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的证型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为胸痹心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67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证型的冠脉狭窄范围及程度。结果: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在冠脉狭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个实证与3个虚证之间有显著差异。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在重度狭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病变范围上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P均<0.05)。结论: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重。痰浊壅塞证与心血瘀阻证无论在狭窄程度还是在病变分布上都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冠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冠脉狭窄中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变范围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300例胸痹心痛分属6个证型,并予以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各型胸痹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 6证型患者年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冠状动脉检查显示:心血瘀阻型与痰浊内阻型狭窄程度最为严重(P<0.01),且狭窄支数最多(P<0.01)。结论心血瘀阻型与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为严重、支数最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胸痹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疑诊冠心病患者470例,按64层螺旋CT(64MSCT)冠脉成像结果根据冠脉有无病变、病变范围、钙化积分、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分组,观察胸痹不同证型中冠脉病变程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病变冠脉以心血瘀阻证和痰浊痹阻证多见,冠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两组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粥样斑块以心血瘀阻证和痰浊痹阻证多见,两组中软斑块比例高,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胸痹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心血瘀阻证、痰浊痹阻证冠脉病变范围广,狭窄程度严重,软斑块比例高,是胸痹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胸痹心痛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47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和程度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关析。结果:(1)冠脉狭窄程度:痰浊壅塞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心血瘀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非痰浊血瘀证组(P<0.05);(2)痰浊壅塞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三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组中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壅塞证组及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415例胸痹心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415例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胸痹心痛不同中医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胸痹心痛虚实证候间及具体的6个辨证分型间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三组实证之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三组虚证之间,除心肾阴虚与心肾阳虚两组可见显著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四组实证与三组虚证间的两两比较,除痰浊内阻、寒凝心脉证与心肾阳虚证未见统计学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可见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31)。结论:胸痹心痛中医不同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的冠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7.
胸痹心痛不同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415例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胸痹心痛不同中医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胸痹心痛虚实证候间及具体的6个辨证分型间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三组实证之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三组虚证之间,除心肾阴虚与心肾阳虚两组间可见显著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四组实证与三组虚证间的两两比较,除痰浊内阻、寒凝心脉证与心肾阳虚证未见统计学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可见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31)。结论:胸痹心痛中医不同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的冠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患者375例的冠脉病变程度及证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的证型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胸痹心痛患者375例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造影结果的证型特点.结果:前降支和/或其分支超过50%的狭窄时,血瘀证和痰浊证多见,P<0.05;回旋支和/或其分支超过50%狭窄时,血瘀证多见,P<0.05;右冠和/或其分支超过50%狭窄时,痰浊证多见,P<0.05;前降支和回旋支双支病变时血瘀证和痰浊证显著增高,以血瘀证增多为主,P<0.05;前降支和右冠脉双支病变时血瘀证和痰浊证显著增高,以痰浊证增多为主,P<0.05;回旋支和右冠脉双支病变时血瘀证和痰浊证的增高程度相当,并伴有气滞证的减少,P<0.05:三支病变均超过50%狭窄时,血瘀证和痰浊证多见,P<0.05.结论:胸痹心痛的证型随冠脉病变支不同及病变程度不同,其证型分布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验证证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寻找辨证客观化指标,为中医药干预不稳定心绞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多以单支、双支病变为主,痰浊壅塞型多见3支以上病变。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痰浊壅塞型病变积分最高。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痰浊壅塞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冠脉CT结果将103例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17例、单支病变组48例及多支病变组38例,分析三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的关系。结果:与冠状动脉狭窄组比较,多支病变组伴有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患者较多(P〈0.05),单支病变组的心血瘀阻证比例较高(P〈0.05);多支病变组的心血瘀阻证及心气亏虚证较冠状动脉狭窄组明显上升(P〈0.05);痰浊痹阻证IMT值与斑块积分大于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P〈0.05),心气亏虚证斑块积分大于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两组(P〈0.05),显著小于心血瘀阻证(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颈动脉超声结果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丰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疑诊冠心痛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脉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并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软斑块组(11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5例)及对照组(22例)。依冠脉造影结果分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4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同时以ELISA法测定血清MMP-9及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Hcy,比较各组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软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血清Hcy、MMP-9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MMP-9水平与Hcy水平显著正相关(r=0.657,P〈0.05)。结论MMP-9、Hcy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4层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联合血清Hcy、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联合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冠心合剂治疗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研究对象为4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患者,经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血瘀的证型。随机分为单纯PCI组和PCI+冠心合剂组。患者入选后记录其主诉胸痛、胸闷、心悸的症状和舌质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ck,ck-MB,AST、sC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IGF-1)。3个月后记录随访情况,包括患者主诉症状和舌质情况,比较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及IGF-1的变化。结果:PCI+冠心合剂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且较单纯PCI组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冠心合剂组患者IGF-I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较单纯PCI组升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患者ALT、AST、HS-CRP、LDL-C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PCI联合冠心合剂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改善心肌缺血作用机理可能和升高IGF-I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0名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与近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AG发现92支血管有狭窄,64SCTCA发现98支血管有狭窄,冠状动脉CT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95.9%。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胶囊预防性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或延缓冠心痛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方法240例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管腔狭窄〈50%)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口服益气化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120例口服辛伐他汀,每次10mg,每日1次。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12个月),然后评估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及12个月后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和31.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胶囊在预防性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冠心病发生方面优于小剂量辛伐他汀。气虚血瘀病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进展的中医最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脂改变与常见中医证型及冠脉造影(CAG)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血脂异常情况、CAG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a)[Lp(a)]等脂代谢异常指标在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组证中有不同程度升高,HDL则逐步降低;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与痰瘀互阻证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TC、TG、LDL的水平逐渐升高,多支病变的LDL水平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逐渐降低;各组间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TC、TG、LDL及Lp(a)水平逐渐增高,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则逐渐降低,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脂改变与常见证候及CAG结果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ABI及PW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的血管功能性指标ABI、PWV,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痰浊血瘀型23例,气滞血瘀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31例,四型中ABI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WV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PWV异常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刘鹏  张鹏  徐伟建  毕力夫  王伟 《中医药研究》2012,(11):1281-1283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CT冠脉成像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患者56例。其中,根据既往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30例(冠心病组),健康体检无症状者26例(对照组)。采用GE64层螺旋CT及Smart Score 4.0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冠脉钙化积分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平均钙化分数为412.33分±22.35分,对照组为68.35分±18.43分,冠心病组的总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大分支血管的独立钙化积分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及病变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朱贤慧 《新中医》2013,45(12):97-9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浓度,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患者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CysC阳性组Gensini积分较CysC阴性组升高(P〈0.01)。CysC定量分析与Gensini积分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Gensini积分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患者CvsC定性、定量分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胸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绐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心通胶囊。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心绞痛控制情况,静息心电图、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心绞痛控制及心电图变化均有较好效果,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干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干预血脂方面,配合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P0.05)。结论:舒心通胶囊与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胸痹),可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加强调脂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