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科温肺法立法依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温肺法是针对肺寒证而设的儿科常用治法,适用于外感和内伤多种疾病,系统研究温肺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首先从其立法依据出发,为研究的关键。方法:本文以古代文献为依据,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方法,以切合实用、指导临床为原则,探究温肺法的立法依据。结果:通过对古代文献分析得出了温肺法的两方面的立法依据。结论:强调肺的生理特性是儿科温肺法立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正确认识是儿科温肺法立法的前提条件的立论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现代温肺方药为基础,对温肺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探求温肺法的应用规律和现实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现代儿科温肺方药,总结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强调温里、补益的主导作用,进而提出了补益与驱邪同用、健脾与补肾同用的组方用药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温肺法,适用于肺寒证.肺寒证有虚实两端,临床常见为虚实兼夹证,因肺为娇脏,而小儿之肺尤为娇嫩,易受邪侵,不耐寒热,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低,又加之小儿"稚阳未充"的生理特性,寒温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更易出现肺寒之证.现代对温肺法的研究主要从理论研究、证候研究、治法研究和方药研究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肺化饮法内外合治小儿寒饮伏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和针灸科确诊为小儿寒饮伏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肺化饮法,即温和灸结合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经临床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PEF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肺化饮法内外合治小儿寒饮伏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王诚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咳嗽的诊治有其独特见解。他以聚于胃关于肺为治咳嗽理论根基,重视肺体阳而用阴的生理特点,立清肺化痰、温肺化痰和养肺扶正治咳嗽病3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李国梁 《北京中医药》2009,28(2):121-123
目的 对痰瘀同治理论用于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型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对60例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予中药宣肺泄热化痰祛瘀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均以5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获得数据进行Rrdi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 在痰瘀同治理论指导下治疗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痰瘀同治理论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说明这一理论对临床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63-1865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的文献,分析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为风温肺热病临床辨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8.0软件,采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风温肺热病证候32种,频率≥5%的证候有8种,分别是: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肺经郁火证、表寒肺热证、气虚湿困证、正虚邪恋证。根据常见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所推断出的证候有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肺经郁火证、气虚湿困证、正虚邪恋证、暑湿证、热毒闭肺证、热扰神明证、热入营分证、湿热蕴脾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燥邪犯肺证、痰湿内阻证。风温肺热病的临床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每个证候有其症状特征。结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该文献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陶汉华以辨治内科杂病而著称,临床以脏腑辨证为主,从脏腑本身出发,以则统法,以法立方,把握病机,随症增损。陶师于肺病临床治法归纳为理肺气、调肺血、温肺阳、滋肺阴、清肺热、消痰饮、理肠腑、通肺窍八法,以八法为代表统领诸方,更切病机,适于临证。  相似文献   

9.
徐氏儿科代表人物徐小圃,法宗张仲景重阳温补学术理论,熟谙北宋以来儿科学家如钱乙、陈文中、万全等的学术思想和医疗典籍,从祝味菊温阳扶正治疗顽疾中得到启示,师其法而不泥法,创立儿科独特的温阳法(辛温解表法、温肺化饮法、温阳扶正法等),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擅用附子治疗小儿顽疾。  相似文献   

10.
风温肺热病(下呼吸道病毒感染)诊疗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变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人风热病邪可包括现代医学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风温肺热病(下呼吸道病毒感染)诊疗标准,即是结合现代病毒学内容,重点探讨以呼吸道病毒为风热病邪所致的风温肺热病的临床规律。诊断依据临床特点1.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息胸痛为主症。2.兼见咽干、胃纳差、便秘、头身疼痛;病重者可见高热、烦躁、神志昏蒙或四肢厥冷等。3.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冬春季较多发,具…  相似文献   

11.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5月4—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了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这次会议,以儿科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儿科剂型改革的研究以及儿科今后发展方向的探讨为主要议题。其中儿科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又是儿科剂改和儿科今后发展方向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儿科外治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实践证  相似文献   

12.
<正> 省儿科中药剂型改革会议三月下旬在潍坊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北京等地的专家和我省省直科研、医疗、教学单位及各地市代表50余人。会议认为:改革儿科中药剂型,解决患儿服用中药的困难,提高临床疗效,这项工作势在必行。剂型改革要注意保持和体现祖国医药学的特点,坚持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注意方剂配伍中的主、辅、佐、使,从汤头入手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不能单纯搞药物化学分析.改进后的新剂型要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即使用简易、方便,临床有效验.价格比较低廉。要针对小儿用药剂量小、服用方便、无异味等特点,达到高效、速效的标准。儿科中药剂型改革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要密切结合临床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13.
总结邹卫兵教授以温肺理脾行瘀法,从肺脾两虚出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经验,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4.
风温肺热病是感受风热毒邪引起的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等肺系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冬春两季多发,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古代无此病名,而有"风温"、"肺热"之称,近代中医将其合而为一,称为风温肺热病.并于1997年经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研究制定了诊疗标准.笔者临床诊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根据此病的临床特点施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宫晓燕教授认为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当隶属于"肺痹"范畴,本病病机关键是毒损肺络,瘀而滞久,从寒、从痰、从瘀,故临床上以温通肺络为治疗大要。清解邪毒、温宣肺气、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重点突出"呼吸失司,温肺为要"的学术思想。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临床常见的小儿清涕日久不止的病症提出中医辨治的思路是: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为产生本症的生理、病理基础;病位在肺;病性为虚实挟杂之寒证;其治则以肺脾双补法、温肺散寒法、燥湿利湿法、理气法为主;方药以玉屏风散与参苓白术散或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合用加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辨治思路、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刘小渭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寒痰伏肺证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刘小渭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顽痰伏肺,结合证型特点,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为基本治法,自拟“温肺止嗽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寒痰伏肺证,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国梁 《北京中医》2009,(2):121-123
目的对痰瘀同治理论用于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型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60例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予中药宣肺泄热化痰祛瘀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均以5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获得数据进行Rrdi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在痰瘀同治理论指导下治疗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痰瘀同治理论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肺热壅肺证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说明这一理论对临床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咳刍义     
临床肝木病变殃及肺金而致咳嗽者 ,殊不少见。根据肝与肺的病理关系 ,结合临证体会 ,用疏肝宣肺、泄肝宁肺、暖肝温肺、滋水涵木等法治疗咳嗽 ,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肺化瘀定喘法改善风寒袭肺型小儿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甲组患儿采用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乙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甲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气促缓解时间以及腹泻时间均显著短于乙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风寒袭肺型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咳嗽、气喘、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