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针药复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和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行LC患者39例,随机分成针药复合麻醉组(针药组)和全麻组。针药组先行电针刺激1~30 min,穴取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后2 h、术后第1、3天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h两组总T淋巴细胞(CD+3)、抑制T淋巴细胞(CD+8)较麻醉诱导前降低(均P<0.05);全麻组辅助T淋巴细胞(CD+4)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CD+4无显著改变,CD+4 /CD+8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3天针麻组TNF-α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针麻组患者术后恶心例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对LC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急性颅内出血患者血清炎性指标、GCS评分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颅脑外伤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术中采取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与丙泊酚静脉泵注麻醉,观察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颅内压、GC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4天、第14天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毕(t_1)、手术结束后12 h(t_2)、手术结束后24 h(t_3)血清S-100β、NSE、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_0)(P均0.05),但观察组上述各时间点S-100β、NSE、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t_1、t_2、t_3时点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t_0时点(P均0.05),且观察组t_3时点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急性颅内出血患者在开颅手术过程中的炎性因子释放,有效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3.
Gu CY  Shen LR  Ding YH  Lou Y  Wu HG  Shi Z  Ma XP 《中国针灸》2011,31(3):236-240
目的:比较针药复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行LC患者39例,随机分成针药复合麻醉组(针药组)和全麻组.针药组先行电针刺激15~30min,穴取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后2h、术后第1,3天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两组总T淋巴细胞(CD3+)、抑制T淋巴细胞(CD,)较麻醉诱导前降低(均P<0.05).全麻组辅助T淋巴细胞(CD4+)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CD4+无显著改变,CD4+/CD8+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TNF-α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患者术后恶心例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对LC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帕瑞昔布钠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 L。于术前1 h(t0)、术后2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48 h(t3)各时点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帕瑞昔布钠组患者t1及t2时MMSE评分及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t3时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帕瑞昔布钠组t1及t2时血清IL-I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P均0.05),而t3时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抑制炎性反应,减少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TnT)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同的麻醉与体外循环,观察组患者于体外循环开始前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对麻醉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血清TnT及IL-6、IL-8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1时段,两组患者血清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段,两组患者血清TnT、IL-6、IL-8水平均显著上升,但是观察组患者血清TnT、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加用参麦注射液处理可通过控制和降低患者血清TnT及IL-6、IL-8水平,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腹膜炎术后肠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寻一种疗程短、疗效好、经济方便、安全可靠的治疗腹膜炎术后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腹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西医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后6 h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次数,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且分别在术后第2、5、7、14 d完成灌肠治疗后4h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7±1.3)h、(4.6±3.4)h、(12.2±4.8)h和(6.2±2.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4.3)h、(13.1±3.9)h、(25.2±5.2)h和(14.3±3.7)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体征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2、5、7、14 d后IL-6水平显著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在术后第2、5、7d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后两组基本持平。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促进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了血清IL-6水平,从而减轻了机体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肾片对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标准基础治疗+保肾片)和对照组4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标准基础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术后24 h治疗组TNF-α、IL-6、IL-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治疗组SCr、hs-CRP、IL-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4 h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TNF-α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72 h SCr、hs-CRP、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24 h hs-CRP、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72 h SCr、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结论保肾片在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降低术后Scr水平及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保护和修复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与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对比2组麻醉前30 min(t_0)、切皮后1 h(t_1)、术后4 h(t_2)、术后24 h(t_3)、术后72 h(t_4)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应激激素水平,并记录2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A组在t_1~t_4的CD3~+、CD4~+、CD4~+/CD8~+均高于B组(P均0.05)。A组t_1~t_4催乳素(PRL)水平、生长激素(GH)水平、IL-8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A组t_2~t_4的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2组在术后t_2~t_4各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较于全凭静脉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开展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方案可有效减轻免疫功能抑制,降低应激激素水平,且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肺癌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对肺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变化及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 (EL TSA)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 ;针药麻组与全麻组肺癌手术患者各 2 5例 ,分别在术前、术后第 1d、术后第 8d测量 TNF含量作比较。结果 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在术前和术后第 1d作两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在术后第 8d作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针药麻组明显优于全麻组。结论 针刺能降低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 ,对肺癌手术患者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PCI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治疗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综合射血等容期(Tei)指数。结果 与术前比较,治疗组术后2h、24h静脉血MDA升高、SOD降低(P<0.05);IL-6及TNF-α术后24h、48h、1周时明显降低(P<0.05,P<0.01);Tei指数术后24h就有所改善(P<0.05),1周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术后2h、24h静脉血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1):IL-6、TNF-α术后1周才出现降低(P<0.05);Tei指数术后1周有所改善(P<0.05)。两组比较,血清MDA、SOD术后2h、24h差异有显著性(P<0.01);IL-6、TNF-α术后24h、48h、1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Tei指数术后24h、1周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的脑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选取双侧合谷、曲池和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用HANS穴位刺激仪从麻醉前30 min开始实施TAES至术毕,刺激频率2/100 Hz,强度8~12 mA。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颅内操作6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ET水平在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GRP水平在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在T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在T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S100β在T1、T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可以调控CGRP/ET,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还可能通过调节IL-6水平而降低其介导的促炎性反应,发挥其神经营养作用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麻醉手术对老年人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不同部位手术对老年人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ASA ~ 级的择期手术 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输糖 )与对照组 (不输糖 )。观察组依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不同分五组 : 组 12例 ,全麻行胸腔手术 ; 组 9例 ,全麻行腹腔手术 ; 组 10例 ,硬膜外麻行腹腔手术 ; 组 9例 ,全麻行其他手术 ; 组 10例 ,硬膜外麻行其他手术。全部病例术前一天空腹测血糖 ,术中、术毕复查血糖 ,所获数据均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组术中、术毕血糖均升高 ,观察组升高显著 ,P<0 .0 0 1;硬膜外麻组与全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胸腔、腹腔手术较其他部位手术血糖升高显著 ,P<0 .0 5。结论 :胸腔、腹腔手术范围广 ,牵拉频繁 ,老年人反应性高血糖明显 ,应激反应强烈。术中输糖是血糖增高的原因之一 ,提示 3小时以内的手术术中不必输糖 ,可以平衡液代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电针频率对肺切除患者血清IL-1、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N  Ma W  Shen WD 《中国针灸》2012,32(6):523-526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频率下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术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为针刺麻醉电针频率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56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22例)、Ⅱ组(16例)、Ⅲ组(18例)。各组均行常规药物麻醉,全麻前30min,Ⅱ组、Ⅲ组予电针后溪、支沟、内关、合谷,Ⅱ组予连续波型,频率2Hz,Ⅲ组予疏密波型,频率2Hz/100Hz,电针刺激维持至手术结束。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患者术前24h、切皮后10min、术后24h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3组患者切皮后10min IL-6较术前24h显著上升(均P<0.01),IL-1含量变化不大(均P>0.05);与切皮后10min比较,Ⅰ组与Ⅲ组患者术后24hIL-1含量显著上升(均P<0.01),Ⅱ组则变化不大(P>0.05);3组患者术后24hIL-6含量较切皮后10min均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2Hz电针频率针药复合麻醉能部分调节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围术期机体的应激反应,保护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赵艳  林雅丽  丁艺  银世杰 《河北中医》2021,43(1):121-125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前1 d、术前30 min行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对照组40例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此后在常规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  相似文献   

15.
针刺麻醉复合丹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函  王祥瑞  王震虹 《针刺研究》2002,27(3):186-191
目的 :观察针刺麻醉复合丹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维持心肌线粒体的功能。方法 :1 8只中国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针刺麻醉组、针刺麻醉复合丹参组 ,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即刻、灌注前即刻、灌注 2hr三个时间点MAP、HR、ECG ,测定血浆IL 8、乳酸浓度 ,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区、非缺血再灌注区线粒体的99mTc MIBI摄取率。结果 :血IL 8、乳酸浓度对照组、针刺组、针刺麻醉复合丹参组逐步减少 ,心肌缺血再灌注区线粒体99mTc MIBI摄取率逐步增高 ,血乳酸值和线粒体99mTc MIBI摄取率有强负相关关系。结论 :IL 8参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再灌注损伤 ,针刺麻醉、针刺麻醉复合丹参能减少IL 8的产生及减弱其作用效应。针刺麻醉能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维持心肌线粒体的功能 ,丹参对针刺麻醉的心肌保护效应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全麻,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12h后使用吗啡的剂量和在不同时间内的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完成手术12h以后,观察组的吗啡用量和重度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1h、4h、8h、12h和24h的VAS评分,对照组的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胃癌根除术后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吗啡用量明显减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全麻(对照组)和针刺复合全麻(针麻组)。两组均以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针麻组在全麻诱导前应用针麻仪刺激器(取双侧内关、合谷、曲池穴)进行电针刺激,针麻诱导15 min后与全麻组一样开始全麻诱导和维持。并运用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连续血流动力监测仪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意识消失时、气管插管即刻、手术开始时、术毕、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位时间维库溴铵用药量针麻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及血流加速度指数(ACI)在麻醉诱导期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或P<0.01), 在插管即刻和拔管时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或P<0.01),而针麻组无明显变化;插管即刻和拔管时,MAP、RPP、SVR和ACI对照组明显高于针麻组(P<0.05或P<0.01)。结论 针刺复合麻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血液循环趋于稳定,并且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基层卫生院行急诊剖宫产术的3种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EA)、蛛网膜下腔麻醉(SA)、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基层卫生院拟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硬膜外麻醉(EA)组、蛛网膜下腔麻醉(SA)组。SA所用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5ml,硬膜外麻醉所用药物为1.6%利多卡因。术中监测ECG、SpO2、NIBP。记录麻醉阻滞效果、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产妇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患者头痛发生率。结果:(1)麻醉效果优良率:SA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2)最高阻滞平面SA组、CSEA组高于EA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用时比EA组短有显著的差异性(P〈O.05);(3)从麻醉开始操作到胎儿妤出用时。sA组略短于CSEA组但明显短于EA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4)术中产妇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sA组、CSEA组略高于EA组。3组相比无意义(P〉0.05);(5)SA组术后头痛发生2例略高于其余两组但无差异性;(6)3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操作技术简单,麻醉效果又好,费用成本更低,更适用于基层卫生院行急诊剖宫产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北平  孔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4):3004-3006,3088
目的研究围术期静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开胸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血浆细胞因子释放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开胸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25例。氟比洛芬酯组手术开始前30 min、切皮后6 h给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组术前30 min、切皮后6 h给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2组患者术后镇痛均采用PCIA,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2 h、6 h、24 h、48 h、72 h静息、咳嗽时VAS评分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静注氟比洛芬酯前、术后24 h、48 h、72 h血浆IL-1β、IL-6、IL-8、IL-2、TNF-α含量。结果氟比洛芬酯组PCIA按压次数较对照组少,术后2 h、6 h、24 h、48 h静息、咳嗽时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2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血浆IL-1β水平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氟比洛芬酯组术后24 h、48 h血浆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均0.01),氟比洛芬酯组术后24 h血浆IL-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氟比洛芬酯组血浆IL-2水平在术后24 h、48 h抑制程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减轻(P均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改善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的质量,减少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创伤引起的血浆IL-2的抑制,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探讨葛根素(puerarin)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炎性反应机制。方法:选择先心病小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葛根素预处理观察组(观察组),一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于CPB前静脉输注葛根素4mg/kg,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T1:CPB前(基础值);T2:主动脉开放后1h;T3:主动脉开放后2h;T4:主动脉开放后4h采集患儿全血4次,4ml/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时点血清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specific myocardialtroponin T,c-TNT)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时点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各时点血清c-TNT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时点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浓度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先心病小儿开心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炎性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