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X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10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106例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3及CD4/CD8数量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9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Ⅰ、Ⅱ期患者CD3降低,CD8升高(P<0.05),而Ⅲ、Ⅳ期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了解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效果及其与临床病理、肿瘤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9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CD3+、CD4+/CD8+水平分别为(55.63±11.25),(1.32±0.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8+水平(33.67±8.14),(26.02±4.67)与对照组的(34.12±8.33),(25.67±4.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3+、CD4+/CD8+水平分别为(54.63±11.36),(1.22±0.65)和(55.52±12.02),(1.34±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D4+、CD8+水平分别为(33.78±8.23),(25.74±4.88)和(33.62±8.74),(26.32±4.85)与对照组的(34.12±8.33),(25.67±4.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恶性淋巴瘤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2.66±12.47),(28.25±6.32),(1.30±0.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34.12±8.33),(1.59±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恶性淋巴瘤患者CD3+水平为(58.63±11.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6±12.63),而CD8+水平为(29.63±3.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7±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可以作为诊断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分期以及免疫状态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恶性淋巴瘤患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在治疗后的变化。方法:运用MTT和APAAP法分别检测4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均显著降低,而且治疗后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而在治疗后2a未复发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与正常人接近。结论: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测定对恶性淋巴瘤病情的监测、治疗的指导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水平与难治性淋巴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初治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NK细胞的活性,化疗后随访分为难治组30例、有效组30例,以2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淋巴瘤患者组化疗前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数比健康对照组低(30.17±8.63与46.52±1.39,t=12.218,P<0.05;0.86±0.45与1.64±0.05,t=11.225,P<0.05;12.39±7.08与19.29±0.84,t=6.365,P<0.05),CD+3、CD+8细胞数比健康对照组高(76.14±10.71与70.48±1.44,t=-3.439,P<0.05;40.28±14.03与28.35±0.73,t=-5.625,P<0.05)。难治组化疗前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数比有效组低(27.70±7.81与33.13±8.82,t=2.163,P=0.036;0.67±0.27与1.10±0.52,t=3.272,P=0.003;9.87±6.60与15.40±6.58,t=2.771,P=0.008),而CD+3、CD+8 细胞数比有效组高(79.67±8.18与71.91±12.00,t=-2.540,P=0.015;44.70±13.99与34.98±12.41,t=-2.416,P=0.020)。结论 淋巴瘤初治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对判断、预测容易转归为难治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且治疗有效的DLBCL患者47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第2个周期、第4个周期结束后第3天采集静脉血,经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较化疗前与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的差异,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进行比较。结果 DLBCL患者组化疗前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70.04±8.87)%、(42.79±6.06)%、(1.68±0.59)%、(14.40±6.02)%]较健康对照组[(63.89±6.67)%、(32.72±5.77)%、(0.85±0.25)%、(9.95±5.24)%]低(P<0.05),而CD+8细胞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27.21±6.54)%比(39.92±7.11)%](P<0.05)。DLBCL患者组化疗第4个周期外周血CD+3、CD+4、CD+4/CD+8表达水平与化疗第2个周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组患者化疗第4个周期CD+3、CD+4、CD+8、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初治DLBCL患者体内存在着免疫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可作为反映DLBCL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较好参数,在临床上可用于免疫功能的监测,为DLBCL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人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永红  曹燕 《白血病》1999,8(6):35-3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初治NHL患者62例,采集静脉血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有无B症状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NHL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比例[(64.13±19.83)%、(27.10±8.20)%、(13.51±10.59)%]低于健康对照组[(65.78±10.69)%、(31.95±12.74)%、(18.76±7.36)%](P<0.05);CD8、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32.15±13.83)%、(10.44±3.00)%]高于健康对照组[(29.25±12.35)%、(7.51±4.36)%](P<0.05).NHL患者≤60岁组CD3、NKT细胞比例[(67.06±19.24)%、(4.91±3.69)%]明显高于>60岁组[(59.18±20.33)%、(4.89±3.05)%](P<0.05),T细胞NHL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细胞NHL组[(8.17±6.41)%比(7.11±2.53)%](P<0.05).NHL患者外周血CD3、CD4、NK、NKT细胞比例与临床分期相关(均P< 0.05);CD8细胞比例与IPI相关(P=0.000);Treg细胞比例与IPI、B症状相关(均P< 0.05).结论 NH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亚型之间存在不同,与临床分期、IPI、有无B症状等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采用SAP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将肺癌中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肺癌转移组CD3 、CD 4阳性率低于未转移组(P<0.05),CD 4/CD 8比值比正常组及未转移组低(P<0.05).(2)未转移组CD 8低于正常组及转移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且细胞免疫功能随病情进展逐步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喉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喉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测定喉癌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并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喉癌Ⅰ-Ⅲ期较Ⅳ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声门上型与声门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Ⅰ-Ⅱ级较Ⅲ-Ⅳ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术后半个月外周血CD8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CD3、CD4、CD4/CD8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三个月、术后半年、术后二年较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8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CD4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术后复发、转移或带癌生存的病人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一年时,无癌生存者与复发、转移或带癌生存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测定喉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了解病人的免疫状态,监视复发和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OKT系列McAb检测了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输注人胚胸腺细胞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表明输注后,OKT_3~ ,OKT_4~ 细胞较前有显著提高,OKT_8~ 细胞显著降低,OKT_4~ /OKT_8~ 比值亦有显著提高,小淋巴细胞总数变化与OKT_3~ 亚群的变化相一致,IgG也较前有所增加.这些变化,输注1个半月后较半月者更为显著.经肿瘤治疗,骨髓当处受抑状态,可将输注视为细胞移植范畴.胸腺内的早期T细胞可重组在受体胸腺组织内,实现免疫重建,纠正与Ts细胞分化有关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辅助化疗期间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就诊并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根据疾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每例患者化疗前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同时在第1个周期前、4或5个周期前、第8个周期前均进行外周血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无论是何种方案进行化疗,化疗均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减少;TC方案化疗后T淋巴细胞(包括CD;T细胞、CD;T细胞)明显减少,NK细胞在FOLFOX方案或XELOX方案化疗后明显减少。结论化疗使肿瘤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 ,CD4 ,NK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 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分期越晚,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 细胞水平越高;I、II期乳腺癌患者与III、IV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肺癌患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红细胞免疫粘附花环形成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结果:(1)肺癌组(55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CD3^ 、CD4^ 、CD^ /CD^8 比值低下正常人(20例)(P<0.05-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依次高于肺良性肿瘤组(15例)和正常人(P<0.05-0.01)。(2)肺癌RBC-C3bRR与CD4^ /CD8^ 成直线正相关(P<0.01,r=0.9131)。(3)Ⅲa,Ⅲb期肺癌,RBC-C3bRR,CD3^ ,CD4^ ,CD4^ /CD8^ 比值低于Ⅰ、Ⅱ期肺癌患和正常人(P<0.05-0.01),而RBC-ICR高于正常人(P<0.01)。Ⅰ、Ⅱ期病人CD3^ ,CD4^ ,CD8^ 低于正常人(P<0.01),RBC-ICR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肺癌患RBC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对于肺癌的诊断、治疗及病情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31例。平均4周期常规诱导化疗后行APBSC动员及采集。动员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采用常规剂量CHOP方案,霍奇金淋巴瘤(HL)病人采用高剂量单药CTX4g/m^2。预处理方案:异环磷酰胺(IFO)12g/m^2CTX4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移植后对原发灶直径大于4cm或有肿瘤残留的病灶给予局部补量放疗。结果31例病人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N108mo,中位缓解期43mo。其中1年无病生存26例(83.9%),2年23例(74.1%),3年21例(67.7%)。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国际预后指数(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LIPI)等传统预后参数在FL中的预后作用存在局限性。该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bsolute monocyte count,ALC/AMC)在中国人群FL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13年12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样化疗方案治疗136例初治FL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外周血ALC/AMC数据,并进行FLIPI评分。结果:根据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61例(44.9%),中危(评分2分)42例(30.9%),高危(评分3~5分)33例(24.2%);FLIPI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5%、95.2%和78.8%(P=0.090),2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ivival,PFS)分别为91.4%、74.6%和47.8%(log-rank=23.3,P<0.001);ALC/AMC≥4.7及<4.7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68.6%(P=0.005),2年PFS分别为96.0%和69.7%(log-rank=13.0,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LC/AMC≥4.7是独立于FLIPI的预后因素。对FLIPI无法区分的低危及中危患者,可通过ALC/AMC进一步细分为预后不同的两组(log-rank=7.535,P=0.006)。结论:对使用R-CHOP样方案的FL患者,ALC/AMC是简单可行的预后指标,反映患者机体免疫及肿瘤微环境并具有独立于FLIPI的预后意义。对于FLIPI难以区分的低危及中危患者,应当考虑ALC/AMC作为综合判断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NK、NKT细胞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NKT细胞的水平.结果:肿瘤切除术前NKT细胞水平在中低分化组较高分化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外周血中CD8+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1),CIM+/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同时NK与NKT细胞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手术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检查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NKT细胞水平有助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为食管鳞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