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曲霉可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而丁内酯(butyrolactone)类化合物存在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因其特殊结构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海洋来源曲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丁内酯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其今后的利用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海洋放线菌具有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产生了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新药物的发现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其中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本文按各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对近几年海洋各种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及具体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药物》2010,29(3):48-54
海洋微生物是潜在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来源,代表了寻找新的海洋药物的方向。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及抑制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等生物活性,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从海洋动物衍生真菌及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中发现了众多结构新颖、具有生物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除了经典的蒽醌骨架外,还包含许多有意思的新骨架,但相关内容一直未见系统综述。本文就化合物来源、结构类型、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等诸方面,对从海洋真菌中得到的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海洋真菌由于能够产生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现已成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南极海洋独特而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得真菌在生物物种、活性代谢产物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新颖性,正在成为微生物药物研究新的重要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南极海洋丝状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新药开发的重要资源,其生物合成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化学表观遗传操作是利用小分子化学物质抑制真菌中影响表观遗传的酶类,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诱导真菌产生未知的次级代谢产物。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已成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发现结构新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化学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方法用于海洋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蕴含着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酶学机理和不同于陆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自从2000年第一例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enteroc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被阐明以来,迄今已克隆和鉴定了27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完整生物合成基因簇。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主要源于四种途径,包括聚酮合酶途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途径,聚酮-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杂合途径,以及其他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重要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在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卤化天然产物是一类常见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医药研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卤素的存在通常可以增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海洋是卤化天然产物的主要来源。这些卤化物由海绵、海藻、珊瑚、真菌和细菌等生物产生。文章按照化合物中卤素原子的不同综述了近十年(2012年-2022年3月)181个海洋来源卤化天然产物及其抗菌、抗抗肿瘤和抗污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从宿主为海洋藻类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已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蒽醌、萜类、聚酮、大环内酯、生物碱等.活性涉及抗肿瘤、抗菌、抗藻、抗疟和抗氧化等。本文就近年关于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问题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态环境(如高盐、高压、低温和寡营养等)以及海洋生物物种间复杂广泛关系赋予了海洋真菌独特的新陈代谢途径及适应机制,因此相比于陆地来源的相同种属真菌,海洋来源真菌能够产生结构独特、丰富多样、生物活性显著的化合物。迄今为止,已经有上万种化合物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出来,但受限于传统培养技术,新结构和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几率和速度都有所下降。“一株多化合物”(one stain-many compounds, OSMAC)策略是传统培养方法的发展,为寻找新型天然产物提供了新的方法,提高挖掘海洋真菌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逐渐被应用于海洋天然产物的发现。本文对OSMAC策略在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发现及活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提高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加快先导化合物和生物资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Axinyssa属海绵分布十分广泛,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细胞毒、抗菌、抗病毒、防附着等。本文对Axinyssa属海绵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uracil,1)、胸腺嘧啶(thymine,2)、半乳糖醇(D-galactitol,3)、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E-dien-3β-ol,4)、5α,8α-过氧麦角甾-6,9,22E-三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9,22E-triere-3β-ol,5)、丁二酸(succinic acid,6)、4-(2-羟乙基)苯酚(4-(2-hydroxyethyl)phenol,7)、3-异丁基-7-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3-isobutyl-7-hydroxy-pyrrolopiperazine-1,4-dione,8)、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acid,9)和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10)。结论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为首次从海洋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紫花苜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紫花苜蓿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并且对其主要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紫花苜蓿含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香豆素等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雌激素样作用、抗氧化、抗菌等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海洋药物开发前景进行预测。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54篇,按照药理活性的不同,综述来自海洋放线菌、海洋真菌及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的结构新颖的活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结果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含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望开发成抗肿瘤、抗炎等方面的新药。结论综述了近年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真菌095407的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海洋真菌095407的抗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活性。结果从095407号真菌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三甲基-1,2-苯二酚(1)、decarboxydihydrocitrinone(2)、甘露醇(3)、刺芒柄花素(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苯并吡喃类衍生物。方法 以2-甲基-丁-3-炔-2-醇为起始原料,经氯代、Williamson 成醚、环合、Aldol 缩合4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 和 MS 谱确定。所有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含16α,17α-亚甲基的3-羟基5α-孕甾-20-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3β-羟基5α-孕甾-16-烯-20-酮醋酸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用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其保护作用。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2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NMR谱确证,其中5个目标化合物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快速分析大鼠尿液中他喷他多代谢物的方法。方法大鼠灌胃给予他喷他多,收集空白和给药后0~12 h尿液,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多离子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monitoring,MRM)及二级全扫描质谱(full scan MS2)方式,分析尿液中他喷他多的代谢物。结果在大鼠尿液中发现了他喷他多原形药物及其15种代谢物,首次发现了他喷他多脱氢化合物、他喷他多脱氢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大鼠尿液中他喷他多代谢物结构及代谢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菌株Streptomyces capillispiralis 1070的代谢产物抑制肿瘤细胞A549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菌株Streptomyces capillispiralis 1070的活性代谢产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吖啶橙活细胞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法、罗丹明123活细胞染色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及扫描电镜技术、透射电镜技术观察A549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后的各种变化。采用全波长扫描与Molish反应对活性物质的成分做初步判断。结果该活性物质可使A549细胞存活率降低至25.79%,可使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能使A549细胞胞浆内出现酸性自噬泡,但细胞膜结构完整、无细胞内容物外漏。结论推测该活性物质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菌株Streptomyces capillispiralis 1070的活性代谢产物为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9.
沙生蜡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生蜡菊(Helichrysum arenarium(L.)Moench)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3′-O-β-D-glucopyranoside,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木犀草素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6-hydroxy-7-O-β-D-glucopyranoside,4)、木犀草素3′-甲氧基-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3′-methoxyl-6-hydroxy-7-O-β-D-glucopyranoside,5)、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scutellarein7-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O-β-D-龙胆二糖苷(kaempferol3-gentiobioside,7)、山柰酚3-O-(3-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3-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蜡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