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我区三所医学院校455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贫困生的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贫困生SCL-90其它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1);贫困生UPI一、二类学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χ2=14.76,P<0.01)。结论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职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高职医学院135名贫困生进行调查,并与215名非贫困生进行比较。结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占48.89%,非贫困生为4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择率大于30%的项目上,在第22、57、44题上贫困生选择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在关键项目选择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第8、16题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选择率高于非贫困生(P〈0.01)。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注重贫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完善、人际交往训练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天津医科大学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构建和谐校园及大学生心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将全部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组,按照贫困生的年级分布分层随机抽取同等数量的非贫困生组成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特点,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SCL-90以及SCSQ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纽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应用上均有差异。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应对方式在其心理问题的形成过程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95-398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某医学院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制问卷进行研究。结果:共调查219名贫困新生和460名非贫困新生,贫困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率(33.78%)高于非贫困新生(12.39%);贫困新生除躯体化和其他两项因子以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新生(P<0.05);社会支持的3项因子比较,贫困新生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两因子的得分低于非贫困新生(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活不适应、不被同学理解、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消极应对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该校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针对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程坤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548-549,552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其中有170名贫困大学生,230名非贫困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特质焦虑水平不显著,而状态焦虑水平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386,P<0.05)。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问题解决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对焦虑有较高的预测力。结论:贫困大学生的焦虑和应对方式有密切相关,所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焦虑心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77名贫困大学生和340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贫困生在抑郁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差异显著;2)贫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38%,显著高于非贫困生(χ2=41.38,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医专学生的日常生活应激现状、人格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测量工具对473名学生的生活应激和个性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农村、家境属于温饱或困难水平的女生应激水平较高,其中农村贫困生在变化、挫折和压力的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城市的非贫困生;女生在压力、生理和情绪反应方面的生活应激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贫困生在生理、行为方面应激反应较非贫困生强烈,而认知反应则较非贫困生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及人格特征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控制人格特征因素后,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呈下降趋势。结论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及女生生活应激水平较高,应注重引导、促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积极应对各种日常生活应激,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经济压力对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讨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运用应付方式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及自尊量表对重庆医科大学2003~2006级包括护理、救援、老年、临床、麻醉、心理专业的本科生1 386人进行调查,其中,贫困生272人,非贫困生1 114人.结果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应付方式、人格特征、自尊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困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及其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讨能指导临床实践的对策和措施。方法运用应付方式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及自尊量表对某医科大学2003级至2006级包括护理、救援、老年、临床、麻醉、心理专业的本科生1386人进行调查。其中,贫困生272人,非贫困生1114人。结果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应付方式、人格特征、自尊状况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贫困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和人格特征及其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宁夏大学生中抽取回族贫困生220人,用90项症状自评量、个人评价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汉族贫困生和回族贫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其它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偏执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回族贫困生与本科回族贫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pwise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PEI总分、消极应对是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苏某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策探讨,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使用SCL-90对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的600名非贫困学生和500名学校认定的贫困生进行调查和对照分析。结果江苏某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全国大学生和本地区非贫困大学生低。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其中得分较高的2个因子是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非贫困生,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应通过各种途径改变现状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白评量表对484名高职女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高于本省女大学生及国内女大学生常模(P〈0.001);高职女生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高年级女生比低年级女生、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与城市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贫困女生、高年级女生和非独生子女女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热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驻热带和亚热带热区部队1500名基层陆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结果热区部队官兵SCL-90中的躯体化、焦虑两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而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或P〈0.01)。热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与多种因素呈显著相关性,前五位相关因素依次是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维度、生活事件中的前途问题、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消极应对方式和获得社会支持水平。结论热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较好。其影响因素包括人格特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多种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护新生应激、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护新生应激、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从本校高护新生中抽取11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RSC)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评,并对相应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护新生日常压力排前三位的是学习压力(35.2%)、人际关系(26.84%)和健康适应(25.89%);应对行为采用率排前三位的是解决问题(69.0%)、求助(61.7%)和幻想(48.9%)。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自责、合理化式的应对及人格中的精神质(P)、神经质(N)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内外向(E)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P〈0.05)。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有自责式应对、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N),三个因素可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变异量的47.2%。结论:高护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人格有关,其中自责式应对、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N)是高护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丽  姚丽  张琳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57-1159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S)、自尊量表(SES)、抑郁量表(SDS)及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EPQ)对宁夏两所高校的402名回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回族大学生中,女生求助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贫困学生的解决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不同信仰程度的回族大学生在求助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与自尊呈正相关,与抑郁、人格精神质维度呈负相关;自责与抑郁、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幻想与抑郁、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退避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合理化与抑郁、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结论 宁夏回族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性别、家庭状况、信仰程度、抑郁、焦虑、人格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医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王枫  陈端颖  雷尚兵  张仲华  况成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37-2137,2140
目的:探讨贫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CI- 90对3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比非贫困大学生差,在抑郁、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强迫等方面均显著差于与非贫困大学生.结论:医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做好贫困生各项心理工作,以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并进行对策探讨.方法:使用SCL-90对普通学生和学校认定的贫困生进行普查,随机抽取普通学生665名,贫困生508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非贫困生,需要多方努力来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8.
76名新入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了解新入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6名新入校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并与国内常模及127名非贫困生进行比较。结果56.6%的贫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3.2%的贫困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焦虑、偏执等,贫困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和总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贫困生的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总分与非贫困生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新入校贫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对其应尽早进行心理健康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71名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并对其结果与5124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结果:贫困女生与非贫困女生各因子分测评结果除恐怖因子、妄想症外,贫困生的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生(P<0.05或P<0.01)。结论:大学贫困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女生,需尽快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比例也较高。研究结果对贫困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00例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并筛选出受困生137例,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贫困生在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项目与非贫困生相比存在差异,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非贫困生。结论:高校应对贫困生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其健康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