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球菌mtr外排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球菌多重耐药(mtr)外排系统控制着淋球菌对脂溶性因子(HAs)的耐受性。淋球菌的mtr基因系统包括mtr调控基因mtrR和mtrCDE基因复合物。mtrR基因编码的是一个转录抑制蛋白MtrR,调节mtrCDE基因的转录。mtrCDE基因复合物则分别编码淋球菌膜蛋白MtrC,MtrD,MtrE,组成的一个能量依赖型外排泵,能把HAs有效地排出细胞外。mtr基因系统中任何基因的突变、丢失、缺失或其编码蛋白结构的改变,都会影响淋球菌对HAs的耐受性。在转录水平上mtr系统对淋球菌的多重耐药性的调节分为两种机制,一种是mtrR依赖调节,另一种是非mtrR依赖调节,另外还存在有mtrA基因对其进行正向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耐药淋球菌菌株多传递耐药(mtr)系统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基因突变与mtrC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性,进一步探索mtr系统介导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扩增含IR区的目的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同时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mtrC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株敏感株及5株仅耐青霉素菌株无IR区基因突变,16株多重耐药菌株中IR区均有碱基A/T缺失。敏感株mtrC转录水平显著低于耐药株(P〈0.05),而耐药菌株组中IR区碱基突变组mtrC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无突变组(JP〈0.05)。结论:淋球菌染色体mtrR启动子区域的IR区基因突变会引起mtrC基因转录增加,进而提高奈瑟淋球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tr系统若干基因变异与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阿奇霉素耐药性代表株mtrR基因序列及mtrR启动子区域回文结构序列的突变进行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结构基因mtrC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所有中等以上耐药菌株均发生mtrR基因H105Y的变异,伴随mtrR启动子区域回文结构的缺失突变;敏感株有一株出现G45D的突变,mtrR启动子区域回文结构未检测出突变;中等以上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mtrC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rR基因的H105Y变异和回文序列碱基缺失与mtrC表达有负向相关关系,与淋球菌阿奇霉素耐药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前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喹喏酮类抗生素已产生广泛耐药,对头孢菌素敏感性也开始降低甚至出现耐药,同时偶见大观霉素耐药的报导。淋球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分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两种机制。喹诺酮类耐药主要是gyr A、par C和gyr B基因发生突变引起。头孢菌素敏感性降低主要由于pen A、pen B、mtr R基因突变相关。多重耐药主要与mtr R基因有关。淋球菌耐药现象如何控制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enA、mtrR基因突变在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淋球菌标准菌株(ATCC-49226)、临床头孢曲松敏感菌株(2012.4052、2012.15361)及低敏菌株(2012.5616),体外次抑菌浓度诱导对头孢曲松耐药,提取诱导前原代菌株及诱导后子代耐药菌株的DNA,对penA和mtrR基因进行扩增与测序。结果菌株2012—5616和ATCC.49226分别在诱导至第26和28代时获得最低抑菌浓度(MIC)≥1mg/L的耐药菌株,菌株2012—4052和2012.15361分别在诱导至第22和36代时获得MIC≥0.5mg/L的耐药菌株。pe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ATCC-49226菌株诱导后出现A501T和G542S突变位点,另3株菌诱导前后penA基因均未出现新的突变位点;4株突变菌株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基因序列型都为XⅧ,未检测到penA镶嵌状结构模式。mtrR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012—5616和ATCC-49226菌株在诱导前后均发生A39T突变,2012-4052菌株诱导后在mtrR编码区发生A39T突变。结论penA基因中的A501T和G542S突变与mtrR基因发生的A39T突变可能在头孢曲松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球菌多传递耐药系统回文序列(IR)区基因突变及mtrF表达水平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水平,PCR法扩增mtrR编码基因和IR区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同时用RT-PCR测定mtrF基因的表达。结果5株敏感菌及6株仅耐红霉素的菌株mtrR和IR区基因均未发生突变,21株多重耐药菌均发生了突变(8株低~中等水平耐药株发生mtrR编码基因突变,13株高度多重耐药株IR区发生基因突变或同时存在mtrR单位点突变)。高度多重耐药株mtrF基因表达量(1.019±0.161)显著高于敏感组(0.595±0.064)(P<0.01)和低~中等水平多重耐药组(0.671±0.073)(P<0.01),而后两者间mtrF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介导产生多重耐药过程中,淋球菌IR区基因突变及mtrF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人工诱导的耐头孢曲松淋球菌的分子耐药机制。方法 在成功诱导淋球菌标准菌株ATCC49226和临床菌株ZSSY00205对头孢曲松耐药的基础上,分别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进行诱导后耐药株对诱导前敏感株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构建差异基因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192个差异基因作为探针点样于基因芯片,用分别标记Cy3、Cy5的敏感株、耐药株基因组DNA的RsaI酶切片段同时与芯片杂交,根据芯片扫描图选取差异荧光探针对应的基因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 分别构建淋球菌标准菌株ATCC49226和临床菌株ZSSY00205的诱导后耐药株DNA特异性的消减文库,并分别获得高分辨的基因芯片扫描图,发现两组菌株间有共同的耐药相关基因mtrR、mtrC、gyrB、rpsJ、PJD1。 结论 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与mtrR、mtrC、gyrB、rpsJ等基因有关,很可能通过外排泵活性增强的途径介导耐药。伴随淋球菌对头孢曲松产生耐药的同时,可能引起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即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8.
淋球菌mtr系统的IR区基因突变与其多重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多传递耐药(mtr)系统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基因突变与淋球菌染色体介导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琼脂稀释法做淋球菌药敏试验,选择耐不同药物的菌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包含IR区的目的基因,然后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2株敏感株及5株仅耐青霉素菌株无IR区基因突变,17株多重耐药菌株中,1株同时耐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淋球菌有IR区碱基T/A,T/A插入,其余耐药株IR区均有碱基A/T缺失。结论 淋球菌染色体mtrR启动子区域的IR区基因突变会引起淋球菌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增加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淋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淋球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不但对常用治疗药物耐药性普遍增加,而且对临床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给淋病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耐药状况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淋球菌mtr基因系统与其耐药性密切相关,是耐药的基本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淋球菌耐药流行趋势、mtr基因系统及相关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淋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①纸片扩散法检测58株淋球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②E测定法定量检测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③PCR技术扩增gyrA和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序列并作测序分析。结果:①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同为敏感、中介、耐药者分别为2株、4株和39株。②环丙沙星MIC为敏感、中介、耐药分别为2株、17株和39株。③环丙沙星MIC为0.004-0.016μg/mL的2株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均未发生突变;MIC为0.064-0.094μg/mL的菌株仅发生gyrA单位点突变;而MIC≥0.25μg/mL的菌株均发生gyrA双位点突变。MIC≤0.25μg/mL的菌株无parC基因突变,而MIC≥1.0μg/mL的菌株除出现gyrA双位点突变外均同时发生parC单位点突变。④在发生突变的16株菌中,Ser91(TCC)→Phe(TTC)突变为15株。结论:①gyrA基因突变介导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低和中水平耐药,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水平耐药需要parC基因突变的共同参与。②gyrA基因Ser91→Phe的突变是导致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键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