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晓东  杨敖霖 《江苏医药》2002,28(7):483-483
患者男 ,5 8岁 ,因上腹部包块 1周余入院。病史中无腹痛 ,无黑便 ,无四肢疼痛。体检 :神清 ,巩膜无黄染 ,心肺(- ) ,腹软 ,全腹无压痛 ,中上腹扪及 15cm× 10cm大小的肿块 ,质地硬 ,界限不清 ,无压痛 ,活动度尚可。甲胎蛋白2 5ng/ml,胸片无异常。B超示胰腺尾部混合性占位。上消化道钡餐示胃大弯侧外一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并有钡剂进入。腹部CT示肿块可能来自胰尾部。手术所见 :胃体大弯侧腔外见 12cm× 10cm× 4cm的肿块 ,表面不光滑 ,质地硬 ,有囊性感 ,包膜完整。腹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遂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  相似文献   

2.
女,68岁。左上腹肿块8年,伴疼痛,4年前曾呕血2次。近3个月来肿块增大较快,吐血一次约200ml。查体:贫血貌。上腹部偏左可触及巨大肿块,右缘超过腹中线4.5cm,下缘平脐上1.5cm,质硬,位置较固定,触痛。B超:左上腹见17×10cm密集回声块影,边界清,块影中心为条状气体强回声带。饮水后可见液体进入强回声带中,而呈狭长的液性暗区。胃镜检查报告胃体小弯侧溃疡型癌。X线钡餐检查:左上腹为软组织密度影所占据,未见钙化。胃小弯呈外压性改变,胃体小弯侧可见-11×4cm大小的盲袋样结构钡剂充填影,突出于胃轮廓外,内有不规则充盈缺损,胃体窦部粘膜皱襞尚…  相似文献   

3.
陈旭  杨文龙  付世豪 《贵州医药》2002,26(7):650-650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少见。国内杂志报告甚少。2 0 0 2年我院收治一例 ,并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 5岁 ,因半年来上腹部不适而求医 ,经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侧有一 2cm× 2cm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包块 ,突入胃腔 ,粘膜完整稍充血。活检报告 :粘膜炎性改变 ,未查见恶性肿瘤细胞。上消化道钡餐示 :胃体上部大弯侧可见 5× 4cm充盈缺损 ,考虑胃大弯平滑肌瘤。患者既往无溃疡病史 ,无呕血及黑便史。诊断为“胃平滑肌瘤”入院。入院后第 5日手术。术中见胃体大弯侧有 4cm× 3cm类圆形包块 ,表面光滑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性,44岁。因呕血、黑便3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中上部小弯侧前壁有一4×3cm大小肿块。肝胆B超检查未见异常。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位于小弯侧,胃体中下部,约4×3×1.5cm大小,包膜完整,包膜外血管丰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胃壁恶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为:CO34(+),S-100(+/  相似文献   

5.
胃神经鞘瘤少见,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60岁。病案号11101。自诉上腹部不适、腹胀、暖气三年,饭后加重。近一年排黑便三次,曾在某医院钡餐检查诊断为胃小弯肿物,转本院要求手术治疗。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钡餐检查:胃呈鱼钩型,张力较低,胃体小弯侧垂直部可见约4.8×3.4cm的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缘较整齐,但内下缘与周围分界较为模糊,粘膜皱襞呈束状分开,向两侧聚集,病变本身无移动性,胃壁柔韧度正常,充盈缺损周围胃壁蠕动存在。X线印象:胃体小弯侧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性 ,42岁。主诉反复咳嗽 3月余 ,发现右上胸壁肿物 2 0d来我院就诊。门诊X线摄胸骨片示 :正位见胸骨柄右缘有软组织肿块影 ,侧位见胸骨柄骨质密度减低 ,诊断为胸骨柄肿瘤收入院。入院检查 :右颈部及右锁骨下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 ,质硬 ,无压痛 ,右上胸壁可见一约 3 .0cm× 3.0cm大小的肿物 ,质硬 ,不移动 ,轻压痛。T 37℃ ,WBC 12 .1×10 9 L。常规X线胸透发现 :左下肺门区心影后有一团块状密度增高影。X线摄胸片 :左下肺门区团块状病灶大部分与心影重叠 ,侧位病灶位于心影后 ,肺门区可见结节影 ;胸骨柄可见骨…  相似文献   

7.
一男性48岁病人,主诉4月前劳累后突然呕血,量约200毫升,并发现左上腹痞块。发病时无腹痛及发热。体检,肝未及,脾肿大助下四指,质偏硬,无压痛,半月后出现腹水。X线食管、胃钡餐检查:图1,仰卧位。图2,俯卧位(见封三)。片示胃底,胃体小弯侧广泛结节状充盈缺损。结节大小不等,大可似鸽卵。向胃腔内突起,突起表面较光整,相应区胃壁显著肿厚,与正常胃壁交界处较柔软,无明显僵硬、狭窄改变。食管末段与贲门位置一起受压向下移位(大箭头)。食管末段通畅,皱襞整齐。胃底、胃体上部大弯侧相当脾床部位有明显压迹存在(小箭头)。诊断:胃底静脉曲张。手术中见胃底、胃体小弯侧粘膜下静脉支呈血管瘤样扩张,向胃腔内突起,酷似肿瘤。质地柔软,加压可使团块缩小。胃冠状静脉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5 4岁。因进行性吞咽梗阻伴胸骨后疼痛 3个月入院。进半流质 ,饮食时胸骨后刺痛明显并向背部放射 ,近期体重减轻。查体 :精神稍差 ,身体略消瘦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余查体未见异常发现。行电子胃镜检查示 :距门齿 2 5~ 2 7cm食管后壁可见 2cm× 2cm肿物突于腔内 ,中间凹陷 ,充血糜烂 ,活检质脆 ,上下方食管未见异常。病理报告 :食管粘膜小细胞未分化癌。纵隔CT示 :纵隔增宽 ,主动脉上方可见直径约 3cm× 3cm肿大淋巴结影。诊断 :食管(中段 )小细胞未分化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食管原发性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发…  相似文献   

9.
王菁  徐美林 《天津医药》2003,31(3):150-150,F002
1病例报告患者男 ,70岁 ,主因前胸部不适近1年 ,进食困难20d ,于2001年12月29日入院。上消化道造影及食管镜检查示 :贲门小弯侧壁黏膜充血 ,直径约5cm。胸片示 :左胸壁球形阴影 ,约4cm×3cm。临床行胃大部切除及左胸壁肿物切除手术。术中见 :胃小弯肿物 ,约7cm×5cm×4cm ,质硬 ,胃左动脉淋巴结肿大 ;左胸壁有一肿物 ,直径约6cm ,质软 ,包膜尚完整。新鲜标本病理 :(1)肉眼观察可见①于贲门及胃小弯可触及一鸭蛋大小肿物 ,质坚硬。切面 :贲门部见一约6.2cm×5.6cm肿物 ,为灰黄色 ,沿胃小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2岁,自述上腹部疼痛2月余,近日来腹痛加重,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胃呈右位,空腹大量潴留液,钡充盈相时,胃体大小弯侧可见不规则小的充盈缺损,呈锯齿状,充盈加压相对增粗,紊乱,有的充盈缺损周围呈“环堤”状改变;于小弯侧角切迹上可见一龛影,周围粘膜呈不规则纠集;胃壁僵硬,肌张力下降,胃体部扩张,呈“管状”。小肠及大肠均对称性异位,钡剂充盈,通过良好。诊断:①胃体部浸润型癌。②小肠,大肠转位。胸片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胃镜病理检查:胃体上部溃疡型胃癌(进展型)。彩色多普…  相似文献   

11.
【病例】女,56岁。主因进食哽噎感1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进食干硬食物时出现哽噎感,近期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不伴反酸、嗳气、烧心,无恶心、呕吐,无柏油样便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营养中等,心率、血压均正常。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坦,未触及明显包块,肛门直肠指检未触及肿物。行胃镜检查示:食管通畅,贲门下前壁可见一长圆形肿物,约3 cm×3 cm×2 cm大小,表面光滑,触之软。考虑贲门下小弯侧黏膜下肿瘤。行上消化道造影示:胃体小弯侧可见一类圆形充盈缺损,大小约3·5 cm×2·3 cm,边缘锐利清晰,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5岁。因食后饱胀不适1年就诊。胃肠钡餐造影:食道(-),胃底见有一个约3×2.5cm类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整,与胃壁紧连.卧位时该影被钡剂淹没.胃窦部粘膜增粗,窦部小弯侧扩张性差,见2.5cm 长胃壁僵硬.十二指肠球部充盈不完整.X 线诊断:胃底良性肿瘤(平滑肌瘤);胃窦  相似文献   

13.
刘铁梅 《河北医药》2001,23(9):695-695
我院自 1989~ 1999年以来 ,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有 39例 ,占同期胃癌5 6 4例的 6 .8%。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39例病人中男 32例 ,女7例 ;平均年龄 44.7岁。患者无论病程长短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疼痛、胀气、消瘦、纳差、嗳气、呕吐、黑便等症状。1.2 病理诊断  ( 1)病变部位 :胃角 7例 ,胃窦 19例 ,胃体下部 11例 ,胃体上部小弯侧 2例。 ( 2 )病变大小 :直径平均 1.76cm ,4cm以上 2例。 ( 3)早期胃癌的分型 :隆起型 1例 ;平坦型 14例 ,包括Ⅱa型 3例 ,Ⅱb型 2型 ,Ⅱc型 4例 ,Ⅱb +Ⅱc型 5例…  相似文献   

14.
胃肠造影、胃镜及胃部CT对胃平滑肌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胃平滑肌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胃镜及胃肠造影初步诊断为胃平滑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胃镜表现、胃肠造影表现;并分析其CT表现,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胃肠造影表现:14例在胃底或胃体可见半圆形或边界光整的充盈缺损,胃壁蠕动正常,胃粘膜皱襞展平,3例在充盈缺损表面可见小龛影.胃镜:14例在胃体或胃底部可见粘膜隆起、质韧、边界清晰,其中3例可见胃粘膜表面有小溃疡.CT表现:12例可见在胃体或胃底部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位于胃壁,与周围组织关系分界清晰;2例胃壁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胃肠造影、胃镜及胃部CT对诊断胃平滑肌瘤各有优缺点,胃镜或胃肠造影与胃部CT结合检查,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性,78岁,因左上腹部肿块近1年入院。上腹部可触及直径约18cm的圆形肿块,表面凹凸不平,可推动。钡餐检查:胃体小弯侧有一半圆型巨大压迹,边缘不整齐,局部黏膜不规则,胃壁柔软,可触及肿物。  相似文献   

16.
我院先后收治3例胃平滑肌忡瘤(胃平滑肌瘤2例,肉瘤1例),术前均误诊。现分析如下: 例1,男,45岁,因上腹部闷痛2年余,伴呕吐咖啡样物一次入院。体检上腹部稍压痛,余无阳性体征。X线钡透示胃底部气影减少,有块影,体部粘脱皱壁紊乱,大部分中断消失,并见充盈缺损。胃壁较僵直,蠕动波消失。诊断胃体癌。手术所见:近贲门胃底部后壁肿物向胃腔内隆起约4×4×5cm,质中等硬。胃周围淋巴结无肿大。术中诊断胃平滑肌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一点癌临床少见,我院从1990年3月至1994年7月共进行1700例胃镜检查,发现1例胃粘膜一点癌,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2岁。因工作疲劳后觉上腹闷痛1个月,服胃药症状未减而行胃镜检查。胃镜示胃窦部小弯侧直径为0.2cm不规则糜烂灶,上披薄白苔,周围粘膜轻度充血。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为高分化腺癌。半个月后行胃大部切除,检查胃壁软,未见肿块,胃旁淋巴结不大。切开胃壁见胃窦部小弯侧有0.2cm糜烂灶,胃标本作连续节段切片检查,未再发现癌组织,随访4年健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6 4岁。因尿频、排尿不畅 2 7年 ,近 1个月加重 ,于 1997年 1月 18日入院。KUB平片发现耻骨联合上方有一 13cm× 8cm椭圆形不透光结石影。B超示膀胱区可见直径 8cm半圆形强回声带 ,后方拖有宽大之声影。临床诊断 :膀胱结石合并膀胱癌。同年 2月手术 ,从膀胱内取出一 13cm× 8cm× 6cm巨形结石 ,色灰黄 ,质硬 ,重 45 0克。摘除结石后发现输尿管间嵴后方有一直径 3cm隆起之肿瘤。膀胱颈右侧为境界不清之溃疡 ,并附有胶冻样物。送快速病理检查 ,结果为 :膀胱侧壁粘膜下见大片伴有角化的鳞状上皮化生、增生、非典型增…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18岁。因右下胸壁肿物迅速生长 10月余入院。偶感局部疼痛 ,且疼痛于呼吸时加重 ,无咳嗽、咯痰及低热、盗汗 ,无胸憋及气促 ,无明显消瘦及疲乏。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右下胸壁后外侧可见一约 10 .0cm×9.5cm× 3 .5cm大小肿块 ,质地中等 ,固定 ,表面皮肤无红肿 ,触痛 (-)。彩超示 :右侧胸壁可探及 10 .4cm× 7.0cm条状强回声 ,伴声影。胸部正侧位及切线位片示 :右胸壁巨大软组织肿块 ,右侧第 10肋呈溶骨性破坏。术前诊断 :右下胸壁巨大肿瘤。在全麻下行手术探查 ,沿肿物做斜梭形切口 ,切开右侧第…  相似文献   

20.
王家卿 《云南医药》2002,23(3):266-266
某女 ,4 5岁 ,因反复右上腹痛 2 1年就医住院。 1988年腹部B超首次发现胰腺主胰管内结石。病程中无畏寒发热及黄疸。查体 ,一般情况可 ,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部无阳性体征。血糖、血尿淀粉酶及肝肾功正常。腹部B超示 :胰腺大小形态正常 ,主胰管扩张内径 1 3cm ,胰腺实质变薄 ,胰头胰尾处主胰管内可见多个强光团回声 ,最大者直径3cm ,其后伴声影。腹部X线正位片示 :中上腹不规则斑片状、柱状钙化灶 ,侧位片示钙化灶位于第2 ,3腰椎水平前 1~ 3cm处。磁共振报告 :主胰管扩张 ,胰头及胰尾主胰管内各有 1粒 2cm× 3cm大小的结石 ,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