对先证者、家系内16人及家系外72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入进行KCNQ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连锁分析提示该家系与KCNQ2基因连锁,并排除与KCNQ3基因连锁。PCR—DNA直接测序在先证者发现.KCNQ2基因突变193ldelG,PCR—SSCP发现家系内其他患者均出现与先证者相同的异常SSCP条带,而72名正常人未出现此异常条带。结论 KCNQ2基因突变是中国人BFNC的发病原因之一,193ldelG是国内外未曾报道过的新突变,连锁分析结合基因突变分析可对BFNC患者进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身材矮小、短指、智力发育障碍和癫痫发作(SBIDDS)是一种由PRMT7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本文探讨了PRMT7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在1例患者中检测到PRMT7基因变异,并对该家族的Sanger测序进行了位点验证。通过查阅文献,回顾并总结了与PRMT7基因突变相关的表型谱,总结了SBIDDS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文报道了1例中国的难治性癫痫、智力发育落后、身材矮小、面容畸形、短指以及颅脑外形不对称的患儿。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在PRMT7基因中存在2个从未报道过的位点突变c.1136T>C,p.Phe379Ser和外显子10-14杂合缺失。结论 本文首次报道了1例中国PRMT7基因突变的患儿,进一步扩展了PRMT7变异的基因谱与表型谱。其诊断及治疗具有挑战性,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是由SEDL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的XR遗传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短躯干性侏儒,但智力正常,无头面部畸形。患者几乎全为男性,且发病较晚,故称之。最近,我们对来自四川的疑似此病的一家系进行了详细的基因突变分析,最后确诊为SEDL家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天津地区G6PD缺陷患者常见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类型、基因突变与人口变迁。方法采用“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和双脱氧核苷酸指纹印迹检测法,对天津地区22例G6PD缺陷患者进行3种中国南方人群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8例患者(8/22,36.4%)有R459L(1376G→T)突变;7例患者(7/22,31.8%)有R463H(1388G→A)突变;7例(7/22)无1376和1388位点突变病例中,有3例做了H32R(95A→G)突变分析,提示1例有该位点突变。结论北方地区也存在中国南方人群常见的3种G6PD基因突变,大多数中国北方G6PD缺陷患者是由于中国南方移民迁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个中国视神经萎缩1(optic atrophy 1,0PA1)家系进行临床和基因分析。方法对家系进行连锁分析,通过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鉴定致病基因突变。结果在家系患者中均发现OPA1基因的一个错义突变1202(G→A),即G401D,而且患者呈现出视神经萎缩以及听力受损的综合征症状。结论在中国OPA1患者中鉴定了OPA1基因突变,并支持OPA1基因突变可导致伴随有听力受损的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中p53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HL)中是否存在p53基因突变热点区的基因突变。方法:从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显微切割等方法证实存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石蜡标本中提取DNA,采用PCR-SSCP和核酸测序方法对p53基因突变热点区的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应用p53外显子5、6、7、8的相应引物,对10例HCMV阳性的HL组织中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分别扩增出特异的条带,SSCP分析未见异常的迁移带,ex-on-8外显子核酸测序未见有碱基突变。结论:p53基因热点突变区的基因突变在HCMV阳性的HL中可能是不常见的。  相似文献   

9.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发之一,胶质瘤约有1/3发生p53基因突变。通过对胶质瘤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的研究,提出了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三种不同起源方式,发现p53蛋白表达在脑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多数资料的研究结果提示p53蛋白表达对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PCR技术对5个已确诊为脆性X综合征〗Fra(X)【家系的15名成员唾液中口腔粘上皮细胞FMR1基因进行了分析,并与其外周血PCR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6例全突变患者有3例两种组织的结果出现了明显关 ,而5全本、4例前突变携带者及另3例全突变患者两种组织的PCR结果完全一致,提示唾液中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同样可用于检测FMR1基因突变,同时也表明Fra(X)患者体内FMR1基因突变存在着组织间的  相似文献   

11.
CGT52TGT和GGA57GAA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构建CGT52TGT和GGA57GAA2种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突变体。方法 设计2对引物52F/52R和57F/57R(R中引入了点突变),以含汉族人野生型MBL cDNA的重组质粒pGEM-mbl为模板,采用TaKaRa MutanBEST突变试剂盒进行定点突变,以PER和测序分析进行鉴定。结果 分别用52F/52R和57F/57R为引物对进行PCR,均得到1个约3800bp的DNA片段,自身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以SP6/T7P为引物对进行PCR,获得约900bp的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表明,2种克隆分别除其第52、57位密码变为TGT、GAA外,其余与野生型MBL cDNA完全相同。结论 构建成功CGT52TGT和GGA57GAA MBL基因突变体,为深入探索MBL基因突变引起调理吞噬缺损的机理和MBL分子的结构-功能关系提供了分子模型。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基因的突变可引起糖尿病。由于按识别的碱基变化测序整个基因是费时费力的,所以需要一快速检测基因突变的有效技术。Orita等在1989年报道了一种新技术称做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本文对5种胰岛素基因突变病人进行PCR-SSCP分析。方法。(1)人类胰岛素基因定点诱变的寡核苷酸。用PBR322克隆正常人类胰岛素基因SalⅠ-BamHⅠ片段分离出来,然后  相似文献   

13.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主要由角蛋白5和14基因突变所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能对基因突变后表皮细胞角蛋白中间丝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以及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此外在伴肌营养不良型患发现网蛋白基因突变,证实和此病有关。建立小鼠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更对基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属于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由于Btk基因突变导致B细胞发育障碍,所以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本文对BTK的遗传学特性、基因突变分析及分子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apoE-/-/LDLR-/-)小鼠肝脏蛋白质表达特点,研究差异表达蛋白与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5周龄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脏中分别检测到(928±15)和(1 017±50)个蛋白点(n=3),两者之间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78.7%和83.2%。双基因突变小鼠有108个蛋白点未能与野生型小鼠匹配,相差5倍以上的上调点和下调点分别为10个和45个,取其中6个点做质谱分析,鉴定为endoplasmin precursor,acidic leucin-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 32 family member A,serotransferrin precursor,stress-70 protein precursor,fibronectin precursor,complement C3 precursor,fibrinogen gamma polypeptide 7种蛋白质。 结论: 双基因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肝脏蛋白表达谱有明显差异,推测这些蛋白在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引发的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相应酶活性降低或性质改变引起的。患病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在一些特定诱因下可发病,主要表现有皮肤黄染、先天性慢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药物或感染所导致的急性溶血。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等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位点及其特异性分布。本文对近年来G6PD缺乏症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行综述,并着重选取我国部分地区、不同民族间发现的G6PD缺乏症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和类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个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国家系的RPGR基因的新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中国人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报告RPGR基因突变。方法 首先对该家系X染色体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然后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直接DNA测序方法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连锁分析在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DXSS012和DXS8025产生正的Lod值分别为2.41(Zmax=2.40,θ=0)和1.26。进一步单倍型分析确定该家系致病基因位于Xp21.1,与RP3连锁。用RPGR基因突变分析,在外显子ORF15+483-484发现GA缺失,引起阅读框架的改变,该基因缺失突变在家系中共分离。结论 报告了中国人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RPGR基因外显子ORF15+483-484的GA缺失突变,丰富了中国人RPGR基闪突变谱,为今后研究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Marf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原纤蛋白基因突变是Marfan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本文将从蛋白、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及突变检测方法四方面概述Marfan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用PCR-STR、ASPCR、PCR-SSCP技术对PKU患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苯丙酮尿症的产前诊断途径,应用3种基因诊断方法从不同角度对16个苯丙酮尿症家系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进行了分析。(1)聚合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连锁分析:通过扩增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含子3中含短串联重复序列的DNA区域,并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能进行准确产前基因诊断者占62.5%,能进行50%排除诊断的家系占37.5%,1例风险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和另一家系生后15天婴儿的症前诊断获得成功;(2)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中两种最常见的突变点分析结果为:Arg243Glu检出率为19%,Arg413Pro检出率为12%;(3)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不仅检出3例已知的基因突变,还发现2例可能为新的基因突变,诊断率达到40%。为苯丙酮尿症的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为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的风险基因突变及复杂遗传背景提供更多依据,进而可以为再生风险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1个家族性骨性Ⅲ类错颌家系中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设置合理条件对变异的注释进行筛选,并筛选下颌前突或骨性Ⅲ类错颌相关基因突变。对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进行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Sanger测序验证患者的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并检测核心家庭成员的基因。结果 在患者Ⅲ3、Ⅳ2的所有变异中,采用3个条件(突变有害性为高级,且突变质量值为高度或中度,且在HGMD数据库中突变涉及下颌前突)筛选后,仅发现ADAMTSL1基因的c.G1696A错义突变。这个基因突变位点是本研究首次报道的。该新位点(p.E566K)位于ADAMTSL1蛋白的关键结构功能域。多数软件预测该基因新位点突变为有害。该基因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不完全。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从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中筛选下颌前突或骨性Ⅲ类错颌相关基因的合理、可行方法,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报道了与骨性Ⅲ类错颌相关的ADAMTSL1基因的新位点错义突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的风险基因突变提供更多依据,进而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