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CHF患者796例,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进行心理评定,HAMD评分<8分为无抑郁,≥8分为抑郁,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HAMD评分≥8分,抑郁患病率19.22%。抑郁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年龄≥65岁高于<65岁患者;病程≥24个月高于病程<24个月;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者高于工作和生活能力存在者;吸烟者低于不吸烟者(P<0.05,P<0.01)。女性、年龄≥65岁、病程≥24个月以及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者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吸烟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降低。结论约1/5的CHF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女性、年龄≥65岁、病程≥24个月以及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的患者有更高的抑郁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周围动脉疾病被认为是晚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但与冠状动脉疾病相比谁的预后更差呢为了比较周围动脉疾病患者与危险因素匹配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长期预后,有学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慢性心衰的关系.方法将1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并发慢性心衰组和无慢性心衰组,对比观察二组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冠心病并发慢性心衰均为多支血管病变并发现存在冠状动脉至少1支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闭塞率100%,均有侧支循环形成,与无慢性心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慢性心衰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抑郁状况,探索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1年结局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重大慢性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对41家医院的582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以问卷和住院病历信息提取的方式获取基线信息,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8评估患者抑郁情况,P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DESIRE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纳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血运重建治疗的6005例患者。本研究从中选择ACS患者4865名,分为年龄〈40岁组135名、40~49岁组738名、50~59岁1329名、60~75岁2425名、〉75岁238名,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ACS患者中以男性为主(男女之比为77.1%比22.9%,P〈0.05),其中女性患者比例在50~59岁组(18.3%)、60~75岁组(30.6%)、年龄〉75岁组(28.6%)比〈40岁组(3.05%)、40~49岁组(7.5%)明显增加。50~59岁组、60~75岁组、年龄〉75岁组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而年龄〈40岁组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多见。年龄〈40岁组、40~49岁组患者多与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冠心病家族史有关 50~59岁组、60~75岁组及年龄〉75岁组患者多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此外在60~75岁组及年龄〉75岁组患者中血肌酐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并且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除60~75岁组(2.18±0.81支)与〉75岁组(2.23±0.81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40岁组1.67±0.81支,40~49岁组1.86±0.84支,50~59岁组2.04±0.85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75岁组更多见到开口病变(12.2%)。年龄〈40岁组及年龄〉75岁组的血运重建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患者血运重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75岁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较低(66.8%),与其他各组(〈40岁组81.5%,40~49岁组81.7%,50~59岁组78.7%,60~75岁组74.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年龄〉75岁组患者院内MACCE为5.0%,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BRIG基线资料中,接受导管检查的963例患者,将其按年龄分组分为5组,<45岁组83例、45~54岁组194例、55~64岁组281例、65~74岁组290例、>75岁组115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连续选取解放军第252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ACS行PCI治疗的患者52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67)和对照组(n=453),分别统计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既往心力衰竭病史,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影像结果、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及住院期间血糖、血脂、血常规等血液检查指标。结果67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此外,心力衰竭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较长、对比剂用量明显增多、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累及前降支病变比例明显增多、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明显减少、心肌梗死比例明显增加(P<0.05)。血液检查指标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白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前降支病变、白细胞计数、尿酸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结论前降支病变合并入院白细胞计数、尿酸水平明显升高的老年患者为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检查的老年女性患者109例,根据CFR值诊断冠状动脉CMVD,并将其分为CMVD组(CFR<2.0)55例和非CMVD组(CFR≥2.0)54例,比较2组临床基线资料并分析与CMVD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CMVD组比较,CMVD组体质量指数、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G、LDL-C、脂蛋白相关磷酸酶A2(Lp-PLA2)显著升高,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p-PLA2、hs-CRP与CFR呈负相关(r=-0.816;r=-0.39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Lp-PLA2水平升高是老年女性患者发生CM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p-PLA2诊断老年女性CMVD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655~0.836)...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焦虑抑郁因其高发生率而备受瞩目。焦虑抑郁不论发生于ACS前或后,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是ACS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着重分析ACS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生活质量(QOL)。[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抑郁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广泛而持续的存在。ACS后的抑郁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增加医疗支出,并且是心脏事件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导致不良预后的机制包括:对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依从性差;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小板活化;慢性炎症等。认知行为疗法和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用于治疗ACS后抑郁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显示改善预后的趋势。本文对ACS后抑郁的患病率、治疗,其对预后的影响及其产生影响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短期动态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共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获取患者白天(d),夜间(n)和全天24 h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BPV),根据发病后90 d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20例)和预后不良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BPV的差异,分析BPV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预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心脏病 (CHD)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布及CHD预测指标。方法 :对 6 7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左右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0 %、左主干管腔狭窄≥ 5 0 %判定为CHD。结果 :发现并发有CHD患者 (CHD组 ) 86例 ,平均年龄大于非CHD患者 (非CHD组 ) ,多支病变 4 8例(5 5 .81% )。CHD组中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多于非CHD患者。有无心绞痛症状与是否并发CHD无明显相关 ,各种瓣膜病变CHD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CHD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指征 ,心绞痛不是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并发CH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无ST段抬高ACS患者共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284例)与早期有创干预组(261例),并根据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随访30天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评价不同TIMI危险评分对两种干预策略疗效的影响。结果早期有创干预组的随访30天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3.5%(9/261)]及30天与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0.0%(26/261),21.1%(55/261)]低于随访同时期的早期保守治疗组[分别为8.1%(23/284)、16.9%(48/284)和28.2%(80/284),均P〈0.05];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天TIMI危险评分高分组[12.2%(5/41)]和随访6个月的高分组及中分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0%(9/41),12.7%(20/158)]明显低于随访同时期保守治疗组[随访30天高分组37.3%(19/51);随访6个月高分组74.5%(38/51),中分组30.4%(49/161);均P〈0.01];在TIMI危险评分低分组中两种治疗对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IMI危险评分高及中分组无ST段抬高ACS患者中,早期有创干预较早期保守治疗策略能明显降低复合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对TIMI危险评分低分组者,两种干预策略的疗效无明显著别。  相似文献   

14.
小而密LDL--冠状动脉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代谢异常、血液凝固失调以及与遗传、环境等基础因素有关的血管慢性炎症共同造成的疾病过程。既往有大量的临床和病理研究表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是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亚组份不同特性较其他血脂测定指标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而富含甘油三脂(TG)的LDL亚组分更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并观察到密度高而颗粒小的LDL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 LDL亚组分的提出与形成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LDL颗粒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对COPD并发焦虑抑郁进行风险评估。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纳入的COPD患者295例为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成COPD组及COPD并发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对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295例COPD患者中,焦虑/抑郁者131例(44.4%),其中并发焦虑者111例(37.6%),并发抑郁者104例(35.2%),同时焦虑抑郁者有84例(28.5%)。COPD并发焦虑抑郁组mMRC评分、CAT评分、病程高于无焦虑抑郁者。而FEV1%pred较无发焦虑抑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学历、年治疗费用、过去1年是否急性加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COPD并发焦虑抑郁为因变量,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mMRC评分、CAT评分、FEV1%pred、病程)为自变量,分别行单因素逻辑回归,显示变量与COPD并发焦虑抑郁有关(P<0.05)。CAT评分(OR=1.074,P<0.05)、FEV1%pred(OR=0.981,P<0.05)是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论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FEV1%pred低,mMRC评分、CAT评分高。CAT评分、FEV1%pred是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对CAT评分高、FEV1%pred低的COPD患者风险较高,进行筛查,为预测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提供预警,早发现、诊断及治疗,从而提高COPD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老年人具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潜在危险性。该研究旨在比较造成心血管死亡的新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作用地位已确立,而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提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但也有研究显示,低总胆固醇水平可能预示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良。如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目前还缺乏足够研究。本文中我们将支持及反对慢性心力衰竭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与术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3至2010-09间在我院接受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术前采集患者血样,以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本研究应用PHQ-9抑郁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PHQ-9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为观察终点,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CABG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与术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共收集234例CABG患者,共计232例完成了随访,另外2例为院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0.8±8.6)岁,其中女性比例为18.5% (43/232),CABG患者术前抑郁障碍者发生率为18.1% (42/232),术后1个月抑郁障碍者的发生率为14.7%( 34/232),患者6个月抑郁障碍者发生率为18.1% (42/232)高于前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术后抑郁障碍者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20.9%:13.2%,P=0.197;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20.9%:17.5%,P=0.594).术后抑郁障碍者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障碍者[术后1个月:(5.4±5.1)mg/L vs(3.0±2.9) mg/L,P<0.01;术后6个月:(4.9±4.7) mg/L vs(3.0±3.0)m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术后1个月、6个月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调整,得出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影响CABG患者术后早中期抑郁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本院180例CABG患者围术期行心理测评,评价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存在焦虑状态或(和)抑郁状态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状态组(n=103例)和对照组(n=77),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42.2%、39%,二者均有的占23.9%;2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低、无固定工作、负性家庭生活事件、患者为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术前合并焦虑抑郁、术前脑卒中史、初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术后刀口疼痛评分>6分及ICU停留时间长为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P=0.018)、负性家庭生活事件(P=0.046)、术前合并焦虑抑郁(P=0.023)、初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P=0.038)是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基层三级医院,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发病率比较高,应该重视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筛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具有多重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研究发现 ,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往往聚集于同一个个体 ,形成代谢紊乱综合征〔1〕。这样 ,不仅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 ,而且也加重冠状动脉(冠脉 )病变的程度。因此 ,本文采取病例对照的方法 ,旨在分析具有多重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收集我科 1 999年 1 2月~ 2 0 0 2年 1 0月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346例 ,根据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数目分为两组 :①多重危险因素组 :有≥ 3个危险因素 ,共 2 4 3例 ,男 2 1 8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0 .2 7± 1 0 .72 )岁 ;②对照组 :有 <3个危险因素 ,1 0 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