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1.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针刀治疗前后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2.用X线开口位平片检测针刀治疗前后患者的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的减少程度和颈椎X线平片显示双边影、双突影或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1.CDFI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的VP、Vm均有显著提高(P< 0.01),RI有了明显降低(P<0.05);2.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也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无论是颈椎生理曲度、双边影、双突影、还是齿突、棘突偏歪等病理改变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状况明显改善及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的改变,消除或减轻神经、椎动脉受到的压迫、牵拉、扭曲等刺激,纠正了颈椎的力平衡失调,这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之一。我们认为,针刀结合手法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1.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针刀治疗前后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2.用X线开口位平片检测针刀治疗前后患者的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的减少程度和颈椎X线平片显示双边影、双突影或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1.CDFI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的VP、Vm均有显著提高(P〈0.01),RI有了明显降低(P〈0.05);2.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也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无论是颈椎生理曲度、双边影、双突影、还是齿突、棘突偏歪等病理改变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状况明显改善及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的改变,消除或减轻神经、椎动脉受到的压迫、牵拉、扭曲等刺激,纠正了颈椎的力平衡失调,这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之一。我们认为,针刀结合手法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通过足部按摩治愈颈椎病,借助X线平片测量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发现随年龄的增加颈曲值减少,治愈后颈椎生理曲率的恢复增较理想,而年龄较小仅有曲度改变合并增生和椎间隙狭窄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模型兔颈肌形态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通过长期低头位造模方法建立颈椎病动物模型,造模后各组行颈椎X线侧位片,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针刀组及电针组动物造模成功后分别行针刀及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取家兔颈后伸肌,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颈肌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肌纤维染色不均匀,排列紊乱,形态、直径大小不一,纵切面肌纤维呈明显的波浪状、节段扭曲改变,部分肌纤维断裂。胞核整体体积变小、淡染,分布紊乱,部分核内移。出现大量炎性细胞。由此可见,模型组肌肉组织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针刀干预后肌纤维排列整齐,形态一致,未见明显扭曲。结论:针刀疗法可改善颈部受损肌肉病理变化,修复颈肌,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在指导手法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俊忠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3):17-19,23
手法是治疗颈椎病有效的保守方法之一,但由于对颈椎病及其相关的颈部某些疾病的诊断不足,忽视了颈椎动力位X线摄片检查,易造成误诊和手法误治。 相似文献
7.
针刀治疗颈椎病1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1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8年2月,共收集180例颈椎病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82例,女9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49.8岁;病程最长15 a,最短2月。1.2病例选择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相似文献
8.
王淑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3):160-160
颈椎病是近年来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x线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但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发现X线表现与临床症状常不一致,因此我们2008—2010年门诊颈椎病患者200例中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0例病例进行了分析,反复对照取得一致结论,使我们此病的诊断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刺研究》2014,(1)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劳损颈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针刀治疗颈椎病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每组各6只,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椎病模型。造模后针刀组于斜方肌起点、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点、颈椎关节突及局部硬结或条索状物,每次选2~3个点定为针刀进针部位,针刀干预每周1次,共3次;电针组取双侧天柱颈百劳大杼,毫针针刺,同侧天柱大杼穴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每次治疗20min,隔天1次,共3周。干预结束1周后取颈肌行TUNEL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颈肌TUNEL阳性细胞核计数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刀组较模型组、电针组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ax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刀组Bax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Bcl-2/Bax蛋白比值较空白组降低(P0.05),针刀组Bcl-2/Bax蛋白比值较模型组、电针组升高(P0.05)。电针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干预颈椎病可降低颈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12)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后伸肌细胞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雄性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不做干预处理,其余建立颈椎病动物模型,持续12周。造模成功后针刀组于兔颈肌硬结、条索以及棘突等处行针刀干预,每周1次,共3次;电针组于兔颈肌两侧"天柱""颈百劳""大杼"穴处行毫针干预,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3周。干预结束后1周取兔颈后两侧后伸肌,HE染色法在普通光镜下观察颈肌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观察颈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光镜下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染色不均,甚至断裂,细胞核分布紊乱,出现大量炎性细胞。电镜下模型组肌丝溶解、变性,线粒体广泛水肿、空泡化,可见大量自噬体和凋亡小体。经针刀及电针干预后,兔颈肌整体情况明显改善,且针刀组优于电针组,针刀组肌纤维排列整齐,可见肌卫星细胞,线粒体分布均匀。结论:针刀疗法可改善兔颈部受损肌肉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促进劳损颈肌再生修复,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寰枢关节紊乱可引起一组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它既有别于传统颈椎病分型中的交感神经型,又不等同于椎动脉型,我们将它命名为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并对该病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取针刀结合手法复位对该病进行了治疗,共计30例。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以及X线片上寰椎齿突轴线差值和齿突侧块差值的减少程度来评估疗效。结果 优良率为87.7%,治疗前后寰椎齿突轴线差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齿突侧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半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TCD数值和颈椎X线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运用针刀疗法治疗后在眩晕症状与功能计分、TCD数值、颈椎X线变化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以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手法治疗、往复式牵引等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单纯手法进行处理;治疗组38例,加用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往复式牵引等综合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00,P〈0.05)。结论:综合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发挥各疗法的协同作用,起到整复小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术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行颈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颈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7)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及针刀组,使用自制低头位造模装置建立颈椎病兔模型,行针刀及电针干预,针刀组选取C2~C7棘突旁开1~1.5 cm处和C2~C7棘突点的条索状物进行松解、剥离,电针组选取双侧天柱、百劳、大杼穴,进行电针干预,干预结束后观察颈椎间盘形态学改变,并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动物颈椎间盘阳性细胞核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UNEL阳性细胞核数目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阳性细胞核数明显减少(P0.05),电针组阳性细胞核数减少(P0.05)。结论:低头位法可增加颈椎病模型兔软骨终板凋亡细胞数目,针刀干预可显著减少颈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数目,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汤杰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4):144-14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治疗组45例针灸,主穴:风池,风府,肩井,天宗,合谷,曲池,绝骨,内关,颈夹脊,肩中俞,肩外俞;根据症状取穴,平补平泻,行绝骨及风池穴针刺操作,依据体质及辨证虚实,选用补泻手法;留针20min~30min,并行TDP照射颈部操作,1次/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间隔2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将6个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针刺组,采用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建立KOA家兔模型。造模后对针刀组与针刺组分别进行治疗干预。各组动物于治疗结束1周后取材,在Bose Electro Force 3300疲劳试验机上对4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计算机自动记录数据。结果:模型组的最大应力、最大应变、最大位移和弹性模量与正常组相比均减小(P0.05);针刀组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均大于模型组(P0.05),最大位移与模型组、空白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均大于针刺组(P0.05,P0.01),针刀组最大位移显著小于针刺组(P0.01),针刀组最大应变与针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干预能有效恢复内侧副韧带的部分拉伸力学特性,这可能是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分节段整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研究根据颈椎不同节段运用相应的调整骨关节、椎体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分节段整骨手法)、对照组1(侧旋提推法)、对照组2(旋转复位法)、对照组3(软组织按摩),每组46例进行治疗;分别统计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值,疗效变化等等.结果:观察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对照组1、2、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5;P<0.01);观察组、对照组1对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值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根据不同节段选用不同的调整椎体、关节的手法,比单纯运用一种调整手法或纯粹的软组织按摩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新的实验性颈椎病动物模型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本实验通过切除兔颈椎棘上、棘间韧带和分离椎旁两侧肌肉建立了颈椎病模型。由于颈椎力学失衡,经8个月阶段的发展,诱发了兔的颈椎病。X线发现,模型动物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赘形成和曲度变直。病理证实,模型动物椎间盘突出、髓核消失;纤维环纤维化、粘液瘤变;软骨终板钙化、骨化、断裂。这与人类颈椎病病理变化一致。我们在显微镜下通过对骨赘形成的动态观察,首次证明骨赘是由周边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增殖,再经软骨内化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