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表型变化的影响 ,为MSCs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取Wistar大鼠 ,处死 ,分离骨髓 ,原代培养MSCs,传代后分别用含有 10 %胎牛血清 (F组 )、正常大鼠血清 (N组 )和烧伤大鼠血清 (B组 )的F 12培养基培养 ,取第 5代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SCs内CK和Ⅷ因子 (FⅧ )的表达。结果 用含有 10 %烧伤大鼠血清的F 12培养基传代培养的MSCs能同时表达CK和FⅧ ,而F组和N组细胞均无阳性表达。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B组MSCs表达CK和FⅧ的阳性率高于F组和N组 (P <0 0 1) ,后两组的阳性率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烧伤大鼠血清能诱导MSCs同时向血管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分化 ,这种作用可能促使MSCs参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9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4)和肝纤维化模型组(n=25)。对照组给予普通食水喂养;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及乙醇喂养,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各9只)。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然后将MSCs通过大鼠尾静脉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进行移植。移植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MSCs移植后4周,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对照组大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移植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移植组的肝功能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大鼠血清白蛋白显著增高,胆红素、转氨酶、Ⅳ型胶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骨髓MSCs移植4周后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NF -α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局部损伤组织迁移的可行性. 方法 将MSCs用不同浓度的TNF -α刺激,检测其表面黏附分子、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率及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制作大鼠自体血栓微粒,建立后肢缺血模型,选取一合适浓度的TNF -α刺激MSCs,移植到后肢缺血损伤的大鼠,计数损伤处MSCs的数目.结果 (1)TNF-α刺激24h后,MSCs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 -1)表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而细胞黏附分子-1 (ICAM -1)、L-选择素(L- Selectin)、细胞黏附分子缓慢抗原-4(VLA -4)的表达无明显变化;MSCs的标志物表达率没有明显改变;(2)10 ng/ml TNF -α刺激的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明显增强;(3)10 ng/ml TNF -α刺激的MSCs移植到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后,损伤侧肌组织内MSCs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 结论 10 ng/ml TNF -α短期内能够有效提高MSCs的VCAM -1表达,促进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向受损部位迁移,且不影响MSCs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CD14膜蛋白(CD14)和mRNA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抗CD14抗体对AM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方法20%Ⅲ°烧伤大鼠检测早期外周血内毒素(LPS)浓度。体外分离培养AM,分成烧伤血清组、血清抗体组、内毒素组、内毒素抗体组。RT-PCR方法观察膜表面CD14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蛋白含量及ELISA方法观察分泌IL-6的变化。烧伤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AM,观察培养上清中IL-6浓度变化及CD14抗体的抑制作用。结果烧伤后外周血LPS各时相点LPS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相对应,烧伤组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AM培养上清中IL-6浓度亦显著增高(P<0.01)。以烧伤血清与AM培养1 h后,烧伤组培养上清中IL-6浓度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CD14抗体存在时,IL-6浓度增加值明显小于烧伤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后外周血LPS浓度增加,AM膜表面CD14受体亦显著增加,使LPS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显著增大,AM分泌IL-6明显增加。提示严重烧伤后可以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携带目的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静脉移植在严重烫伤延迟复苏损伤体内的分布.方法:分离培养MSCs,用Ad-GFP转染MSCs,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A组,10只)、即时复苏组(B组,10只)、假伤组(C组,5只).A、B两组大鼠背部造成Ⅲ度30%烫伤,制备A组为延迟复苏模型,B组为即时复苏模型,同时制备C组为假伤模型,经股静脉移植转染Ad-GFP 48 h后的MSCs.24 h,7 d后取小肠、肝脏、肾脏、烫伤皮肤创缘等组织,快速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体内的分布.结果:MSCs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5代,细胞数可达(1~2)×1011个,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MOI=100时,Ad-GFP转染MSCs效率可达86.4%.经股静脉移植24 h,在延迟复苏组烫伤皮肤组织创缘,小肠黏膜广泛可见绿色荧光,而在肝、肺等器官少见,即时复苏组荧光以烫伤皮肤创缘分布为主,小肠黏膜较少,假伤组中绿色荧光分布以肝脏为主.延迟复苏组小肠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即时复苏组和假伤组(P《0.05),而延迟和即时复苏组皮肤创缘荧光强度又强于假伤组(P《0.05).结论:导入目的基因可能不会改变MSCs归巢特性,并将为后续启动基因治疗烧伤延迟复苏后的损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皮肤损伤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皮肤损伤所发挥的促愈作用。从而为临床皮肤损伤修复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MSCs,选择雌性Wistar大鼠30只制作皮肤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MSCs-胶原膜组(接种细胞胶原膜组,A组),单纯胶原膜组(B组)和自然愈合组(对照组,C组),每组10只。采用创面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结合原位杂交方法判定创面愈合过程中是否存在植入细胞。结果:伤后7,14d,3组中任何两组之间创口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顺序为A组>B组>C组;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肉芽组织含量明显多于B、C组;电镜检查显示,A组受损皮肤接近正常;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移植后7,21,27d,A组均可检测到雌性Wistar大鼠受损皮肤真皮层有雄性大鼠sry基因的表达。结论:MSCs可对皮肤损伤发挥明显的促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肺泡巨噬细胞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4)基因和蛋白的影响,为探讨骨髓MSCs移植对早期炎症介质的影响及炎症级联反应的调控机制做铺垫。 方法 巨噬细胞分为PBS对照组、骨髓MSCs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照组和LPS+骨髓MSCs处理组,各组均取1,3,6,12 h时相点。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s表面标记阳性细胞率和巨噬细胞TLR2/4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相点巨噬细胞TLR2/4 mRNA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相点上清液中TNF-α浓度变化。 结果 与PBS对照组、骨髓MSCs对照组比较,LPS对照组巨噬细胞TLR2/4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1h时开始增高,12h时达到峰值;同时TNF-α浓度也明显增高(P<0.01),6h时TNF-α浓度达到峰值。与LPS对照组比较,LPS+ MSCs组巨噬细胞TLR2/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TNF-α浓度也降低(P<0.01)。 结论 LPS刺激后巨噬细胞TLR2/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TNF-α浓度也升高,后者峰值时间出现略早,说明TLR2/4表达与TNF-α之间存在一个正反馈环;骨髓MSCs可以明显降低LPS刺激后巨噬细胞TLR2/4 mRNA和蛋白表达及TNF-α浓度,说明骨髓MSCs打破了上述正反馈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仿生电刺激在离体心肌微环境下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及心肌细胞,并将两者按固定比例共同培养(称为MSCs/心肌细胞共培养体系),按是否给予仿生电刺激分为非电刺激组和电刺激组,刺激组每日给予频率0.5Hz、脉宽5ms、电压10V(电流强度20μA)的仿生电刺激2h,非电刺激组常规培养.每组又以实验干预培养时间(3、5、7d)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实验的第3、5、7天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MSCs细胞cTnT的表达情况,以及各组的cTnT阳性细胞率.结果 MSCs与心肌细胞共培养之后,电刺激组细胞较非电刺激组生长更为良好,且心肌波动频率高.实验第5天非电刺激组MsCs细胞尚无cTnT表达,而电刺激组有少数MSCs细胞出现cTnT表达.实验第7天非电刺激组和电刺激组MSCs均有cTnT表达,电刺激组MSCs细胞cTnT的阳性细胞率(20.98%±5.55%)明显高于非电刺激组(13.20%±3.98%.P<0.05).结论 仿生电刺激可促进离体心肌微环境诱导大鼠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使其更早出现心肌样细胞改变,并提高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脉冲电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数控脊髓损伤打击器制备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7d后,从大鼠自身股骨上采集并标记MSCs.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MSCs移植组(A组)、电刺激组(B组)、电刺激联合MSCs移植组(C组)和PBS对照组(D组).应用BBB评分法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脊髓损伤前后定期进行功能评定;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测脊髓的修复情况;免疫组化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MSCs的存活情况. 结果 术后4周,BBB评分C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D组(P<0.01),提示肢体功能恢复显著.移植后第8周,SEP检测C组潜伏期及波幅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快,DTI成像在移植后第8周也有明显修复.免疫组化显示术后8周C组脊髓损伤部位有大量Brdu标记的MSCs细胞,其阳性细胞数量和比率明显增加. 结论 电刺激疗法能够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后移植MSCs的存活能力及其联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CD14膜蛋白(mCD14)表达变化及其对AM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Ⅲ度烧伤大鼠检测早期外周血LPS浓度。AM以烧伤血清及LPS刺激,再分别以抗CD14抗体作用,免疫组化检测mCDl4蛋白表达变化;ELISA检测培养液中川TNFα和IL—6浓度。结果:烧伤血清和LPS刺激后.mCD14蛋白表达从1h起就开始增加,2h达峰值,尔后逐渐减弱,上述改变在12h内持续,细胞因子分泌相应增加;抗CD14抗体阻断CD14作用后,mCD14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因子分泌亦相应减少。结论:严重烧伤后随LPS增加,激活内毒素信号传导通路,使AM分泌细胞因子增加,此作用可以被抗CDl4抗体所阻断,提示严重烧伤后可以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human placenta-mesenchymal stem cell conditional medium,MSCs-CM)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acute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n=30)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治疗组(IR+MSCs组),每组10只。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建模24h后以尾静脉注射MSCs条件培养基,并连续跟踪4d监测血清及尿液的肌酐含量,随后取肾脏组织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检查观察肾脏损伤及修复状况;经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法检测肾组织内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内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及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PDH quinineoxidoreductase-1,NQO-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尿肌酐含量相对于空白正常组明显升高,出现肾损伤;而治疗组大鼠的血、尿肌酐含量与IR组相比有明显改善且与Sham组指标相似;PAS染色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存在肾小管损伤,而治疗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治疗组细胞抗氧化标志物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MSCs-CM经尾静脉移植后,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修复肾脏损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缺血心肌局部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左室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贴壁培养Wistar近交系大鼠MSCs,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VEGF165转染MSCs。30只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均分为转染组(MSCs/VEGF组)、对照组(MSCs组)、无血清培养基组(DMEM组)。结扎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在梗死区边缘区行5×106(40μl)细胞移植,DMEM组行等量培养基注射。移植前细胞行CM-DiI标记。移植1个月后行心脏B超测量EF值,经右侧颈内动脉左室内置管测量如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eart rate,HR)、左室收缩末压(left ventricularend-systolic pressure,LVES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最大左室内压上升速率(+dp/dtmax)、最大左室内压下降速率(-dp/dtmax)。大体标本组织行HE、Masson染色。结果培养的MSCs呈典型贴壁生长成纤维细胞样外观,CM-DiI能近100%标记MSCs。移植后1个月MSCs/VEGF组较其余两组LVEF、LVESP、LVEDP、+dp/dtmax、-dp/dtmax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标本HE、Masson染色染色病理变化亦明显优于其余两组。结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梗死心肌局部移植VEGF基因转染MSCs能显著改善左室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系统观察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体外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 烧伤血清刺激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烧伤血清组,采用生化检测、图像分析、细胞ELISA、放射免疫等技术,动态观察肠上皮细胞活性、细胞Ca^2 浓度,细胞通透性以有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 肠上皮细胞经烧伤血清作用后,细胞活性即开始降低,而乳酸脱氢酶升高,胞浆Ca62 浓度增高2.43倍,单层细胞通透性显著增加,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F-actin)、角蛋白(keratin)、微管蛋白(β-tubulin)表达减少或状态改变。结论 烧伤血清刺激后肠上皮细胞活性降低,通透性增加,细胞骨架表达减少,从而导致肠黏膜细胞屏障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异常高表达的白介素6(IL-6)是否可导致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恶性转化.方法 ELISA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与正常微环境中IL-6的表达差异.以肿瘤微环境中相应水平IL-6处理的MSCs为实验组,正常微环境中相应水平IL-6处理的MSCs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STAT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各组MSCs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和MDM2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通过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MSCs的体内成瘤能力.结果 肿瘤微环境中IL-6的表达量为191.23±16.80pg/ml,明显高于正常微环境(0.82±0.12g/ml,P<0.01).实验组90%±7%的MSCs表达STAT3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核,为激活状态,而对照组未检测到STAT3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显示,2个月后实验组MSCs生长接触抑制减弱.细胞培养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5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MDM2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MSCs培养2个月后,接种裸鼠皮下可形成肿瘤,而对照组接种后未见肿瘤形成.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的IL-6具有促进MSCs恶性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铁缺乏致聋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铁缺乏耳聋Wistar大鼠耳蜗膜性结构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选用体重28—45g的健康、无耳疾、ABR阈值正常的幼龄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大鼠对照组12只,喂以标准鼠饲料12周;缺铁耳聋大鼠组11只,缺铁饲料喂养12周;将包含了4096条大鼠的靶基因用点样仪点在特制玻片上制备成表达谱芯片,取缺铁耳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耳蜗膜性组织mRNA,通过逆转录方法将Cy3和Cy5两种荧光分别标记到两种组织的cDNA上,制成cDNA探针,并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后扫描。用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缺铁耳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896条,其中上调基因447条,下调基因449条。肌动蛋白基因及其相关调节蛋白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其中肌动蛋白基因arpelb,actcl,actb,actal都表现为下调,肌动蛋白的抑制蛋白基因profilinⅡ上调。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myosin和热休克蛋白HSP下调。选取5条差异表达基因BC072490(Ctsb)、CF111145(Actb)、NM013146(Caldl)、AB011679(Tubb5)、BC063175(Ctsl)用RT-PCR验证,RT-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铁缺乏通过影响耳蜗膜性结构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包括肌动蛋白基因及其相关调节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聋。  相似文献   

16.
特异性IgY对烧伤鼠继发感染白念珠菌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特异性IgY对烧伤鼠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的预防作用。方法:自烧伤继发感染白念珠菌病人创面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免疫蛋鸡,并将人住房鸡产的蛋中分离出提取的特异性IgY用行烧伤感染白念珠菌大鼠。结果:特异性IgY能明显抑制烧伤鼠创面(痂下组织)继发感染白念珠菌,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白念珠菌特异性IgY有助于烧伤鼠预防白念珠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出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TBI组(3只)采用液压冲击装置,建立大鼠中度TBI模型.对照组(5只)除不予打击外,其他操作同创伤组.采用Affymetrix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大鼠伤后3 h海马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筛选出差异表达(相差≥2倍)基因共有159个,其中上调136个,下调23个.结论中度TBI后大鼠海马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尤以大量上调为主,提示继发性TBI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 5个与离心机训练有关的基因在大鼠各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训练时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提取离心机训练不同时间组大鼠心、脑、肾、肺和肠 5种组织的mRNA并进行量化 ,采用狭线杂交方法 ,用Dig 1 1 dUTP标记 5个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离心机训练大鼠获得的基因片段作探针 ,杂交结果通过光密度扫描半定量后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未知基因CH1 5 7的表达水平在训练 6d时大鼠心脏和脑组织明显下降 (P <0 .0 5 ) ,训练 1 2d时有所回升 ;未知基因CH2 4 4的表达水平在大鼠心、脑、肠组织在训练 6d、1 2d时均下调 ,但其表达量个体差异表现突出 ,不呈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PIN)基因 ,随着离心机训练时间的延长 ,在大鼠心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0 .0 5 ) ;细胞色素b (Cytb)基因在大鼠心脏、脑组织中表达水平随着训练时间增长而明显上调 (P<0 .0 1 ) ,在肾、肺和肠组织中的表达在训练 6d时明显升高 (P <0 .0 5 ) ,训练 1 2d时有所恢复 ;延长因子 1 α(EF1 α)基因在大鼠脑组织中表达水平随着训练时间增长而明显上调 ,在肠组织中的表达在训练 6d时明显升高 (P <0 .0 5 ) ,训练 1 2d时恢复到训练前水平。结论 5个基因在离心机训练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