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对眼前节形态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2/2021-03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均行ICL V4c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高阶像差、眼前节形态[前房角(ICA)、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K)]、明视与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6、12mo UCVA、BC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mo球差、ICA、ACD、AC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明视状态下,术后6、12mo 3.0、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暗视状态下,术后6、12mo 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手术前后CCT、K、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ICL V4c植入术虽然减小了高度...  相似文献   

2.
陈玄之  孙康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69-2172

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 774例(883眼),年龄18 ~40岁的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 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74.6%;术后30 ~36个月时占83.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屈光度改变均在±1.00D之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术后24h内高眼压16眼,3月后发生眼底黄斑出血4眼.主诉夜间眩光症状者5例.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63例(117眼).球面等效屈光度-6.25~-19.00D,矫正视力≥0.8者101眼,0.5~0.6者15眼,1眼<0.3.术前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压、散瞳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轴长、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水平经线直径(WTW).屈光度取较平均的值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Starr公司专用公式;根据角膜水平直径加0.5 mm选择人工晶状体的长径;人工晶状体为美国Starr公司产品,以胶原异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双凹单片式.术前行钇铝石榴石晶体(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每眼2点,相隔90°,手术选择表面麻醉,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除黏弹剂,缩瞳,充盈前房.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状体等情况.结果 117眼均成功,术后视力提高,屈光度明显降低且稳定,随访无回退,前房深度无改变,术后无持续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相容性好,2例(2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浑浊.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18例(34只眼)接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每只眼术前及术后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验光、角膜曲率、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UBM、B超、角膜水平直径散瞳眼底检查.手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作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术中1点位作虹膜周切口.结果 34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8±0.06,0.5±0.3;术后分别提高为0.5±0.2,0.7±0.2,术后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屈光度为(-19.9±5.4)D,术后1个月平均屈光度为(-1.5±1.5)D.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3249.6±337.1)/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为(3103.4±305.5)/mm~2丢失率为4.5%.术前平均眼压为(15.5±2.7)mmHg,术后第一天眼压为(19.4±7.3)mmHg,增高率25.2%.通过UB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0±0.30)mm,而术后1月明显减少到(2.99±0.19)mm,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后随访中前房深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矫正效果好、预测性好、可逆性和简单等优点,但要谨慎看待这种手术长期的安全性,更长时间的随访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对172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7-09/2011-03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35例70眼。术前常规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各项重要检查后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0.5~1.0。术后并发症出现白内障1例,一过性眼压升高1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2.9%。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后视力恢复到1.0,青光眼经治疗后得到控制,视力达到0.8。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特别是超高度近视(>-12.00D)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22例39只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为-7.0~-24.0D,平均(-14.50D±3.50)0;散光-0.50~-4.50D,平均(-2.25±1.32)D.术后检查视力、眼压、裂隙...  相似文献   

8.
观察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ICL)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患者14例(25只眼)。术前常规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各项检查后,行单眼或者双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3-1.0。术后2例(3只眼)出现早期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3-4 d后眼压正常。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及散光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好,预测性好,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 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79眼已行ICL或TICL( 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观察1d~2a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拱高、晶状体和眼底情况等。

结果:所有术眼术后裸眼视力(4.89±0.17)较前(3.49±0.24)显著提高。末次随访, 术后UCVA高于术前BCVA有72眼(91%),所有患者手术前后BCVA无下降。等效球镜:术前-12.14±4.14D,末次随访-0.43±0.90D。术后1d眼压(14.82±3.46mmHg)与术前(15.59±2.6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眼压(15.77±2.36mmHg)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a拱高(481±219μm)和术后2a的拱高(475±196μm)与术后6mo拱高(502±225μm)相比有所降低。术后6mo,1、2a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略有降低,角膜内皮丢失率分别为5.9%、6.7%、8.2%。术后随访,有2眼出现晶状体前囊下混浊,经相应处理后,视力无明显影响,尚未发现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超高度近视疗效好且稳定,术后安全性高。通过术前的精确检查和测算、术中的精细操作及术后的严密观察随访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术后出现的拱高下降的情况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 Ⅱ)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52眼,所有患者均行ICL植入术。随访获取所有患者术前BCVA以及术前和术后1wk,1、3mo的UCV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和100%、20%及9%的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等一系列参数。

结果:与术前BCVA相比,术后1wk,1、3mo UCVA情况均优于术前且日渐改善(P<0.01)。与术前OSI、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相比,术后1wk,1、3mo情况均好转(P<0.01)。

结论:ICL植入术能够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提高裸眼视力。通过OQAS Ⅱ分析,ICL植入术后OSI比术前减小,术后的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比术前均有提高,高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得到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梁日雄  周炜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941-1944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有晶状体的近视眼,是在保留原有晶状体的情况下,在虹膜和晶状体之间植入人工晶状体。它可矫正高度近视,并保留了眼的调节力。手术具有可逆性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我们就其发展史、病例选择、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后房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21眼高度近视(-9.50~-20.00D)患者表面麻醉下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随访6mo。结果: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超过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82>0.72);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29±374)/mm2,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16±312)/mm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可逆性;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观察高度近视眼植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STAAR公司,瑞士)后眼前节的改变。方法:收集我院2009-10/2010-02高度近视眼行ICL植入手术患者8例12眼。术后随访平均3.8mo。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对术前、术后前房深度、ICL拱高等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记录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数据。结果:术前前房深度3.01~3.46(平均3.24±0.11)mm,术后3mo时,前房深度2.01~2.67(平均2.39±0.18)mm,拱高0.34~0.74(平均0.52±0.11)mm,ICL与透明晶状体等其他周围组织没有接触,没有引起房角关闭。术后3mo,UCVA与术前BCV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37,P=0.047)。未发现白内障、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CL术后前房变浅,但与正常晶状体之间拥有安全的间隙。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27例52眼,用对比敏感度测试仪分别测试术前及术后1wk最佳矫正视力下的对比敏感度值。测试分为明视、明视眩光、暗视、暗视眩光四种模式,每种模式测试1.5,3,6,12,18c/deg五个空间频率。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CL植入术后1wk裸眼视力4.8558±0.6960,术后1mo裸眼视力4.9519±0.1513,术后3mo裸眼视力4.8865±0.5929。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明视、暗视、明视眩光、暗视眩光四种模式下空间频率为1.5,3,6,12,18c/deg对比敏感度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植入ICL后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汪静  杨昊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3):547-549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06/2015-06经我院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患者34例68眼,均给予ICL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屈光度、视力恢复情况、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眼压情况。

结果:术后1、3、6mo,1、2a的等效球镜屈光度、中央前房深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1、2a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眼压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1、2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采用ICL植入术进行治疗,能够改善等效球镜屈光度和中央前房深度,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患者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效果维持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超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接受普通型ICL或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治疗,术前屈光度球镜-10.0~-18.0D,柱镜-0.25~-3.00D,等效球镜-15.32D,术后随访12mo,观察指标包括UCVA,BCVA、角膜地形图、主观和客观验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结果:术后12mo,裸眼视力≥0.8者占80.0%(32眼)。30.0%(12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1行,15.0%(6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2行。术后12mo术眼屈光度在±0.50D者达70.0%(28眼)。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16±2.8mmHg,术后6mo平均眼压为17±3.4mmHg,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8,P=0.776),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823±243.6个/mm2,术后6mo平均为2709±273.2个/mm2,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94,P=0.422)。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24眼中高度近视(-3.50~-15.50D)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术前和术后1,3,6和12mo的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84±0.24(0.4~1.2),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90±0.29(0.5~1.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球镜度数:术前-3.50~-15.50(平均-10.19±3.37)DS,术后1.00~-1.25(平均-0.20±0.68)D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散光度数:术前-1.98±1.62DC,术后-0.41±0.58D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3.08±0 21mm,术后2.25±0.32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中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可逆性;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与透明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术式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56例100眼,分为两组:Ⅰ组ICL植入术组患者32例58眼,Ⅱ组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患者24例42眼。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晶状体透明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

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后3mo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69.0%和71.4%; 术后1a,裸眼视力>0.5分别为72.4%和73.8%。术后1a,Ⅰ组62.1%、Ⅱ组57.1%患者的屈光度在预期屈光度±1.0D之内; ICL光学部后表面与透明晶状体的距离0.35~0.54(平均0.40±0.16)mm; 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Ⅰ组为12.1%,Ⅱ组为7.1%;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组其他手术并发症:ICL移位1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混浊2眼,夜间出现眩光4眼。Ⅱ组后囊膜轻度混浊3眼,夜间出现眩光3眼,视近困难12眼。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矫治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但仍需长期随访,注意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CL/TICL )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10/2014-06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60例310眼,分析其裸眼视力( UCVA)、最佳矫正视力( 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等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和屈光度显著改善且稳定。术后 UCVA>0.8的有86%,BCVA未见下降,11%比术前提高1行,68%比术前提高≥2行;96%眼的实际屈光度数稳定在预期的±1.00D。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CL)植入术后1h有14眼眼压升高,均未超过28mmHg,术中晶状体损失1眼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环曲面人工晶状体( TICL )旋转1眼,术后视网膜脱离3眼,黄斑出血1眼。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可预测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