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肌内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A型肉毒毒素 (BTXA)对于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治疗前后均在本院专科门诊确诊、随访并行有关检查。注射剂量依据痉挛肌肉的大小、数量和痉挛程度以及治疗反应而定。采用多点肌内注射的方法。结果 BTXA注射治疗后眼睑及面肌痉挛明显减轻或消失。症状明显改善者占86 5 % ,一般注射后 10d见效 ,疗效持续 6~ 2 6周。结论 面肌痉挛大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A型肉毒毒素治疗以其效力强、疗效确实、少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等特点成为治疗该类疾患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药》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刺激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62例跖屈畸形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在电刺激引导下给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3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测量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并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变化。结果62例患儿在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踝关节活动度较注射前改善(P<0.05);注射前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越轻,则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长。无一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结论电刺激引导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能在较短时间缓解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肉痉挛,改善异常姿势及其运功功能。  相似文献   

4.
邵岚  肖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04-2908
目的:探讨下肢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躯体运动功能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1例2岁1个月~9岁6个月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患儿均给予系统性康复治疗6个月,注射组在入组第一天给予1次BTX-A注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量化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走跑跳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生理领域的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提高趋势更明显,而心理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辅助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但是短时间内对其社会、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肌肉痉挛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肌肉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肢体肌肉痉挛、应用BTX-A(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患者,观察治疗后的肌张力变化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的Ashworth评分(1.1±0.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Fugl Meyer评分(61.5±6.9)分、ADL评分(60.5±5.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腿三头肌、肱二头肌、屈指肌处不同剂量组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明显下降,但同一位置内不同剂量组(A、B组)的Ashworth评分下降幅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对肌肉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邵帅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药》2017,38(9):1107-1110
目的 探讨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ITP)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岁、Ⅱ~Ⅲ级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ITP。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Barthel指数量表(ADL)及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评分结果。结果 试验组共完成46例,对照组共完成44例。治疗前两组的GMFM、FMFM、ADL、BBS评分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MFM评分为(82.66±11.13)分、FMFM评分为(118.83±19.0)分、ADL评分为(64.24±18.68)分、BBS评分为(35.09±12.50)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T联合ITP及单用NDT均可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能力,但NDT联合ITP的疗效优于单用NDT。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3):695-697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儿给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和评价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疗效按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评分值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月采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的评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GMFM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月观察组MBI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A型肉毒毒素辅助于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明显缓解其肌肉痉挛,改善其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治疗46例.结果治疗有效率100%;作用持续时间>6个月者39.1%,3~5个月者47.8%,<3个月者13.0%;副作用轻微、可逆.结论该疗法安全有效,可作为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增强核心肌群力量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5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对所有患儿进行编号,将前34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余3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肌肉自主运动情况、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评分)变化、Gesell发育量表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0 m步行测试(10MWT)和阶梯试验(TST)测试结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4%vs 64.52%,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各区评分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GMFM各区评分以及各项Gesell评分随治疗时间逐渐升高,观察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10m步行时间、10m步数以及上下阶梯时间减少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能够显著增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核心肌群力量,使其粗大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治疗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与单纯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的9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2HPAZV/7~10DZV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入左氧氟沙星0.2 g,丁胺卡那0.2 g,异烟肼0.2 g。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痰菌涂片阴转率、免疫功能、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水平和症状的消失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痰菌涂片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INF-γ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INF-γ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发热、咳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化疗,不仅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消失,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阳关穴位注射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腰阳关穴位注射,2组均2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估2组治疗前后的各区分值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GMFM评估各区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GMFM评估各区分值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B、C、D区分值升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腰阳关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组(埋线组)和电刺激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组(肉毒素组),观察治疗1月后患儿的踝背屈曲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结果肉毒素和埋线治疗1月后患儿踝背屈曲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埋线组对患儿踝背屈曲度的改善弱于肉毒素组(P〈0.05),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与肉毒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中D区和E区得分、GMFCS评定等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经穴结合Bobath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6~21月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2组治疗前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中坐位功能区(B区)的评估,同时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组针刺督脉经穴,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GMFM(B区)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GMFM(B区)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GMFM(B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督脉经穴结合Bobath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勇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30-31,38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尚无独坐能力的6~18个月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前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坐位功能区(A区、B区)的评分,采用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法治疗,2次/d,20d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后观察GMFM(A区、B区)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GMFMA区、B区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达85%。结论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坐位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徐艳红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药》2016,37(9):1071-1074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及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P患儿的母亲,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予以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而对照组仅予以一般心理支持治疗。在入组时、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CP患儿母亲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SDS与SA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疗效与母亲年龄、母亲学历、患儿年龄、患儿性别及居住地无相关性(P>0.05)。结论 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CP患儿母亲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浴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障碍的短期疗效。方法:治疗前测定患儿足背屈角,并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采用药浴加推拿方法,作用于小腿三头肌及踝关节,结束后测定患儿足背屈角及CSS评分,并评定其短期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P〈0.05),有效率为85.5%,C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为70.0%。结论:采用中药浴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障碍,短期内可明显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小腿三头肌痉挛,可作为痉挛型脑瘫临床辅助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露露  苏峰  许金波  朱清  罗媛媛  梁栋  李红 《安徽医药》2024,28(7):1394-1398
目的研究 A型肉毒毒素( BTX-A)注射联合悬吊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 2021年 1— 12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康复科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病例共 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30例,观察组 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悬吊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A型肉毒毒素注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 4周后对两组病儿进行改良 Tardieu量表( MTS)评估、改良 Ashworth量表( MAS)评估、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88)评估。结果治疗 4周后,两组病儿的 MTS得分、 MAS得分、 GMFM-88 D区和 E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 MTS得分[伸膝位 R1(-7.88±1.40)分、 R2(16.36±1.19)分、 R2-R1(24.24±2.56)分;屈膝位 R1(10.18±1.30)分、 R2(22.58±1.62)分、 R2-R1(12.39±0.75)分]、 MAS得分[( 1.82±0.85)分]、 GMFM-88区得分[( 33.42±5.20)分]、 E区得分[( 50.88±5.32)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MTS伸膝位 R1(-10.60±1.13)分、 R2(12.23±1.33)分、 R2-R1(22.83±0.53)分;屈膝位 R1(5.03±0.72)分、 R2(18.40±1.16)分、 R2-R1(13.37±0.85)分; MAS(2.37±1.03)分; GMFM-88D区( 30.40±4.67)分, E区( 43.83±4.33)分,均 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悬吊训练治疗短期内能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