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老中医谢剑南教授近十余年一直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维生素E、自拟安胎汤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 ,疗效显著。笔者采用谢老教授经验治疗胎漏、胎动不安 57例 ,获较好疗效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 4 5例作了对照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门诊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胎漏、胎动不安诊断标准 ,共 10 2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7例 ,年龄 2 4~ 36岁 ,平均 ( 2 8.5± 4 .6)岁 ,孕期34~ 4 9天 ,平均 ( 4 7.5± 7.62 )天 ,对照组 4 5例 ,年龄2 3~ 35岁 ,平均 ( 2 7.9± 7.8)岁 ,孕…  相似文献   

2.
凌霞  于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8):1467-1468
目的:通过补肾安胎法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拟定中药治疗本病的规范治疗方案。结果:本研究通过对120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采用补肾安胎法治疗,结果显示治愈率为92.17%,无效为7.83%。结论:补肾安胎法是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大法,无论何种证侯,均应以补肾安胎法为主,再佐以补气血、清热、调冲任之法。  相似文献   

3.
先兆流产属于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肾虚冲任不固、脾虚气血不足,治疗应以补肾健脾为主,以寿胎丸、异功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对于反复流产者,应辅以安神定志之品并配合心理治疗,消除紧张、焦虑情绪,而有利于安胎保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傅金英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分析医案,总结经验。结果傅金英教授认为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机以"肾气虚损、热扰胎元"为主,治疗上以"补肾健脾,清热安胎"为原则,并灵活随症加减。结论傅金英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经验丰富,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先兆流产属祖国医学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畴 ,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本病 6 1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 6 1例中绝大部分为中医妇科门诊病人或由妇产科转介前来求治患者 ,妊娠时间最短 40 d,最长 180 d,而以 40~ 90 d为多 ,占 42例 ;年龄在 2 2~ 3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 7岁。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胎漏”、“胎动不安”的诊断疗效标准。1妊娠期间 ,阴道少量下血 ,时下时止为“胎漏”;腰酸 ,腹部胀坠…  相似文献   

6.
中医安胎法是中医妇科学中颇有优势和特色的治法之一.它是根据中医妇科理论,对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萎不长一类可安之胎实施预防和治疗,以期达到未孕先防,孕后及早安胎、养胎、长胎、保胎、直到"瓜熟蒂落"、"粟熟自脱",保产无忧,足月分娩健康后代为目的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通过598例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各证型分布有差异(P〈0.05),肾虚为主者占50.6%。②各证型间妊娠继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热型妊娠继续率最高(94.0%)。结论: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辨证分型以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为主,其中又以具肾虚症状者为多,提示"肾主生殖"在胎漏、胎动不安中的本质地位。②血热型在证型分布及妊娠继续率上均占优势,故血热伤胎亦为胎漏、胎动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甘文源老大夫幼承家技,尤擅治妇科诸疾。兹就其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体会整理于后,以飨读者。甘老认为,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与脾肾不足、冲任不固有关。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妇女肾气充足,冲任二脉通盛,才有孕育能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冲脉又隶于阳明。妇女谷气盛,则血满而胎孕正常。若肾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或脾胃失调,生化乏源,胎失所养,皆可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的发生。因此,治疗当健脾为主,辅以补肾安胎,并随证佐以补气、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的胎动不安、胎漏和滑胎,在治疗上是以保胎为原则的,盖胎居小腹,胞系于肾,故胎动不安者,必腰酸腹痛、胎动下堕,甚至阴道有少量流血。严重时阴道大量下血,造成堕胎,小产。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必须把握关键,方可收效。一、分型辩治目前,中医妇科学将胎动不安分为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五个证型,胎漏分为气虚、血热两个证型;滑胎主要责之肾虚一型。可见胎动不安的五个证型包括了胎漏、滑  相似文献   

10.
崩漏多因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致血不归经所致.笔者采用自拟固冲汤加减治疗疾病7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7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5~52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 a;未婚16例,已婚61例.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属脾肾阳虚型36例,阴虚血热型27例,瘀滞胞宫型14例.排除血液病、生殖器创伤、盆腔恶性肿瘤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相似文献   

11.
先兆流产属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范畴[1],中药安胎是中医妇科学独具特色的治疗之一。连方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创立了全国中医系统第一家获得卫生部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治学严谨,中西合璧,善于诊治妇产科经带胎产及各种疑难杂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诊治早期先兆流产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简版:正文:中医安胎法是根据中医妇科理论,对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萎不长一类可安之胎实施预防和治疗,以期达到未孕先防,孕后养胎,保产无忧,足月分娩健康后代为目的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3.
"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古医典籍多有记载。不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胎漏、胎动不安原因甚多,安股之法,宜辨证论治,不可固执一方一法。因此对于此种说法应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先兆流产,中医称为“胎漏”、“胎动不安”,常为堕胎、小产的前兆。用自拟方健脾固肾安胎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先兆流产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化瘀安胎汤治疗血瘀型胎漏胎动不安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鉴冰  杨秀玲 《陕西中医》1994,15(12):531-531
采用化瘀安胎汤(丹参、炒蒲黄、炒五灵脂、桑寄生、川续断、菟丝子等)治疗血瘀型胎漏、胎动不安68例,总有效率96%。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瘀血留滞冲任、子宫,阻碍胎元的生长发育,治疗本型病证应采取化瘀与安胎并举之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安胎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于孕妇出现的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采取治疗措施.胎动不安等现象实为母体对胎儿的一种"排斥反应",因为胎儿在一定意义上可看做是母体内存在的"异物",对于"异己"会产生排斥作用.由此可以联想到,具有安胎作用的中药可保护"异己",这类中药对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可能有一定作用,二者有一定相关性,现仅从理论上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寿胎丸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胎丸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组成,在中医妇科临床中主要用于肾虚所致的胎漏、胎动不安及滑胎之证,即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笔者在长期的妇科临床工作中,除用于上证外,尚用于月经先期的治疗,且疗效肯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徐涟 《新中医》2015,47(4):325-327
<正>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临床助孕安胎时注重气血、肝脾、冲任的病理改变,认为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病证皆因肝郁脾虚,冲任受损,伤及气血,阴精不充所致。并十分重视各种外界因素对患者体质、疾病的影响。运用家传80余年经验方保产达生丸益气养血,柔肝健脾,滋助冲任,调和胃气,摄胎止血治疗诸病。尚以本方未病先防,孕前调治,以增强患者体质,孕期保健养胎。经过对患者的整体治疗,达到改善局部病变,产生良好孕育环境而安胎保孕,兼具孕前调养,孕期养  相似文献   

19.
滑胎即习惯性流产,中医将其病因责之于肾虚胎元不固.治疗上以"寿胎饮"为代表方剂出入变化,历代医家多未出此范畴.清初妇科名医傅山力主"气血不足,气虚不能固胎摄元",并制"助气补漏汤"、"固气填精汤"治之.胎动不安、胎漏相当于先兆流产,辨证除肾虚、气血不足外,尚有血热证.然而上述理论验之临床,治疗效果往往得失参半.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女子以肝为天"的理论,从肝论治滑胎及胎动不安,取得满意效果.实践证明,以肝血不足立论,用养血柔肝法治疗滑胎及胎动不安,较之从肾从气血论治更能接近疾病的本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医称先兆流产为“胎漏”,孕期出现异常腰酸腹痛者,称为胎动不安,治疗多以补肾安胎为主。多年来,笔者应用寿胎丸随证加减,治疗先兆流产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00例中年龄23~40岁,均有一次以上流产史,孕周为5~12周。B超检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