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昼夜节律是生命体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生物特性,生物钟基因调节着生命体的节律,Bmal1、Clock、PERs、CRYs、Rev-erbα等生物钟基因及下游的钟控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细胞与骨细胞之间通过共同的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调节骨代谢平衡,免疫紊乱会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免疫学的诞生有利于深入研究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骨免疫参与了许多骨科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生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通过调控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生物节律,在维持骨免疫的平衡状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功能异常不但导致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节律紊乱,进一步导致骨量丢失和免疫炎症反应,而且通过IL-1、IL-6、TNF-α、RANKL等骨免疫因子对骨代谢产生作用。反过来,免疫炎症反应也会对生物钟基因正常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骨代谢。根据生物钟基因和骨代谢自身的特点,认识生理病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与骨免疫的相互作用,对骨骼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基因库,在维持人体平衡中起主要作用。不良饮食习惯、抗生素滥用、病理状态和生活环境改变会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以引起多种疾病。最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入了一个新术语"骨微生物学",该研究领域旨在弥合骨骼生理学、胃肠病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之间的差距。本文简要介绍了肠道菌群通过免疫系统、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骨代谢的潜在机制,通过研究肠道菌群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骨质疏松症很重要,而且对于肠道微生物群是否可作为骨质疏松症新型治疗靶标以及是否可用作骨折预测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度烧伤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 ,治疗也较为复杂。伤情越重 ,全身各系统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越高 ,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针对烧伤初期各类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国内外学者已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有关严重烧伤对骨骼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却少有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重度烧伤对骨骼系统会造成哪些影响 ,特作如下综述。一、烧伤对骨骼的影响因素1.摄入减少 ,消耗增加 :大面积烧伤患者可发生肠道黏膜屏障、免疫屏障及生物屏障障碍 ,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肠道黏膜萎缩 ,通透性增高 ,导致肠道细菌及毒素移位增加 ,正常膳食平衡受到破坏[1] 。长时间势必造成营养素摄入减少 ,进而影响人体生长发育 ,骨骼生长也难免受到影响。烧伤后应激反应可引发机体超高代谢 ,如果并发感染 ,则消耗更大。机体和创面修复时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有报道 ,烧伤后由于机体长期高分解代谢 ,可造成肌肉萎缩和骨生长迟缓 ,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2 ] ,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可改善外科应激状态下高分解代谢时蛋白质合成受阻状况 ,并促进伤口愈合[3 ] 。2 .烧伤后体位固定 :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卧床时间长 ,关节经常处于非功能位。已知体...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骨代谢具有昼夜节律性,大部分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均呈现昼夜振荡,进一步分析显示大都呈现夜晚高峰而日间低谷的节律性。骨代谢与昼夜节律之间具有双向交互作用,骨代谢异常可扰乱昼夜节律,导致钟基因的表达紊乱,其中Bmal1的变化最为明显;紊乱的昼夜节律又进一步抑制骨形成、加速骨吸收,导致骨骼的内稳态失衡,从而损害骨骼健康。骨代谢标志物昼夜节律形成的机制及其与钟基因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可为时间药物治疗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骨延长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延长术(bone lengthening)是指矫正肢体长度不均衡的手段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治疗创伤及骨感染、肿瘤、先天性畸形等导致的肢体不等长疾病。在骨骼牵引延长的同时,还涉及肢体神经、血管、肌肉及关节等多种组织,是涉及生物学、生物力学、病理生理等学科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操作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预期寿命的持续增加,老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跌倒也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创伤原因。衰老会进一步加剧骨量流失,导致与衰老相关的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进而增加老年人骨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骨细胞在调节骨稳态与骨组织衰老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骨细胞自身的衰老与凋亡会导致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和骨量丢失。该文就骨细胞在骨衰老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以骨细胞作为衰老相关疾病靶点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骺、骺板是人体在特殊年龄阶段出现的特殊的结构,其生长发育和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自然不同于一般骨骼;骨骺、骺板是人体骨骼发育的基础,感染、损伤、代谢疾病等因素均可导致骨骺骺板的发育异常,将会出现肢体的严重畸形和肢体的不等长.因此了解其生长发育特点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骨骺骺板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膝内翻畸形可能由数种骨骼发育不良引起 ,可导致下肢排列不正或可能早期骨关节炎改变。当畸形过度时 ,应采用外科手术矫正。通过手术 ,对畸形进行迅速或逐步矫正。骨的旋转与角度中心 (CORA)通常接近骨骺端 ,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案是通过骨骺端进行矫正。以每天 0 .5mm的分离速度 ,使骨骺端的长度逐步增加 ,并可避免由于胚芽区代谢活动增加导致的骨折。这项手术被称为软骨脱离术 ,当用于骨骺端的一侧时又称半侧软骨分离术。既往文献报道 ,半侧软骨脱离术用于治疗儿童的骨骼成角畸形 ,患者为接近骨成熟的儿童 ,更年幼儿童则建议不采用。作…  相似文献   

9.
儿童骨代谢指标的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骨骼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器官,种族、性别、儿童发育的不同阶段、营养、疾病都影响儿童骨标测量值.骨标志物浓度能早期灵敏地反映骨代谢转换动态状况,评估骨骼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以及监测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儿童骨代谢指标检查的方法进展和参考值;包括骨代谢的直接指标如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吡啶交联物和交联断肽等,以及骨代谢间接调节指标,特别是最常检测的指标25-羟基维生索D.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营养治疗在骨质疏松症的评估和管理方面占据了中心地位.老年人通常存在的营养不良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微营养素缺乏能加速年龄相关的骨质流失.维生素是被证实在维持骨骼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之一.本文综述了5种重要的维生素(A、C、D、E和K)对骨骼健康的益处,定期或每天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膳食或补充剂有利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机体的病理生理往往会发生明显改变 ,影响长期预后。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胃肠激素、B族维生素、骨骼代谢及味觉、嗅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吴蔚  汪伟  朱喜春  柴玉兰  高峰 《中国骨伤》2008,21(12):949-9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除肺部病理改变外,具有显著的肺外效应.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外周骨骼肌肉功能下降等病理因素的存在导致老年COPD患者发生骨科疾患概率升高.由于患者心肺功能下降.常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成为影响老年COPD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于2006年至20cr7年对北京、河北、山西3家医院骨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6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了解COPD患病及漏诊情况,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生长板部位的血管化过程反映了决定骨生长速率的软骨生成和骨生成这两个基本偶联过程。偶联失衡可导致诸如佝偻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和异位骨化等骨骼疾病的发生。从分子机制水平正确理解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有助于多种骨骼疾病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骨的生物力学效应主要由松质骨和骨转化决定.骨的微结构及转化率是一个终生渐变的过程,骨生物力学也受其影响不断变换.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人们体育活动强度极低,对骨骼健康和生物力学有负面影响.有规律的科学运动对骨骼健康有很好的作用,且年轻时的体育活动与老年后的骨密度及力学性能有很好的相关性.运动的力学刺激激活了骨重建机制,使骨骼...  相似文献   

15.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机体的病理生理往往会发生明显改变,影响长期预后。全胃切除术岳病人的胃肠激素、B族维生素、骨骼代谢及味觉、嗅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素"99mTc-MDP"骨显像对兔骨质疏松模型半定量测定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实验中使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DX)诱导制作骨质疏松模型.研究设立正常对照组(A组),骨质疏松对照组(B组)和 "云克"治疗组(C组),每组各8只."云克"治疗方法:1 mg/kg*3ml行兔耳静脉推注,每周1次,总疗程为16周.6周后取各组实验兔腰椎、股骨头行骨密度、骨力学试验,病理细胞学、骨形态计量以及X线、CT摄片和核素骨骼扫描(ROI比值)、血清骨ALP、BGP测定,分析检测数据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骨病理切片显示股骨头关节表面软骨破坏,骨小梁稀疏、断裂等骨破坏表现.核素骨骼显像、骨密度、骨力学、骨形态计量、骨ALP、BGP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骨质疏松对照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表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A、B、C组进行实验室相同的检测指标比较,显示腰椎、股骨头和膝关节的放射性摄取量的改变与骨密度、骨力学、骨计量、骨ALP和BGP的改变与3组实际情况基本相匹配.各实验数据和细胞学、骨骼显像的变化存在相应的同步性.结论 核素骨骼显像的半定量测定可以结合骨密度对不同个体的真实骨代谢变化进行互补分析.分析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对照组的骨扫描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第3腰椎/尾椎>1.78为骨质疏松,<1.32为骨代谢正常;股骨头/尾椎>1.76为骨质疏松,<1.17为骨代谢正常."云克"治疗的C组的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骨关节炎本质上可能是一种生物学的改建过程,是多种生物因素与机械损伤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生物力学紊乱而引起的病理改变.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改变是否早于关节软骨的退变尚未得到证实,但软骨下骨改变是骨关节炎进程中必经的病理变化.近年有研究发现软骨下骨改变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起积极作用.在外部异常因素作用下,软骨下骨代谢加强、骨重塑加快导致的软骨下骨增厚和密度增高是引起软骨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软骨下骨的代谢速度和骨重塑速度,改变软骨下骨的硬度,可能为骨关节炎的防治开辟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年龄阶段骨骼的生长存在不均衡性,且容易受疾病、外界环境、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儿童特异的骨代谢标志物十分重要。骨代谢的检测方法很多,传统的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辐射剂量低,精度及准确度高,且为无创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儿童骨骼系统疾病的检测,但其测定的骨密度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骨骼的静态状况,不能反映骨组织的动态本质,不能早期反映骨量的丢失,易导致骨质疏松的漏诊及误诊。而骨代谢标志物能反映骨代谢转换的动态情况,能反映骨代谢的早期灵敏变化,其测量可以早期评估骨代谢性疾病及监测治疗效果,联合骨密度检测能更准确地评估骨量的丢失,减少骨质疏松的漏诊及误诊。本文综述儿童骨代谢标志物特点及其意义,儿童参考范围、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等。以期早期发现儿童骨量的变化,对儿童骨骼系统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儿骨骼系统疾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进而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1900年Sudeck曾报告肢体外伤后持续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伴血管舒缩不稳定(Vasomotor instability)皮肤萎缩改变及骨骼成片脱矿物质,此症候群迄今在病因、病理生理、治疗方面上仍面临着挑战.目前多数作者沿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dyrtrophy(RSD)]一名,其同义名曾用过微损伤营养不良症(minos traumatic dystrophy)、小灼性神经痛(mlnorcauslgia)、痛性神经营养不良(algo neuro dyrtrophy)、Sudeck萎缩、外伤性骨萎缩(Traumatic atrophy of bone)、肢体伤后营养不良(Post traumatic dystrophy of the ex-tremities)或急性骨萎缩(Acute atrophy of bope)等等.由  相似文献   

20.
模拟微重力环境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是一种多功能器官,重力或机械力刺激对动物及人类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及功能维持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缺乏重力或机械刺激会造成明显的骨骼变化.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就发现太空微重力环境造成宇航员骨代谢的变化和快速骨质丢失,太空微重力环境可以导致骨吸收增强和骨形成的抑制作用,这种骨代谢的失平衡造成的骨质丢失,但导致骨代谢不平衡的原因尚不清楚.人长期卧床和鼠尾悬吊使负重骨处于一种失负荷状态,是地面上常用的模拟微重力模型,两种模型均表现为和太空环境相似的骨代谢改变以及骨质的快速丢失,鼠尾悬吊模型提供的骨形态测量学结果 也表明骨质丢失、骨吸收的增强和骨形成功能的降低.骨吸收和骨形成分别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完成,细胞分子学水平的研究表明微重力环境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促使细胞凋亡,降低成骨细胞转录因子和特异性因子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并通过增加RANKL/OPG的比例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微重力环境成骨细胞功能的降低和破骨细胞功能的增强所致的骨代谢的不平衡导致了骨质丢失,因此恢复平衡的骨代谢可能是防治微重力环境骨质丢失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