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脂质体处方和制备方法对阿昔洛韦棕榈酸酯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处方组成和制备方法对阿昔洛韦棕榈酸酯脂质体在 4℃和 2 5℃分别贮存 90d和 180d后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卵磷脂 (PC) 胆固醇 (CH) 磷脂酰丝氨酸 (PS) ,卵磷脂 (PC) 胆固醇 (CH) 硬脂酰胺 (SA) ,卵磷脂 (PC) 胆固醇 (CH) 胆固醇硫酸酯 (CS) ,神经酰胺 (CM) 胆固醇 (CH) 棕榈酸 (PA) 胆固醇硫酸酯 (CS) ,以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和去水化 水化法 ,分别制备多室脂质体 (MLV)、大单室脂质体 (LUV)、去水化 水化脂质体(DRV) ,以平均粒径、渗漏率、pH值和Zeta电位 4个指标考察不同贮存条件下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 脂质体稳定性顺序依次为 ,对不同脂质体处方 :PC CH CS >CM CH PA CS >PC CH PS >PC CH SA ;对不同制备方法 :LUV优于MLV和DRV ;4℃时脂质体的稳定性优于 2 5℃时的脂质体。结论 脂质体的稳定性与制剂处方和制备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阿昔洛韦棕榈酸酯脂质体凝胶剂的局部透皮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阿昔洛韦前体药物即阿昔洛韦棕榈酸酯所制得的脂质体胶剂的透皮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体鼠皮的透皮实验方法,并以阿昔洛韦脂质体凝胶、阿昔洛韦凝胶、阿昔洛韦水溶要昔洛韦软膏剂作比较。结果阿昔洛韦前药脂质体凝胶在皮肤内的滞留多(74.82%,透皮率小(15.62%)结论:阿昔洛韦棕榈酸酯酯质体凝胶有肩民为高效、安全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3.
阿昔洛韦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的初步考察阿昔洛韦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改进阿昔洛韦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及稳定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阿昔洛韦脂质体,并在处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测定了脂质体包封率和平均粒径;用离心加速实验考察了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阿昔洛韦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19.8 nm,多分散系数为0.158,包封率为6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实验结果提示该制备工艺和处方可用于制备具有高包封率及稳定性的阿昔洛韦脂质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齐多夫定棕榈酸酯溶液及其脂质体制剂在小鼠和大鼠血浆中的酶降解动力学及其稳定性。方法分别制得齐多夫定棕榈酸酯溶液、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和修饰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以HPLC法测定它们在啮齿类动物小鼠和大鼠血浆中的降解情况。结果齐多夫定棕榈酸酯在小鼠和大鼠血浆中的降解均服从表观一级反应,其降解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溶液>脂质体>修饰脂质体;稳定性依次为:修饰脂质体>脂质体>溶液。结论将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载入脂质体后其血浆中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棕榈酸酯静脉注射亚微乳剂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_(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乙醇:水(40∶50∶1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阿昔洛韦棕榈酸酯在10~5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7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可用于阿昔洛韦棕榈酸酯亚微乳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采用HPLC法测定静脉注射后小鼠体内齐多夫定的质量浓度。结果脂质体包封率为95.2%,粒径为(75.6±42.2)nm。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30.0mg.kg-1和齐多夫定溶液15.85mg.kg-1后,体内消除半衰期脂质体组为16.4min,溶液组为5.74min;30min内脂质体组肝、脾、肾和脑(15min内)中齐多夫定的AUC值分别为溶液组的1.6倍、1.19倍、80%、1.8倍。结论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的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均匀;可延长药物体内消除半衰期,提高了其在肝和脑的靶向性。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抗艾滋病制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薄膜分散法将阿昔洛韦制成脂质体改变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在2~20.0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包封率稳定。结论HPLC能够满足分析的需要,包封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阳离子脂质体,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阳离子脂质体。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过氧化值、在血浆中的稳定性和放样稳定性等性质。结果:所得脂质体的粒径小而均匀,呈球形和类球形,包封率为(91.6±1.2)%;离心加速试验结果显示脂质体的稳定性参数KE值较小,脂质体在血浆中释放缓慢,在4℃下放置6个月,其外观、包封率、粒径等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制得的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棕榈酸棕榈酯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及磁性细胞分选技术(MACS)分离纯化得到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不同浓度棕榈酸棕榈酯(0、1、2.5、5、20 μM)干预,CGK8法检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生长增殖的情况.结果 棕榈酸棕榈酯能促进单核细胞的增殖.促增殖效应在20 μM 24 h末达峰值,且棕榈酸棕榈酯浓度在0~20μM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在8~24 h呈时间依赖关系(P<0.05).结论 棕榈酸棕榈酯能显著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对人体可能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黄芪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用均匀设计方法筛选了黄芪多糖脂质体的处方并考查了脂质体的几种制备方法,采用筛选的处方和熔融法制备了十几批黄芪多糖脂质体,制备的黄芪多糖脂质体体系稳定,由化学稳定性预测黄芪多糖脂质体20℃贮存期为1.44年;测定了黄芪多糖脂质体的粒度分布,90%以上粒子粒径1μm以下,40℃保温3个月粒子粒径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证明了黄芪多糖脂质体比黄芪多糖普通制剂和空白脂质体具有更加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考察室温下用饱和磷脂制备脂质体的新方法(加入特殊的附加剂)及其对以蛋白多肽类为主药的包封情况,并研究了脂质体的体外性质。方法通过加入特殊的附加剂,用反相蒸发-超声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并初步考察了其室温放置的稳定性;以尿激酶为例,考察所得脂质体的粒度分布和形态;对不同的蛋白多肽类药物进行包封;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脂质体在PBS和小牛血清中的泄漏。结果附加剂DSPE-PEG 2000只需1%的用量(占磷脂的摩尔比),即可用饱和磷脂在室温下超声1 min制得脂质体;所得脂质体平均粒径在100 nm以下,形态圆整,室温放置稳定;对胰岛素和水蛭素的包封率与普通脂质体相近(23%),对尿激酶包封率高达(65.4±2.6)%;体外泄漏缓慢。结论提出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产品稳定性好,非常适合高分子量蛋白类药物,并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高三尖杉酯碱多相脂质体(代号139—5号)注射液的物理稳定性。提出了研究此类分散物系粒度分布的简便方法即微孔滤膜—光密度法。以此方法研究了139—5号注射液室温及100℃的粒度变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在9个月常温贮存后,体系中大于5μm 粒子小于0.6%;9个月贮存后以及加热100℃12小时后最大粒径不超过16μm。 相似文献
17.
采用融熔法制备了氨甲喋吟(MTX)多相脂质体,并进行了抑瘤活性、小鼠急性毒性、家兔亚急性毒性和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多相脂质体剂型显著提高了 MTX 对小鼠 EC 和 L615瘤株的抑瘤活性。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MTX 多相脂质体和 MTX 水溶液的 ivLD_(50)值无显著性差异。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MTX 多相脂质体大剂量给药时可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安全性实验未见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8.
无环鸟苷亲脂性前体药物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病毒活性(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将无环鸟苷(acyclovir,简称ACV)2’位羟基分别与月桂酰氯或棕榈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亲脂性前体药物无环鸟苷月桂酸酯和无环鸟苷棕榈酸酯(分别简称为C_(12)-ACV和C_(16)-ACV),使脂质体包封率从ACV的29.9%提高到C_(12)-ACV的95.6%和C_(16)-ACV的97.1%;漏泄实验表明在4℃透析60h后,一半以上的ACV从脂质体中漏泄,而C_(12)-ACV和C_(16)-ACV的滞留率分别为70%和80%;体外抗疱疹病毒的试验中,在最低试验浓度0.044μmol/L时,ACV不显示抗病毒活性,而C_(16)-ACV脂质体抑制细胞病变率达75%,说明前体药物通过与脂质体脂膜的结合增加了药物的进入细胞能力,从而提高了ACV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阿糖腺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比较了薄膜法、反相蒸发法、冰冻熔融法制备Ara-A脂质体的包裹率,采用正交设计法摸索Ara-A脂质体制备的最佳技术条件,利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冰冻熔融法将难溶性药物Ara-A研制成脂质体,其包裹率可达约50%,为国外文献报道的采用反相蒸发法所制得的Ara-A脂质体的包裹率(5.2±0.9%)的10倍。本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本文还考察了Ara-A脂质体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实验表明:Ara-A脂质体采用100℃30min灭菌的方法,制品的形态、粒度分布、包裹率及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经恒温加速试验,表明Ara-A脂质体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