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性胆囊炎家兔体表循经高温线显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了解内脏病变时体表的温度反应,探讨循经高温线产生的机理。方法 对10例家兔制备急性化脓性胆管胆囊炎模型,并在1个月内用红外热像仪连续观察其掉皮毛后体表的温度分布。结果 10例家兔中有6例在制备胆囊炎后的1d-2d出现了躯干以侧面纵向高温线,同温线最长可达躯干全长,其温度高于周围0.9-2.5度,并可持续30天左右。结论 胆囊病变后体表出现的躯干侧面纵向高温线与胆经走行相近,内脏病变是循经高温线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Luo MF  Guo Y  Zhang D  He JN  Ma HM  Wang SY 《针刺研究》2010,35(4):272-276
目的:研究兔胆囊炎模型腹部循胆经高温反应与瘦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用健康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胆囊炎模型组15只。胆总管缩窄结扎,于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液0.1mL制作胆囊炎模型。造模后第3、7、11天分别沿胆经腹段,采用AGA-782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做体表热像图观察和记录。切取模型组循经高温反应部位皮下组织和对照组相应部位的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液内瘦素含量,并进行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体表红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约有70%的动物在左右腹侧沿胆经的位置出现长短不一的循经高温反应(0.5~1.4℃)带或区,右侧多于左侧,而对照组则未显温度升高变化。模型组患侧和对侧循经高温反应部位的瘦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在红外热像仪所测的高温反应皮下组织内,脂肪细胞多沿血管排列;对照组脂肪细胞的分布显得较疏松,而在模型组发生循经高温反应的组织内,脂肪细胞排列显得拥挤。结论: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与循经高温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张栋  付卫星 《针刺研究》1996,21(3):63-67
本文应用红外热像方法对43例健康人体躯干的体表温度进行了观察,目的是了解无大中血管纵向分布的前后正中线(督任二脉循行部位)上温度分布的特点。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57.1%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和7.7%的腹部正中线上具有纵向分布的高温线(带);在分别对命门穴和中肮穴艾灸后,70.4%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及56.0%的受试者腹部正中线上温度升高,并可形成较自然状态下更长。连续性更好的高温线(带);背中线上的高温线及艾灸后出现的升温线较长,最长可达约50厘米,而腹中线上的该线则较短,一般在10-30厘米左右。结果提示:循躯干前后正中线分布的高温线(带)似是督任二脉温度特性的客现显示,而该线(带)的形成可能与致密结缔组织或微循环的某种特异性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温灸诱发循经高温线形态学和组织酶化学相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志波 《针刺研究》2005,30(2):102-105,108
目的:研究经络温度现象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探讨循经高温线的形成机制,了解经络现象的实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16只,应用红外热像仪寻找和定位温灸家兔“后三里”穴后诱发出的循胃经高温线,对高温线上和经线外组织进行取材,观察和比较经线内外乙醛酸诱发荧光反应以及乙酰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温灸家兔“后三里”穴能诱发出循足阳明胃经的高温线。循经高温线上分布的乙醛酸诱发出的荧光物质(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比经线外少。循经高温线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强,高温线外酶活性则较弱,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循经高温线上乳酸脱氢酶活性比较强,高温线外乳酸脱氢酶活性则较弱,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①温灸后所诱发出循经高温线现象是一种较可靠的经络温度现象。②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较少、能量代谢旺盛、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引起的血管扩张均是循经高温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内脏病变(心包炎)体表循经温度反应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九五"期间本实验室应用胆囊炎病理模型的方法,首次报道了在该动物模型上记录到的躯干上循胆经走行的高温线现象[1].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他内脏病变诱发相应经脉上循经高温线的特征和规律,寻找和发现在心脏病变时相关的经脉、穴位上的温度变化,本文对实验性心包炎动物模型的体表温度进行了红外热像方法的观察和显示,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械  付卫星 《中国针灸》2000,20(6):349-353
为筛选最佳的刺激诱发徨经高温线方法,使用针刺、电针、温灸、火针和穴位埋线等方法,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家兔在刺激下徨经高温线(带)出现的规律。结果:(1)温灸后徨经高温线的出现率为50.0%左右,以下依次为电针38.9%、穴位埋线27.8%、火针25.0%和针刺18.5%。(2)徨经高温线长度:温灸平均6~10cm,电针5~8cm,火针、针刺和穴位埋线均较短。(3)徨经高温线升温值以温灸最高(0.7~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兔循经组织温度变化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的关系。方法:运用红外热像技术,选取艾灸后家兔循经出现温度较高部位组织进行分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外周组织CGRP及AⅡ含量变化。结果:(1)循经组织温度较高部位CGRP含量与非高温区比较明显升高(P<0.001);(2)循经组织温度较高部位AⅡ含量与非高温区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艾灸后,循经组织温度变化可能与外周组织CGRP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大咯血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联合使用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只用垂体后叶素,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0例(33.3%)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循经温度形成的现象与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能量代谢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7只,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温灸左后肢外侧"后三里"、右后肢内侧"阴陵泉"穴诱发胃经和脾经出现的温度变化。选取温灸后循经出现温度较高部位(高温区)的组织,用酶学方法测定Ca2+、Mg2+-ATP酶活性,并与非高温区(对照区)组织比较。结果:温灸家兔"后三里"阴陵泉"穴循经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右后肢内侧(足太阴脾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区组织(P<0.05);左后肢外侧(足阳明胃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亦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温灸后,双后肢循经高温区组织Ca2+-ATP酶活性较对照区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家兔足太阴脾经循经出现温度较高组织的Mg2+-ATP酶活性较非高温区增强,可能导致外周ATP释放能量的功能活动加强,从而促使组织能量代谢旺盛。2)家兔循经温度较高组织的Ca2+-ATP酶活性未见明显改变,提示Ca2+-ATP酶活性在循经高温区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穿心莲成分API0134预防用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环鸟苷酸(cGMP)、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另加牛血清白蛋白一次注射方法,建立家兔A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PI0134用药组,各组在实验经4周和第8周取血标本测定上述参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穿心莲成分API0134预  相似文献   

11.
A,B和M受体对经络传导的影响及针刺效应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了探索经络的实质和循经感传的机制,我们建立了针刺信号循经传导的动物模型,针刺家兔足三里穴后,其口角部痛阈呈周期性升高,其周期约为28min,与传统的经气运行周期相一致。在足三里上下的经脉线上的皮肤内,持续微量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或β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皆可显著阻断针刺效应,而注射到经旁则无明显的作用,表明经络活动与皮肤局部的植物神经受体有密切的关系,可视为经络的现代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循经推拿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循经推拿点穴疗法,对照组予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FFD及改良JO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配合循经推拿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循经推拿点穴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循经推拿点穴配合电针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循经推拿点穴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循经感传的脊髓脑干神经网络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根过氧化物酶类(CB-HRP)逆行跨神经节追踪观察证明,脊髓脑干胶状质内可能存在一条与体表胃经相对应的神经网络链。计算机仿真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单、多穴交联的脊髓脑干神经网络链模型均可产生具有循经感传基本特征的冲动传递;在相同条件下,单交联较多交联易产生上述的冲动传递。在刺激家兔解溪穴诱发节段性脊髓场电位的模型上,督脉注射士的宁,93.33%实验例可在T12或C7记录到传导性脊髓场电位,传导波以P2N3为主。此电位可能与感传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稀释液局部湿敷对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且发生早期输液外渗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对照组(30例)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2组均待局部红、肿、热、痛消失,组织变软后停止湿敷。结果:止痛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止痛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酚妥拉明稀释液局部湿敷护理对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疼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巴胺、酚妥拉明、速尿合用治疗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8例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限水、口服利尿剂、输白蛋白扩容、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8开始几天将口服利尿剂改为静滴多巴胺、酚妥拉明、速尿,待病情明显好转、尿量增多后再改为口服利尿剂,其它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1。结论:多巴胺、酚妥拉明、速尿合用可提高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简便,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治疗胆囊炎胆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穴位注射维生素K4和庆大霉素治疗胆囊炎胆绞痛35例,与常规药物治疗33例作为对照观察。结果:穴位注射组显效率94.3%,有效率100.0%,对照组效率51.5%,有效率97.0%,两组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胆囊炎能迅速消炎,对缓解胆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虚实辨证针刺法与常规循经剌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200例,虚实辨证刺法)与循经组(180例,循经取穴刺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辨证组的痊愈率为86%,循经组为31.1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痊愈好转病例的总平均治疗时间比较,辨证组为8.8d,循经组为15.5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辨证组明显优于循经组。结论:治疗软组织损伤,虚实辨证针刺法优于常规循经刺法。  相似文献   

19.
闵学进 《四川中医》2010,(11):120-121
目的:观察针刺辨证与循经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取针刺辨证与循经结合治疗,对照组45例采取口服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对照组为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辨证与循经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5例采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133例采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愈显率与疗程的关系。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64.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愈显率在第1疗程治疗组为55.9%,对照组为16.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局部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明显优于循经远部取穴,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