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于颅脑肿瘤摘除术中的安全性 ,并探讨对减少输注异体血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脑肿瘤摘除术病人 36例 ,随机分成三组 ,即对照组 (组Ⅰ ,n =12 ) ,ANH组 (组Ⅱ ,n =12 ) ,ANH组加控制性降压组 (组Ⅲ ,n =12 )。三组皆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组Ⅱ ,组Ⅲ麻醉诱导后 ,手术前进行ANH ,组Ⅲ于颅脑肿瘤切除时进行控制性降压 ,观察三组病人术中所输异体血量、血流动力学、术后Hb及HCT的变化。结果 :组Ⅰ术中每例均输异体血 ,平均 (6 6 6 .7± 2 4 6 .2 )ml;组Ⅱ有 7例未输异体血 ,余 5例平均输异体血 4 0 0ml;组Ⅲ则全部避免输异体血 ,三组间输异体血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三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应用于颅脑肿瘤摘除术中 ,并可减少或避免输注异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中自体血回收加等容性血液稀释(ANH)的可行性并与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做比较.方法 择期全髋置换术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术中自体血回收 ANH;对照组:12例,术中自体血回收.分别监测采血前、采血后即刻、术毕、术后1d的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术中失血及输血情况.结果 采血后即刻实验组Hb、HCT、PLT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T、APTT明显延长 (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别.实验组无一例输库血,对照组4例需输异体血,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NH加术中自体血回收是减少全髋置换术中失血及输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蒋晖  刘宁 《新疆医学》2004,34(3):28-30
目的评价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ANH)与控制性降压(CH)联合应用在消化道肿瘤围术期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消化道肿瘤根治术45例,随机分为3组1组行ANH;2组行ANH+CH;3组为对照组.当Hb<85 g/L时输异体血.计算各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及异体血需求量.连续监测HR、ECG、BP、CVP,于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及手术结束后分别测定凝血四项(PLC、Fbg、FT、APTT).于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手术结束后、术后1天及7天测定Hb及Hct值.结果ANH+CH能使术中失血量减少约40%.ANH、ANH+CH明显减少异体血需求量,但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虽有PLC,Fbg的明显降低和PT、APTT的明显延长,但各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ANH+CH能有效减少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病人术中失血及异体血需求量,且对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对减少输注异体血量的影响,从而评价其术中安全性。方法择期肝脏肿瘤切除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ANH组(A组)、ANH加控制性降压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3组病人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A组和B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行ANH,且B组在肝脏肿瘤切除时段加行控制性降压,C组行常规输血补液。观察3组病人术中所输异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C组术中每例均输注异体血平均为(664.8±248.1)ml;A组有6例未输异体血,4例输异体血平均为400ml;B组则全部未输注异体血;3组病人间输注异体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结论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用于肝脏肿瘤切除术,可避免或减少输注异体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节约血源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组58例,正常组3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并对两组间血、尿β2-微球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为(2.679±1.274)mg/L,较正常对照组(1.725±0.547)m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血压组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为(137.2±130.0)μg/L,较正常对照组(52.0±32.0)μ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有密切的关系,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改变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尿β_2-微球蛋白变化对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意义,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血压病组(42例)及对照组(30例)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同时测定尿素氮(BuN)及肌酐(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病组中,病程>10年血、尿β_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10年者,老年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β_2-微球蛋白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r=0.841和r=0.936)。血、尿β_2-MG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对了解病程、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式自体输血( ANH)在基层医院手术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选择ASA评估标准Ⅰ~Ⅲ级择期手术患者10例,手术开始前经桡动脉采集自体血液,同时通过静脉输入同等数量胶体液。术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至70 g/L时,或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将采集的自体血回输给患者。观察(1)手术前、ANH后、手术结束时血红蛋白水平;(2)记录以上各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3)记录术中失血量、尿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输液量及手术时间;(4)监测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10例患者共计采集自体血液3300 mL。全部在术中回输给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红蛋白变化平稳。7例患者术中未使用异体血;3例患者因手术较大输异体血1400~3400 mL。术后24 h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ANH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 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 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时临床麻醉和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 :对 6 9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 ,采血进行 ANH自体输血 ,静脉输注 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HES)和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监测术前、ANH自体输血后、回输自体血之前和之后即时、以及术后第 1天血红蛋白 (Hb)和红细胞比容 (Hct)的变化情况 ,监测无创血压、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 O2 )、心电图 (ECG)、血 Na+ 、K+ 、Cl- 的变化情况。结果 :进行 ANH自体输血后 Hb和 Hct分别下降至 (87.5 2± 3.13) g/ L和 0 .2 8± 0 .0 2 ,回输自体血后 Hb和 Hct显著回升。术中失血量为 (10 82± 5 17) ml,6 % HES的输入量为 (16 2 7± 2 85 ) m l。术中无一例输异体血 ,平均每例丢失 RBC 2 12 m l,ANH自体输血前后无创血压、HR、Sp O2 、ECG均稳定 ,血 Na+、K+、Cl-无明显变化。结论 :ANH自体输血应用于术中失血约 10 0 0 m l的肝癌切除术 ,可以避免术中输异体血 ,显著减少 RBC丢失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疗法对非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病人血液保护的效果。②方法40例择期行OPCAB病人,随机分成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联合组)和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对照组),联合组病人麻醉诱导后从动脉采血(采血量8~12mL/kg),同时从静脉输入胶体液加晶体液(V:V=1:1)。两组病人用血液回收机回收的术中出血,术中或术毕将洗涤后的红细胞均回输体内。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将术前采集的自体血回输体内。监测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及术后24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24h出血量及输异体血的量。③结果两组病人术后24hHb、Hct、PLT、出血量、术后输异体血的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81~9.878,P〈0.05、0.01)。④结论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能降低OPCAB病人异体血的输注,降低术中及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患者术中输入异体全血和SAG-M红细胞血后,白介素6(1L—6)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围术期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规律及其机制,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输异体全血组(n=15);输SAG=M红细胞血组(n=15)。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血清IL-6及血清sIL-2R水平。结果:输异体全血比输SAG-M红细胞血组患者IL—6、sIL—2R术后均显著升高,输异体全血组较输SAG—M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输血后血清IL—6及血清sIL—2R水平增高,与免疫功能抑制密切相关。输异体全血比输SAG—M红细胞血对免疫功能的损伤更为严重。提示围术期应尽量少输血,特别是癌症患者更应注意。以成分输血优于输全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时临床麻醉与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41例,麻醉后实施采血并进行ANH自体输血。观察患者术前、血液稀释后、采血后、回输血前、回输血后、术后1 d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比容(Hct﹚水平。结果回输自体血后、术后1 d,Hb分别为(112.25±4.11﹚g/L、(119.15±5.62﹚g/L与Hct水平分别为(0.32±0.01﹚、(0.35±0.0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能够有效避免术中输入异体血,明显减少红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科腰椎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是否能明确减少异体血用血量,评价患者使用自体血后效果.为临床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患者术后使用库存血的数量、降低使用库存血的比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00例接受腰椎单一阶段后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是否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分为A、B二组,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和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比较二组患者的输血量,术后1dRBC、Hb、HCT,以及术后7dRBC、Hb、HCT.结果 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的患者术中输注异体血约48ml,异体血输入量远远低于不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手术患者.A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2.96±0.36)× 109/L、(108.00±8.87)g/L和(30.52±2.87)%,B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2.94±0.28)×109/L、(104.88±9.57)g/L和(29.80±2.07)%,二组各个指标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7d平均RBC、Hb、HCT分别为(3.49±0.33)×109/L、(120.58±7.02)g/L和(35.84±2.80)%,B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3.43±0.35)×109/L、(117.88±7.87)g/L和(33.78±3.01)%,二组各个指标经t检验,平均RBC与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二组患者平均HCT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A组患者平均HCT高于B组患者.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减少手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库存血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预存式和血液等容稀释式自体血输血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未输自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b、PLT、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用异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Hb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库血量、术后引流量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术后24小时PLT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安全可靠,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应用于肝癌切除术114例的节血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应用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时节约用血的效果。方法 :ASA ~ 级成人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 114例 ,术前 Hb(134.4 8± 10 .2 4 ) g/ L,Hct(4 2 .32± 3.5 2 ) % ,全麻后采血行 ANH,静脉注输 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6 % HES)和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用纱布称量法和记录吸引瓶血量估算术中失血量。检测术前、ANH后、回输自体血前、回输自体血后即时及术后第 1天 Hb、Hct。用公式计算节省 RBC量 ( 1~ 2 ) :节省 RBC量 =(术前 Hct×失血量 ) -(ANH后 Hct×失血量 )。结果 :采血后 Hb、Hct分别降至 (84 .3± 2 .37) g/ L 和 (2 6 .4 2± 1.4 6 ) % ,回输自体血前最低 Hb、Hct为76 .4 2 g/ L 和 2 3.6 1± 2 .2 7% ,回输自体血后 Hb、Hct显著回升。术中失血 (112 6± 4 5 8) m l(76 0~ 2 6 0 0 ml)。输入 6 % HES(15 4 5±36 4 ) ml。术中无一例输异体血。平均每例病人减少红细胞丢失 194 .5 ml,相当于全血 4 5 9ml。结论 :中度 ANH用于术中失血 80 0~ 10 0 0 ml以上大手术可减少红细胞的丢失 ,起到节省血液资源的效果。减少 RBC丢失和节血效果与血液稀释度和出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浆蛋白、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后实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Ⅱ组未作血液稀释。观察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1)、ANH后30min (T_2)、术始1h(T_3)、术毕(T_4)及术后24h(T_5)的血浆蛋白、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相近(P>0.05),但异体输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在ANH后延长,与T_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回输自体血后缩短:Ⅱ组的PT延长在T_2、T_4、T_5时点与T_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在ANH后延长,但与T_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Ⅱ组的APTT从T_1后开始延长,至T_4达最高点,与T_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TT)、D-二聚体无明显改变。Ⅰ、Ⅱ两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在T_1后显著降低(P<0.01),但Ⅰ组在自体血回输后上述两指标明显回升,与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老年肝脏手术患者进行ANH可以适当减少血浆蛋白和血小板的丢失,减少术中异体血需求量,对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异体与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清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方法:40名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体血回输组20名;异体输血组20名。两组均于麻醉前、术后1d、术后7d采外周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2ml于低温冰柜保存待检。结果:术后1d IgA、IgG两组均降低,IL-6、IL-8、TNF-α两组均升高,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d与术前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β、IgM两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炎症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A、IgG在自体输血、异体输血后变化有显著差异。自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异体输血抑制了患者术后抗感染及伤口愈合等能力,对免疫功能抑制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杨栋  苏慧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495-49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氨氯地平组(A组),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组(B组),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MAU)、血(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A组MAU、血(尿)β2微球蛋白无明显下降;B组MAU、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不但可以有效降血压,同时,可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  相似文献   

19.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肝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 ANHD)用于肝叶切除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及术后 Hb和 Hct的影响。方法 :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 40例 ,随机分成稀释组 ( 组 ,n=2 0 )和对照组 ( 组 ,n=2 0 ) ,两组皆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组术前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手术结束前回输自体血 , 组按常规处理。于术前、术中 ( ANHD后 )、术毕、术后第 1天和术后第 7天分别测定血红蛋白 ( Hb)、红细胞比容 ( Hct)变化 ,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尿量和补液输异体血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接近 , 组有 1 3例完全避免输异体血 ,余 7例各输异体血 2 0 0 ml; 组每例患者均输异体血 ,输血量 480± 1 80 ml,显著多于 组 ( P<0 .0 1 )。两组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5 )。Hb、Hct 组血液稀释后较术前均显著降低 ( P<0 .0 1 ) ,术毕 组和 组的 Hb、Hct均显著低于术前 ( P<0 .0 1 ) ,并且 组明显低于 组 ( P<0 .0 5 ) ,术后第 1天、术后第 7天两组患者的 Hb、Hct仍显著低于术前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肝叶切除术患者少输或不输异体血 ,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脊柱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患者30例,异体输血患者30例,两组均于全麻前、术后1 d、术后7 d,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2 ml,于低温冰柜保存待检。结果:术后1 d,两组均降低,但异体输血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 d,两组均回升,但两组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体血回输比异体输血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较小,对于适应证病人提倡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