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声引导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直肠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直肠并发症。方法8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68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12例行粒子治疗联合外放疗。单纯^125I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140~160Gy,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MPD为90~110Gy。联合组外照射剂量为40~50Gy/4~5周,20Gy/次,5次/周,4野照射,粒子植入后4周进行。根据术中计划,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活度为0.35~0.50mCi,中位植入粒子65颗(平均19~100颗)。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68例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后直肠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4.4%、2.9%和1.5%,而12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联合外放疗直肠副反应Ⅰ级和Ⅱ级发生率分别为10%和10%,没有Ⅲ级以上直肠副反应。直肠反应出现中位时间12月(1~16个月)。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直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需要进一步明确直肠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除联合放射与化疗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01~2008-01间我院收治的6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手术切除后给予放射治疗联合化疗(观察组),32例患者术后行普通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等。结果: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肿瘤的基础上联合放疗和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22例无法切除晚期胰腺癌患者11例先行胃肠或胆肠短路术,2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前根据CT扫描图像行治疗计划计算需要剂量、需要植入粒子活度和个数。^125I粒子活度为0.40~0.70mCi/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65~145Gy。粒子针插植,间距1~1.5cm,边缘包括肿瘤外1~1.5cm。Mick枪植入^125I粒子。粒子间距1cm。5例患者术后4周加三维适形外放疗,2~3Gy/次,5次/周,总吸收剂量39~50Gy,1例加紫杉醇增敏,1次/周,60mg/次,共3次。5例患者术后加健择化疗2周期,每21天为1个周期。结果15例伴有上腹部疼痛患者,粒子治疗后有12例疼痛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缓解,有效率93.33%,平均显效时间2—3d。全组患者6例术后因复发而殛亡,复发率为27.27%。全组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其中Ⅲ期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50%患者死于远处转移。3例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5颗粒子迁徙到肝脏。未见出血、感染、胰腺炎和胰瘘等并发症。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疼疗效,部分局部晚期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而且并发症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125I粒子术中植入治疗进展期中下段直肠癌的效果。方法67例中下段直肠癌TME手术根治患者(均为Dukes’B、C期),分成3组:①组:TME手术根治加化疗组24例;②组:TME手术根治加放疗组18例;③组:TME手术根治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19例。跟踪随访2年内复发率;同时比较②与③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1.5年内复发率分别为46%、11%和5%;②、⑧组复发率低于①组(x^2=4.291、6.771,P〈0.05),③组复发率与②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0%)比②组(44%)明显降低(确切概率计算法,P=0.029)。结论TME联合^125II粒子术中植入有助于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在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性肺癌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性粒子治疗的25例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性肺癌患者的资料,随访粒子植入治疗后2、6、9、12个月病灶大小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5例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经治疗计划系统验证显示肿瘤靶区剂量均达到治疗量,术后随访显示在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最高,可达88%;初始局部控制率较高,随治疗时间延长,局部控制率逐渐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主要为气胸和出血。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局部复发肺癌患者中有较好临床疗效,并发症可耐受,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资料与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14例外照射后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肿瘤8例,转移瘤6例(11个病灶),病灶的平均直径为3.25cm。依据粒子植入术前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治疗计划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125I粒子数为9.48粒(中位数为28粒)。植入术后立即CT扫描及术后2~6个月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14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瘤体内粒子分布满意,其中1例植入术后有2粒粒子脱落到体外,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4例疼痛患者粒子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减轻。14例19个病灶粒子植入后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9个,无变化(NC)4个,进展(PD)1个,近期总有效率73.7%。结论 对于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近期肿瘤局部控制率满意,远期疗效有待大组病例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粒子治疗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 11例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粒子。术前应用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计划125Ⅰ放射粒子的活度和用量,粒子活度为0.6~0.8mCi,术后立即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定期CT随访,判定分析疗效。结果 11例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分别于术后2、4、6、12月复查CT,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RR)依次是:100%(11/11)、100%(11/11)、90.9%(10/11)、81.8%(9/11);3例在植入部位骨破坏区出现了明显的骨化,占27.3%(3/11),6月后行再次植入补充治疗1例,治疗后1月出现皮肤色素沉着6例,未发生皮肤溃疡。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粒子治疗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疗效可靠、并发症轻,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技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植入的^125I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0.5~0.8mCi/颗,相隔1.0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要脏器。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140Gy。中位植入粒子36颗(18~68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术后1周1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化疗,3~4个疗程。结果全组肿瘤平均直径为4.9cm。治疗后随访2~28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1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57.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Ⅱ、Ⅲ、Ⅳ期粒了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10.9及7.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和70%、41%、0。其中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动脉栓塞治疗。3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4颗粒了迁移到肝脏内。住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十牛肠炎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粒了治疗后联合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有望提高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粒子植入技术。方法23例盆腔恶性肿瘤,均为术后复发接受化疗和(或)根治量放疗肿瘤仍进展患者,瘤体最大径3.5—7.0cm,平均4.5cm。粒子植入术前1~3d行模拟CT扫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根据处方剂量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并算出治疗粒子数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其中6例患者粒子植入前或后接受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结果单个瘤体内首次植入粒子数为9~75粒,平均27粒。6例接受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共14个疗程。粒子植入术后72h~4周,下肢疼痛和(或)肛门、会阴周围疼痛坠胀不适,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69.6%(16/23)。术后随访2~34个月,中位随访21个月,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SD)4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78.3%(18/23)。死亡3例,存活20例,最长生存时间34个月。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比经皮微波消融(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与单纯MWA治疗纵隔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治疗的纵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患者采用单纯MWA治疗(单纯MWA组),31例患者采用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治疗组)。根据增强CT对比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的疗效。对比观察术后1个月内出血、气胸、胸水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3.9%,单纯MWA组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MWA相比,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肿瘤,疗效明显提高,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沈新颖  张彦舫  窦永充  李勇  孔健  蔡进中  何凡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28-1131
目的:探讨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33例患者共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数量根据每个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计算。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I,测量转移灶大小变化情况,并通过判断疼痛程度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每组淋巴结转移灶植入10~100粒,平均46粒。术后1个月疗效评价:肿瘤完全缓解(CR)22组,部分缓解(PR)23组,无变化(NC)5组,无进展病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90.0%。疼痛缓解情况:术后1周疼痛明显缓解,24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中20例明显或部分缓解,缓解率83.3%。术后随访3~20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短期疗效肯定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晚期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癌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通过影像学手段观察近期疗效,并观察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复查20例植入粒子后3个月以上患者的CT影像,其中,完全缓解15%(3/20)、部分缓解55%(11/20)、无变化30% (6/20),总有效率为70%,并发气胸15%(3/20)、咳少量血痰20%(4/20).随访时间3~18个月,1例术后5个月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HC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HCC的患者86例,A组54例(单纯TACE组),B组32例(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组),通过对比观察患者肝功能、AFP、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分析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的疗效。结果:术后3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24.1%(13/54)、59.3%(19/3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月A、B两组AF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月、12月、36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81.3%(26/32)、43.8%(14/32),明显高于A组的48.1%(26/54)、33.3%(18/54)、18.5%(10/54)(P〈0.05)。结论: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膈顶部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自2006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集46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膈顶部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膈顶部病变49个.根据术前强化CT利用TPS计划系统设定125Ⅰ剂量和分布在CT导向下行125Ⅰ粒子植入.125Ⅰ处方剂量(匹配周边剂量):150~200Gy.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平均植入125Ⅰ粒子65.6粒.3、6、9、12个月的肿瘤局疗控制率(CR+PR)分别为30.6%、69.4%、55.3%及46.3%(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导向介入治疗膈顶部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中期疗效。方法本组24例中原发性肝癌18例、胆管细胞癌3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3例,共29个病灶。采取先进行1~3次TACE治疗,待病灶初步得到控制后在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向下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之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将粒子重点植入到肿瘤实质内碘油缺损区域及肿瘤边缘。结果随访6~23个月,半年生存率为100%,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后6个月肝内病灶肿瘤影像学评价,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3例,有效反应率(CR+PR)71%,稳定(NC)4例,进展(PD)3例。结论 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微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辐射防护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89例NSCLC患者实施有计划和验证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进行围手术期的全程防护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植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参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科学合理的辐射防护护理干预能保障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剂量学分布符合有效和微创的原则,植入治疗成功率达到100%,局部控制有效率为96.7%,1年生存率为92.2%;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和1.1%。未出现放射性泄漏污染事件。结论包含全程放疗计划和验证的125I粒子植入疗法,结合科学的辐射防护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NSCLC的疗效和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冷极射频消融联合I125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12年2月采用冷极射频消融联合植入放射性I125粒子治疗的20例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发症、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例肺癌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9例(45%);部分缓解5例(25%);无变化3例(15%);进展3例(15%)。20例患者疾病近期控制率85%。结论冷极射频消融联合I125粒子植入是治疗晚期肺癌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一种可行方法,两者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方法:5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对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较合理的护理,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粒子植入,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成功率为100%。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是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一种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将47例骨盆肿瘤患者分为3组: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组(A组)19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加介入靶血管栓塞组(B组)12例,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N组)16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骶神经损伤、术中和术后休克死亡及术后1年复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N组手术时间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N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B组小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出见术后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及1年内复发等并发症,而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19),N组的发生率为31.2%(5/16)。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操作简便,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并介入靶血管栓塞术可有效控制骨盆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十分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5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2组,单纯植入粒子组37例,行单纯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组28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泽菲和顺铂化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剂量学验证,并定期随访复查。 结果 65例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80.0%,1年生存率为90.8%,单纯植入粒子组与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7.6%和96.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8,P < 0.01)。所有患者治疗前肿瘤平均直径为5.48 cm,治疗后为3.77 c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4,P < 0.01)。65例患者术后36例出现气胸,7例出现血痰,4例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放射性肺炎等。 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肯定,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