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年巨大斜疝修补术手术困难 ,术后并发症多 ,虽然无张力疝修补术优点颇多 ,但其价格昂贵 ,作为合成材料仍有不足之处。我们从 1998~ 2 0 0 0年 1月间 ,对收治的 15例老年巨大斜疝进行了术式改进。本组疝囊均进入阴囊 ,疝囊直径 15~ 30cm大小 ,术后随访 1~ 3年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均行硬膜外麻醉 ,手术切口同常用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切开皮肤电切皮下组织、脂肪层及腹外斜肌腱 ,游离腱膜 ,显露联合肌腱及腹股沟韧带 ,切开提睾肌 ,打开疝囊 ,回纳疝内容物于腹腔 ,游离精索及疝囊壁达内环水平 ,保护精索 ,用血管钳提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加用疝囊颈结扎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用开放式经前路疝囊颈结扎并将补片伴状网尖端固定于结扎线处,成型补片平铺于精索后,并缝合固定于耻骨结节、联合腱、内环及腹股沟韧带。共修补腹股沟疝62例64侧,其中斜疝54例(双侧疝2例,复发疝3例)。直疝7例,滑疝3例。结果:全组均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0天。术后无发生切口感染及阴囊积液并发症。3例发生尿潴留。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除应用常规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法外,加用疝囊颈结扎,并将补片缝合固定,对固定补片,避免移位,减少术后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6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7月我们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 6 7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 6 7例 ,32~ 86岁 ,均为男性腹股沟张力性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疝 ,其中 1次复发 4 1例 ,2次复发 19例 ,3次复发 5例 ,4次复发 2例。右侧 35例 ,左侧 2 6例 ,双侧 6例 ,共 73例次 ;直疝 4 1例次 ,斜疝 32例次。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沿腹股沟区瘢痕切开或切除瘢痕 ,适当游离腹外斜肌腱膜 ,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处 ,将疝囊及填充物同时推入腹腔 ,填充物外层叶瓣与疝环周围坚硬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固定 ,再将补片平铺于精索…  相似文献   

4.
依替米星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1岁。病人一年前因右腹股沟斜疝,行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材料为聚丙烯单编织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为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Mesh—plug定型产品,术后2周开始出现右腹股沟区坠胀感,术后2个月右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物.术后6个月肿物降至阴囊。病人有慢支病史6年。人院后确诊为右斜疝复发,经术前准备再次行右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网状补片成柱状固定于右腹股沟韧带部,腹股沟管后壁空虚,疝囊自内环突出,经腹股沟管达阴囊,游离精索及疝囊,见锥状补片呈团状与部分睾提肌及腹内斜肌粘连。切除锥状及网状补片,见内环增大,可容纳3横指,切开形成内环三腹横筋膜重叠缝合重造内环,少容纳1横指,切除多余疝囊还纳以锥状补片置人内环周围与内环边缘缝合。嘱病人增加腹压见锥状补片未突出,再以网状补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随访33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5.
杨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1,25(6):624-624,628
目的:探讨非绞窄性腹股沟嵌顿疝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按Bassini术式作腹股沟疝斜切口,打开疝囊探查疝内容物,明确无坏死后还纳内容物回腹腔。行成型聚丙烯无张力修补,彻底止血后在精索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术后切口沙袋压迫。结果:38例手术时间平均(42.5±6.2)min,住院时间3~5天,无1例感染及补片异物排斥反应。尿潴留2例经留置导尿2~3天及口服特拉唑嗪后自主排尿。阴囊水肿1例,经抬高阴囊及理疗后好转。1周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非绞窄性腹股沟嵌顿疝应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至耻骨结节作平行切口约6cm,游离精索,在腹横筋膜下将疝囊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处,回纳疝囊入腹腔,塞入大小合适的bard补片的伞状填充物并缝合,游离精素下方置入补片并缝合。结果手术时间45~70分钟,平均60分钟。发生阴囊积液1例(占2%),尿潴留2例(占3%),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耻骨结节旁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自1997-2001年2-15a年龄组123例小儿常诊或手法复位后择期行耻骨结节旁腹股沟管外口精索前1-1.5cm横切口,提起精索游离疝囊与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后,缝合皮肤。结果 术后5d拆线,避免增高腹压活动15d,无1例复发。结论 该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麻下行Lichtensten平片无张力修补的手术处理经验。方法:采用2%利多卡因15mL+布比卡因15mL+生理盐水30mL,从皮下、筋膜下开始,阻滞一层切开一层。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后游离提起精索,检查腹股沟管后壁完整性和内环大小找出疝囊,然后向近端游离塞回腹腔,平片开13跨过精索后上片与下片重叠缝合于腹股沟韧带。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55分钟,切口血肿1例经撑开引流痊愈,残余疝囊积液1例经穿刺抽液恢复。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对伴有慢性疾病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安全、恢复快、费用低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葆林 《中外医疗》2010,29(30):83-83
目的观察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硬膜外麻84例,局麻40例。取腹股沟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腱膜下,钝性分离疝外组织至腹膜外脂肪,将疝囊内翻塞入腹腔,然后将充填补片置于内环处,尖端先进入,正好置入内环口下,再将其底部边缘与周围筋膜缝合固定6~8针。并于精索后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结果全部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现补片排异反应。术后2~24个月,无切口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 meshplug修补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常俊生 《中外医疗》2009,28(15):78-78
目的观察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硬膜外麻42例,局麻20例。取腹股沟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腱膜下,钝性分离疝外组织至腹膜外脂肪,将疝囊内翻塞入腹腔,然后将充填补片置于内环处,尖端先进入,正好置入内环口下,再将其底部边缘与周围筋膜缝合固定4~6针。并于精索后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结果全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现补片排异的反应。术后2~24个月,无切口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Meshplug修补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季军  余卫东  韩忠良  安军 《吉林医学》2012,(35):7742-7743
目的:讨论无张力修补术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和范围。方法:观察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切口无感染,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安全应用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修复。  相似文献   

12.
Lichtenstein式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应用人工网片实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得到广大外科医师的认同。2003年6月~2007年12月,我们应用Lichtenstein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1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8例,其中腹股沟斜疝86例,直疝30例,斜疝嵌顿2例。年龄26~80岁,单侧发病110例,双侧发病8例;男113例,女5例。1.2手术方法①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进行,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5~6 cm,将精索及其上的提睾肌纤维从腹股沟管后壁和耻骨上分离,通过分离提睾肌纤维(斜疝)或提拉精索(直疝)游离疝囊,将疝囊分离至颈部,疝囊内所有的疝内容物回纳至腹腔内,疝囊本身回纳到腹膜前腔隙。较小的和中等大小的疝囊翻转回纳至腹膜前腔隙内,不需缝合结扎。巨大直疝时,翻转疝囊后,用荷包缝合将其固定。巨大的滑入阴囊的疝囊可沿腹股沟管在其中点处横断,疝囊的远端部分开放,近端部分则进行缝合结扎。将网片内侧端剪成圆弧形,与腹股沟管内侧端形状一致。将网片放置于腹股沟管的后壁,用不可吸收的单股缝线将其圆角缝合在耻骨上的腹直肌鞘,采用连续缝合,将网片下缘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缝合皮肤小儿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 应用皮下缝合法,对10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结果 皮下缝合、不缝合皮肤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创伤小,手术无瘢痕,免除拆线换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皮下缝合法疗效好,无复发,无切口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平片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 2 0 0 1~ 2 0 0 2年共施行平片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 4 2例。作者认为 ,这种新型人工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 ,使斜疝修补术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 ,克服了传统手术的高张力。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方法 :本组 4 2例 ,男 39例 ,女 3例 ;年龄2 0~ 70岁 ,平均 4 5 5岁。均为腹股沟斜疝 ,左斜疝38例 ,右斜疝 4例。全部采用涤纶补片修补。手术方法 :腹外斜肌切开后游离其两侧腱膜 ,其宽度能容纳下 6~ 8cm宽的补片。游离疝囊至疝囊颈结扎 ,置补片于精索后 ,以 4号丝线将补片缝合与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外缘 ,耻骨节结表现腱膜、腹…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评价应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 .[病例报告 ]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时高位分离疝囊 ,不切除 ,将锥形充填物置于内环口 ,与腹横筋膜进行固定 ,将补片置于精索后腹横筋膜前 ,行简单固定 .[讨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 ,术后痛苦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 ,适用于老年、缺损大及伴有全身其它合并症者的腹股沟疝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58例,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为第一道屏障修补,腹横筋膜内上叶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为第二层加强后壁修补,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为第三层加强前壁修补.为了简化手术程序,术中不横断、剥离及切除疝囊.结果58例术后无1例切口区及阴囊血肿,亦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Shouldice法强调加强腹横筋膜修补,从而有效地预防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通过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防止术后切口区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不缝合皮肤小儿腹股沟斜疝腹横纹切口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缝合皮肤小儿腹股沟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 应用皮下缝合法,对6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结果 皮下缝合、不缝合皮肤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创伤小,手术无瘢痕,免除拆线换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皮下缝合法疗效好,无复发,无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同侧腹股沟隐匿性斜疝的认识。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9月,3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同侧腹股沟隐匿性斜疝患者经我科诊治,合并的隐匿性腹股沟斜疝术前均未能发现,其中2例患者在行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时发现合并的隐匿性疝,同时行疝修补手术;另1例术后第2天发现再次行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采用Bassini术式。结果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3例患者腹股沟疝无复发、无睾丸萎缩、鞘膜积液并发症。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合并腹股沟隐匿性疝少见,但临床工作中还是会遇到,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治疗方式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无张力修补在股疝修补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使用美国戈尔公司的网状补片行无张力股疝修补术31例临床资料。经腹股沟切口,高位游离疝囊,平片与陷窝韧带、耻骨梳韧带及腹股沟韧带固定。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恢复良好,术后并发尿潴留4例,局部轻度隆起1例,切口下青紫瘀血2例,无1例感染,随访6~36月,31例无复发。结论:无张力股疝修补术,尤其适合于老年或伴有其他疾病者。该术式可有效避免压迫股静脉、股疝复发,预防直疝和斜疝新发,是治疗股疝比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复发的预防。方法 对51例腹股沟斜疝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复发原因的研究。结果 补片及网塞的放置缝合欠佳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结论 改进补片及网塞的固定方法可减少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