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胎发育中后期大脑额叶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第7~8个月龄时,大脑额叶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呈散在分布,NOS阳性反应较强;在神经元之间脑组织内有膨体神经纤维分布。第9~10个月龄时,大脑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略大,胞质丰富,形态饱满,染色深;膨体神经纤维明显;在皮质板浅层出现散在分布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胞质少,神经突起明显。结论大脑额叶皮质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基本形成神经网络系统,产生较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微环境,有利于各种类型神经元的分化、增殖、迁移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皮质枕叶神经肽Y(NPY)和一氧化氮合酶(NOS1)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衰老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3个不同年龄组大鼠大脑皮质枕叶NPY和NOS1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NPY和NOS1阳性细胞在皮质Ⅱ-Ⅳ层均有分布,两者都属于非锥体形神经元;比较3个年龄组两种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截面积的变化,发现老年组与幼年组及中年组相比,两项指标都显著减少(P<0.01)。结论:NPY和一氧化氮(NO)作为神经递质,可能与在脑皮质枕叶功能的调节有关;随着衰老这两种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可能影响NPY及NO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脊髓中间带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正常大鼠脊髓中间带的分布。方法:用正常成年Wistar大鼠脊髓,采用冰冻切片,以尼可酰胺酶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脱氢酶(NADPH-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脊髓中间的分布。结果:在正常Wistar大鼠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的中间外侧核本部区、中介核和中央管周围。结论:了解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中间带的分布,可能对进一步了解自发性高血压等病理情况下的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5种多巴胺受体在大鼠胃体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分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体肌间神经丛中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以及与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5种多巴胺受体亚型的免疫荧光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免疫荧光在胃体肌间神经丛均有分布,而且在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的神经元上存在有多巴胺受体D_1、D_2、D_3和D_5的免疫阳性,而D_4没有明显的免疫阳性表达。结论多巴胺受体D_1、D_2、D_3和D_5分布在胃体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能神经元上,可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进而调节胃体平滑肌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缺血后的变化。方法:阻断大白鼠肠系膜上动脉,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反应(NADPH-d)法,观察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及神经损伤。结果:肠缺血30min,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变化,但染色深度加强;缺血1小时及2小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明显增多而且染色加深。结论:一氧化氮(No)在肠缺血所致的神经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大鼠海马nNOS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大鼠海马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HE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两组海马各区平均光密度(MOD)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6.65 mmol/L)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1 mmol/L)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海马各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MOD升高,尤以CA3区明显;NT-3免疫阳性神经元MOD降低,以CA1区最为显著.结论高脂血症大鼠海马中nNOS表达增强而NT-3表达减弱,表明高脂血症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加压素(AVP)在神经元内的分布和共存。方法:运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合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SON内NOS阳性神经元与AV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并高度共存:SI-IR组NOS—AVP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62.7%,主要分布于SON的腹侧部;正常SD对照组NOS—AVP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72.3%。结论:实验结果提示一氧化氮(NO)与AVP在下丘脑的血压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以及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胚胎发育后期小脑皮层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人胚胎发育后期小脑皮层组织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过程.结果 第6~7个月龄时,小脑室管层内可见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核多呈圆形,细胞有短小突起.第8~9个月龄时,小脑中间层可见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明显增多,染色加深,膨体纤维呈串珠状,伸向边缘层.第10个月龄时,边缘层变厚,主要由5~6层排列较紧密的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构成,其中也有体积较小的NOS阳性神经元细胞,神经纤维变细.结论 小脑内NOS阳性神经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对小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兴  胡礼泉  田斌群 《医学新知杂志》2004,14(4):237-238,241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勃起功能及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神经纤维数量的改变。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按不同月龄分为年轻组 ( 3个月龄 ,8只 )和老年组 ( 18个月龄 ,8只 ) ,颈部皮下注射阿朴吗啡评价其勃起功能 ,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数量。结果 与年轻组相比 ,老年组大鼠勃起次数及勃起率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老年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数量明显减少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老年大鼠的勃起功能明显下降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阴茎海绵体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一氧化氮合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双染法,对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进行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三种不同染色的神经元:(1)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占82%);(2)一氧化氮合酶单染神经元(占16%);(3)一氧化氮合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双染神经元(2%)。以上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以与乙酰胆碱共存于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的少数神经元内。本文还对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元的类型和一氧化氮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第一躯体感觉运动区(SI区)、视上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形态、数量变化以探讨nNOS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84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2组:(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用双侧颈总动脉阻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阻断血流。分别于术后即刻、1、2、3d、1、2、4周灌注取脑,nNO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大脑皮质SI区、视上核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1、2d和2周,SI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1周,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I区、视上核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可能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肠壁神经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HD患儿的病变肠段行NSE和nNOs染色,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 扩张段结肠壁中NSE在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阳性表达,而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有弱阳性表达,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形态分布良好;狭窄段中无NsE及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细小nNOs阳性神经纤维以黏膜层为多.结论 神经分布异常是HD发病的机制之一,NSE和nNOS的协同检测可作为HD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鼠大脑中动脉肽能神经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鼠大脑中动脉不同部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能神经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神经交点计数法 ,观察 14只SD大鼠大脑的中动脉。结果 :大脑中动脉的近、中、末段均有黑色细线状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 ,分布密度以近段明显为高 ,中段和末段依次降低 (P <0 .0 1) ;分布方式近、中和末段分别以环行型、网状型和纵行型为主。结论 :大脑中动脉不同部位CGRP能神经纤维有不同的分布方式和分布密度 ,表明CGRP能神经纤维在大脑中动脉不同部位可能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了豚鼠心脏房间隔等部位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免疫反应性变化。结果表明,豚鼠房间隔内存在大量CGRP免疫反应(CGRP-IR)神经纤维和少量神经元胞体。左心室内亦存在少量免疫反应神经纤维。房间隔心肌和心内膜内的免疫反应神经纤维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结果提示豚鼠心脏内存在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CGRP-IR神经纤维,其中至少一种是来源于房间隔心肌内的CGRP-IR神经细胞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GF-1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IGF-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IGF-1组于缺血2 h再灌注1 h后经尾静脉注入5 mg/L IGF-11 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经尾静脉注入1 ml生理盐水.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各组取6只大鼠灌注,取视交叉前后各2 mm的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nNOS阳性表达.另6只断头取脑,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皮层少见正常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减少,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损伤神经元空泡变性多而明显.与模型组相比,IGF-1组皮层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较少,程度较轻;正常细胞增多,可见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假手术组未发生脑梗死.IGF-1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为(12.4±0.9)%,较模型组的(24.6±3.7)%减小(t=9.97,P<0.01).模型组、IGF-1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层nNOS阳性细胞数依次为(38.83±2.92),(28.33±2.58)和(15.00±1.41),逐渐降低(F=106.8,P<0.05).结论:外源性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nNOS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豚鼠内侧膝状体背侧核SP阳性神经元向下丘投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下丘(IC)至内侧膝状体(MGB)神经纤维的投射方式,以及内侧膝状体SP阳性神经元向下丘中央核团的下行投射。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和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内侧膝状体腹,背侧核均可见S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终末。神经元多呈圆形,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含二个或多个突起,左侧下丘中央核团注入HRP后,同侧MGB可见分布密集的标记终末。在背侧核,可见HR  相似文献   

17.
申宇鹏  邱建华  乔莉  刘顺利 《医学争鸣》2006,27(12):1097-1099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螺旋蜗轴动脉接受交感神经支配的具体来源情况及与该交感神经纤维调节功能相关的神经递质. 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荧光金(FG),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内HRP或FG逆标神经元的分布;采用逆标与免疫组化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观察追踪阳性神经元是否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肽Y(NPY)、钙基因相关肽(CGRP)或P物质(SP). 结果:同侧颈上神经节内可见逆行追踪阳性神经元胞体,对侧颈上及双侧星状神经节内却未见阳性细胞;阳性神经元多同时呈TH, NPY阳性,但未见CGRP或SP双标的阳性神经元. 结论:豚鼠颈上神经节内存在TH及NPY阳性神经元支配同侧耳蜗血管,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可能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调节耳蜗血流的递质或调质.  相似文献   

18.
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VIP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的化学性质。方法:用恒冷箱切片和免疫组化ABC法对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进行了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犬心房和心室表面各神经节丛内均见VIP-IR神经元,分布广、数量多。心房表面神经节丝内的VIP-IR神经元都较心室表面神经节丛内显著多。在心脏表面各脂肪垫发现大量VIP-IR神经纤维,多靠近血管走行或附于血管壁,个别部位见这种肽能神经纤维似与心肌细胞接触。结论: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VIP,这种肽能神经对心房和心室的支配不对称,VIP能神经元在犬心脏内可能执行与其他肽能神经元不同的功能。从形态学角度提示,VIP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immunopositive neurons in the central amygdaloid nucleus of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s). METHODS: Thirty SHRs and 30 Wistar-Koyto rats (WKYs) were sacrificed at the ages of 90, 180, and 360 days respectively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nNOS-immunopositive neurons with ABC immunocytochemical assay. RESULT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blood pressure of WKY rats at the specified time points, when SHRs maintai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blood pressures from 20.8+/-1.1 and 26.3+/-1.0 kPa (P<0.05), gradually increas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The nNOS-immunopositive neurons in the central amygdaloid nucleus were of moderate sizes with long intersected nerve fiber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found in WKY rats. The number of the positive neurons decreased with age in SHRs, especially obvious at 360 days (P<0.0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WKYs (P<0.05). CONCLUSION: The reduction of nNOS-immunopositive neurons in the central amygdaloid nucleus of SHRs might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by modulating the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sensory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