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 ,约有 1/3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 ,10 %~ 30 %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十分棘手。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们采用干扰素与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均符合 1986年 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3例 ,女 2 1例 ;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我院1980~2005年收住并有随访结果的CITP 115例的诊断、治疗及2~25年随访资料。结果115例中自发缓解17例,药物治疗有效72例,脾切除有效13例,难治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轻度至中度血小板减少3例。死亡5例,3例为颅内出血,1例为脾切除后仍出血,1例为激素治疗中患爆发性水痘。结论儿童CITP经过多年甚至10余年后仍有可能恢复。诊断应根据外周血检查是否典型和病情进展,有选择地做骨髓细胞学检查。CITP可能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应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冯燕玲  胡涛  鲁杰  王芳  师晓东 《北京医学》2008,30(11):685-686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童出血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我们于2007年1~12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以了解ITP患儿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探讨儿童ITP的免疫发病机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激素样细胞因子-瘦素(leptin)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CITP)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了46份CITP患者和4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瘦素水平.并且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瘦素体外培养评价血小板抗体产生情况.数据以student's t检验处理.结果CITP患者平均血清瘦素水平(22.11±15.84n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5.44±4.84ng/ml);瘦素水平阳性的CITP患者血小板数明显低于瘦素水平阴性的患者,而血小板相关抗原则明显高于后者.结论瘦素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TP)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感染、药物过敏、DIC、红斑狼疮和血液病等所致。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 ,妊娠合并者多属此类。ITP好发于年轻女性 ,故妊娠合并本病者并不罕见。1 发病机制IT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 80 %~ 90 %患者血液中可测到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浓度明显升高 ,这些抗血小板抗体有 PAIg G、PAIg M和 PA- C3等 ,这些都是病理性免疫反应的产物。当结合…  相似文献   

6.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其中10%~30%的CITP治疗十分棘手.  相似文献   

7.
<正> 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 简称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Autoimmun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P),是由自身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而引起的较常见出血性疾病。晚近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较大,现结合有关知识,重点介绍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李惠琴  韩临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821-182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是因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见于儿童(80%),其特点是突发、病前1周~3周有感染史、常有自限性,病程数天至半年。慢性ITP则多发于成人,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反复发作。然而,也有一些慢性ITP患者出血较严重,血小板显著减少,需要紧急救治。我国于1994年在武汉召开的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中制订了重症型ITP的标准,即有3个以上出血部位、血小板计数<10×1…  相似文献   

9.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其发病机理与免疫机能紊乱有关,故也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mmune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目前临床上把病程不超过6个月者称为急性型,超过6个月者则称之为慢性型。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肤黏膜出血,重者可引起内脏出血.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此病的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和真菌感染。目前,临床上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主要包括进行西医治疗和进行中医治疗。在本文中,笔者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用强的松及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约有10~40%的ITP病人治疗无效。我院自1994年11月起应用小剂量肝素钙治疗16例难治的ITP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6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为我院1994年11月至1996年3月住院患者,均符合ITP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例,女12例,年龄16~72岁,平均37岁,病程1~10年(平均8.5年)。肝素钙治疗前血小板计数(BPC)为11~50×10~9/L。所有患者在本研究前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30例ITP确诊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慢性ITP(CITP)组18例,急性ITP(AITP)组12例,以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对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 ITP组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CD8+细胞百分比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ITP组变化幅度大于AITP组(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ITP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师晓东 《中国医刊》2007,42(12):67-68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血液系统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均与成人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区别,治疗中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定难度,本文对于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治疗做一解答。1问: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是什么?答:发病在春夏季有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廷丽  黄巧冰 《医学综述》2009,15(15):2304-230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IV和肝炎病毒等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ITP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此外,脾功能亢进以及雌激素等也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与免疫机制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者血小板数多在20×10~9/L以下,易发生严重的出血,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5~10%。我们用静注丙种球蛋白对9例急性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60%~70%发病与免疫有关。其中10%~20%转为慢性。如颅内出血可致死。作者观察了68例ITP患儿,男27例,女41例,二者为1:1.5。年龄7个月~14岁,2~5岁占81%。47.1%有病毒感染、预防接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现已证实是因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该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就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其发病机制:一是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形成并持续产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二是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加速血小板破坏,也有报道自身抗体作用于骨髓巨噬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7 CD2 8共刺激途径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发病的关系。方法 ①应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CITP的CD80 /CD2 8的表达水平 ;②通过巨核细胞体外培养观察CITP的巨核细胞生长和成熟 ,并观察CD80单抗对其的影响。结果 ①CD80在CITP的B淋巴细胞有较高表达率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 ,与SLE比较 (P >0 0 5 )。CITP的CD2 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 ;②CITP各种集落数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加入CD80单抗的CITP的巨核细胞集落生成数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CD80在CITP的表达增高及CD80单抗对CITP巨核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均提示协同刺激因子异常可能与CIT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