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作者曾报道对236例阻塞性鼻息肉合并全鼻窦炎患者施行了鼻息肉摘除和鼻内筛窦切除术。其中101例为双侧性,内有46例手术至少一年者随诊发现约17%(8例)复发。考虑到失败的原因系后组筛窦手术不彻底和未同时清除蝶窦内病变,乃对此复发的8例加上另2例共10例又作了改进的蝶筛窦切除术。该项手术可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局麻时鼻内、外都要注射赛洛卡因,必要时术中还要重复注射。如果息肉广泛,可用圈套器套住蒂部前后推移,务求看清鼻腔内解剖标志。手术从中组筛  相似文献   

2.
鼻内筛窦手术是否有效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Mosher于1912年首倡此手术,对鼻内筛窦手术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方法作了详述。1925年Pratt对此手术提出了改进——保护中甲。从此有保护抑切除中甲的两个学派。1934年Ferris等提出了鼻外径路手术方法。此后鼻内筛窦手术获得成功的地区仍继续作鼻内径路筛窦手术;另一部份学者则贬低上述手术而建议采用鼻外径路。作者用图解详述了改良的保护中甲的鼻内筛窦手  相似文献   

3.
鼻窦解剖及其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鼻窦解剖及其变异对鼻窦炎和手术的治疗。方法 观察100具颅骨、10个尸头,复习750例鼻窦炎鼻窦冠状CT和1000例内窥镜鼻窦手术记录,研究中鼻甲、钩突、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含上颌窦骨性裂口)、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的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分析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结果 ①中鼻甲、钩突、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均存在解剖变异;②中鼻甲、钩突和鼻中隔的变异在有鼻窦炎侧明显多  相似文献   

4.
历史回顾   1912年Mosher[1] 最先描述了鼻内筛窦技术 ,详细研究了筛窦解剖 ,并系统阐述了避免损伤视神经、海绵窦及筛板的手术操作距离 ,从理论上为鼻内筛窦手术奠定了基础。然而受到当时灯光设备、手术器械等条件的限制 ,手术视野欠清晰 ,技术操作比较困难 ,致使脑膜炎、失明、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鉴于此种情况 ,一些专家[2 ] 主张放弃鼻内筛窦手术而采用鼻外径路进入筛窦 ,甚至连Mosher本人也因 1例鼻内筛窦手术致死而放弃由他提倡的鼻内筛窦手术 ,转而极力推崇鼻外径路筛窦手术 ,并给后人留下大量关于鼻内筛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近年来有关蝶窦的解剖研究,总结其在鞍区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近年来有关的文献23篇。结果 蝶窦于10岁时基本气化完全,其大小、形态、气化程度和分隔均变异极大。蝶窦内中隔很少居中,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常不同程度地凸向窦腔。后筛窦亦可伸入蝶窦,形成蝶上筛房。自蝶窦口至鞍底中心的距离大约为1.5cm。结论 经蝶入路手术中,保持与鼻底成32°夹角入路和以两侧窦口下缘连线为横轴打开窦壁,可使手术准确导向鞍内,必要时可打开蝶上筛房。蝶骨前嵴和犁骨是指引窦内中线操作的可靠标志,入窦腔后应注意识别和保护侧壁上的隆起结构。若见窦腔浅,看不到鞍底下凸,即可能存在额状位间隔、蝶窦气化不良或鞍底本身不下凸。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于1976年首先提出在儿童中用手术显微镜经鼻作鼻窦手术。其后并设计了能固定于手术台的前鼻孔扩张器,以后又出现了不挡术者视线的Flamingo 氏筛窦钳。几十年来筛窦开放已是一种治疗慢性鼻窦感染和息肉的常用手术,但它仍是用单眼检视、难以应用精细手术器械操作的“盲目性”手术,教学困难,加之蝶-筛解剖复杂、变异大,手术时易于引起颅脑和眼眶等并发症,从而使许多手术趋于保守,甚至避免施行。本文目的在于介绍把手术显微镜进一步用于比较困难的鼻内筛窦手术和蝶-筛窦手术。术前采集详细病史和进行鼻内检查;常规照Waters及Caldwell 位相,必要时加照筛窭斜位,张口蝶窦位、侧位及颏顶位等,鼻窦断层摄影和CT扫描更为精确。有异常鼻分泌物者,应常规作细胞学检查。软或硬管的鼻镜检查有特殊裨益。慢  相似文献   

7.
蝶窦的手术进路包括:①经筛窦(鼻外筛窦、鼻内筛窦、上颌窦筛窦);②经上颌窦;③经鼻腔;④经鼻中隔;⑤经腭进路。作者主要介绍了经筛窦进路,经鼻腔进路和经鼻中隔进路以及每种进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熟悉这些解剖结构有助于安全地通过每个区域而进入蝶窦。采用固定后的3具矢状面标本,4具冠状面标本估计蝶窦前壁的每个解剖区域;用5具新鲜标本在内窥镜下经鼻腔检查蝶筛隐窝和蝶窦口;10位病人经内窥镜检查蝶窦前面;回顾性分析了25例蝶窦CT扫描(包括矢状面和冠状面)判断蝶窦前壁正常结构和解剖变异;前瞻性观察了5例蝶窦CT扫描和3维CT扫描。  相似文献   

8.
中鼻甲基板的测量(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鼻窦内窥镜的应用及对鼻窦解剖有了更多的了解,手术范围较广泛,效果也有显著改进,要求手术医师必须熟悉鼻窦特别是筛窦的解剖。我们在手术中体会到认清各个部位解剖标志很重要,尤其是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基板为中鼻甲附着部的后端骨质,由内向外突出呈冠状位方向,横穿筛窦直至筛骨纸板,向上到前颅底,并将前后筛窦分开。其上方呈片状,下部向前突出增厚,且骨质较硬。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顶多次测量才能确定中鼻甲基板,现将测量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鼻息肉、鼻窦炎患者问例,其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21~76岁。采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介绍用经典式鼻内筛窦切除术(NF)的经验并提出便于比较手术效果的分类方法。于1974~1984年用改良Yankauer(1921)术式作过1077例NE,其中825次同时蝶窦切除。近15年经典术式并发症明显降低,多采用蝶筛窦同时手术尽可能清除全部病变。蝶窦插管为清理病变打开窦腔和作为手术标志,要处理多窦病变和术前用药物治疗。作者提出基于病变程度和类型、伴否哮喘作为鼻窦疾病的分类方法。病变程度分局灶性(一窦或几窦小范围病  相似文献   

10.
蝶筛窦巨大囊肿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并不多见,应用鼻内镜微创术治疗蝶筛窦囊肿疗效好.我科收治1例巨大蝶筛窦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效果甚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情况下手术治疗是治疗鼻腔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鼻侧壁筛窦整块切除术是选择最多的常规手术。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应在安全界以外的正常组织内进行 ,将肿瘤连同安全界内的正常组织整块切除而不进入肿瘤内、尽可能不要零碎切除或刮除肿瘤 ,以免肿瘤残存或种植。手术处理鼻腔恶性肿瘤时应该尽量包括鼻侧壁筛窦整个解剖区组织的切除。鼻腔筛窦区比较隐蔽 ,发生于这个区域的恶性肿瘤症状出现较晚 ,患者就诊时病期往往较晚 ;该区解剖复杂 ,与颅脑、眼球等重要器官毗邻 ;手术时部位深 ,术野窄 ,暴露不满意。一般说来 ,这个区域的肿瘤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总结17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及3 ̄9年阴访的资料。结果:17例央内窥镜下均良好暴露术野,术后囊腔得到充分引流;15例获得满意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囊肿开放引流术是一种治疗蝶、筛窦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总结17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及3~9年随访的资料。结果:17例在内窥镜下均良好暴露术野,术后囊腔得到充分引流;15例获得满意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囊肿开放引流术是一种治疗蝶、筛窦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源性眶尖综合征二例王大昌眶尖区有视神经扎及眶上裂等重要解剖结构,后筛窦、蝶窦与其毗邻、蝶、筛窦的阻塞性炎症、恶性肿瘤及手术损伤累及眶尖时,损伤了由此行经的Ⅱ、Ⅲ、Ⅳ、Ⅵ及Ⅴ_1颅神经,出现视力和眼球运动障碍,称之为眶尖综合征。1926年Rollet...  相似文献   

15.
腭骨分垂直板和水平板两部分。水平板构成硬腭的后份,在中线形成腭中缝,垂直板上缘有眶突和蝶突,两突之间的切迹称蝶腭切迹,蝶腭切迹与蝶骨底部形成蝶腭孔,蝶腭动脉、鼻腭神经、鼻后上神经经蝶腭孔入鼻腔;垂直板前缘与上颌窦内壁后份相接,构成上颌窦内壁的后1/3;后缘与翼突内侧板相接,构成翼腭窝的前上缘。腭骨在鼻内上颌窦开窗术中为蝶腭动脉的重要定位标志。简要复习了该区的解剖并报道了向腭部延伸的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及其疗效。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静脉注射止痛剂及镇静剂,经翼腭管注入2%利  相似文献   

16.
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过敏性、血管运功、性、息肉性鼻及鼻窦炎最有效疗法之一,但因达到神经有许多困难,有严重并发症可能,故尚未被广泛采用。为此,作者提出简化的手术方案一鼻内选择性植物神经切断术,切断发自翼腭神经节,并直接参与鼻窦粘膜植物神经分布的后鼻枝。作者对30个不同年龄的矢状切面尸头鼻腔后份神经分布的局部解剖特点进行了研究。鼻及窦粘膜的植物神经主要来自翼腭节的分枝,鼻外侧神经后上枝直接源自翼腭节(或腭大神经),经蝶腭孔入鼻腔并走向至上及中鼻甲后端处分枝,分布于上、中鼻甲及上鼻道、部分中鼻道粘膜和筛窦气房内;鼻外侧  相似文献   

17.
三种术式鼻内筛窦手术后内窥镜和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评价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筛窦手术与常规鼻内筛窦手术和显微鼻内筛窦手术的疗效与并发症,对Ⅱ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30例患者分为三组,行三种术式手术,术后运用内窥镜和CT随访,以患者主观症状减轻率、临床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内窥镜手术组主观症状减轻率(94.0%)、临床治愈率(86.0%)和CT扫描正常率(82.0%)均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显微手术组,P值均<0.01;②并发症发生率:内窥镜手术组(12.0%)稍高于常规手术组和显微手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筛窦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鼻内筛窦手术和显微筛窦手术,但其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后两者,熟知筛窦解剖和熟练手术操作技术是提高内窥镜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经鼻内镜翼腭窝、颞下窝恒定的解剖标志,为手术处理该区域病变奠定基础。方法对11例尸头行鼻内镜侧颅底解剖学研究。经鼻内镜经中鼻道、蝶腭孔、上颌窦后壁入路,暴露翼腭窝及颞下窝的重要血管、神经及骨性解剖标志,并测量各解剖标志间的距离。结果经鼻内镜可恒定暴露蝶腭孔、翼管、圆孔、蝶腭神经节、眶下神经、卵圆孔、棘孔等重要侧颅底标志。鼻小柱基底到蝶腭孔、翼管、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的距离分别为(69±3)、(73±3)、(75±3)、(90±5)、(96±4)、(88±3)mm。结论经鼻内镜可显露翼腭窝及颞下窝重要解剖结构,且各解剖结构可通过相互之间的距离及位置在鼻内镜二维平面上互相定位,以更直观、安全的处理该区域的病变。  相似文献   

19.
对100例以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小结,体会到前鼻棘,中鼻甲,鼻堤,筛泡,上颌窦自然开口,泪骨后缘,后鼻孔拱等7个解剖标志,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并对这些标成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作者回顾了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治疗,指出基于病理生理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改进,鼻内窥镜鼻囱门(nasal fontanel)手术可以减少和防止如眼底损伤和蝶腭动脉严重出血等手术并发症。由于上颌窦炎粘膜的肿胀或鼻腔局部病变如鼻炎、额筛窦炎等很易阻塞狭窄的自然窦口,影响引流。在正常中鼻道解剖,筛突及钩突的背尾部将上颌窦裂孔前后分为鼻前后囱门,此处无骨质,仅鼻腔与上颌窦二层粘膜使二者相隔,所以可在鼻内窥镜下通过此处手术形成一个新的上颌窦引流口,它比在下鼻道开窗优越,因为窦腔内粘膜纤毛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是将分泌物向中鼻道引流而不是向下鼻道引流,中鼻道膜性部分的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