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流行性出血热肝功能ALT的临床观察张兴毅1张惠泉2潘永琴1我们于近几年内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261例,观察肝功能ALT有改变者7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发病6日以内的住院患者,平均入院病日为3.8天。其中男183例,女78... 相似文献
4.
5.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程中肝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3例EHF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肝脏的损害(ALT、SB及白蛋门)较轻型、中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2)死亡组肝脏的损害(ALT、SB)显著重于存活组(P值分别为0.000;0.000);(3)肝脏的损害(ALT)与患者的临床类型、年龄、血小板、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肌酐密切相关。结论 EHF患者并发肝脏损害较普遍,以轻、中度肝脏损害多见,而且与患者的临床类型、年龄、血小板、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及预后密切相关。病情愈重者,肝脏损害愈严重。因此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程中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0倒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脏损害的原因分析,认为该并发症的发生是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所致,但与发热时代谢加速,少尿期高血容量,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因素有关。通过耐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特点与病期、病情关系的观察,显示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脏损害的发病率较高,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应引起高度重视。护士应根据不同原因致心脏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更有效的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8.
流行性出血热470例次肝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行性出血热227例470例次肝功能分析发现:肝脏损害不但与本病的病型、病程、肾功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程中肝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3例EHF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肝脏的损害(ALT、SB及白蛋白)较轻型、中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2)死亡组肝脏的损害(ALT、SB)显著重于存活组(P值分别为0.000;0.000);(3)肝脏的损害(ALT)与患者的临床类型、年龄、血小板、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肌酐密切相关.结论 EHF患者并发肝脏损害较普遍,以轻、中度肝脏损害多见,而且与患者的临床类型、年龄、血小板、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及预后密切相关.病情愈重者,肝脏损害愈严重.因此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程中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在多尿期到恢复期移行阶段 ,因活动量突然增加 ,机体消耗热量剧增 ,电解质紊乱 ,膳食不合理 ,尤其是血钙降低等因素 ,使已受损的心肌损害加剧 ,耗氧量增高 ,体内基础代谢率偏低 ,能量储备少或心脏前后负荷过重而并发心动过缓。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 5 8例EHF患者 ,在此移行阶段因上述诱因并发心动过缓者 32例 ,占5 5 .2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1例 ,年龄 2 1~ 6 8岁 ,均符合 1994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 (西安 )制定的诊断标准引起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2.
13.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在多尿期至恢复期移行阶段,因活动量突然增加或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钙降低等因素,可使已受损的心肌损害加剧或心脏负荷过重而并发心动过缓.笔者通过对8例在移行阶段并发心动过缓者的护理,提出:对进行移行阶段的EHF患者,应严密观察,循序渐进地增加其活动量;准确记录尿量,督促患者饮用口服补液;对应用阿托品治疗的患者,严格执行医嘱,监测心率,并观察药物疗效及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因其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受损,且累及心脏、肾脏等多种重要生命器官和组织,因而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随机抽取244例EHF病例,从护理角度分析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 (EHF)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为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 ,属有肾综合性出血热。我院传染科于 1994~ 2 0 0 0年共收治了 4 5 4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多系统损害的患者。现将本组病例分析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4 5 4例 ,年龄 15~ 72岁 ,其中男性 3 94例 ,女性 60例 ,均为农民 ,秋冬季节发病 ,均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出血热抗体 (EHF IgM )阳性 ,有 1~ 2周潜伏期 ,病程 2~ 3月 ,经积极治疗 ,4 0 5例治愈 ,4 9例医治无效死亡。死亡原因 :3 8例死于肾功能衰竭 ,2例死于出血 ,9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多系…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94例,并发肝损害6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EHF)肝脏损害已有较多报道.但大多以检测血清酶等肝脏功能指标来间接推断。而临床与病理的相关研究表明,根据血清酶等指标推断肝脏损害程度存在较大误差,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才是国内外公认的判断肝脏损害程度的金标准。我们从临床和病理的角度对1992-1997年收治的171例EHF肝脏损害进行了观察,以期完善对EHF肝脏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57例患者中男 4 5例 ,女 12例。年龄在 17~ 62岁 ,其中发热期 34例 ,低血压期 8例 ,少尿期 15例 ,其中 4例与低血压期重叠 ,住院 15~ 30天 ,治愈 55例 ,死亡 2例。发热期 :类似上感 ,容易忽视 ,应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每 4小时测体温 1次 ,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热型 ,对持续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 ,注意神志变化 ,有无烦躁 ,谵语 ,表情淡漠等 ,定期测血压 ,脉搏、呼吸 ,及早发现低血压休克先兆。低血压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每 30~ 60分钟测血压 ,脉搏、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如体温下降后全身情况恶化 ,脉搏快 ,血压下降 ,脉压差小 ,说明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